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越来越混乱了吗?
请坚信文明必然胜出
美国知名地缘政治学家彼得泽伊汉,十年前曾在纽约时报撰文,悲观地表示2015年后“全球化的黄金时代”终会结束,世界会再次陷入无序。
支撑他预判的观点是:1.全球化基于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而随着美国的衰落终会消亡。2.全球老龄化和低出生率会消灭繁荣的市场。
现在看,他并没有预测对未来。美国或许无法像冷战后那样主导世界秩序,但世界也没有了苏联和纳粹德国这种级别的威胁。发达经济体的人口和消费力一直在增长,即使在曾被认为老龄化最严重的西欧。
自2022年,由俄乌战争引起的一系列军事危机,又让大家开始紧张起来。东欧在打仗、中东不太平、朝鲜半岛的世仇似乎正在激化,更别提南海的暗流涌动。
马斯克在推特惊呼:2024年,将会是疯狂的一年!看起来似乎是这样,媒体的报道、庸众的喧嚣,正在营造一种氛围——冷战以后的和平红利似乎要到头了!
可是,我们的世界真的有想象那么坏吗?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紀後期民主化浪潮》一书中,回顾了人类社会的三次重大改变:
第一次是1828-1926,代表事件法国大革命和美国南北战争,最终让多个国家建立起全国民主制。第二次是二战后,法西斯国家被推翻,欧洲重回正轨,同时西方殖民时代结束,一大批被殖民国家获得独立。第三次是西葡民主化和苏联解体,把世界从核战争的阴云下解放。
如果你思索这几段历史,你会发现每次人类文明的进步,都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反人性的力量总要设法去挑战主流,而最终也会因为反人性而失败,纳粹、苏联均是如此。
在17世纪欧洲的绝对君权时代,尊重人性和权利的荷兰、英国在欧洲仅仅是少数派。到了上世纪70年代,苏联依然是国际秩序强大的挑战者,但是现在?还有谁呢?
是的,俄乌战争还在持续、哈马斯的人质仍在哭泣、胡塞的导弹正在向各国的商船发射、伊朗正对逊尼派国家磨刀霍霍、朝鲜宣布和韩国永远为敌......
可是这些事件能改变什么呢?再直白地说,它们不可能改变我们主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因为野心家们太弱小了,弱小到最强的那个甚至无法打败欧洲皿煮国家里最穷最腐败的那个。
坏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胆小,他们要么像老鼠一样躲在地道,用人质和地面上的老百姓做肉盾;要么躲在地堡,让穷人们的儿子死亡冲锋,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化作土地的肥料......
(瑞士因特拉肯小镇的日本赠石,圣瑞吉山上也有一块中国峨眉山的)
这不能说明世界更混乱了,这只能说明坏人急了,他们担心沙特和以色列和解,担心自己的“兄弟”加入文明世界,成为自己的敌人。
我认为如果那些伟大的历史学家有幸能见证这个时代,没有哪一刻会让他们感到比现在更安心、更有希望、更相信植根在人类内心的道义和正义,比今天更有力量。
在我来到奥地利生活后,曾有数不清的留言对我说:奥地利这个人口只有900万的小国,随随便便就可以被吞并,在一个小国生活,你能有什么安全感?
似乎,他们的脑袋根本没有跟上这个时代,也自然会恐慌大规模全球战争。他们的思维方式停留在19世纪,认为一切国际秩序都建立在绝对力量和丛林秩序之上。
(瑞士随手拍)
他们不知道的是,整个申根区不设置边界,整个欧盟的公民可以随意在任何一个国家定居工作甚至参加选举,而整个欧洲又处在共同的军事保护同盟之下,而这个同盟又掌握了全世界最顶端的科技和军事力量。
这些秩序当然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它源于制度和价值观的趋同性、贸易分工和对战争野心的反感。威尔逊敏锐的洞察到了这点,他的理想曾被嗤之以鼻,但今天实现了。
所以我们该怎么看到这个世界和今天的乱局?首先我们呼吁和平并为无辜者祈祷,除此之外,你只需要安心睡大觉。野心家们一次绝望的反扑,改变不了秋后蚂蚱的宿命。
在苏黎世的瑞士国家博物馆,现代展厅中最后的尾言中写道,瑞士、甚至整个欧洲面临的问题将是:难民、气候、预期寿命、人工智能的负面性。是的,压根没提dictatorship和战争,那话题属于上个世纪。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的收获。我来奥地利第三个月,终于完成了一次长途旅行。在瑞士、列支敦士登和德国自驾了一个月。本来计划去更多国家,但没想到瑞士带来的惊喜太多,让人流连忘返。
我曾以为瑞士这个历史并不悠久的国家仅能给我带来感官上的体验,却未曾想到其人文底蕴的丰富不比经济逊色。在苏黎世,我第一次接触到“达达主义”,我成为了一个“达达主义者”,未来我会专门挑一期内容,做我的“达达主义宣言”。
瑞士的历史就是一部抗争史,就是一部浓缩的皿煮史。从反抗哈布斯堡家族、勃艮第国王、天主教会,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武装中立。1918年是瑞士工人、1971年是瑞士女性,获得了自己应有的权利。
没错,瑞士这个国家也有黑点!作为现存最古老的民主国家之一,瑞士人最早实现直接选举,却迟迟不给女性投票权,在二战结束后的50年代,瑞士公投是否允许女性投票,三分之二的男性投了反对票,最终在瑞士女性不断斗争下,才获得了完整公民权。
苏黎世的国家美术馆也令我印象深刻,在此我了解了绘画艺术发展的过程。在照相机发明之前,绘画的大趋势是写实,讲究严苛的工艺技法和对客观现实的描述。
而在照相机发明之后,印象派开始成为主流,并衍生出各种非写实、甚至超现实和抽象式的流派。恰逢弗洛伊德对潜意识领域的研究,为人们理解艺术打开了新的理论空间。
(莫奈真迹《伦敦国会大厦》)
(人物像的巅峰之作《小艾琳》,也在苏黎世美术馆,曾被纳粹抢走,后归还)
人们发现自己在观看一幅作品时,除了使用理性分析之外,还会用潜意识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就是表现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更注重情感表达而非细节刻画,并为现代艺术打开了大门。
上图是梵高自画像真迹,在观摩了大量艺术作品后,我突然发现,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哲学的各种流派,其实都是对前者的“叛逆”,开始都是在解构和否认主流理论,但随着时间推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便有了“学派”,成为主流并等待新的东西将其推翻。
这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原理,解构和否认是痛苦的,甚至有时失去理智,但比这更可怕的,是一潭死水,稍有新芽就扼杀在摇篮。我热爱欧洲历史和这里的文化,因为它在不断向人类展示更多的可能,即使你并不认同也无伤大雅。
另外,我还去了位于瑞士洛桑的奥组委博物馆,那里我看到了非常多的中国元素。这么说会有些矫情,但那些关于中国08年奥运的纪念品,令我动容,因为它代表了我对这个国家最美好的记忆,那时的中国,自信、包容、欣欣向荣、充满希望。
最后再推荐一下瑞士的布里恩兹湖、因特拉肯小镇和圣瑞吉山,都在卢塞恩市附近,美的不真实!下面是我拍的视频:
下个月就要过年了,我打算在希腊度过春节,到时在雅典卫城给大家直播,不见不散!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