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内容 不同的处理——大良世纪小学教学视导随记
顺德数学之窗致力于数学教学教研,分享教育教学成果,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长按下面的图标就可以关注。
一 前言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量角和画角》作为一个课时,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人教版内容可以发现它把上述内容分为《角的度量》(此节内容包含了角的单位和制作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和《画角》,中间还穿插了一节《角的分类》(此节认识常见的特殊角,以及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版本的编排都有它的合理性和针对性(两个版本教材内容见后)。
10月18日上午,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到大良世纪小学进行教学视导,笔者有幸走进了刘老师的课堂,享受了一次教研大餐。刘老师的课非常有激情,也是一个敢于接受挑战、热衷学习、勇于实践和善于思考的人,从她后面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她结合了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构,教学效果比较好!
佛山市顺德区世纪小学 刘丽嫣生活照
二 评课的务实与概括
在评课的环节中,首先刘老师用2--3分钟的时间讲述了课上下来之后自己的感受!然后所有观课的老师按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分别从各自观课的视角对刘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教研氛围浓,议课内容质量高,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综合各位老师的评课意见结合笔者的观察量表,概括总结了如下几点。
大良世纪小学数学科组大合照
1.参与度
一节课中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求知的欲望不强,那是一节失败的课。通过课堂观察,笔者统计了本节课学生的参与情况(如图1),可以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刘老师关注的面比较广,八个小组都有孩子们参与。
建议:(1)需要调动第一、二大组后排孩子们的积极性以及班级女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2)对孩子们的回答要有一个评价,一句表扬或在黑板上画一个大组PK的表格等都有助于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图1
2.有效度
课堂中的练习,问题探究的学生活动和老师的问题等等,每一项都不是无缘无故在课堂上呈现的,必定有它的价值和存在的必要。
(1)设计内容的必要性
以第一个教学环节为例:如图2所示,笔者认同刘老师的设计理念,它经历两个循环,第一个循环(蓝色线条)是让学生感受到用量角器的必要性(从特殊角到一般角),第二个循环(红色线条)是让孩子们尝试度量一般角,从而造成认知冲突,这就需要重新认识量角器的构造(把孩子们对量角器的感官认识上升到精确认识),以及需要懂得用量角器去量角的操作规则。
这个环节的建议:老师放手不够,在关键的知识点上(如:量角器的构造,总结量角的方法)对学生不够相信,这样使得本节课的精彩度打折扣。
图2
(2)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本节课刘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有让学生动手操作量角、画角,动脑思考两个角的边干扰测量时谁大谁小等活动。
以开展的小组讨论为例,虽有别于“小组合作”这个头衔,从观察量表发现本次讨论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其中∠6这个角,如图3所示,笔者从后排观察统计发现有10人不会量它的度数)正因为如此孩子们讨论比较热烈。
图3
建议:(1)由于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在孩子们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需要留足充裕时间;(2)为保证讨论有质有序有效,同样需要对小组进行评价。(3)为了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可让做好的孩子站起来,这样也便于教师帮扶指导。
3.达成度
本节课是让孩子们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用量角器去画角,前两个目标通过练习大部分孩子都达成了,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在画角这个环节还需要加强练习。
三 结束语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课,正因为如此才不断激励我们数学人在通往完美的路上进行合作交流、发生思维碰撞。
非常感谢刘丽嫣老师的热情和无私的分享,下面将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推送分享。顺德数学之窗致力于数学教学教研,分享教育教学成果,给每一位志同道合,愿意分享的你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附:北师大版教材内容,文章最后附人教版的内容
《量角和画角》教学设计
佛山市顺德区世纪小学 刘丽嫣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6页《量角和画角》。
二 教材分析
《量角和画角》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6页的内容。二年级时,学生结合生活情景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三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体验,知道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量角器是一个在生活中比较少用到的测量工具,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测量工具,一部分孩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的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的度量活动,希望学生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四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相应度数的角,进一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加深对角的意义的理解。
2.在独立探索和与同伴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的方法,能正确地量角和画角,体会度量的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画角和量角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操作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画角。
教学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六 教具、学具准备
每学生一份有量角器和各种角的练习纸、量角器、彩笔
七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归纳总结,从而解决问题。
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复习:1个直角=90°,1个平角=180°,1个周角=360°
出示生活中的角(锐角和钝角)
师:我要知道这些锐角和钝角是多少度?怎么办?用什么来量角的大小?(生预答:量角器。)
【设计意图:回顾3个特殊角的度数,再出示生活中大小不同的锐角和钝角,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认知需要,从而自然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在量角器上找角。
师:会量吗?(生:会或不会)老师发的纸上有一些角,我们用量角器试着
量一量∠1的。
师巡视,发现学生各种量法,展示一些错误的方法,鼓励学生: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
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是:我们在量角器上能找到角吗?(请学生指一指,描到有圆弧的那边)
师:这是不是角?我们已经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板书:角、顶点、一条边、另一条边)并且这两条边都是直的,都是射线。
2.找、画90度的角
继续追问:那量角器上有没有角?角在哪里?能找到90度的角吗?
师:大家注意:这个90度的角的顶点在哪?这个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板书:中心点)这条边上有一个“0”,所以这条线叫做0刻度线。(板书:0刻度线)她刚才指的另一条边就是90度刻度线。现在请大家在老师印的第一个纸量角器画一个90度的角。
学生画,老师适时提问:这个90度的角的顶点在哪?(生预答:在中心)对,量角器的中心。一条边是这个量角器的0度刻度线;另一条边是90度刻度线。画完了互相交流一下,欣赏一下。
3.画60度的角。
师;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60度的角,尽可能和同学画的不一样。
师巡视,提醒学生:不能随手画,角的两边是射线,必须用尺子。
挑选3个同学画的展示:
两个画了60度的,问: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引出: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
一个画了120度的,问:这是60度吗?量角器上确实刻着着60呀?(引出:量角器上有两个60度的角,究竟看哪一圈,我们要想一想事从哪边开始的。)
课件演示,分别从左右两条左右两条0刻度线开始旋转而形成内外圈刻度的角。
师: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究竟看哪一圈,主要取决于——0刻度线。
4.画1度的角和157度的角。
学生画,反馈。
课件演示:我们规定,把半圆平均分成180分,每一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的角。问:量角器上有多少个1度的角?
师:要画157度的角要——(生预答:先找到150度,再数7小格)
展示学生的作品,指出画错的地方。
小结:我们在纸量角器上画的四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预答:1.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2.顶点都在量角器的中心点;3.都有一条边在0度刻度线上。
【设计意图:通过在纸量角器上找角,画角,层层深入,逐步认识量角器,了解其各部分的作用,为量角作孕伏。通过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的角的度数,突破内、外圈刻度数容易读错的难点;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找角过程中体会到量角就是把要测量的“角”与量角器上的角重合,为量角扫清障碍。】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生尝试量∠1的大小。小组内交流。
请一开始量错的同学展示,同学边纠正。
师:我们放量角器应该注意什么?
生预答: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0度刻度线和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和量角器的边重合。
师:那也就是说量角就是要把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相重合。追问:那量角的时候,应该先重合哪个?
生预答:0度刻度线。
介绍50度的写法:50°。(在∠1内板书:50°)
2.先估一估∠1和∠2哪个角大,再量一量。
学生先估后量,再次验证: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小结指导: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当角的边画得不够长,不好量时,我们可以把边延长后再量。
小组合作分工量角,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量开口不同的角,让学生真正掌握量角的方法。】
(四)小结:量角的方法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出示开始量∠1时学生不会量
的情形)开始我们是这样量角,可以理解,因为以前我们只是量长度,长度就是这样量的。而量角的大小是要量两边张开的大小。(两手合成一个角,慢慢张开)现在我们学会量角了吗?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要量得准,就要重合得准。怎样才叫重合得准呢?(师生合作,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既梳理了新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五)画角
1.课件展示画角的方法。
2.学生在书本第27页第5题选两个角度画一画,同桌交流检验是否画对。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量角的方法,那么画角就可以让学生先尝试画,然后再交流方法,给予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
(六)练习
书本第27页第2题: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每个角各是多少度。
(七)总结全课:你学会了什么
九 板书设计
十 教学反思
好的方面:如何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产生的必然性。教学设计时,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地开发教材,在引导学生有序地处理信息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在新课开始时设计了一个“需要知道生活中大小不同的锐角和钝角有多大?”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要知道角的大小需要测量,从而从根本上让学生体会量角器产生的必然性。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画出大小不同、开口不同的角,如90°突破中心点和0度刻度线;60°突破量角器的内圈和外圈;1°突出量角器上最小的度量单位;157°突破让学生找不是整十度数的角,层层深入,有效的解决的教学难点。在量角时,先估计角的度数,最后再让学生量角,最后放手让学生画角,给学生的认知设置了几个台阶,“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教学层次感强、节奏好,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足之处:1、在教学时始终不完全相信学生,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总是有意无意的引着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细节不够完善规范。如学生的表达不够完整,应加强训练。又如画角时应强调使用2B铅笔,规范在哪里画,而不是让随意学生画等。
附:人教版对应的内容
顺德数学之窗致力于数学教学教研,分享教育教学成果,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长按下面的图标就可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