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靳聪 | 网约车行业发展中的趋势、机遇和风险

靳聪 中国网约车分会 2023-04-06

2022年11月21日,第四届中国网约出行产业峰会暨网约车配套产业展览会在厦门市盛大召开。


本次峰会是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通达汽车产业研究院主办,厦门市新能源汽车行业协会,厦门市汽车租赁暨汽车共享服务行业协会,广东省汽车租赁行业协会,山西省网约车行业协会,辽宁省网约车行业协会,湖北省电动汽车流通协会,重庆市出租汽车暨租赁汽车协会网约车分会,东莞市汽车租赁行业协会联合承办。


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金融部网约车市场总监靳聪,作为大会特邀嘉宾进行了主题发言。


靳聪,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金融部网约车市场总监


以下为靳聪的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在参与这次大会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次来我可以给大家带来哪些分享,哪些是值得与大家交流的。出行行业我们耕耘了很久,从时间维度上,我们持续跟踪了近5年;从空间维度上,我们今年走访了几十个城市。在这期间,我们观察到了一些行业变化,也积累了一些新的行业认知,基于这些,我想和大家分享下:这些市场变化有可能为行业发展带来哪些新的趋势、机遇和风险。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江苏金租成立于1985年,于2018年3月挂牌上市,大股东是江苏省交通控股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江苏省国资委,其他股东包括南京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法巴租赁等,是一家成立时间久、国际化、产业化的上市金租公司。我们携手全球1000多家厂商和经销商,服务了10万多家企业,服务区域遍及全国。



目前,江苏金租的业务范畴涉及车辆(商用车、专用车、乘用车)、智慧城市、清洁能源、工程机械、国际船舶、信息装备、电子加工等。截止到2022年三季度,公司资产规模超1000亿,年投放规模在600到700亿之间,在金融租赁公司中排名前列。



出行板块所隶属的汽车金融事业部,主要布局在商用车、乘用车、改装车、充换电设备等领域,成立以来累计投放超300多亿,每年服务客户超6万家,每年投放金额100多亿,江苏金租利用强大的信息科技技术去实现小微企业及个人金融服务,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提信可以单台也可以多台,我们的电子签约可以远程协助客户在10秒之内完成。



江苏金租的出行板块在全国布局的城市已经超过20多个,主要覆盖华东、华北、华南、华中和西南的省会及副省会城市。业务以B端授信为主,且3年的利息费用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了16.7%以上。我们合作的客户包括滴滴、T3、吉利、比亚迪、小鹏、威马等,出行协会的各位会员单位也是我们的重要客户。



回顾一下出行行业,我们做了一个对比,分两个阶段,2020年疫情之前,2020年疫情之后。



早期的市场特征:


第一,政策差异化明显,每个城市、每个区域都不同:车辆要求不同、司机要求不同、数量差异化、租赁公司营收差异化,市场存在高补贴、盲目化的情况,平台补贴此起彼伏,各层级人员蜂拥而至,参与者鱼龙混杂,行业价值链不透明,运力零散化,网约车公司进行“拉人头式”的司机招募、后续管理失责、以租代购盛行,民事纠纷不断。到了2022年,政策差异化依然存在,但合规化、安全化的政策要求是大势所趋;


第二,平台聚合化发展,小平台开始活跃,高德、美团汇集了运力、增加了多方的流量;


第三,新能源化和集约化:今年置换的车辆基本都是新能源车;集约化是指单一的营收在变窄,租赁公司所面临的竞争加大,利润在变薄,盈利点在减少,企业需要通过集约化增加盈利点来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


第四,网巡化、重资产与轻资产并存:虽然出租车市场的保护经济依然存在,但出租车和网约车一直在尝试融合,并且试点增多、进度加快;卖车市场与经租市场并存,这两个模式有着很大的逻辑差异,不会一次性消失,两者并行生存。这些是行业的一些变化特征。



从网约车主要平台十年发展历程来看,2016年到2019年之间,主机厂平台大批量进入到这个市场里面,这段时间也是行业投资的高发期以及集中期。2021年滴滴上市,2022年滴滴退市,同年微信出行上线、华为出行上线,平台的变化在过去十年是比较多的,格局变化也是比较大的。



我们看一下政策的变化,主要有四个阶段,从2014年之前的放任,到2015-2016年的严格限制,特别是2016年出台了指导意见和管理暂行办法,再到2016到2019年的归制,对安全性和合规性的强调,2019年以后慢慢规范发展,目前的政策没有结构性的变化,对产业格局、经营思路没有大的影响,整体来讲是相对稳定的。


纵观整个行业,线上出行用户数和网约车车辆数、平台数、司机数都在逐月上涨。专业行业机构也做了预测,到2027年,预测网约车行业的市场规模会达到4300亿,但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的增速是有所下滑的。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张图,上图是协会发布的订单运力图,结合过去四年的订单走势以及月均订单量的对比有几个特点跟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个特征是行业总体订单量相对平稳,在5.5亿至7亿单之间。


第二,疫情仍然是抑制出行需求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到在20202022年这两年管控相对严格的时候,订单量下滑非常明显。


第三,疫情对订单影响的振荡在收窄,市场有了一定的预期和准备,金融和平台各有纾困政策。


第四,出行市场订单量的底部已经形成,市场根基将会持续存在。


第五,网约车市场的增速在放缓,出行市场属于规模较大、利润不高、继续上升的市场。


出行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利润点比较薄,平台公司的利润也比较薄,相对的,如果租赁公司的收益很高反而是不正常的。



在各城市的政策端,对比前几年已经算是稳定了,但各城市的差异依然存在且巨大,同一款车的租金在不同城市的差异可以在100%以上,所以不要盲目到未知的城市去开城。部分城市也在推出一些微调政策或管控政策,但没有一刀切的、使行业出现结构性变化的政策。基于此,大家可以制定一些中期的经营思路。不同政府管控方式各有不同,最好不要参照另一个城市来预判自身城市的政策走向,反之亦然。



网约车平台:


平台竞争相对过去冷静很多,出现了“大平台分润少,小平台吃饱”的情况。单一平台的拉新、留客成本依然很高,滴滴的产品设计在行业来说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单独的平台想去培养客户的使用习惯比较难,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聚合平台出现了,小平台今年变得活跃了,但聚合模式在法律监管上、流量的掌控上还是存在一些弊端,所以租赁公司在平台选择上尽量避免单一平台。



主机厂和车辆:


首先,网约车是主机厂重点关注的板块,但态度开始出现差异;


其次,厂家平台各有声色, T3出行、享道出行、如祺出行等在不同区域已经保持了一定的市占率,今年也发生了数例针对平台的投融资行为;


再次,平台方也尝试下场造车了,延长自己的供应链。然后,定制化车型销量遇阻,出行市场的车辆兼顾营运和消费两个属性,它的表象是运营车辆,其实内核是个人客户的消费需求,所以刻板的出行车辆定位,将会影响车型的销售。


主机厂在做的另外一个事情是积极尝试布局运营车辆的换电,换电市场的痛点是“要不全做、要不不做”,否则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体验都不会好,这件事对网约车市场来讲挑战比出租车更大。最后,新能源车辆残值率上升,以前四年只有15%,现在可能有25%以上,这就带来了一笔额外的收入,残值的提高能够持续多久,目前来看具有不确定性,现在处于车源紧缺状态,有可能到明年新能源车辆多了,残值也就回落了。



租赁公司:


现在存活下来的租赁公司基本都是业内精英,近几年租赁公司的数量大幅下滑,下滑数量超过50%以上,平台也在对租赁公司做减法。新能源车辆销售的红利在收缩,利润在变薄。租赁公司被迫要不断地增加盈利点,从车源、保险、资金成本上进行成本管控。


另外,一些大的资金方开始自己持车了,这种大的资金方批量投车入场的话,对中小租赁公司的威胁是很大的,所以需要提前对这个威胁进行思考,如果这个城市是开放的,有了大的CP公司想入场,租赁公司的现金流能否应对租金下行的风险。


驾驶员:


驾驶员的收入趋于稳定,高额的补贴减少了,疫情影响依然较大,但经过多年的洗礼,司机预期更加理性了,盲目入场的司机在减少。就业环境下滑了,司机的数量上升了,但质量下降了,疫情期间招募成本和时长上升,司机也在观察出行市场的走向。租赁公司不要盲目推广低首付产品,注意资产退回风险。


再和在座的各位讨论一下运营模式的选择:


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卖车),这两个运营模式的核心差异是收益期限以及风险承受度的不同:经营性租赁收益高、期限长、风险大,压力更大;融资性租赁更加重视销售和营销 ,这两者并不矛盾,但经营型租赁需要更多的现金流。


企业需要结合自身销售、运营、车源、市场等因素控制比例。在很多传统出租车从业人员眼里,租赁公司是属于不合规的存在,而且平台需要的是运力却不一定是租赁公司,但租赁公司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尽量实现可控的平台运力,才能获得和平台、政府争取溢价的空间。



我们看一下租赁公司的机遇和风险:


首先,先发优势更为明显,行业进入壁垒在升高,行业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精细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风险点:车价进一步提升,成本回收周期增长;要理性看待平台分润,中长期具有不确定性;运力需求可能受到疫情抑制;新能源车保有量上升,警惕租金下行的可能性。


当本轮新能源车替换得差不多的时候,一定会出现运力供大于求的情况,租金开始下滑,预测这一拐点将在明年下半年或者后年出现。



我们再看一下租赁公司面临的机遇:


第一,新能源车辆的残值提升带来额外的利润点,但残值的稳定性是需要观察的。


第二,聚合模式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可以考虑区域性的小平台增加额外分润收入。


第三,市场在寻找新的产业革命,换电会带来新机遇,但中小民营租赁公司不要第一个“吃螃蟹”。


第四,可管控运力代表着与平台的议价权。


第五,租赁公司应该形成合力,争取行业话语权。


基于之前的市场变化,我提供几点金融上的建议:第一,选择持牌的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这些金融机构的成本相对较低、费用透明、而且后期合作更加稳定。第二,提前咨询疫情支持的展期政策,以防出现区域性的被动时间。第三,提高首付比例、减少融资额,增加后期企业现金流。第四,延长租赁期限,在36期内很难满足盈亏平衡并保持每月现金流为正,延长租赁期限至48期或者更长,进行长期的企业运营规划。


以上就是我们对这个行业一些浅薄的观察和认识,以及提出的一点不成熟的判断和建议。


感谢大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