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说到青春记忆,说到魔法世界,说到从书本到影视的大IP,当我们提到《哈利波特》,就很难不想到与其系列电影处于同一时代的《魔戒》又名《指环王》。
就在4个月前,曾在《魔戒》中饰演洛翰国国王的伯纳德·希尔去世。他的另一经典角色是《泰坦尼克号》中的爱德华·史密斯船长。
加上已于9年前离开的“白袍萨鲁曼”饰演者克里斯托弗·李,于3年前离开的比尔博·巴金斯饰演者伊安·霍姆,以夏尔国为故事开端的“中土世界”也日渐凋零。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二者的双重铁粉,在哀悼他们的黄金岁月、追忆我们的青葱时光之时,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哈利波特》和《魔戒》的故事内核都是一回事儿?!
二者都属于自西方中世纪流传下来的“亚瑟王式的主角光环+团队作战的英雄史诗”叙事模式,就连所有人物都几乎完美对应!哈利——弗罗多前者是“大难不死的男孩”,后者是唯一能抵御魔戒诱惑的人——因此虽然在他们所处的宇宙中,能力都远远不是最强的,但是因为是“天选之子”,都是成了团队中所有成员都要拼死保护的希望之火。而他们在漫长旅程中展现出的最耀眼品质,也正是与亚瑟王拔出石中剑那一刻一脉相承的勇敢,在霍格沃茨地位最高的格兰芬多学院也是证明。小天狼星——阿拉贡小天狼星布莱克,凭借着沧桑的经历、不凡的出身、超强的个人魅力,成为《哈利波特》里除了哈利外最“龙傲天”的男性角色,也是最像“侠”的男人。正如“人王的唯一血脉”阿拉贡,在《魔戒》出场时是以“健步侠”的游侠身份。同时,这二位都是故事主角最铁杆的追随者。罗恩——山姆罗恩·韦斯莱是我越读《哈利波特》越喜爱的人物——要多么可爱的人,才能无怨无悔地追随在一个时刻笼罩着主角光环的朋友身后,并义无反顾地生死与共?而山姆之于弗罗多,名为主仆,实为挚友。他有无数次的机会可以安享人生,却无数次地用生命来保护弗罗多。当然,他们也曾有过不满、也曾有过退缩,但也正因为比起主角,他们无疑是更接近于我们自己的普通人,才更难得。赫敏——莱戈拉斯作为哈利那一届学生中当之无愧的“百科全书小姐”,麻瓜出身的牙医之女赫敏·格兰杰无疑是团队中的智慧型人物。而作为北部森林的精灵王子,莱戈拉斯也来自于一个和主角不同的“种族”。但在团队作战时,他不仅冲锋陷阵,而且总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还拥有成功策划并执行召唤亡灵军队这种高光时刻。邓布利多——甘道夫作为分别拉起两支团队、创建两个宇宙的灵魂人物,他们是主角完美强大的导师,也堪称整个故事的编剧和导演——最巧合的是,他们还是两部作品里唯一职业甚至在电影中的扮相和演员都可以无缝替换的角色,不知道当年让多少小朋友傻傻分不清。而且,他们还都为了助力主角拯救世界的重任而自我牺牲。不同的是,牺牲于摩瑞亚矿坑的甘道夫,很快王者归来于洛翰国;而阿不思·邓布利多的终章就在《被闪电击中的塔楼》。但是,要论在各自宇宙中的客观能力,霍格沃茨校长无疑要比白袍巫师更胜一筹——前者基本都压制大反派,甚至极少亲自出手;而后者除了对炎魔的“极限一换一”,最有效的法力就是开挂——不是风王就是马王。当年,亚瑟王最传奇也最重要的“王佐之臣”梅林,也正是一位巫师——对于《魔戒》和《哈利波特》的两位英国作者来说,这就是刻骨铭心的文化基因。伏地魔——索伦这是两部作品里相似度仅次于甘道夫——邓布利多的二人组:东山再起或者说死灰复燃的魔王,但索伦的成功程度要远高于前者。必须承认,在《哈利波特》里,对于伏地魔的侧面烘托从第一部的第一章就深深地写到当时10岁的我的心里,第四部达到巅峰;然而从第五部正式复出就急转直下——铺垫那么久的复辟成了过家家。相较而言,《魔戒》里伊森加德+魔多确实是做到了双轴心,人力、物力、战斗力、破坏力、压迫力都远远高于伏地魔的单打独斗。也可能因为,比起出生、成长、就业甚至毁容都清晰至极的汤姆·里德尔,从写作方面来看,从未以实际形象露过面的索伦无疑更容易“距离产生美”。除此以外,两部作品令人惊讶的完美对应还有:鲁伯·海格——吉穆利
德拉科·马尔福——博罗米尔
纳威·隆巴顿——梅利
韦斯莱双胞胎——皮平
秋·张——爱尔温
金妮·韦斯莱——伊奥温
米勒娃·麦格——埃尔德隆
西比尔·特里劳妮——盖拉德丽尔
贝拉克里特斯·莱斯特兰奇——萨鲁曼
......因为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分析。但有一组不得不提——形象几乎同款而善恶迥异的咕噜姆和多比,充分说明影响一个人观感最重要是气质!但在《哈利波特》里,有这样一个角色,其独特程度在全球文艺作品中都堪称“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西弗勒斯·斯内普。无需赘言,懂的都懂。
这里就要谈谈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西方推崇的是“不同”,而东方推崇的是“同”。不同就会有差异,有差异就会产生竞争。因此,西方文化中最推崇的个人品德是“勇”。而为了达到同,势必就要求彼此兼容,强者需包容弱者,这也就造成了东方文化中最推崇的个人品德是“仁”。比如,如果把《哈利波特》和《魔戒》的标准放到《雍正王朝》里,康熙帝应该会传位于金陵副将马国成。而在“文化出海”的今天,当我们审视那些“讲好中国故事”的作品,可以想想它们究竟是以东方为骨,还是以西方为魂?人类的悲欢是相通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