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酱油来 翻一本书
2024-11-25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丹尼尔•戈尔曼著。

 

——全文约15279字。

 

推荐序1

 

大人如何同小孩沟通?第一抱起来,第二蹲下去,第三用他的语言,第四教他说大人的话。

 

和谐领导力体系:自己与自己和谐、自己与他人和谐、个人与组织和谐。情商就是管理情绪的能力

 

情商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

 

①.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认识自己。

 

②. 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管理自己。

 

③. 自我激励的能力——激励自己。

 

④. 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认识别人。

 

⑤.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管理别人。

 

影响家庭幸福的前5个因素:健康、情商、财商、家庭责任及社会环境。

 

知识的作用有两个:教人做事,教人做人。

 

一个人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都与情绪管理不当有关。

 

 

第一部分   情绪大脑

 

第一章   情绪的功能

 

每一种情绪相当于一种独特的行动准备,指导我们按照过去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处理人类生活中反复出现的挑战。

 

恐惧是人类进化的情绪遗产,恐惧的本能反应已经在人类神经系统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驱动力

 

所有的情绪在本质上都是某种行动的驱动力,即进化过程赋予人类处理各种状况的即时计划。

 

每一种情绪都隐含着某种行动的倾向。

 

人的两种心理

 

一种是情绪心理的行为,另一种是理性心理的行为。我们有两种心理,一种用来思考,一种用来感觉

 

理性心理是我们通常能够意识到的理解模式,具有清醒的意识,会思索,能够进行思考和反思。

 

另一种认知系统:冲动、有力,有时没有逻辑可言,即情绪心理。

 

理性和感性对心理的主导比例是一个平衡的梯度,感觉越强烈,情绪对心理的主导作用就越强,理性的作用就越弱。

 

情绪和直觉能够指导我们在危急关头做出即时的反应——在这种形势下,停下来思考应该如何行动很可能会让我们丧命。

 

情绪和理性心理通常处于某种平衡状况,情绪袭来,要求理性心理采取行动,理性心理则斟酌、有时甚至否定情绪的指令。

 

第二章   情绪失控

 

生活对理性的人来说是喜剧,对感性的人来说是悲剧。

 

在顷刻之间的情绪爆发叫作神经失控

 

神经失控发生在顷刻之间,激发立即的行动反应,这时掌管思考的新皮层根本来不及全面观察当前的形势,更无从判断行动的正确性。

 

神经失控的特征是在失控过去之后,失控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

 

激情中枢

 

海马体和杏仁核是原始“嗅脑”的两个重要部分,嗅脑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唤起皮层和新皮层

 

假如杏仁核与大脑其他部分的联系被隔断,就会导致个体无法判断事件的情感意义,这种情况有时被称为“情感失明”

 

失去情感的判断,社会交往就会失控。

 

杏仁核不仅与情感有关,所有的激情也都取决于杏仁核

 

杏仁核作为行动中枢的角色,在冲动的情感压倒理智之时起到关键作用。

 

情绪哨兵

 

情绪系统可以不依赖于新皮层自动做出反应。

 

有些情绪反应和情绪记忆可以在完全没有任何意识和认知参与的情况下形成。

 

 

在我们进行感知的最初几毫秒时间内,我们不仅在无意识地理解这个对象,还在决定我们是否喜欢它。

 

这种“认知的无意识”表明我们的意识不仅在辨认看到的东西,还会对其产生看法。

 

我们的情绪独立于理性脑产生见解,有着自身的“心理”。

 

情绪记忆的专家

 

海马体记忆的是纯粹的事实,而杏仁核则保留了伴随事实的情绪“味道”

 

海马体对你认出表姐的脸起到关键作用,而杏仁核则会提醒你不是真的喜欢她。

 

大脑实际上有两个记忆系统,一个用来记忆普通的事实,另一个用来记忆刻有情绪印记的事实。

 

迅猛而草率的情绪

 

在紧急关头,杏仁核使我们在新皮层全面记录当前状况之前采取行动。

 

你无须确切知道它是什么,就可以判断它可能有危险。

 

前认知情绪:即个体没有对感觉信息进行全面的分类整理。将其整合成可以辨认的对象,而是基于感觉信息的片段和神经的细枝末节做出反应。

 

情绪管理员

 

杏仁核能主导个体首先做出焦急、冲动的反应,而情绪脑的其他部分可以纠正这种反应,使其更为恰当。

 

情绪失控大体涉及两种机制:一是杏仁核的触动,二是保持情绪反应平稳的新皮层无法激活,或新皮层动员起来应对情绪的紧急状况。

 

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理性脑听命于情绪脑。

 

情绪和思维的协调

 

杏仁核和新皮层的联结是头脑与心灵、思维与感受之间战争或缔约的博弈中心。

 

有效思维包括明智决策和保持思维清晰两个方面。

 

生活赋予我们的情绪知识示意我们首先排除一些选择,突出另一些选择,从而帮助我们形成合理的决策。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有两个大脑、两种心理,以及两种不同的智力——理性智力和情绪智力

 

我们并不是要抛开感性,拥抱理性,而是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第二部分   情商的本质

 

第三章   愚蠢的聪明人

 

我们当中最聪明的人可能会由于肆无忌惮的激情和不加克制的冲动而在阴沟里翻船,高智商人士的私生活很可能一团糟。

 

一个人在社会中的最终地位,绝大部分是由社会阶层、运气等非智商因素决定的。

 

情绪智力:这些能力包括自我激励、百折不挠;控制冲动和延迟满足;自我调节情绪和防止困扰情绪影响思维能力;以及富有同理心和充满希望。

 

情绪智力与命运

 

情绪潜能是一种元能力,它决定着个体包括纯粹智力在内的其他技能的发挥程度。

 

傻瓜在15年之后会变成什么?答案是:“老板”。即使是“傻瓜”,情绪智力在职场环境中也会产生额外的优势。

 

擅长处理情绪的人,也就是能很好地了解并控制自身感受的人,以及那些懂得并能有效处理他人感受的人,在人生的任何领域都具有优势。

 

不善于控制情绪的人,常常会经历内心的斗争,从而损害其专注工作和清晰思考的能力。

 

不一样的智力

 

“人事智能”的两种智能:一是人际智能;二是内省智能:卓越的洞察力或个体生活与真实感受协调一致所带来的内心满足。

 

人际智能可分为4种独特的能力:领导力、培养人际关系和维持友谊的能力、解决冲突的能力及出色的社会分析能力。

 

人际智能是指理解他人的能力:什么因素可以激发他们,他们如何工作,如何与他们进行合作。

 

内省智能是一种内向的、相互关联的能力,即塑造准确、真实的自我模式,以及应用这种模式有效应对生活的能力。

 

人际智能的核心包括“准确识别及回应他人情绪、气质、动机和欲望的能力”,而自我认识的关键内省智能还包括“正视及辨别自身感受,并以此引导行为的能力”

 

聪明的情绪

 

情绪智力的一个方面——社会智力,即理解他人以及巧妙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本身就是智商的一个方面。

 

社会智力不仅有别于学业能力,而且还是决定个体在实际生活中具有杰出表现的重要因素。

 

情绪智力的5个主要领域:

 

①. 了解自身情绪。自我意识,即感受发生时能够识别到感受的发生,是情绪智力的基石。

 

②. 管理情绪。恰当地处理情绪是一种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能力。

 

③. 自我激励。为实现目标进行情绪控制,是集中精神、自我激励和控制以及创造力的关键。自我控制情绪即延迟满足和抑制冲动,这是所有成功的基础。

 

④. 识别他人的情绪。同理心是基本的“人事技能”,同样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

 

⑤. 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艺术属于管理他人情绪的一部分。

 

智商与情商的纯粹类型

 

智商和情商这两种竞争力因素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独立、相辅相成的。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同时具有认知和情绪智力,两者融为一体。相对而言,情绪智力对个人的全面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更为显著。

 

第四章   认识自己

 

 

苏格拉底的警句“认识自己”,揭示了情绪智力的基石——意识到自身情绪的发生。

 

“元认知”和“元情绪”分别用来指代思考过程的觉知以及对自身情绪的觉知。

 

“自我意识”包含了对内在心理状态持续关注的意思,是对包括情绪在内的体验本身的观察和研究。

 

“均匀悬浮注意”指的是心理研究人员不偏不倚地关注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充当一个目击者,保持兴趣,但不做出反应。

 

“观察自我”即心理分析师在病人讲述病情以及对病人培养自由联想的过程中监控自省的自我意识能力。

 

自我意识不是注意力被情绪挟持,对感知对象做出过度反应和夸大,相反,它是一种中立模式,即使在情绪爆发的时候也保持自省。

 

自我观察发挥到极致,可以让个体冷静地意识到自身激烈狂暴的情感。

 

自我观察的最低限度是,稍微远离体验,发展出一条平行的“后台”意识支流:悬浮于意识主流的上方或旁边,意识到正在发生的状况,而没有被吞没或迷失。

 

情绪的意识是情绪竞争力的基础,诸如情绪自控等其他竞争因素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自我意识:同时意识到自身的情绪以及自身对该情绪的想法。自我意识可以是一种对内心状态不做反应、不做判断的关注。

 

情绪的自我意识包括“我不该这么想”,或“我要想些开心的事情”,而比较压抑的自我意识则表现为,当遇到极为困扰的事情时,个体会掠过“不要再想了”的想法。

 

自我意识对强烈、有害的情绪会产生更为强大的影响。个体如果意识到“我感到愤怒”,就会获得更大程度的自由,不仅可以选择停止行动,而且增加了不同的选择,即努力放下情绪的包袱。

 

人们处理情绪的方式:

 

①.自我意识。在情绪发生时有所意识,这种人通常比较善于处理自身的情绪生活。

 

②.吞没。这种人的情绪主宰了一切,他们常常感到被情绪吞没,无力逃离。

 

③.接受。这种人通常很清楚自己的感受,也往往接受这些感受,因此不会试图做出改变。

 

这类型还可再分为两种:一种是心情好的人,他们没有动机改变这种状况;另一种是容易心情不好的人,他们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采取任何措施改变困扰情绪。

 

热情和冷漠

 

对困境“置身事中”的人,非常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无意中增大了他们的反应强度——在失去冷静的自我意识时情况尤其如此,结果是他们的情绪更加紧张。

 

那些“置身事外”的人则通过各种方式分散注意力,较少关注自身的反应,因此,他们即便没有降低反应本身的强度,也会把情绪反应的体验最小化。

 

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女性的情绪体验一般要比男性强烈得多。除去性别差异,情绪关注度越高的人,其情绪生活也会越丰富。

 

没有感觉的人

 

述情障碍:指个体缺乏用语言描述感觉的能力。可能在于他们无法表达情绪,而不是完全没有情绪。

 

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与众不同、格格不入,好像来自完全不同的世界,却生活在被情感主宰的社会。

 

他们完全不具备情绪智力的基础技能——自我意识,即意识到情绪的发生。

 

躯体化:即把情绪的不适误认为是身体的不适。“躯体化”和精神躯体性疾病还不一样,后者指的是情绪问题引发了真正的身体问题。

 

如果你能用语言来形容你的感觉,你就拥有了它。

 

赞美直觉

 

情绪感受对生活中数不胜数的个人选择起着导向性的关键作用。强烈的感觉可以破坏理性,对感觉没有意识也会带来破坏作用,尤其是在衡量影响我们人生基本方向的重要决定时。

 

个人选择合理化的关键是与我们的感觉协调一致。

 

了解无意识

 

天生与自己的心灵之声——情绪的语言——协调一致的人,他们都更善于表达情绪。内心的协调令他们更擅长表达“无意识的智慧”,即我们从梦境和幻觉中所感受到的意义,揭示我们最深层愿望的符号。

 

很多情绪是无意识的,我们体内激发的感受不一定被意识觉察。

 

人们对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曾经见过的东西会形成明确的喜好。所有的情绪都可以是——而且经常是——无意识的。

 

情绪的心理开端通常在个体自觉意识到感受之前出现。

 

情绪有两种层面,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情绪一旦进入意识层面,就会被前额叶皮层接收。

 

情绪的自我意识为另一种基本的情绪智力——摆脱不良情绪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第五章   激情的奴隶

 

 

节制的目的是平衡,而不是压印情绪,因为每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我们需要的是恰当的情绪,对环境恰如其分的感知。

 

控制我们的困扰情绪是保持情绪健康的关键。

 

大部分人的情绪状态都处于灰色的中间地带,情绪过山车只是产生了轻微的摇晃。

 

解释愤怒

 

生气总是有理由的,但很少是出于正当理由。

 

在人们希望逃避的所有情绪当中,愤怒似乎是最难妥协的。

 

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处境进行重构是平息怒火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怒火“攻心”

 

“战斗或逃跑”反应模式中,愤怒起源于“战斗”的一端。

 

感到危险不仅表现为直接的人身威胁,更常见的情况是自尊或尊严受到了象征性的威胁。

 

怒上加怒

 

当个体已经处于烦躁的状态时。一旦被某种东西触发了情绪失控,不管是愤怒还是焦虑,情绪强度都会特别大。

 

愤怒镇静剂

 

控制和质疑触发愤怒的想法,该想法是对确认和助长第一把怒火的交互作用的原始评估,也是对后来继续煽风点火的再次评估。

 

在愤怒周期中,越早进行控制就越有效。

 

缓和性的信息让个体对激发愤怒的事件进行再次评估。

 

宣泄谬论

 

人们对触发他们怒火的人大肆发泄的时候,愤怒的连锁反应延长而不是终止了愤怒的情绪。

 

怎样才能最好地处理愤怒?不要压制,但也不要放纵。

 

舒缓焦虑:我在担忧什么?

 

焦虑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认知层面的或是忧虑的想法;另一种是肉体层面的,即焦虑的生理症状。

 

失眠症患者的主要困扰不是身体唤起,使他们失眠的是令人烦扰的想法。

 

忧虑的作用

 

忧虑者注意到某样东西,引发了对潜在威胁或危险的想象,这种想象中的灾难反过来激发了轻微的焦虑情绪。

 

忧虑唤起了焦虑,但在中途也缓解了焦虑,与此同时,忧虑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

 

思想僵化不仅体现为忧虑的内容,实际上这种忧虑纯粹是或多或少、简单重复的同一种想法。

 

慢性忧虑者无法做到的一件事情是遵循别人最常说的忠告:“不要担心”(或更糟糕的是“别担心,高兴点”)。

 

控制忧虑的习惯两步走:

 

①. 自我意识,尽可能在忧虑情绪刚出现时就把它控制住。

 

②. 要对这些想法采取批判的立场:可怕的事情真的有可能发生吗?肯定只有一种方法甚至没有办法阻止事情的发生吗?可以采取哪些建设性措施?一直忧心忡忡真的有用吗?

 

管理忧郁

 

悲伤相当于碌碌人生中的一种反省性撤退,让我们暂时停止追求,哀悼损失,认真思考其中的意义,最后进行生理调节并展开新的计划,让生活继续下去。

 

思想不仅通过内容,还通过情绪与心理发生联系。

 

第六章   主导性向

 

强烈的工作文化伦理转化成高度激励、热忱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正是情绪的优势所在。

 

冲动控制:软糖实验

 

抗拒冲动是所有情绪自控力的根源,情绪的本质决定了所有情绪都会导致某种行动的冲动。

 

三岁看大:小时候体现在小事上的特质在个体进入成年期后会演化成各式各样的社交与情绪竞争力。

 

积极思考的力量

 

无论目标是什么,都相信自己有决心而且有能力实现既定的目标。

 

从情绪智力的角度来看,拥有希望意味着个体不会屈服于难以遏制的焦虑——焦虑是失败主义者的态度,或在重大挑战或在挫折面前也不会沮丧悲观。

 

乐观主义:伟大的驱动器

 

乐观和希望一样,意味着抱有一种强烈的期望,尽管会遇到挫折和阻扰,但事情总会好起来。

 

从情绪智力的角度看,乐观的态度是防止人们遇到困难时失去兴趣、陷入失望或沮丧的缓冲器。

 

乐观的人把失败视为可以改变的东西,因此下一次他们就会成功。

 

悲观的人对失败感到愧疚,将其归结为一成不变、无法抗拒的东西。

 

只有把适当的才能与面对失败勇往直前的能力结合起来,才会取得成功。

 

要了解一个人,你需要知道他遇到挫折后是否会继续努力。

 

在智力水平一定的前提下,个体实际的成就不仅取决于才能,也取决于经受挫折的能力。

 

对挫败的情绪反应是调动足够的激励继续努力的关键。

 

悲观者的心理暗示引发了绝望情绪,而乐观者的想法却孕育了希望的机会。

 

“自我效能”的价值观,即相信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直面挑战。

 

任何类型有竞争力的提高都会增强自我效能感,使人更乐于接受风险,寻找更多高难度的挑战。

 

人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力不是一种固定资产,能力的发挥有极大的变化空间。有自我效能感的人能从失败中复原,他们对待事情的态度是直接应对,而不是担心会犯错。

 

涌流:卓越的神经生物学

 

进入“涌流”状态是情绪智力的至高境界。

 

涌流也许意味着情绪控制在表演和学习的目的之下达到了极致。

 

在涌流状态,情绪不受抑制和牵绊,而是积极的、充满活力的,与当前任务协调一致。

 

几乎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涌流(或较小的支流)的状态,尤其是在进入巅峰状态或突破以前局限的时候。

 

涌流的体验让人非常愉快,涌流的特征是自然流淌的欢乐甚至狂喜。

 

在涌流状态,人们全神贯注于所从事的活动,心无旁鹜,他们的意识与行动融为一体。

 

人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只关注与当前任务有关的狭窄范围,忘掉了时间和空间。

 

涌流是一种忘我的状态,与沉思和忧虑正好相反。

 

在涌流之中,人们的表现达到了巅峰状态,但他们其实并不关心自己的表现,想着成功或失败——行为本身的绝对愉悦才是他们的动机。

 

第七章   同理心的根源

 

同理心的基础是自我意识,我们对自身的情绪越开放,就越善于理解情绪。

 

无法接收他人的感受是情绪智力的一个重大缺陷,也是人生的悲惨失败。

 

关怀起源于情绪的协调性,起源于同理心。

 

同理心,即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人们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情绪很少,情绪更多的是体现为其他信号。凭直觉感知他人的感受,关键在于理解非语言信息的能力。

 

能够根据非语言线索理解情绪的好处包括:更善于调节情绪,更受人欢迎,更加外向,同时还更加敏感。

 

言语是理性脑的模式,而非言语是情绪脑的模式。

 

如果一个人说的话与他表现出来的声调、姿势或其他非语言方式不一致,那么他真实的情绪在于他说话的方式,而不在于他说话的内容。

 

非语言信息——声调里焦虑、快速动作中所包含的怒气,通常会被对方下意识地接受,没有特别留意信息的本质,只是心照不宣地接受并回应。

 

同理心的发展

 

“同理心”的原始含义就是“动作模仿”。

 

同理心起源于一种对他人困扰的身体模仿,个体通过模仿引发相同的感受。

 

同情心是指对别人的遭遇感到同情,但并没有体会到和别人一样的感受。

 

善于协调的孩子

 

亲子之间无数次重复的协调一致或不相协调的时刻,塑造了孩子成年以后对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情感期望,这种影响也许比童年重大事件的影响更加深刻。

 

协调发生在无声无息之际,它是人际关系变奏的组成部分。

 

不协调的代价

 

童年期缺少协调的情绪代价非常大,会对儿童的一生产生影响。

 

情绪忽略会削弱同理心,而强烈、持续的情绪虐待会导致一种可悲的结果。

 

同理心要求个体保持足够的冷静和感受力,以便情绪脑接收和模仿他人微妙的情绪信号。

 

同理心和道德:利他主义的根源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同理心与关怀之间关系的核心:他人的痛苦即自身的痛苦。与他人感同身受就是关怀他人。

 

同理心的态度是不断地进行道德判断。

 

同理心除了与人际交往中的利他主义有直接的联系之外,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力量还促使人们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

 

同理心在很多方面构成道德判断和行动的基础。

 

旁观者对受害者的同理心越强烈,他进行干涉的可能性就越大。

 

人们的同理心水平会影响他们的道德判断。

 

那些犯下惨无人道罪行的人通常缺乏同理心,因而酿成悲剧。

 

第八章   社交艺术

 

调节他人情绪的能力是人际关系艺术的核心。

 

自控是减轻自身的愤怒与困扰、控制冲动与兴奋的能力的开端。

 

调节他人的情绪属于人际关系的艺术,必须以自我管理和同理心这两种情绪技巧的成熟为前提。

 

展示情绪

 

社交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是人们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大小。

 

展示规则的几种基本类型:①.情绪表达最小化;②.放大情绪表达,夸大自身感受;③.情绪替换,用一种情绪代替另一种情绪。

 

情绪表达肯定会对情绪的接收方产生直接的影响。

 

表现力与情绪感染

 

情绪感染在大多数时候是非常微妙的,是一种无声无息、无处不在的人际交流。

 

我们在每次社会交往中所发出的情绪信号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我们的社交技巧越熟练,控制情绪信号的能力就越出色。

 

我们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所表现出的情绪,我们对他人的面部表情、姿势、声调以及其他非言语的情绪形式进行无意识的机械模仿。通过模仿,人们将他人的情绪在自己身上进行再创作。

 

两个人进行互动交流的时候,情绪传递的方向从情绪表达更有力的一方传到较为被动的一方。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你在模仿对方的面部表情,仅仅看到别人表达情绪就会引发你同样的感受。

 

人们之间的情绪总是在不停地传递,步调一致,好像在翩翩起舞。

 

情绪的同步性决定了你对人际互动感到舒服或者不适。

 

人们在人际互动中感到情绪一致的程度体现为交谈时双方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这是无意识的亲密的衡量指标。

 

相同的交互性使情绪一致的人表现出行为的一致。

 

不管人们感到高兴还是难过,他们与他人的身体协调性越强,双方的情绪就越相似。

 

人际互动的同步性处于高水平,意味着人们互相喜欢。

 

情绪调和是融洽的精髓,是母婴之间协调性的成年版。

 

有效的人际交流的一个决定因素是人们运用情绪同步性的熟练程度。

 

确立人际互动的情绪基调是个体在深入和亲密的层面处于主导地位的象征,即个体可以驱动他人的情绪状态。

 

社会智力的基本原理

 

组织团队——领导者的基本技能,发动并协调群体努力开展工作。

 

协商解决办法——调停的才能,防止冲突或解决突发危机。

 

人际联系——同理心和联系的能力。

 

社会分析——能够体察和领悟他人的感受、动机和关切。

 

“对自己忠实”,即不管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后果,行动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和价值观都要保持一致。

 

情绪感染

 

情绪柔道: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分散愤怒者的注意力,以同理心对待其感受和立场,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激发出积极情绪。

 

第三部分   情商的运用

 

第九章亲密敌人

 

他与她的婚姻:童年根源

 

婚姻破裂的最后阶段反映了夫妇双方实际上分别存在两种情绪现实:他的和她的。

 

男孩对任何妨碍他们独立的事情都会感到威胁,而女孩更容易对关系网的破裂感到威胁。

 

男人和女人对于谈话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男人喜欢谈论“事情”,女人则寻求情绪的关联。

 

女孩变得“善于理解语言和非语言情绪信号,善于表达和交流感受”

 

男孩变得善于“使与脆弱、内疚、恐惧和伤害有关的情绪最小化”

 

女性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活跃度通常高于男性。

 

对妻子来说,亲密关系意味着谈论事情,尤其是谈论感情关系本身。

 

男人一般难以理解妻子对他们的期望。他们说:“我想和她一起做事,而她想做的就是说话。”

 

男人对婚姻状态有点盲目乐观,而妻子却习惯于关注出现问题的地方。

 

能否求同存异、达成一致意见,是婚姻关系存续的关键。

 

婚姻断裂层

 

 

婚姻出现危机的一个初期预警信号是尖锐的批评

 

比起理性的抱怨,尖锐的人身攻击会产生破坏性更强的情绪冲击。

 

在通向离婚的道路上,可以从一个风险因素预测另一个因素,而且不幸的程度逐渐升级。

 

习惯性批判和轻蔑或厌恶是危险的信号。

 

“战斗或逃跑”反应模式适用于配偶对人身攻击的反应。

 

消极作对是最后的防守——切断了解决分歧的所有可能性。

 

有害的想法

 

“自动想法”是对自身以及他人转瞬即逝的基本假设,反映了我们最深层的情绪态度。

 

泛滥:窒息的婚姻

 

“泛滥”是一种自我保持的情绪失控。

 

婚姻关系的问题始于某一方的情绪持续泛滥。

 

情绪泛滥的一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对方最恶劣的一面,消极地看待对方所做的一切。

 

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

 

情绪生活中的性别差异是导致婚姻瓦解的潜在因素。

 

男性消极作对通常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情绪泛滥的危害。

 

对两性的婚姻忠告

 

愤怒或不满并不等于人身攻击——妻子闹情绪只是为了突出她对问题的强烈感受。

 

抱怨不是为了人身攻击,而是为了清楚地表达丈夫的某个特定行为让妻子感到困扰。

 

吵吵更健康

 

受委屈的一方真正想要的通常是聆听和认同,因此,对配偶的情绪产生同理心是缓和冲突的法宝。

 

保持婚姻健康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夫妇争吵的具体问题上,而要培养双方共同的情绪智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保持冷静

 

每一种强烈的情绪从根源上来说就是一种行为的冲动,对冲动加以调节是基本的情绪智力。

 

婚姻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是夫妇双方必须学会舒缓自身的困扰情绪。

 

自我释放

 

我们需要对负面的想法进行监控,意识到我们不一定要相信这些想法,并有意识地努力寻找质疑这些想法的证据或角度。

 

非辩护性的倾听和交谈

 

非辩护性的倾听最有效的形式当然是同理心,即真正倾听和领会对方的言外之意。

 

在夫妇关系中,一方要对另一方真正产生同理心,其自身的情绪反应必须保持冷静,提高接收能力,自身生理才能达到反映配偶感受的水平。

 

有效倾听情绪的一个方法叫作“镜像”。如妻子抱怨,丈夫重复妻子的话,其目的不仅在于了解妻子的想法,还在于努力领会妻子的感受。

 

镜像本身有时能够瓦解潜在的人身攻击,而且还能有效防止发牢骚升级为争执。

 

夫妇之间非辩护性交谈的艺术,其核心是交谈必须围绕特定的问题,不能升级为人身攻击。

 

抱怨的最佳法则“XYZ”:“当你做了X,我感到Y,我希望你转而做Z”。如:你没告诉我你会晚点来,我感到不被尊重,我希望你能提前打电话告诉我你要晚点到。

 

尊重和爱可以瓦解婚姻中的敌意。

 

防止争执升级的一个有效手段是:让对方知道你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看问题,尽管你本身并不赞同,但这种观点也许有一定的合理性。

 

认可至少可以传递出你在倾听并认同对方感受的信息,尽管你并不赞同对方的看法。

 

第十章   用心管理

 

领导力不是支配和控制,而是说服人们向共同目标努力的艺术。

 

最糟糕的激励方式

 

恶意批评显示了批判者的无知,他们不知道这种批评会触发被批评者的负面情绪,也不知道负面情绪会影响被批评者工作的动机、能量以及信心。

 

批评的艺术

 

有技巧的批评:关注的是个人的行为以及日后改善的可能性,而不是把工作质量差归结于为人格方面的原因。

 

批评某人愚蠢或无能,这种人格攻击并没有批评到点子上。你一下子把他置于防守的地位,他再也听不进你让他改进的意见。

 

激发乐观主义的基本信念是:挫折或失败是由客观条件引起的,而我们可以改变这些条件,把工作做得更好。

 

对批评的方法的建议:

 

①. 具体。选择有意义的事件,即能够显示需要改变的关键问题或缺陷模式的事件。

 

②. 提供解决方法。和所有有用的反馈一样,批评应当指明改正问题的方法。

 

③. 当面表达。批评和赞扬一样,在面对面和私下场合效果最明显。

 

④. 保持敏感。与自己所说的话以及说话方式对接收方产生的影响协调一致。

 

偏见的根源

 

偏见的情绪在童年期形成,但支持偏见的信念到后来的才出现。也许你后来想改变偏见,但改变内心感受比改变理性信念要难得多。

 

偏见受到刻板印象的支持,而刻板印象部分源于较为中立的心理神经机制,这种心理机制使刻板印象带有自我验证的倾向。

 

人们倾向于记住符合刻板印象的事件,而不重视质疑刻板印象的事件。

 

从偏见的根源以及如何有效消除偏见来看,正是对偏见行为视而不见的姑息态度助长了歧视的发展。

 

组织智慧与群体智商

 

团队成果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团队成员保持内部和谐的程度,团队和谐有助于成员充分发挥才能。

 

非正式网络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可以随意变化,能够跳过整体,直接完成任务。

 

非正式网络至少有三种形式:一是沟通网,即互相交谈的圈子;二是专业网,由可以提供建议的人组成;三是信任网。

 

积极主动,能够自我激励,用于承担本职工作之外的责任;善于自我管理,在时间和工作承诺之间取得平衡。

 

第十一章   心与药

 

 

面对疾病,情绪高于一切,恐惧难以避免。

 

自毁性愤怒

 

敌意才是最重要的心脏病风险因素。

 

是否发泄愤怒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愤怒是否是慢性的。

 

碰到不愉快的事情,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同理心是治愈愤怒的良药。

 

化解敌意的方法是培养信任感,所需要的只是正确的动机。如果人们认识到敌意会导致早死,他们就会愿意改变。

 

应激:过度和不当的焦虑

 

焦虑常常表现为过度而且不当——我们的困扰来自生存环境的压力或我们的幻想,而不是来自我们必须面对的真正危险。

 

情绪与身体状况之间的联系不是发生在生物层面,而是和态度相关。

 

愤怒、焦虑和抑郁对医疗效果的负面作用非常明显。

 

朋友的帮助:人际关系的治疗作用

 

寂寞被列为危害健康的一种情绪,而亲密的情感联系是保持健康的因素之一。

 

社会孤立,即感到没有人可以分享自己的秘密感受或进行亲密的接触,使个体患病或死亡的可能性增加了一倍。

 

影响健康的其实是与人们切断联系以及无人可以求助的主观感觉。

 

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数量一样,也是缓解压力的关键。

 

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与你朝夕相处的人,对你的健康至关重要。这段人际关系在你的生活中越重要,它对你健康的影响程度就越大。

 

第四部分   机会之窗

 

第十二章   家庭熔炉

 

家庭是个体情绪学习的第一个学校。

 

我们在亲密的家庭环境下学会如何感知自己,感知他人如何对待自己的感受,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感受,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回应方式,以及如何理解和表达希望或恐惧。

 

父母处理彼此感受的方式,以及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孩子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看起来极其平常的家庭互动场景,实际上很能反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绪交流。

 

父母不善于处理孩子情绪的三种最常见的方式:

 

①. 完全忽视孩子的感受。

 

②. 过于放任自由。

 

③. 表示轻蔑,不尊重孩子的感受。

 

“启心”教育

 

父母“必须清楚他们自身的行为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好奇心、学习兴趣以及对局限的认识”。

 

自信心。控制和掌握自己的身体、行为和世界的感觉。

 

好奇心。认为探寻事物本质是积极、有趣的。

 

意向性。产生影响的意愿及能力,并且持之以恒。

 

自控。与年龄匹配的调整和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以及内在控制的感觉。

 

关联性。与他人相互理解、交往的能力。

 

沟通能力。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想法、感受与概念的意愿和能力。

 

合作性。在群体活动中协调自身与他人需要的能力。

 

第十三章   精神创伤和情绪再学习

 

创伤的核心是“主要暴力行为的入侵性记忆:最后一记拳头的打击、尖刀的猛刺,以及猛烈的枪声。这些记忆会成为强烈而持久的经验”。

 

如果你经历过奥斯维辛集中营而不会做噩梦,那么你就不是正常人。

 

刻骨铭心的恐惧

 

所有无法控制的应激也许都会产生相同的生理影响。

 

无助感是导致特定事件压倒一切的主观感受的因素。

 

无助感是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不可预测的因素。

 

情绪再学习

 

“恐惧调节”被用来形容本身没有任何威胁的事物由于与个体记忆中恐怖的东西发生联系而变得可怕的过程。

 

个体通过恐惧调节学会害怕某种东西,而恐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除。

 

艺术本身是一种无意识的媒介。

 

一旦你的情绪系统学会了某种东西,你就有可能永远也摆脱不了它。

 

迅速地从情绪爆发当中复原可以说是情绪成熟的标志。

 

第十四章   性格非命运

 

情绪罗盘的范围取决于气质——也就是体现我们基本性格特征的背景感受——的影响。

 

气质可以定义为我们情绪生活的典型心境。

 

气质是与生惧有的,属于基因博彩的一部分,会对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人的气质类型至少可以分为4种:胆怯、大胆、乐观和忧郁,每种气质类型取决于大脑活动的不同模式。

 

胆怯的神经化学

 

高度敏感性的一个表现是,童年期很害羞的年轻人在实验室接受应激测试,他们心率升高的持续时间要比外向的同龄人长得多。

 

沉默是胆小的另一个风向标。

 

气质决定了我们以消极或积极的情绪态度对生活做出回应。

 

忧郁或乐观的气质倾向,和胆怯或大胆的气质倾向一样,出现在人生的早期阶段。

 

驯服过度兴奋的杏仁核

 

儿童在成长期间获得的情绪经验和反应是产生差异的关键。

 

胆小孩子克服天生抑制倾向的信号之一是拥有较高水平的社交竞争力:善于合作、善于与其他孩子相处、富有同理心、愿意付出和分享、体贴周到、有能力发展亲密的友情。

 

从胆怯转变为大胆有着非凡的意义,说明内在的情绪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

 

恐惧或其他气质是我们情绪生活生物基础的一部分,但我们特定的情绪表现并不一定要受到遗传特质的局限。

 

基因本身不会决定行为,我们的环境,尤其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学到的东西,塑造了我们在今后人生中的气质倾向。

 

关键时机

 

个体的经验,尤其是童年期的经验塑造了大脑。

 

童年期是塑造一生情绪倾向的关键时期,童年期养成的习惯固化为基本的突触神经网络,而且以后较难改变。

 

每种情绪智力的关键技能在童年期都有长达几年的关键时期。

 

大脑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可塑性,但改变程度远远不如童年那样显著。

 

 

第五部分   情绪素养

 

第十五章   情绪盲的代价

 

情绪不适

 

情绪不适似乎是现代生活在儿童身上引发的通病。

 

情绪问题是普遍性的,所有民族、种族以及收入群体都是如此。

 

亲自之间培养情绪竞争力的日常交流正在日益受到侵蚀。

 

控制好斗

 

愤怒、孤立的孩子对不公正的现象和不公平的对待往往特别敏感。

 

攻击性特别强的人身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认知偏见。

 

5岁孩子的反社会行为也许是青春期违法行为的原型。

 

控制愤怒的一个关键技巧是监控自身的情绪——意识到身体的感受,考虑下一步行为反应,而不是冲动地发泄出来。

 

早期的情绪刺激会影响个体神经细胞的发育,几十年后很可能在你承受重大压力的时候引发抑郁。

 

对于焦虑、悲伤和愤怒这些情绪,你不能放任自流,不加控制,而且你可以通过改变想法来改变自己的感受。

 

酗酒和吸毒:上瘾的自我疗法

 

成瘾的险恶之处:短期的良好感受换来生命的逐步陨落。

 

酒精成瘾有两种情绪诱因:一种是对于童年期神经高度紧张和焦虑的人,他们通常在十几岁的时候发现酒精可以缓解焦虑。另一种是高度的痛苦、冲动和厌烦。

 

积极的要素

 

情绪技能包括自我意识;识别、表达以及管理感受;冲动控制和延迟满足;处理压力和焦虑。

 

控制冲动的一个关键能力是了解感受和行动的区别,并学会更好地进行情绪决策,首先要控制行动的冲动,然后在行动之前识别其他替代行动及其后果。

 

很多情绪竞争力属于人际关系方面:理解社会和情绪线索,聆听,消除负面影响,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并理解在特定情境下什么才是恰当的行为。

 

第十六章   情绪教育

 

国家主要的希望在于对青年的正确教育。

 

 

感受——在人际关系中爆发的自身和他人的感受。

 

不关心孩子感受的学习不能称之为学习。情绪教育与数学和语文一样重要。

 

情绪素养不是用情感来教育,它教育的是情感本身。

 

事后诸葛:没有爆发的战争

 

关键不是完全避免冲突,而是在冲突升级为赤裸裸的争斗之前解决分歧和平息怨恨。

 

处理情绪问题最大的困难在于,人们需要借助情绪技能时往往正是他们最没有能力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的回应方式的时候,即情绪不安时。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五年级学生,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都需要一定的帮助才能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你的心在怦怦乱跳,双手冒汗,神经过敏,你努力听清对方的话,与此同时还要保持克制,不能尖叫、指责或故意拒不开口。

 

情绪智力ABC

 

愤怒通常是第二反应,找到愤怒的根源——你受到伤害了?妒忌了?情绪回应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你对于一种情绪的回应方式了解得越多,你的人生就会越丰富。

 

情绪管理:认识到感受的起因,并学习如何处理焦虑、愤怒和悲伤等情绪,对决策和行动负责任,以及尊守诺言。

 

同理心是一种关键的社会技能,理解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并尊重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感受。

 

人际关系是主要的焦点所在,包括学会倾听和恰当地提出问题,在别人的言行和自身对此的反应与判断之间进行区分。

 

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期末考试。

 

学生犯错的时候恰好是把他们所缺乏的技能传授给他们的良机,诱导比高压的方式更加有效。

 

情绪时间表

 

情绪成长的时间表与个体的发展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特别是在认知能力与大脑和生物成熟两个方面。

 

进入小学及进入中学的转折时期是儿童调节适应能力的两个关键节点。

 

学校非常关键,儿童在学校的经历会对儿童的青春期以及其后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儿童自我价值的感觉本质上取决于他们在学校的表现。

 

延迟满足,以恰当的方式承担社会责任,对情绪保持克制,以及保持乐观情绪。

 

青春期是儿童生理、思维能力以及大脑功能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因此也是学习情绪和社交经验的关键时期。

 

升入中学的转折阶段标志着童年期结束,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情绪挑战。

 

时机就是一切

 

红灯    1.停止,保持平静,三思而后行。

 

黄灯    2.说出问题和你的感受。

 

 3.设想一个积极的目标。


 4.想出很多解决办法。

 

 5.预见后果。

 

绿灯   6.继续,尝试最佳方案。

 

 

假设一个男孩因为看到女朋友和别的男孩讲话就发疯,我们鼓励他从其他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不是贸然进行对抗。

 

如果有人对我做了不好的事情,我不会对他做同样不好的事情——我会努力解决问题。

 

情绪素养有用吗

 

首先,描述所处的情景,以及你对此的感受;其次,思考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及其后果;最后,选择并实施其中一个方案。

 

性格、道德和民主的艺术

 

情绪智力所代表的诸多技能可以用一个传统的词语来形容:性格。

 

性格是“道德制约所需要的心理肌肉”

 

性格的根基是自律,道德生活的基础是自控。

 

性格的一个基础是能够激励和自我指导。

 

我们要进行自控——我们的欲望和我们的激情,这样才能正确地行事。

 

学校在性格培养方面扮演中心角色,通过自律和同理心教育,使公民意识和道德价值得到真正的实践。

 

附录1   什么是情绪

 

“情绪”意指情感及其独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一系列行动的倾向。

 

核心情绪的外围是心情。和情绪相比,心情比较无声无息,但持续时间更长。心情之外是气质,即令人忧伤、胆怯或欢乐,激发某种特定情绪或心情的预备状态,也可以看成是情绪的倾向。气质之外是彻底的情绪障碍,个体一直处于有害的情绪状态而难以自拔。

 

附录2   情绪心理的特征

 

情绪心理可以促使人们即时做出行动,无须停下来思考应该做什么。

 

情绪心理所引发的行动有着特别强烈的确定感,这是高效、简化地看待事物的产物。

 

情绪心理的弊端是,由于这些印象和直觉判断是在很短时间内做出的,也许会出现错误或误导。

 

情绪在我们充分意识到之前就控制了我们,情绪心理的快速对情绪的高度适应性至关重要。

 

情感第一,思想第二

 

爱情就像发烧一样,来去全不由意志控制。

 

触发情绪的通道有快有慢,一个通过即时认知,另一个通过反省的思考,而且情绪还可以酝酿出来。

 

象征性和孩子气

 

情绪心理的逻辑是联想性的,情绪的发生需要某种象征现实的因素,或者触发某种与这种现实相同的情绪记忆。

 

梦想是私人的神话,神话是共同的梦想。

 

某种事物引起我们的回忆,这可能比这个事物本身更加重要。

 

尽管理性心理在原因和结果之间建立逻辑的关系,但情绪心理是任意的,它把仅仅有着明显相似特质的事物联系起来。

 

情绪心理的孩子气表现在很多方面,孩子气越严重,情绪就越强烈。这种孩子气的模式是自我确认,抑制或忽视可能破坏信念的记忆或事实,而抓住支撑信念的证据。

 

过去影响现在

 

如果一个事件的某些特质与充满情绪印记的过往有几分相似之处,作为回应,情绪心理就会触发伴随着记忆事件的感受。

 

与特定状态相联系

 

情绪心理的机制很大程度上是与特定的状态联系在一起的,在特定时刻被特殊的情感支配。

 

与特定状态相联系的情绪体系活跃的一个标志是选择性记忆。

 

(完)




翻开一本书,看见你自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翻一本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