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钴正极材料高压运行成功!有望规避电池材料供应链风险,提高能量密度
本文1260字,阅读约需3分钟
摘 要:研究小组通过薄膜涂覆新开发的氟化物固体电解质,制作了核壳结构正极LiNi0.5Mn1.5O4,并证实了其可在高压下运行,有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电池,提高能量密度,规避电池材料供应链的风险。
关键字:无钴正极材料、氟化物固体电解质、涂覆技术、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
●无钴锂离子电池正极LiNi0.5Mn1.5O4高电压运行成功
●通过开发新型氟化物固体电解质的涂覆技术实现高电压运行
●有望提高5V级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
●通过无钴化规避供应链风险并降低成本
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使用钴,但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预计到2030年钴将供不应求。而且,全球50%以上的钴矿由刚果一国生产,60%以上的冶炼钴基体金属产自中国,因此全球对钴供应链风险的担忧日益加剧。
此次,研究小组为了解决这一课题,进行了无钴正极利用技术的开发。LiNi0.5Mn1.5O4是不含钴的尖晶石结构,有望成为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活性物质,但因其在5V级的高电位下工作,因此难以进行稳定的充放电。本研究中,通过薄膜涂覆新开发的氟化物固体电解质,制作了核壳结构正极LiNi0.5Mn1.5O4,对锂离子电池的稳定高电压运行进行了实证。有望将核壳结构正极LiNi0.5Mn1.5O4应用于高能量密度的5V级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电池。
作为应对全球变暖和脱碳经济的关键技术,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燃料电池和蓄电池等电力能源设备的应用普及备受期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搭载锂离子电池(LIB)的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环保汽车市场迅速扩大,LIB部件中所使用的稀有金属资源紧张成为今后的一大难题。例如,作为正极材料构成元素的钴,随着LIB市场的指数式增长,预计到2030年钴的供应量将趋于紧张。
为了避免钴的资源约束和供应链风险,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开发使用无钴且低成本金属资源的正极材料尤为重要。LIB无钴化的选项之一是应用尖晶石结构的镍锰氧化物LiNi0.5Mn1.5O4(LNMO)。但是,LNMO存在以下课题:LNMO的工作电压为4.7V,高于现有的LIB的3.7V,因此会使电解液等分解,从而导致充放电循环困难。为了解决该课题,进行了以下技术开发:通过用耐电压性高的固体电解质涂覆高电位正极表面来抑制劣化。
Li3PO4、LiNbO3等作为LNMO的涂覆剂被熟知。本研究选择氟化物作为耐电压性更高的固体电解质,并特别开发了具有良好的锂离子导电性、耐电压性和化学稳定性的Li3AlF6(LAF)。通过在LNMO表面薄膜涂覆LAF制成核壳结构型正极材料(图1)后,在5V级高电位下对100次以上的稳定充放电循环特性进行了实证(图2)。通过量子计算表明,此次开发的LAF对于LNMO具有良好的耐高压性、锂离子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在未涂覆LAF的正极表面,在高电压下运行时产生的电解液分解物会逐渐堆积,导致电阻增大并劣化,但在涂覆了LAF的正极表面,电解液的分解被抑制,因此表现出高循环特性。
图1 涂层正极表面的电子显微镜图像
观察到源自LNMO晶体和LAF晶体的条纹图案,LAF层的厚度约为2nm。
图2 重复充放电时的放电容量
与未涂覆LAF的正极相比,LAF涂覆后的正极保持放电容量。
本研究开发的氟化物固体电解质兼具锂离子导电性和耐电压性,因此有望应用于①5V级锂离子电池、②无钴正极材料、③全固态电池等后锂离子电池。此外,氟化物固体电解质的薄膜涂层可以应用于各种正极,而且可以合成LAF以外的氟化物,因此可以开拓广泛的正极材料。如果能够通过材料开发提高氟化物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则有望提高车载电池中最受欢迎的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
翻译:李释云
审校:李 涵
贾陆叶
统稿:李淑珊
●村田制作所的全固态电池被产业机械采用,容量是普通氧化物全固态电池的100倍
●成功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容量倍增和高输出!重点:电极中的锂数量和清洁的“界面”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