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酱油来 翻一本书
2024-11-25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史蒂芬•柯维著
 
——全文约8200字。
 
前言
 
我对生命的一种最深刻的感悟就是:要完成最渴望的目标,战胜最艰巨的挑战,你必须发掘并应用一些原则或自然法则,因为它们恰好左右着你苦苦期待的成功。
 
恐惧感与安全感
 
现代社会,太多的人饱受恐惧感的折磨。
 
“我现在就想得到”
 
人们想要的太多又太急切。
 
谴责和抱怨
 
任何情况下,只要发现一个问题,人们就倾向于把社会当成替罪羊来谴责。
 
绝望无助
 
谴责周围的人和事必然结果是变成犬儒主义。
 
缺乏人生平衡
 
心灵的平和宁静取决于人们是否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否懂得轻重缓急,并抓住生活的重点,客观地面对现实。
 
“我的定位在哪儿”
 
真正的大事业,通常只会由思维开阔、内涵丰富的头脑,经由忘我的合作精神——互敬和双赢——取得。
 
渴望理解
 
在人们内心深处,没有比渴望理解更强烈的需要了——希望他人聆听、尊重、重视自己的声音,希望能影响别人。
 
你会发现,别人在诉说时,你并非努力聆听并试图理解对方,而常常是忙于准备,看自己接下来该怎么说。
 
影响力是以相互理解为前提的,而相互理解基于谈话者全心投入地做一个专注、主动的聆听者,至少谈话一方要首先学会聆听。
 
冲突和理解
 
思维方式不同,价值观、动机和目标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完全对抗的。
 
个人的停滞不前
 
人的本质是四维的——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请你不仅要把人类的普遍苦难铭记于心,也要把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磨难牢记于心。
 
 
人们想到的是爱人、家人和他们付出过爱心的人。
 
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与架构图
 
①.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②. 以终为始: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
 
③.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
 
④.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富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
 
⑤. 知彼解己: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区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
 
⑥. 统和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菲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
 
⑦. 不断更新: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我们的本质要比言行更具说服力。
 
仅仅改变表面上的行为与态度,却忽略作为源头的思维定式,那么改变的成效一定有限。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我们不可能打破法则,只能在违背法则的时候让自己头破血流。
 
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
 
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准往往无法解决。
 
“由内而外”: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定式、品德操守和动机。
 
由内而外是一个持续的更新过程,以主宰人类成长和进步的自然法则为基础,是螺旋向上的,它让我们不断进步,直到实现独立自强与有效的互赖。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习惯”的定义
 
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为何做”;技巧告诉“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成熟模式图
 
“成熟模式图”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
 
 
“效能的定义”
 
 
真正的效能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二是“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鹅。
 
三类资产
 
人类所拥有的资产基本上可分为:物质资产、金融资产与人力资产。
 
保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才会帮助你更有效地利用物质资产。
 
金融资产的有效利用也是一样。本金与利息就相当于产能与产出。我们最宝贵的金融资产就是赚钱的能力。
 
对人力资产而言,产出与产能之间的平衡更为重要,因为正是人控制着物质资产与金融资产。
 
一切正确原则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们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第二部分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第三章   习惯一   积极主动
——个人愿景的原则
 
 
凭借自我意识,我们可以客观检讨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也就是我们的“自我思维”
 
社会之镜
 
根据盛行的社会观点而绘制的社会地图可分为三种:
 
①.基因决定论:认为人的本性是祖先遗传下来的。
 
②.心理决定论:强调一个人的本性是由父母的言行决定的。
 
③.环境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人的本性。
 
这三种地图都以“刺激—回应”理论为基础。
 
 
选择的自由——刺激和回应之间
 
在遭遇(即刺激)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或能力。
 
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除自我意识外,我们还拥有“想象力”,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良知”,即明辨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独立意志”,即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
 
在刺激与回应之间自由选择就是我们最大的能力。
 
“积极主动”的定义
 
高效能人士在任何环境中都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习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责任感,是能够回应的意思,即选择回应的能力。
 
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即使生活受到了外界条件的制约,那也是因为我们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了被外界条件控制,这种选择成为消极被动。
 
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
 
消极被动的人感情用事,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
 
积极主动的人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甘地说过:“除非拱手相让,否则没人能剥夺我们的自尊。”
 
人生有三种主要的价值观,一是经验价值观,来自自身经历;二是创造价值观,源于个人独创;三是态度价值观,即面临绝症等困境时的回应。这三种价值观中,境界最高的是态度价值观。
 
变被动为主动
 
采取主动是实现人生产能与产出平衡的必要条件。
 
积极行动不等于积极思考。我们不但需要面对现实,还要面对未来。
 
真正的现实是,我们有能力以积极态度应对现状和未来,逃避这一现实,就只能被动地让环境和条件决定一切。
 
关注圈和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
 
我们面对的问题可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
 
对于这三类问题,积极主动的人都是由影响圈着手,加以解决。
 
①.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这显然在影响圈范围内。
 
②.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
 
③.无法控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
 
解决的第一步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可以改变习惯、手段和看法,而这些属于影响圈范围。
 
扩大影响圈
 
在对环境选择回应方式的同时,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力也得到增强。
 
积极处世者只是更为机敏,更重视价值观,能够切乎实际,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果”和“我可以”
 
一个人的关注圈与影响圈可以从他的言谈中看出端倪,与关注圈相关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
 
 
与影响圈相关的语句则多半体现了这个人的品德修养,例如“我可以更耐心、更明智、更体贴...”
 
把外在环境视作问题症结的想法本身就成问题,“由外而内”求变的思维定式就是以外在环境改变作为个人改变的先决条件。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真正有效的策略应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也就是先改进自己的缺失。
 
手杖的另一头——必然后果
 
有两件在关注圈内的事值得深思,那就是自由选择的后果以及错误。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与回应,但后果仍由自然法则决定,非人力所能左右。
 
原则制约我们的行为,顺之则产生积极效果,逆之则导致消极后果。
 
我们对任何错误的回应都会影响到下一刻发生的事件。
 
做出承诺,信守诺言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的能力。
 
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明白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
 
承诺也是成长的精髓。
 
两种能够直接掌控人生的途径:一是做出承诺,并信守诺言;二是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
 
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正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
 
知识,技巧和意愿都位于影响圈内,改善其中任何一项都会改善三者之间的平衡,三者的交集越大,就说明我们对于习惯及其原则的修养越完善。

第四章   习惯二   以终为始
——自我领导的原则
 
 
“以终为始”的定义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
 
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是否能够控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第一次的创造。
 
领导与管理:两次创造
 
“以终为始”的另一个原则基础是自我领导,但领导不同于管理。
 
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是第二次的创造。
 
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管理关注基层,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领导关注高层,思考的是“我想成就的是什么事业”。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
 
管理是有效地顺着成功的梯子往上爬,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正确的墙上。
 
个人使命宣言
 
 
核心区
 
制定个人使命宣言,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
 
这个核心还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情感的归属、自尊自重与是否拥有个人的基本能力。
 
“人生方向”“地图”和内心的准绳,人类以此为解释外界事物的理据以及决策与行为的原则和内在标准。
 
“智慧”是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对平衡的感知和对事物间联系的理解,包括判断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是这些能力的统一体。
 
“力量”则指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力,它是做出抉择的关键性力量,也包括培育更有效的习惯以替代顽固旧习的能力。
 
它们相辅相成——安全感与明确的人生方向可以带来真正的智慧,智慧则能激发力量。若四者全面均衡,且协调发展,便能培养高尚的人格、平衡的性格与完美的个体。
 
 
各种生活中心
 
 
以原则为中心
 
正确原则为生活中心可以为发展上述四个(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力量)支撑人生的因素奠定坚实的基础。
 
原则是深刻的、实在的、经典的真理,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它们准确无误,始终如一,完美无瑕,强而有力,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局限性是可以逐步改善的。
 
如果以原则为生活中心,智慧和人生方向的来源就是正确的地图,反映事物的真实历史和现状。
 
一个人的思维定式能决定他的态度和行为,就好像“透镜”能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观察一样。
 
以原则为中心做出的选择有以下几种特征:
 
①. 是主动的选择,没受到环境或他人的影响,是通盘考虑后的最佳方案,是有意识的明智选择。
 
②. 是最有效的选择,因为它基于原则,其长期后果可以预料。
 
③. 根据原则所做出的选择,能提高自身的价值。贯彻这个决定的过程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你的生活质量和意义。
 
以原则为生活中心的人总是见解不凡,思想与行为也独具一格,而坚实、稳定的内在核心赐予他们的高度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会让他们度过积极而充实的一生。
 
我们是发现而不是发明自己的人生使命。
 
确定角色和目标
 
 
第五章   习惯三   要事第一
——自我管理的原则
 
 
 
习惯三是关于第二次的创造或体力上的创造的习惯。
 
独立意志: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
 
独立意志指的是做出决定和主动选择,并根据这些决定和选择采取具体行动的能力。
 
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别让琐务牵着鼻子走
 
重要性与目标有关,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
 
时间管理矩阵
 
 
高效能人士总是避免陷入第三类和第四类事务,因为无论是否紧迫,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
 
第二类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
 
 
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
 
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是并不紧迫的事务上,即第二类事务,完成这些活动能够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
 
在时间管理领域称之为帕雷托原则——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
 
管理方法六标准
 
①.和谐一致:个人的理想与使命、角色与目标、工作重点与计划、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一致。
 
②.平衡功能:管理方法应有助于生活平衡发展,提醒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个人发展等重要的人生层面。
 
③.围绕中心:理想的管理方法会鼓励并协助你,着重虽不紧迫却极其重要的事。
 
④.以人为本:个人管理的重点在人,不在事。
 
⑤.灵活变通:管理方法并非一成不变,视个人作风与需要而调整。
 
⑥.便于携带:管理工具必须便于携带,随时可供参考修正。
 
个人管理四步骤
 
①. 确认角色: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
 
②. 选择目标:思考下一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③. 安排进度: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
 
④. 每日调整: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个习惯重在身体力行。
 
高效能的秘诀——授权
 
授权是提高效能的秘诀之一。
 
授权是事必躬亲与管理之间的最大分野。
 
 
授权基本上可划分为两种类型: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
 
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
 
充分认可他人的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以及独立意志。
 
责任型授权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结果。
 
这种授权类型要求双方就以下五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并做出承诺。
 
①. 预期成果:双方都要明确并且完全理解最终想要的结果。
 
②. 指导方针:确定适用的评估标准,避免成为指令型授权,但一定要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
 
③. 可用资源:告诉他们可以使用哪些人力、财务、技术或组织资源来取得所预期的成果。
 
④. 责任归属:制定业绩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来评估他们的成果。
 
⑤. 明确奖惩:明确地告诉他们评估可能导致的结果,好的坏的后果都要告诉他们。
 
第三部分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本质
 
 
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
 
了解自我才懂得分寸,也才能真正爱护自己。
 
独立是互赖的基础,修身是公众成功的基础。
 
情感账户
 
情感账户里储存的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那份安全感。
 
能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六种主要的投资方式
 
①. 理解他人:是一切感情的基础。
 
②. 注意小节。
 
③. 信守承诺。
 
④. 明确期望:几乎所有的人机关系障碍都源于对角色和目标的期望不明或意见不一致。
 
⑤. 正直诚信:当你维护不在场的人的时候,在场的人也会对你报以信任。
 
⑥. 勇于致歉。
 
为一个人完全奉献自己,胜过为拯救全世界而拼命。
 
在互赖关系中,问题就代表机会——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机会。
 
第七章   习惯四   双赢思维
——人际领导的原则
 
 
金科玉律已深植我们脑海,现在则是奉行不渝的时刻。
 
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
 
 
①.利人利己(双赢)
 
②.损人利己(赢/输)
 
③.舍己为人(输/赢)
 
④.两败俱伤(输/输)
 
⑤.独善其身(赢)
 
⑥.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
 
“双赢品德”是基础,建立起“双赢关系”,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过程”来完成。
 
 
双赢品德
 
双赢品德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 诚信。
 
②. 成熟:这是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人际交往、管理和领导能力的精髓,是产出/产能平衡的深度表现。
 
 
③. 知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富足的心态源自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
 
双赢关系
 
双赢品德为基础,我们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
 
你对双赢的态度越坚持,越真诚,越积极,越投入,你对他人的影响力就越大。
 
双赢协议
 
 
真正的双赢协议是双赢模式、双赢人格和双赢关系的产物,它以相互依赖的人际交往为对象,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
 
双赢过程
 
①.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③.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④. 寻找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第八章   习惯五   知彼解己
——移情沟通的原则
 
 
心灵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企及。
 
你真的听懂了吗
 
如果你要和我交往,想对我有影响力,你首先要了解我。
 
你的影响力在于你的榜样作用和引导能力,前者源于你的品德,是你的真我。
 
移情聆听
 
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
 
要么说话,要么准备说话,不断地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
 
对于聆听来说,主动型和回应型聆听是一种技巧,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
 
作为聆听的最高层次,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移情聆听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聆听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
 
移情聆听还是感情投资的关键,因为只有对方认同,你的投资才有意义。
 
除了物质,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
 
四种自传式回应
 
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四种“自传式回应”的倾向:
 
①.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②.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③.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④.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有效的沟通
 
①.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②.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词句表达。
 
③.渗入个人的感觉。
 
④.既加入解释,又带有情感。
 
表达也要讲技巧
 
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
 
品德指的是你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你的情感账户。
 
感情指的是你的移情能力,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
 
理性是你的逻辑能力,即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
 
第九章   习惯六   统合综效
——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我以圣者的期望自勉:对关键事务——团结,对重大事务——求变,对所有事务——宽大。
 
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发、分配、整合和激励作用的部分。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我们不应单纯地模仿大师的言行,而应该追求大师所追求的。
 
沟通三层次
 
①.低层次的沟通源自低度信任,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提防,步步为营。
 
②.中间一层是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但为了避免冲突,双方都保持礼貌,却不一定为对方设想。
 
 
③.统合综效,源自高度信任的统合综效能带来比原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寻找第三条道路需要从非此即彼的思想中走出,实现重要的模式转换。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第四部分   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十章   习惯七   不断更新
——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
 
 
它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身体层面:指有效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
 
精神层面:是人的本质、核心和对价值体系的坚持,是生活中非常私人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
 
螺旋式上升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良知是一种天赋,帮助我们判断自己是否背离了正确的原则,引导我们向这些原则靠拢。
 
 
学习、坚持、实践
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
 
第十一章   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完)




翻开一本书,看见你自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翻一本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