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鼓励女儿当一次主角?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计得失固然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但如果孩子不争不抢的出发点是想偷懒,那么父母就有必要重新考虑这一问题,进而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李静就自己的女儿总是选择小角色展开分析,尽管他不赞成孩子过分计较角色大小。但也很好奇,为什么女儿在扮演过这么多小角色之后,不去主动发掘一下当主角的潜力?
作者 |李静 为FT中文网撰稿
全文共2143个字。
编者按
作为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努力学习的父亲,作者希望分享和小学生女儿之间的家庭教育,以及日常相处的感悟和惊喜。本文为“陪伴成长”系列第八篇。
德国哲学家尼采在其《教育家叔本华》一书中谈到:“从根本上,每个人都知道得很清楚:他(她)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就只来这世上一次,也不会再有第二个如此奇特的偶然机会,能够把那奇妙的各种各样的混杂成分,组合而成一个像他(她)现在那样的单独体。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却把这个道理隐藏起来,就像隐藏一桩亏心事。这是为什么呢?”
又到每年暑假前学校汇报演出的时候。从女儿在上海就读幼儿园开始,这类集体活动每年至少都有一次,形式也是多样有趣,每位参与的小朋友根据各自的意愿和自身的特点,都尽可能地扮演一个角色。活动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让所有小朋友都能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今年又恰逢女儿小学毕业,自然这样的演出意义不同以往。从4月开始,学校就开始毕业演出的筹备工作。记得角色分配下来的那一天,女儿回来告诉我和妈妈,她会在毕业英文剧《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出演Oompa Loompa的角色,并且这是她自己做出的选择。
罗尔德写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本书我也读过,也知道Oompa Loompa是书中众多在巧克力工厂中出现的小精灵之一。当听到女儿说到这样的角色选择时,我马上想起她从幼儿园开始,不是在舞台剧中演小树,就是一两句台词的“群众演员”,以“演员甲”的角色一路走到了临近小学毕业。
事实上,每个角色无论戏份多少,都是一部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之处,小角色也是独特重要的。我也非常不赞成孩子过分计较角色大小的得失。可以看得出,女儿在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但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她在扮演过这么多小角色之后,不去主动尝试一些其他可能,也发掘一下当主角的潜力呢?看到女儿脸上绽放着非常开心的笑容,并很得意地同我叙说着班上同学在排练时发生的各种趣事时,我也只好把问题偷偷留在了心底。
这会不会是女儿在逃避着什么,还是真的对自己没要求呢?坦白说,虽然女儿还是孩子,问题应该远没有上升到如在本文开头尼采所述的思想认知高度,但她为什么就不愿意努力发掘一下自己的特长,挑战一下新的角色机会呢?在我和妈妈私下的交谈中,我表达了这样的担心:女儿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想偷懒而不愿意在这样的集体活动展现自己;她现在还小,如果这个时候还听凭自己的喜好不去努力尝试,到成年后可能会更不愿意的。妈妈揶揄道:“哪能有那么高深啊!你就是宝贝你的女儿。”
虽然妈妈给我泼了冷水,但我内心依然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每天都会安排毕业班的学生参加毕业演出的排练。于是,在接她放学回家的路上,在晚饭时一家人的闲聊中,我总是装作不经意地谈起当初我参加学校鼓号队训练时,如何开始学习吹号,学会吹号后,又好奇地学习打大鼓,发现其实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举旗手因病缺席,我又是如何经过自己刻苦练习,成功替补上年级举旗手的位置,让那次庆祝仪式得以顺利进行。随着话题的深入,妈妈也加入了,分享了她儿时参加集体活动的经历。从女儿认真聆听的神情中,我和妈妈看得出,她有些触动。
演出前一周的星期五,女儿所在班级的大多数同学要外出参加毕业旅行的活动,女儿很神秘地跟我们商量,她是不是就不参加了,因为想留在学校安排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在那天的集体排练中,女儿主动参与到毕业仪式彩排中,学校老师见她主动参与,也请她一起帮忙准备道具,布置场景,有时还请她串个角色,走个台……晚上回到家中,女儿很兴奋地向我和妈妈宣布,她已经被选为毕业演出那天的朗读者了!
“是不是因为你的热心帮忙感动了老师啦?”我打趣地问道。
“当然我帮老师做事是一方面原因,但最主要是当我在饰演不同角色时,我很认真,也很投入,所有人都觉得我台词念得特别有感情,表演也特别打动人,所以老师们觉得我很适合朗读者的角色。”女儿开心地回答,“其实我不去和班上同学旅行是因为,在爸爸妈妈讲你们小时候的事情时,我觉得我是不是也应该去主动多尝试一下。反正我也不是天生就会的,错了、不行也没人会笑话我。所以在老师让我串演其他角色时,我特别认真,我会联想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然后把在实际生活中的处理方式用在我的说话和动作中,让老师们觉得我演得特别真实。总之,只要认真,我还是很有表演天赋的。”
毕业演出结束后,一家人翻看着学校分享出来的照片,我笑着对女儿说道:“这次我和妈妈再也不需要用放大镜在照片中去找你在哪儿啦。”
如很多哲人和教育家所说,教育是帮助一个人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过程。“在这世上,也只有唯一一条路是除了你以外,别人都走不了的… ‘当一个人已经不知道他的路还能把他引向何方,那他也就无法攀升更高了。’”作为父母的我们,如何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思考,积极与孩子身边的环境,如学校、老师和同学等,做好教育的互动,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同时,主动去引导孩子向上的精神,这些终将能帮助他们搭建好属于自己的独特阶梯,一路攀升到更好的自己。
夜阑人静,在我写此文时,女儿也刚刚完成她每天的德语学习打卡,望着她认真收拾书桌的小小背影,我脑海中想起她学校的八字校训--“攀登、攀登、努力攀登!”
谨以此文纪念她小学生活的终点,期待即将成为中学生的女儿新生活的开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