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的年代,请给教育一些留白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但如今流行“教育是用来分阶层的”。“以人为本”天天挂嘴上,最后发现知易行难是因为眼睛长到了头上。
文丨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张华为FT中文网撰稿
全文共1535个字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2021姗姗来迟。人们对接下来的365天,开始许下祝福。有人祈愿新冠疫情不要卷土重来,有人盼望经济形势不要变得太坏,而我们的最大愿望是——请给教育一些留白。
作为教育管理部门,请给政策制定多一点留白,不要急着把素质教育应试化。没有人希望“高分低能”现象代际传承,将综合素质评估纳入升学考核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分数化”、“考试化”的作法,让人们对教育改革心生抵触。而家长如果因噎废食,政策也终将事倍功半。
学校的校长或股东们,请对所谓的“家校联动”留一些白。家校联动本意是在激发孩子学习自驱力与创新自信力上形成合力,但若演化为学校外包管理职责给家长的“甩锅”,最后充当夹生饭并付出代价的,只有学生。学校应当是孩子学习与兴趣发展的舞台,而不是家长老师较劲的擂台。
教育行业或科技领域的巨头企业们,请对科技与数据多一点留白和敬畏心。拍照搜题神器固然解决了一些家长的痛点,但以抢占市场份额为目标而缺乏科学引导,正让不少孩子变得不加思考;短视频应用固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利用政策盲区与算法推荐则让孩子变得更加愚蠢。尽管自由市场里我们不可用道德大棒指责任何企业,但至少,多一点留白就是多一份企业社会责任。
作为父母,请给孩子的时间与规划一些留白。把孩子时间填满并分秒必争的“鸡娃精神”,只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并潜滋暗长各种心理问题。将孩子对自己成长规划的议事权(更别说决策权了)剥夺的“独裁文化”,其实是在种下孩子将来成年却不成人的恶因,亲子关系也终将走向恶化。
不确定的年代里,有人看见恐惧,有人看见光亮。这本来很正常。可惜的是,看见恐惧的多是弱势群体,他们急于寻找到安全感,以爱的名义和不得体的方式,把孩子裹挟成为一个没有个性的牵线木偶;可惜的是,看见光亮的多是强势力量,他们急于抓住变革或成为寡头的契机,以权力或人民币的名义,博得风生水起,可仔细感知并触摸,总觉得缺少点温度和烟火味。
事实上,不确定年代里,就像“老虎、棒子、鸡”的游戏一样,没有哪一个角色会永远处于真正的上风。政策制定者与学校看似属于上游,但荀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早已鞭策入里;巨头企业们看似风光无限,但今日之特殊语境下,还不曾看见“唇亡而齿不寒”者;家长们的角色则有些分裂,一方面抱怨政策不公、资源不均,似乎处于下游,但一方面又将权力的大棒挥向更弱小的——孩子。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但现在坊间的流行语是“教育是用来分阶层的”。“以人为本”天天挂在嘴上,最后发现知易行难的原因是——我们的眼睛长到了头上。如果不能停止对孩子综合能力与品格考察一刀切的程式化作法,如果不能蹲下身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看,那么再大力度的教育改革,再多前沿的科技与教育理念,都解不了我们的焦虑与乡愁。
不确定的年代,2021或许比2020还要艰难,既然这可能是一个长周期的开始,那么我们一定要给教育一些留白,好让灵魂跟上身体的节奏;如果2021如你所愿一切矫健向前,也要慎言“把上一年失去的时间给赶回来”,因为,我们失去的其实不是时间,而是彼此的信任。
不确定的年代,给教育一些留白——步伐慢一点,把孩子真正当“人”看,并努力去赢得多方的信任,这等于给了自己换个角度看世界和真正做强的机会——从一个教育大国变成一个教育强国,从一所名校变成一所强校,从一家教育巨头变成一家受尊重的教育巨头,从一位让孩子害怕的大人兼家长变成一位受孩子欢迎的大朋友。如此循环和连接,一个少冲突、少戾气、少抱怨的新世界就有了建成的可能性。
这是我们对2021的期待,也是对自己的警示与勉励。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