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论坛”第十六期——陈宙峰教授:Wired to love,一触钟情
陈宙峰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编码传递痒觉特异性的神经多肽和神经元,这些发现开创了对痒觉进行分子和神经机制研究的新领域,该领域成为过去十几年来国际上一个研究热点。他的团队还首次报道发现传递愉悦触觉信息的多肽和脊髓神经元。愉悦能够降低心跳,减少热痛敏感度和肾上腺素分泌,这些指标也能够很好的用来监测实验过程中的小鼠对“愉悦接触”(pleasant touching)的行为反应,陈宙峰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痒觉或愉悦接触缺失的小鼠突变体系,为研究这些躯体感觉信息的传递机制和行为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多年对躯体感觉从外周神经元到脊髓中传递机制的研究,他还首次提出了神经多肽编码传递慢性躯体感觉信息的理论。
陈宙峰教授在神经科学层面介绍了痒和疼痛的差别,以及痒觉对应的特异编码神经多肽和特殊神经回路,报告中还提及视觉信息也能够产生“痒”的神经反射,人和老鼠在不同的视场范围看见的挠痒痒画面会有不同的响应效果,以及挠痒痒可以“传染”等反常认知的科学依据。报告结束以后,陈教授与会场科研人员进行了热烈的提问交流,通俗地解释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有人用毛刷刷皮肤会感到愉悦,自己刷却没有同样的愉悦感;还解释了为何过度的机械刺激产生的疼痛却又能“矛盾”地引发愉悦感;愉悦的触感在多种物种里(包括人)都是高度保守的,这一功能在动物的生存上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报告中也提到痒觉对于其他功能比如免疫和消化系统的关联和影响。“干货”满满的报告给与会听众带来了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愉悦的精神享受。
陈宙峰
陈宙峰教授的研究兴趣包括痒觉,愉悦触觉,痛觉, GPCR介导的动物本能和社交行为,包括传染性行为,共情和互利行为研究。
曾任美国华盛顿大学Russell D. and Mary B.Shelden冠名讲座教授,痒觉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为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院级重点多学科交叉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首个以研究痒觉为重点的中心。他还首次提出了神经多肽编码传递慢性躯体感觉信息的理论。这些开创性的发现为破解痒回路和功能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
撰稿 | 李 杰
编辑 | 白 白
欢迎投稿、建议 | media@szbl.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