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希望的是一个愿意不断进步的不完美小孩

李静 FT有教无类 2020-09-01



父母该不该对孩子高要求?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大难题。李静为FT中文网撰稿,分享了自己和小学生女儿的互动。他指出, 父母希望的不是一个事事都完美的小孩,而是一个愿意不断进步的不完美小孩,同时父母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同孩子一起尝试做出改变。



作者 | 李静

全文共1729个字。



编者按

作为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努力学习的父亲,作者希望分享和小学生女儿之间的家庭教育,以及日常相处的感悟和惊喜。本文为“陪伴成长”系列第七篇。


“当我的笑灿烂像阳光,当我的梦做得够漂亮,这世界才为我鼓掌……”


自从参加了学校的音乐节合唱后,天天在家中听见女儿轻声哼唱着这首《不完美的小孩》。唱者无意,听者却有心。弄得妈妈和我不时地嘀咕,“咱们做父母的也没给娃啥压力啊?!”


女儿自小就没参加过什么课外的补习班,小学阶段也换过两所学校,从温哥华到上海,也经历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一方面我们很欣喜女儿无论在哪个环境下都能很好地融入并适应,另一方面对她在学校考试上的佛性心态有些担心。尤其是她平时的学科成绩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总是挣扎在70分左右。虽说现在学校教学会有平时教得容易、考试题目却很难的现象,但以我和妈妈自小的考试斗争经验,还是认为试卷上85%的基础知识考察题目是完全有可能争取做到少丢分或不丢分的。这应该是一个学习心态的问题!


翻开女儿的数学和语文考试试卷,每每在灯下陪着一起订正错题时,看着她时而拍着大腿故作惋惜的夸张表情,时而抓耳挠腮涨红着小脸故作沉思状,我和妈妈既气恼,也有些着急。我们一边安慰自己应该多些耐心,让女儿自己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想着她主动改变,一边小鼓敲打着提醒她主动把学过的内容拿出来再看看,做错的题目去分析问题出在在哪里,该做的练习也别让爸爸妈妈提醒,自己主动去完成。但佛性的她总是“Words spoke louder than actions!(空谈胜于行动)”


转眼已近小学五年级学期末,学校的学业负担还是比较轻松。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帮助女儿调整一下学习心态,以更高的标准去迎接9月的中学生活,已是近期我们家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一家人的反复讨论中,我们认为:


首先,畏难情绪或者怕吃苦是女儿产生这种“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下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未来多样化的人生可能性,往往让孩子不自觉地觉得凡事都有退路,因而在学习中避重就轻,面对难题时,怠于思考或选择逃避,面对基础知识学习时,又觉得机械化和简单,不愿勤加练习。每每当孩子认识错误的热情迅速消退后,学习上自然就会“外甥打灯笼 – 照旧”。


第二,与其仅凭借道理的宣讲,或通过分析当下错误的行为对未来人生可能产生的利弊来打动孩子,不如直接制定一条简单的规则或要求。因为多数时候面对这些抽象的道理或未来的变数,孩子是不理解的,也是无法想象的。找到一个能够让孩子自己主动去比较和体会这些“艰深”道理的方式将会对他们帮助更大。


第三,要求高并不代表爸爸妈妈对孩子没有包容心,只是暂时简单粗暴地拿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孩子是否合格或优秀的标准。要求高也不是走完美主义的极端。要求高恰恰代表一个人渴望学习和进步的决心,一个愿意走向自我追求卓越的过程—为了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


反复的沟通和讨论,既让女儿充分认识到了,妈妈和我希望的不是一个事事都完美的小孩,而是一个愿意不断进步的不完美小孩,也让妈妈和我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去体会11岁的她所遇到的思想上的困难。最后,女儿和我们约定通过跑步这项运动尝试来挑战自己,做出改变。


在5月的这段时间里,每天晚上,我和妈妈风雨无阻地轮流陪伴孩子一起夜跑,从最初的2公里到今天的8公里,从开始的抱怨磨蹭到后来的平静面对,慢慢地女儿在感受多巴胺分泌的兴奋中,一切都在悄悄改变。六一儿童节,当我问道她打算怎样安排自己的节日时,她平静地回答道:“跑步是世界上最单调的一项运动。没有人会愿意去长时间奔跑,但正是这样的奔跑才让我觉得相对于跑步,学习要轻松很多。”


“还有呢?”我不怀好意地问道。


“汗水就是脂肪的泪水。”女儿和我异口同声地喊道。


完美与不完美只是事情发展的结果。而在孩子的教育中,身为父母的我们如果能够多关注子女成长的过程变化,结合好孩子的心智发展阶段,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在迎接挑战的同时,积极调整好自己,我们终将在彼此人生奔跑的道路上,遇见到更好的自己。


也许女儿在期末考试的成绩上并不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但我们相信父母与子女的共情行为,将会像歌词中唱到的那样:


“当我必须做个完美的小孩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你却不讲你的愿望怕增添我肩上的重量…你给我的爱也许不完美,但却最美。” (选自《不完美的小孩》词:蓝小邪)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全文图片来源:Getty Images、FT中文网


推荐阅读


参与童年者,请对孩子持最大同情

05-30 特稿


重在过程的戏剧教育:使孩子成为自己

04-26 特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