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四届“映心影”心理情景剧(广播剧)大赛|《残月》团队及作品介绍

北语心协 北京语言大学心理中心 2023-12-12


2022年北京语言大学

第二十三届“5·25”心理健康季系列活动



请拥抱这轮残月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残月》团队及作品介绍

团队介绍

欢迎收听你的月亮我的心,好团队就是我们,我们就是残月组~

是谁?打造如德芙般纵享丝滑的唯美梦幻剧本——(锵锵)咱们风里雨里,一直在这里的豪华三人编剧组:荟楠,可心,雅帆。

是谁?扮演工作时很理性且能力一级棒,内心却很感性——最终拨得云开见月明的主人公:佳雪。

是谁?带着神秘面具,一模一样的形象背后,到底是次元的扭曲,还是灵魂的呼唤——心灵导师:恋菲。

是谁?从阴阳怪气到吞吞吐吐,完美呈现口嫌体正直———本人打死不承认的傲娇人设:小彤。

是谁?核桃、厚衣服一把抓,却忘了说一句没关系——最终真正拥抱女儿的温情母亲:荟楠。

是谁?“我轻轻的来,正如我轻轻的走”,肩负NPC任务发布的重大使命——唯一的男性角色:锦杰。

深夜楼道的念念有词,镜子世界的神秘面具,高悬窗外的一弯残月……欲知后事如何,我们在决赛等你。

写在最后:这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与解放自我的故事。

我们用心,期待你听。

愿每一个小伙伴都能拥抱这轮残月,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剧本简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残月,是月亮的残缺形态,与完整圆满的满月相比,它是不完美的。而月亮无法在圆月完美的一刹那实现永恒,大多数时刻则是以残月的形态存在。

人之一生亦然,追求完美乃人之常情,然而人无完人,遗憾、残缺与破碎总是常态。当“完美”一词成为对自我的苛求,这时完美不再是一种理想,而是沉重的枷锁。

主人公小月是一个事事追求完美,维持全能形象,实则内心敏感自卑的女大学生,她在意的东西太多,优异的成绩、家长的期待、他人的目光……也活得太累,她想尽办法维持在别人眼中的“完美形象”,而这一切,最终迫使她走向绝望与崩溃的边缘。

她曾望月兴叹,感慨残月的不完美,却不曾承认,自己亦是残月。

在学业与生活的重担即将把她压垮之时,她目睹了内心深处的梦境,镜子中面具女孩的一举一动映射出她潜意识里真实的想法。她开始第一次正视自己的内心。

人人皆能改变,皆可自由,皆有价值。

这一次,她选择与自己和解,打破所谓的“完美形象”,拥抱新生。




创作灵感

今年寒假,我看了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剧里胡晶晶的结局引发了我的思考。参考胡晶晶的性格,我塑造了《残月》里主人公小月的性格;而编写发生在小月身上的故事时,我借鉴了我本人的一点成长经历。

我们写作剧本,是想剖析问题,并实现“破而后立,晓喻新生”的目的。

这世上本就没有真正完美的人,当我们努力维持所谓的“完美形象”时,不过是陷入了身边的人或者社会为我们设定好的程式和期待中。原生家庭给了胡晶晶和小月这样的女孩子很多压力,而她们本身又比较要强,在满足他人期待的过程中,她们逐渐失去了自我。

“我过得很好”是胡晶晶的保护壳,靠成绩累积出来的光环是小月的价值标杆,若失去了这些东西,她们甚至找不到自己身上还有什么值得被爱的地方。一直以来,她们太在意旁人的眼光,却唯独看不到自己。

我们借用了残月这一意象,来象征世间不完美的事物。

主人公看着残月入梦,在梦中质疑“残月存在的意义”,通过正视自己的潜意识,并与之产生对话,她接受了自己无法成为满月的事实,不再执着于追求完美,梦醒之后主动做出改变,开始拥抱新生。

世上众人皆为残月,只不过是用世俗的评判体系来衡量时,有的人的缺口小一些,有的人的缺口大一些罢了。

卸下这些评判标准的枷锁,我们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吗?做自己、爱自己,到底有多难?这些也许是在剧本之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长期探讨的话题。




END

最终解释权归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所有

文案|梁小彤 李可心 杨荟楠

文案审核|心协学术部 孔金莉

编辑|心协宣传部 张雨尘

心协审核|心协宣传部 蔡都都

中心审核丨杨光 刘梦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