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新闻

香港引进人才30年:从佛系引才到全力揽人

Carl Techub Info 2023-08-23

点击上方

关注我们

作者Carl

编辑Marco

Techub News原创(ID:TechubNews)


上世纪90年代,香港政府开始实行人才引入计划,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座城市在引入外来人才方面,一直不愠不火。


直到疫情之后,港府才一改此前漫不经心的人才引入计划,面向全球揽才,背后的原因则是香港人口出现下滑的趋势。


港府的新举动获得了耀人的战绩:2023年上半年就通过各项计划批准了6.1万宗申请。


1990年,香港曾因为建设机场,推出“香港新机场及有关工程特别输入劳工计划”。而之后的人才引入计划,则更多的针对高端人才。


回顾香港30年人才引进史,看到的是一座城市的变迁。


1

 Techub News 

香港“急”了


8月15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中香港人口的临时数字为749.8万人,比2022年中的734.6万人增加了15.2万人,增幅达2.1%。


统计处表示,人口的增长主要由于录得17.4万名香港居民净移入。疫情防控措施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放宽,香港与内地及世界各地逐步恢复正常往来,不少留在外地的香港居民返回香港,同时一些内地及海外人士通过各项计划移入香港,致使2023年上半年录得大量居民净移入。


2019年,香港人口于达到顶峰752万,之后持续下降,2022年人口最低为734万人,净减少约18万人。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香港近几年持续的人才流失,大多数为高端人才的流失,让香港政府“急”了,必须全力揽才方能弥补人才的缺口。


2022年底以来,香港大力推动人才引进政策,各项利好政策不断推出或优化。


2022年10月,香港发布的《施政报告》中指出,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下称“优才计划”)年度配额,为期两年。


优才计划是2006年推出的吸引优秀外地人才来香港定居的计划,自推出以来,一直维持在每年1000组家庭的配额,2020年、2021年分别扩增至2000组、4000组,2022年10月则取消配额的限制。


2022年12月,香港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下称“高才计划”),申请人需要满足年薪250万港币,或获得全球百强大学学士学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一般在4周内获批,可在港逗留2年。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施政报告》发布以来,各人才措施反应良好,截至2023年6月30日,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共收到超过10万宗申请,批准6.1万宗。其中,高才计划反应最佳,申请者超3.6万份,批准2.6万份,另外,优才计划批准7000多份,专才计划批准1.9万份。


从数据上看,香港用6个月的时间超额完成了一年的“KPI”。去年10月发布的《施政报告》指出,2023年至2025年,香港每年输入至少3.5万名预计留港至少12个月的外来人才。


对于香港这半年取得的超额成绩单,有受访者担心接下来香港可能会收紧政策。然而,香港特首李家超的态度似乎表明,香港的引才并不会停下脚步,甚至还会进一步加大。


7月4日,李家超表示,将会拓展“高才计划”的院校名单,不仅局限于全球排名前一百的学校,也将加入海外或内地的优秀学校。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官网信息,高才计划名单上的国内高校仅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所大学。


2

 Techub News 

曾经佛系的优才计划


2006年11月,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通过“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成为香港居民,媒体报道郎朗为“香港优才入境第一人”,并广为人知。


然而,在Karin看来,郎朗的示范效应并没有成功,反而给优才计划蒙上一层神秘感,成为很多人的偏见,“大家误以为优才计划只适合名人、明星,但事实上,普通人也可以申请”。


Karin于2018年通过优才计划申请成为香港居民,目前在一家名为“佳信海外”的移民服务公司工作,该公司长期从事优才计划相关的服务。


据Karin介绍,佳信早期的几个创始人在2012年左右来到香港,他们发现,政府推出的优才计划并没有被大多数移民公司列入服务选项,“满大街的移民公司没有一个愿意为你提供优才计划服务,该项目属于技术性移民,并不能给移民公司带来利益。”


当时,移民公司更加趋向于香港的另一个引才计划,即“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申请者需要拥有至少 1000 万港元的淨资产,并在批准后的六个月内,把至少1000 万港元在香港投资政府准许的投资类别。


佳信的创始人决定帮身边的同学、朋友等申请优才计划,并提供相关的服务,比如孩子留学、升学等,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Karin也经过他们的帮助成功获得了香港身份。


Karin表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当时怀孕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香港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想试一下优才计划,很难想到自己能通过,但事实证明普通人也是可以的。”


据Karin介绍,当时优才计划每年的配额为1000组家庭,但申请的和获批的名额远远少于1000组。


香港统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以前,每年申请优才计划的人数不到2000人,大多数年份获批人数少于400人,2011年和2012年获批人数分别为286、298人。


“感觉当时的人才引进很‘佛系’,香港政府并没有花很大力气去推动。疫情之后,明显感觉到政府在大力引进人才,香港是真心想要挖人了,从数据上看,香港近期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优才计划半年的成绩和此前所有年份的引进人才数相当。”Karin称。


据Techub News统计,优才计划自2006年推出以来,截至2022年底,为香港引进人才1.19万人。近期香港统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优才计划引进人才7000多人,而高才计划批准了3.6万人。


不过,来香港并不意味着留下来,有行业人士分析表示,也有不少申请者并没有打算长期留在香港,不过是“多一个可选项,申请了再说”,同时,因为在香港有一些公司业务,往来香港和大陆也会更加便利。


Karin表示,香港的生活成本非常高,尤其是房价,而留在香港生活会牵扯到一个家庭的未来很多年,因此,大家在留在香港的问题上比较谨慎,希望留下来的95%以上是为了孩子。


光华财富董事胡学波对Techub News表示,香港的人才引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1997-2015年,香港对人才引进严格控制,每年审批的人数很少;


2、2015-2019年,香港开始扩大对内地人才的引入,优才计划仍限制1000人,但获批的数量有所增加,由于宣传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大陆人知道香港的引才计划;


3、2019年到现在,香港增加优才配额直至完全放开限额,并新增高才计划等,大力推动人才引进。


2016年,胡学波因为工作需要来到香港,感受到香港的教育、营商环境等优势,以及香港身份带来的便利,于是筹建了协助北大光华校友申请优才计划的公司“光华财富”,已帮助300多名北大校友拿到香港身份。


胡学波建议,在加大人才引入的前提下,香港应该加大资源的投入,做好人才引进的配套措施,比如引导、培训、就业指导、企业落地孵化等服务,让新来的香港人以更低的障碍融入到香港社会当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为香港做贡献。


Karin则建议,香港参考一些大陆内地城市的引才政策,给予相应的人才补贴、住房补贴等,以降低融入香港社会的门槛,“让人才们来到香港后直接进入自由市场,需要自己一个人养活一家人,这个对大多数人而言非常有挑战。”


3

 Techub News 

 人才引入计划30年变迁


在1950年之前,香港曾实行过无限制的自由出入,1950年后开始进行边境管制。


1970、1980年代,香港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背靠中国大陆面向全球的发展模式,香港迅速成为“东方明珠”和国际金融中心。


然而,1990年代后,由于香港的政治不确定、房价高涨、经济危机等原因,不少香港人选择到国外发展,香港一度出现移民潮。据报道,十年时间里有数十万计的香港居民移居海外。


面对人才的流失,香港于1990年开始进行有计划的人才引进政策,比如1990年推出“香港新机场及有关工程特别输入劳工计划”、1999年推出“输入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等。


2000年后,香港推出了更多的引才计划,比如面向投资者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以吸引专业人才为目的的“输入内地人才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等。


2006年,优才计划也进行了优化并正式推出,配额为1000人。


在香港的人才引进政策中,优才计划和投资者入境计划无疑是实施时间长、影响较大的。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香港目前面临人才和资本的双重困境,资本和人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香港的经济发展,是香港引才的关键。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投资者入境计划曾在人才引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最早于2003年推出,2015年1月暂停实施。据报道,该计划在推出的11年间,为香港引进2.5万人,9成为取得外国永久性居民身分的中国籍人士,带来约2160亿元的资本投资。


2015年,时任公务员事务局局长邓国威表示,香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十分成熟及多元化,相信暂停该计划对香港整体金融服务业及其从业员的影响轻微。香港当局在检讨后认为,不应再重点吸引投资移民,香港须聚焦吸引世界各地的优才、专才等。


投资者入境计划取消后,优才计划逐渐成为人才引进的主流。2018年6月,香港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以吸引科技人才来港。


据香港入境事务处官网介绍,“科技人才入境计划”要求申请人具备获得任一世界排名榜前100的大学的科学、科技、工程或数学学科学位,主要从事从事先进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的研发工作等条件。


据Techub News统计,截至2022年底,通过“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的总人数为300多人,未达预期。据报道,2018年该计划推出时首年的配额即1000人。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科技领域是香港的薄弱项,由于科技企业和生态的不完善,香港科技人才引进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前沿科技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科技生态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但香港有望通过人才引进和科技政策优化、资金投入等方式抓住未来科技。


拥抱Web3.0是香港希望抓住未来科技的表现之一。去年10月以来,在全球加强Web3.0监管之际,香港打开Web3.0的大门,成为Web3.0创业者的首选地。


8月6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数码港作为香港 Web 3.0 的基地,已汇聚超过 170 家相关企业,涵盖NFT、元宇宙、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等。


目前,香港正准备重启“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3月24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发布《有关香港发展家族办公室业务的政策宣言》表示,香港将引入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据毕马威发布的报告显示,自2020年以来,香港的融资市场出现持续下滑,2022年香港IPO融资金额出现断崖式下跌,从2021年的3339亿港元跌至972亿港元,跌幅达70%。


2023年香港融资市场仍然不容乐观,据德勤发布的报告显示,港交所上半年香港有31只新股上市,共融资178亿港元,新股集资额跌出全球前三,排名第六。



 Techub News 


寻求报道/专访请联系

邮箱:techub.newsHK@gmail.com  

Wechat:TechubNewsHK  

欢迎加入Techub News官方社群

Telegram:https://t.me/TechubNews

Twitter:https://twitter.com/News_Techub

Wechat: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群丨采访丨投稿丨转载

往期推荐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汪扬:抢夺先机发行政府支持的港元稳定币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创新科技与艺术发展高峰论坛2023”上致辞全文

既竞争又合作,亚洲多城市争建全球Web3.0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