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减”之后的暑假,正是找回“关系”的契机

徐海娜 FT有教无类 2023-01-11


徐海娜:当父母可以成为孩子的安全港和坚实后盾的时候,孩子才有来自内心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文丨 FT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海娜

全文共3434个字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除了学校要减少作业外,还提出一系列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措施,其中就包括“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开展学科类培训”。在现在这个“补习盛行”的时代,这意味着一种对学生们假期生活的颠覆,有些父母因此变得更加焦虑。实际上,与其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学习,不如好好利用这段没有补习的时光,好好建设父母子女的关系。




01

“好的亲子关系”比“好成绩”更能令人幸福


一般而言,学前阶段是父母子女关系最融洽的时候,因为这时候还没有太大的学业压力,孩子们也处在唯父母马首是瞻的年龄。到了小学阶段,父母子女关系就会渐渐开始被学业压力侵蚀,这不仅仅发生在成绩中差的孩子身上,还发生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因为父母对成绩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到了中学阶段,学生步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自治意识会越来越强,这是孩子们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阶段。这时候如果刚好遇到控制欲特别强的父母,就会产生严重冲突,有的父母和青春期的子女甚至可以反目成仇。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一封一个父亲写的信,表达了终于将孩子送去参加高考的心情。全文充满了愤懑的情绪,就像是积累了很多年的委屈和愤怒,终于可以释放出来了。他描述了自己为孩子的学业做的若干付出,他砸过孩子的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孩子还是没有如他期望的那般努力。他说,他预期孩子能考上大学,但也不会是什么太好的大学。在文末,他甚至表达了想和孩子断绝关系的心情,还表示如果生活可以再来一次,他希望永远过二人世界,不要养这个孩子。他的心情,不少父母表示理解,尤其是当自己家里也有一个“不争气”、“不听话”的孩子的时候。然而我们做父母的都忘记了一点——我们为什么养育子女。我们现在往往为了追求我们期望子女达到的那种“成绩”或者“成就”,而忽视了父母子女关系的本质。


某种意义上,生活的本质就是关系。因为有孩子,我们与一个新生的生命建立了关系,我们的生命体验可以更丰富,而做为父母,我们要祝福我们的子女。谁不想要孩子一生幸福快乐呢?幸福快乐,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反过来,子女也能令父母感到幸福。


可是,当我们让孩子的学业成绩来统治和掌管亲子关系的时候,我们已然忘却我们对子女应有的祝福。有的人也许会说,我现在逼着孩子高强度乃至“变态”般地学习,就是为了让他们未来过上好的生活。假如是在“合理期望”之下,严格要求也没有什么不好,毕竟每个孩子都不同,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也不同。但是如果像是上文中提到的父亲那样,只是因为孩子没有像他期望的那般努力,就要断绝关系,还后悔生养孩子,实在是本末倒置,辜负了生活的美意。不可否认和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是难的,双方都有要气炸了的时候,但这并不意味着充满冲突的亲子关系就没有出路。当然,前提是父母能把关注的重心从“成绩”转回到“关系”上来。


记得我小时候,几乎没有补习这件事,市面上,甚至连暑假兴趣班都不是很多,我们也安然度过了悠长的假期时光,而且特别快乐。那时候,父母做什么,我们都会参与或者陪伴着我们的父母,看着他们做饭洗衣服,帮他们做点零碎的家务,也天南海北地聊天。父母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闲暇时间就都是父母子女相互陪伴的时间,一起做家务,也一起看电视,一起逛街。我还记得,每到暑假,正是西红柿成熟的季节,我妈会买大量的西红柿来做“西红柿酱”,储存起来以供冬天食用。那时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会帮忙把熟透的西红柿放进大铁盆中,妈妈把开水浇上去,然后我就开始帮忙给西红柿去皮。满满几大盆又红又沙的西红柿承载着一家人生活的热情和努力。我会和家人们一起把去了皮的西红柿捣碎装瓶,然后上笼蒸透,加盖储藏。这个过程中,家人之间有很多互动,也有很多温馨的瞬间,令人想起来就感到无比幸福。


然而,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一家人一起做一件事的机会越来越少。我有一个朋友,她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老大有一天对他说,“妈妈,我没有时间了解你”,我的朋友当时觉得很受触动,就将其分享出来。其实,何止是孩子们没有时间了解我们,我们有时间了解孩子们吗?在每日的课业压力之下,在连轴转参加补习班的生活中,有多少时间父母可以和孩子真正地聊聊天、谈谈心呢?不用去补课的暑假,父母们不妨多创造一些和子女共处的时刻,将来这些瞬间都可以变成美好的回忆,温暖彼此的一生。


我曾经和孩子共读过一本书叫《佐贺的超级阿嬷》,作者是日本作家岛田洋七,他也是日本著名漫才(相声)师,曾因一度在日本掀起了相声热潮而声名鹊起。他的这本书主要描述了自己童年时代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时光,读来有趣又温馨。其中一篇写到了“成绩”的事,很让人感慨。作者小时候总的来说成绩不好,但是他说,“成绩到底是好是坏,每个人的看法真是大不相同。”因为当他向外婆哭诉英语不会的时候,外婆说,那就在答题纸上写“我是日本人”;当他说自己汉字也不太会写时,外婆说,“那你就写‘我可以靠着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当他又说讨厌历史时,外婆终于有些傻眼了,他以为外婆会叫他赶快去读书,没想到外婆说,“那就在答题纸上写‘我不拘泥于过去’。”成绩出来后,他对外婆说,“对不起,都是一分或两分。”她笑着说,“不要紧,不要紧,一分两分的,加起来,就有五分啦。”(五分是满分)他质疑不同科目怎么能加在一起,外婆严肃而果断地说:“人生就是总和力!”看完这本书,孩子对我说,他们的日子好幸福啊!是的,正如作者在序言中说的那样,幸福不是金钱左右的,幸福与否取决于人的心态。岛田洋七贫穷但充满幸福的童年滋养了他后来的人生,他在这本书的后记里说,“我总觉得,我的根基都来自在佐贺和外婆共度的那段岁月”。后来他又出版了好几本关于“阿嬷”的书,那段生活经历也成为他的相声素材,其中的真挚、朴实、幽默、乐观为大家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可见,一段温暖的家庭的关系是怎样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的。关系的质量塑造的是人的内心,就算我们处于困境,只要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就能继续走下去。




02

好的关系可以令一个人更加努力


塑造高品质的亲子关系,其实和父母促进子女追求学业成绩有时候并不矛盾。亲子关系好,子女会更有动力努力学习。这就像是青年男女谈恋爱,为了对方,各自都想成为更好的人一个道理。


我在曾经发表过的一篇文章里介绍过一位美国教育家Meline M Kevorkian写的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在校成就的书,这本书的名字是《Six Secrets for Parents to Help Their Kids Achieve in School》。Meline说,研究表明,哪怕只是和孩子简单谈论在学校发生的事也能对孩子的学业成就产生显著的影响。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谈论那六种学习策略。Meline强调的正是父母子女关系对学业产生的重要影响,父母要多聆听,给予孩子尊重,不要只是试图单方面地让孩子去达到父母的要求。我在香港的时候,认识一位大学教授,她对当时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也感到很头痛,她认为自己给女儿提的要求已经是最低要求了,但是女儿还是会“反抗”,始终无法如其所愿。后来这位教授终于不再“执着”,一段时间后,她惊喜地发现女儿也开始自觉努力去做原先不想努力去做的事了。我们做父母的,确实很容易陷入一种“执着”,这种“执着”会令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子女反而更难达到我们的期望。


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上,女子10米跳台跳水项目决赛中,年仅14岁的全红婵被裁判三度打出满分,获得了奥运金牌。在赛后她说,因为妈妈生病了,于是她“很想赚钱回去给她治病”。这是她在艰苦卓绝的训练中能够坚持下次的动力。可见,她与母亲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好的关系真的会成为一个人努力的动力。


人始终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带给人深深的幸福感,反之,人生很可能是凄凉的。8月3日,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在他的Facebook上说,在他还是一名年轻的警察的时候,处理过一个独居老人独自在出租屋里死亡的案件。因为传出恶臭,人们才发现了这位老人的的尸体。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他发现了老人屋子里还有一些现金和黄金首饰,他便试图去寻找近亲以归还这些财物。在调查过程中,有几位声称是亲属的人来要求得到这些财物,但是谁也无法说出他们和逝者曾经一起怎么相处过,或者为逝者做过什么。其实,王瑞杰副总理所讲述的类似的事情在世界上各个角落都在发生,当我们不关心亲人,也不关心周围的人,不致力于花时间打造有质量的人际关系,不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社会只会变得越来越疏离。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相信谁都不希望彼此变得越来越疏离和冷漠,那就更不应该让“成绩”和“成就”这些外物成为亲子感情的障碍。


目前,虽然面临“双减”,但是假期减去的只是机构提供的学科类补习,音乐、舞蹈、运动、绘画、书法等等兴趣班并不受影响。父母不如多花时间,去聆听和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自由度过暑假的选择。了解孩子真正的喜好,然后才选择孩子真正想要的兴趣班。也多花时间一起做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让这些小事变成未来美好的回忆,抓住这个不用补课的暑假,改善亲子关系,真正享受有质量的家庭生活吧!毕竟,好的父母子女关系胜过一切。当父母可以成为孩子的安全港和坚实后盾的时候,孩子才有来自内心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责任编辑邮箱:haolin.liu@ftchinese.com



推荐阅读

从奥运会共享金牌到孩子“众商”的培养



德国人为什么不“鸡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