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俞敏洪“直播带货”这事里,到底是谁在挣快钱

94干饭王 王犀知 2022-03-21
 
这两天,新东方跟俞敏洪又摊上点“事”。

新东方现在转型,俞敏洪带老师们搞直播带农货,一来给员工某个新出路,二来也支持农货。

有媒体就发文章了,大意是说,俞敏洪直播带农货这事,不是太合适。比如不是特别专业,也不是很符合新东方的情况等等。

还提了点建议,说让俞敏洪别学李佳琦,别挣“快钱”。

我们理解媒体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关心“双减”后教培人员的生计问题。
 
01

但这篇文章还是引起了不少争议,网上有人说媒体瞎指挥,站着说话不腰疼。

当然,建议嘛,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都是自由,这么讲有点过。
 
但老王觉得引起争议的关键还不在这里,关键在“快钱”的提法。
 
媒体直言俞敏洪现在是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教培)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直播带货)。
 
坦率的讲,“挣快钱”这个说法不太讨喜,很多人也都指出来了,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无论是教培行业还是直播带货,都绝非我们看到的那般轻松。
 
说白了,哪有什么“挣快钱”的工作,“挣快钱”的人,不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可若退一步讲呢,非要说有人“挣快钱”的话,老王倒觉得,这个事上,不是俞敏洪在“挣快钱”。
 
反而而是媒体在“挣快钱”。
 
02

仅速度而言,记者在网上攒一篇稿子,肯定比俞敏洪直播带货快多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把写文章当比成厨房做菜的话。

这类评论文章大概就相当于一道快速菜,只要输出观点即可。基本不用太多的调研,查资料,省时省力。

好比做菜,佐料是备好的,菜品是切好的,只要厨子知道怎么做,知道佐料放多少,知道流程是什么。

做一道中规中矩的菜是容易的,快速的,有的大厨厨艺精湛,有自己的犀利的观点和认知,输出一篇高质量的评论类文章相对压力较小。
 
但其他类型的文章不同,属于慢菜,佐料,菜品,花样,什么都得自己来。比如调查类文章,为了保证真实性,客观性,要走访,要调研,耗时耗力,甚至还担风险。
 
但评论稿就快多了,比如老王今天瞎bb人家这事,评论的对不对,好不好另说,今天肯定是能出稿的。
 
一没去调查,二不用查太多资料,轻松又省事,这不比去写篇调查,写篇采访容易多了?

03

而且坦率的讲,媒体评俞敏洪的文章能热起来,还是话题好说,安全无风险。
 
这个好理解,“双减”是国家大政方针,无论俞敏洪,还是媒体从业人员,支持国家政策总是没错的。
 
所以有人就说,俞敏洪将8万套座椅捐给农村学校,是无奈过后最体面的退场。
 
相应的,媒体关切俞敏洪转型,关心“双减”后教培人员的生计问题,乃至于支招建议,至少出发点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如果有什么说法不讨喜,有什么建议不一定对,那也不是大问题,我可以提,你俞敏洪可以不听嘛。
 
总之,政策又允许,话题又正能量,还省时省力,比起说一些有风险的,敏感的,容易说错的,容易踩线的,你是记者你写哪个?
 
04

妨再多讲一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现在有几类人群,是热搜常客,是评论界的“宠儿”。
 
比如企业家,比如明星,再说直白点,对于他们,舆论上都相对好点评一点,而且这类人还自带流量,自带话题属性。

对于他们,谁都能说几句,媒体可以,你我素人也可以。那篇文章能热起来不就说明问题了吗?
 
批评几句也好,建议调侃几句也罢,谁还能说个不是了?至少他本人不能说个不是。
 
你看俞敏洪就是,俞敏洪啥人啊,一个做了几十年生意的人,现在被人教怎么做生意。
 
一个给别人上了一辈子课的人,现在被人上课。
 
本以为会有好一顿battle,结果俞敏洪在回应里说啥?
 
说谢谢啊,还特谦恭。
 
当然,老王也要说一句,“挣快钱”也并非什么贬义词,直播也好,写文章也罢,只要合法合规,都不失为一种选择。
 
只是注意两点,第一,你不勇敢,至少允许别人勇敢,就像老王始终敬佩勇于为民发声写调查稿的记者。
 
第二,所有挣钱的路子,无论快慢,无论多少,还得讲一句良心。
 
最后,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希望俞敏洪转型成功。

 
 

 戳这里  看往期文章 
👇🏻👇🏻👇🏻
隔离小区撬门杀狗?要碰到基努里维斯你们就完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