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戏剧教育落地中国有哪些挑战?

子舒 FT有教无类 2020-09-01



继上一篇文章《重在过程的戏剧教育:使孩子成为自己》探究了戏剧教育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发展,尤其是社交情感能力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后,子舒再为FT中文网撰稿,进一步分析戏剧教育如何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创造力,增强社交合作能力,并指出戏剧教育在中国落地所面临的重重挑战。



作者 | 子舒 为FT中文网撰稿

全文共3324个字。


我在上篇《重在过程的戏剧教育:使孩子成为自己》中提到,戏剧教育发掘独特个性,激发勇气和自信,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还将在本篇中展开戏剧教育如何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创造力,增强社交合作能力。尽管益处多,它在中国的落地仍遇到了多方挑战。



多种形式激发创造力


音乐剧、即兴戏剧是创意戏剧的典范,它们提升创造力的方式在相似中有所不同:音乐剧有准备好的剧本和台词,并为孩子的表达与创造提供前置工具;即兴戏剧没有剧本,捕捉现场状态,即兴发挥,对演员的心理成熟度要求更高。

 

音乐剧在结构性较强的环境里激发创造力。老师会先给学生一系列歌唱、舞蹈、表演的工作坊,练习如何表达自己。学生不需要练到完美才开始表演,哪怕还不会读乐谱,照样可以享受地跟着钢琴哼唱。学生还会通过一些简单的音乐剧“工具”和“词汇”,学习如何用好身体的各个部分--躯干、头、肩膀、手、腿等;可以高高跳起,站得笔直,伏在地上……学生用身体探索空间,展现不同的人物个性:舒展的、张扬的,缩紧的、小心翼翼的……

 

既然剧本和台词都是固定的,学生要如何发挥创造力呢?Broadway Academy音乐剧夏令营的Ava Chou答道: “整个过程允许学生不同的理解和呈现。比如在舞蹈的选择上,传统或现代风格展现出的张力也不同。他们可以运用音乐剧工具和词汇,表达出不同风格的对白、人物关系、大环境等。我们也着重引导孩子们相互支持,戏剧表演的创造力是团队合作的结果。”

 

无论音乐剧还是即兴戏剧,创意戏剧的共性是“活在当下”的觉知。 Ava Chou说“ 戏剧教育训练的不只是技能,还有意识,是个打开心灵和思维的过程。你需要全身心感受这个角色,用身体、声音表达内心真正的渴望,敢于尝试跳出盒子的创意。” 杜克大学即兴戏剧教授Jaybird O’Berski说,“大部分人不是活在过去,就是在遐想尚未发生的事,而戏剧创作要求我们活在当下,给眼前的人和事物100%的注意力。

 

即兴戏剧的表达方式高度自由,相较于面向中小学生的音乐剧,更适合大学生、成年人。即兴戏剧没有剧本,演员在第一时间捕捉现场状态、情绪变化,临场创作。这与高等教育、职业化训练中强调的理性思维大不相同,鼓励人敏锐捕捉灵光一现的点子,激发创造力。

 

即兴戏剧有个出名的原则“yes, and”,无论搭档说了什么,都需要接受,然后把台词、动作接下去。例如,场景为“公园里,儿时的挚友阔别十年后重逢”。演员A可能灵光乍现,突然手指演员B指责道:“好兄弟,当年是你背叛了我!” 此时,哪怕演员B之前还酝酿着久别重逢的拥抱,此时也要快速应变,接着A的话即兴创作。演员B有可能冷漠地拉下脸,“那是一单几百万的订单,我不能拱手让人”;他也有可能嬉皮笑脸地挠挠头,“谁让你偷吃了我的花生酱,没想到你爸揍你下手那么重”。每个演员遵循的原则是首先肯定搭档的创意,通过“say yes”对剧情达成共识,然后发挥自己的创意,把剧情推往全新的方向。一旦有演员对搭档的创意加以否认、批判,剧情共创便不再成立,表演也难以继续下去。

 

高等教育、职业发展日愈增强批判性思维,却不断弱化天马星空的即兴创造力。Jaybird O’Berski教授提到,即兴戏剧与理性分析分别激发大脑中的不同部位。即兴表演调动Lizard brain, 也就是amygdala(杏仁核),它使我们第一时间感受到害怕、兴奋、愉悦, 产生灵光乍现的创意。理性分析所使用的rational brain(理性大脑)所对应的 frontal cortex(脑前额叶)则管控决策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等复杂的认知行为,强调长远规划。因此,当长期沉浸于理性分析的大脑遇到即兴戏剧,创造力便被激活了。

 

团队也能通过即兴戏剧练习激发创造力、合作力。Applied Improvisation Network的成员曾诚解释道:“在工作中,很多人对新想法的第一反应是‘这不行、这不靠谱’,大家也都要面子,不想被否定批判,逐渐就不提出大胆创新的想法了。但是即兴戏剧鼓励试错、容错、拥抱失败。这样大家会受到鼓励,积极贡献新想法,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可能就会这样产生。” 位于美国西雅图的On Your Feet 就是一家以即兴戏剧为方法论的咨询公司,帮助企业激发创造力、合作力。应用“拥抱不确定性”、“接受彼此的想法”等即兴原则,On Your Feet帮助苹果、耐克、迪士尼等公司的团队构建内部信任、高效合作、产生更好的点子。




迁徙到职场的社交合作力


戏剧教育所培养的社交合作能力也可迁徙到生活与工作中。戏剧练习锻炼孩子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举个例子,在即兴戏剧“high low status”(高低位)的热身活动中,孩子们练习何时展现“放大” (high)的气场,何时展现“缩小”(low)的气场。这使孩子意识到,可以根据不同的合作对象、社交场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假如团队成员都很迷茫,为了推动进程,你可以作为领袖 (leader) 跳出来,让大家跟随你。Leader展现出的是自信,这时可以让自己“放大”一点,昂首挺胸、表情坚定、有说服力。但假如团队成员看起来很怕你,为了让大家的声音都被听到,你可能需要让自己“缩小”一点,手势舒缓、语气温和、充满鼓励。这项戏剧教育练习让孩子们对不同的“社交能量场”有感知,注意通过调整手势、语气、动作等,推动团队合作。

 

Jaybird教授说,“我的即兴戏剧学生中,大部分日后并不会成为演员,而是成为医生、律师、职业经理人等。通过戏剧习得的能力可以很好地应用到职场上。” 他继续举例道,“我有个学生是牙医,他希望能和任何人打交道,而不是板着脸例行公事。无论病人说了什么,他都能把话茬巧妙地接下去,让对方心情愉悦。如果我看牙,就会很想去这样的诊所--看牙已经很痛了,这样的牙医可以让我不害怕。”

 

Jaybird补充道,“即兴戏剧中反复练习的’say yes’也经常应用在职场中。因为它的作用不仅有鼓励创造力,还有达成共识,这是一项十分重要职场的能力。达成共识是任何合作的基础,没有共识就没有合作。无论商业谈判、手术方案、法庭审判,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达成共识。企业的CEO每天工作时可能需要和100个人达成共识。甚至破案时,警察也需要与犯人对真相达成共识。可以保留不同观点,但孩子们要练习妥协,而不是习惯于得到自己想要的,毕竟,无共识不合作。”



中国落地挑战重重


戏剧教育在美国学校中已很普及,长居纽约的Ava Chou介绍道:“在美国,学校老师每年都根据这届学生的特点,排演一场属于他们的戏剧,充分考虑男女比例、族裔、性格等,使每个孩子的声音都能被听到。哪怕的确不想演出的学生,也有灯光、声控、道具设计、剧场管理、对外宣传等角色给他们,确保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事情做。“

 

在中国实践戏剧教育的Dare Norman对比道:“中国的家长学生正开始对戏剧教育的尝试,国际学校的接触度尤其高。但在落地过程中,我们发现根深蒂固的竞争意识是开展戏剧教育的一大挑战。当竞争、和他人比较的心态被卷进来,就与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并且,家长希望孩子从戏剧教育中学到有‘技术难度’的东西,拿到推荐信等奖励—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压力,也不得不在教学中做相应调整,比如单有最终一场演出是不够的,还要将整个排练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用于申请材料等等。” 对于学生的成长,Dare则表示受到鼓舞:“经历了这个过程的学生对戏剧教育的价值是更有认知、接受度的。比如他们意识到了尝试的重要性,不必凡事完美等。我们不断在戏剧教育真正的价值和家长预期间寻找平衡。挑战在于,难以将教学效果量化展示给家长,难以说清具体什么练习使学生更自信,能力提升了多少个百分点……”

 

谈到戏剧教育机构在中国市场,Ava评论道:“很有机会。我的工作还包括从纽约引入百老汇剧目到中国。随着欣赏音乐剧的观众群体迅速增长,家长也会越来越早地培养孩子的戏剧素养。尽管戏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综合素养,我们还是希望能从中培养出一小部分有兴趣和天赋的选手,日后成为国际一流的艺术家。”

 

然而戏剧教育机构的发展也存在较大挑战,其教学方法与资本市场追逐的规模化增长存在根本矛盾。如果强调模式的可复制性,机构势必要在教育理念上妥协,这样便难以坚持对学生的创造力、社交合作能力提升这些个性化的塑造。同时,鉴于优秀戏剧教育师资储备不足,机构在供给端也难以支撑规模化扩张;而如果用缺乏培训的师资上阵,则会出现不伦不类的“戏剧教育”,无法向学员传递核心价值。

 

那么,戏剧教育只能是小而美的吗?Ava认为,戏剧教育的普及需要多方协作,比如,政策鼓励戏剧教育入校,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剧院全年提供高质量音乐剧,并基于演出剧目提供教育项目。在宏观层面,各方还需各司其职,才能将推动戏剧教育进程的效率最大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图片由Broadway Academy提供


推荐阅读


重在过程的戏剧教育:使孩子成为自己

05-21 特稿


沃伦•法雷尔:父亲该如何参与子女的教育?

06-27 特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