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爽阴阳合同被调查一事未了,刚刚沉痛消息传来......

语文数学 2021-05-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智读大叔 Author 智读叔

来源:智读大叔(ID:zddashu123)


4月28日,郑爽因涉嫌阴阳合同一事被调查,同时被央视点名批评。



消息一出,郑爽被查一事就快速登上热搜第一,引发网友极大的关注。



大家纷纷围着郑爽的各种花边新闻讨论。


有人说郑爽日薪208万,引起公愤;


有人说郑爽守着这么多钱财,竟然还不舍得花钱给宠物医治,简直是中国版的“葛朗台”;

还有人脑洞大开地把“爽”定为计量单位,由此计算出国内各大公司的收益。



总之,郑爽这个被官方点名的“劣迹艺人”,几乎抢走了国内网络舆论的大半热度。


然而,真正需要大众关注的事件,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


就在#郑爽被调查#的同一时间,另一个重大消息在微博热搜只有昙花一现。


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中心发射成功。



如此国之大事,留言竟然只有寥寥十几个。


这跟郑爽话题上千万的热度,数十万人讨论相差巨大。


然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长征五号火箭所承载的意义明显要比明星要更大。


它成功将我国的第一个空间站的核心舱“天和”,送进了预定轨道。


这意味着我国空间站工程建造大幕正式开启,在航天科技、太空实验研究方面不再受制于人。


属于中国的空间站,终于要来了!



还记得在20多年前么?


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刚刚成型。


当时美国邀请了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共16个国家参与研究。


然而,唯独排除了中国!



这是因为美国出手阻止了中国参与其中任何项目。


他们将此当做新的太空竞赛。


在政治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没一个愿意帮助中国的。


中国的航天发展之路几乎全靠自力更生,从零开始!


如今终于有所成就,值得庆贺!



而就在举国欢庆的时刻,刚刚一个沉痛的消息传来!


闵桂荣,

中国首批工程院院士,

中国人造卫星发展的开拓者,

中国航空科技幕后巨星,

在长征五号发射的前一天

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句话用来形容闵桂荣的一生,再合适不过!


他曾经说过:

“与前景无限的航天事业相比,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还要长期不懈地努力,为中国人民,也为全世界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他把自己的大半辈子都献给了中国航天,也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但你可曾知道,这位“航天巨星”的出身和成长无比艰辛。


1933年6月2日,闵桂荣出生在福建莆田。


小时候,家境不好,经常家里揭不开锅,因此,闵桂3岁时就被父母忍痛送给别人家当儿子。


7岁那年,养父母家里再出变故。


闵桂荣眼见自己的养父病重,却无钱医治。


而当时又正值战乱之际,没过多久,养父就在日寇飞机的轰炸声中病逝。


旧中国民不聊生的苦难生活,并没有打垮这个少年,反而激发了闵桂荣深深的爱国情怀。


在那个时代,曾涌现出一大批爱国人士,他们发愤图强、刻苦学习,只为将来能够把一生所学全部报效祖国。


闵桂荣就是其中之一。



1963年,闵桂荣留学苏联,并从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完成学业,成功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然而,刚完成学位答辩,闵桂荣就归心似箭,马上回国。


他拒绝了苏联给出的丰厚优待,毅然决然地回到当时仍一穷二白的祖国。


回国后,闵桂荣被国家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承担航空发动机传热问题的研究工作。



之后,没过多久,32岁的闵桂荣就接到了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大项目--东方红一号!


相信所有中国人都应该在小学课本里见识过这颗举世瞩目的卫星。



它不仅是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更是在当时环境中诞生的世界奇迹。


因为在中国以外的其它国家,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当时的中国能够自行研发人造卫星。


包括闵桂荣自己,起初也对人造卫星一无所知。


怎么办?

知难而退?


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个好主意,因为作为副博士的闵桂荣早已是国内的凤毛麟角,此时转行研究卫星,风险太大!


但为了祖国,最终闵桂荣选择了最难的那条路:


义无反顾,扛起责任,承担卫星有关热控制技术的所有研制任务!


而此时的他仅仅是在展览会上,看过一眼人造卫星模型!



不仅如此,对卫星还一无所知的闵桂荣,竟然是整个研究室里年龄最长、学历最高的一位。


而其它人员均是不到25岁的年轻人!


他必须带领这样一直年轻团队,去攻克世界最顶尖的航天技术!


没办法,闵桂荣和同事们几乎是硬着头皮从零开始,白手起家。


而他们的第一课,便是从最基础的天文知识开始:去北京天文馆去参观,学习太阳、卫星、地球之间的运动关系!


除了知识面薄弱以外,闵桂荣团队的研究工具也非常的寒酸。


  • 国外用的都是大型计算机和高水平的太阳模拟器;

  • 而国内用的却还是依靠手摇计算机、算盘和计算尺;


曾经我们用算盘打出了原子弹;


几年后,我们还要用算盘把卫星送上天;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


闵桂荣成功了!


我们中国人真的做成了!


1970年4月24日,一个春天的晚上,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


而且其重量超过美、苏、法、日四个国家总和!


激动万分的闵桂荣不仅唱起了《东方红》这首早已响彻中华大地的歌谣,而且对自己的团队意味深长地说道:这是中国的重量,中国科学家的重量。




之后的十年,中国卫星事业开始进入全面攻关阶段。


1975年,闵桂荣担任起卫星总体部的领导职务。


1983年,闵桂荣又被任命为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在中国人造卫星技术的成长之路上,闵桂荣始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对西方国家实现了超越。


1979年5月,闵桂荣受邀参加美国航空宇航学会。


在大会上,闵桂荣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做了一份关于卫星热控技术的科研报告。


刚开始西方国家根本看不起这个来自中国的航空科学家。


但直到听完报告以后,西方科学家顿时感到无比震惊。


他们无法相信落后的中国怎么可能完成如此先进的卫星技术!


经过多方评估,西方科学家一致认为,中国在卫星上应用的热管、“百叶窗”等温控技术,要比发达的欧洲、日本先进10年!


这个结果让所有西方专家吓了一大跳!


偌大的饭店里,闵桂荣的个人研究报告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这直接导致其他两个会议被迫暂停,全都涌过来仔细聆听闵桂荣的报告。


这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首次在国际会议上进行高水平的航天学术报告!


在世界的舞台上,他真正为所有中国人争了光!



自此以后,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也开始踏入快车道,在尖端技术水平上不断逼近西方国家!


1993年,闵桂荣被委任为国家“86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领导和组织中国未来航天高技术的预先研究工作。


1994年,他成功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他着手主编了《航天技术词典》,希望把自己毕生心血留给中国的航天人。


而此时,他已经是年近70高龄的老人。


本该尽情享受退休生活,但闵桂荣却依旧对中国航天事业放心不下。



尽管在此后的日子里,他看到了中国北斗的建成,却再也看不到中国“天宫”耸立宇宙的那一刻!


4月28日,闵桂荣逝世了!


注定是一个让所有爱国青年感到痛心的日子。


然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2021年至今,我们已经痛失11位重量级院士!


  • 5月6日,我国湿地学科学术带头人刘兴土逝世;



  • 3月11日,我国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开拓者之一的李京文逝世;



  • 3月22日,中国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逝世;



  • 3月27日,血吸虫病药物等领域研究专家谢毓元逝世;



......


为什么中国可以在短短几十年间,追上西方发达国家百年的技术发展,甚至在某些领域弯道超车


为什么新中国可以从一无所有的窘境中,实现如此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


就是因为他们!


这些怀揣梦想、技术、学识、德行的老一辈科学家、爱国者!


闵桂荣老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一定要富强起来,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地位。”



借着这种精神,我想在此奉劝国内的年轻人:不要过度沉迷于娱乐至死的氛围中。


与其迷恋郑爽这样的劣迹艺人,不如多看看那些站在祖国背后默默奉献的科学家。


毕竟,他们才是年轻人最值得追的“星”!

○ 作者:智叔,混过豆瓣、走过知乎,网络非著名文学家,擅长以独特的视角剖析社会热点、情感婚姻、家庭教育。转载请关注公众号:智读大叔(ID:zddashu123),配图网络。


更多资料

请点击关注下方名片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领1-9年级精品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