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上海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3 2022-04-08

一直有人让我写上海,不是没有什么写的,而是写了之后,又有一群看不懂的人跟我耳边嗡嗡嗡。


昨天大号我们在聊普京么?他有什么值得聊?就算我们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们。


他只是一个IP,只是一个热点,我只是蹭这个大家都知道的热点来夹带私货。私货你听不懂,那就是买椟还珠。拿着个盒子欢天喜地地又跑了。


昨天大号的私货就一句话:人非经事不足以成长。


我曾经这么说过,我说王健林那种小目标不适合我们大部分人,那玩意儿太难了,而且跟运气的关系太大了。


这世上有一件事人人可做,不需要运气,真的不需要。那就是年薪百万。


一个人,你真的每时每刻每一秒都向内求,几十年如一日,从小坚持到大,不断的迭代式前进,不断的自我改善,从方法到实践。我不管你什么出身,什么机缘,只要你智力正常,身体正常,年薪百万就像三个指头捏田螺,稳稳当当。


这才是小目标,普适性的。真的是只要你奋斗,一定能,一定能。


为什么你不能?仔细想一想,是不是每个小时里每一分钟你都在努力,每一分钟里每一秒钟你都在努力,还是自己的人生好像慢动作幻灯片?又或者只有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天?


你到底是一个每一秒都在鞭策自己的人,还是一个每一秒都在鞭策别人的人?


不就这点事儿?


通过自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年薪百万不是为了让你成为什么成功人士。年薪百万在当下,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也不过意味着你有能力在大城市里靠自己的力量买普通住宅,过普通日子,仅此而已。


但是如果你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意味着你进入了正确的轨道,你正常了,你理解了人非经事不足以成长。你完成了第一次成长,就像昨天说的,恭喜你,你终于成功地擦了一次屁股。


就这么点事儿,这件事你做不到,你不愿意鞭策自己,不愿意向内求,不愿意做到哪怕一件小事,比如被我稀释了很多的那个小目标。


那你就没法成长,你身上永远都是充满了情绪,以及对别人的各种无谓的揣度。


回到正题,当初西安疫情的时候,我写了几篇文章。


小号里是怎么写的?


我对西安这种屈服于舆论的道歉,深感悲哀


大敌当前,就是在作战,将在外,要敢于担当,勇于任事,这帮网民都是闲的没事跟家待着嗑瓜子,你放弃主动权,听他们的,他们说东你往东,他们说西你往西,那还怎么打?


你见过谁打仗是听网民指挥的?


我当年投资的时候,最初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天搞到深夜,我太太意见很大,第一年,还是亏损的。


她是无尽的嘲讽,赶紧歇菜吧,没见过你这么傻的。


第二年,我终于盈利了,两年的辛苦,赚了RMB150元。我太太乐不可支,就这?就这?


太好笑了。


第三年,我盈利了,但是没有超过薪水,她继续嘲讽,何必呢,何苦呢,犯得着么?


第四年,继续盈利,她继续嘲讽,有这功夫做什么都会成。


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直到我成为全职的投资人,她依然会嘲讽,钱有什么用呢?又不是权力。


然后想买豪宅豪车的时候,就会来找我了,老公~~~,“我只是来花我名下的那一半.......”


看到了吧,身体是诚实的,这就是普通人。


我太太严格意义上不是广义的互联网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她好歹年收入大几十万,她好歹还有高级职称。


但就是这样的水平,就这么点判断力。


所以我前面说的那个小小的目标不是忽悠人,那就是起点,很重要的理解人生的起点。


今天这个社会,说简单也很简单,你想一年挣个大几十万的,很容易。但是你想再多一点,一年挣个一百几十万的,难度从这里就开始逐渐提升了。


社会一定会磨砺你,否则不会多给你那些钱的,人非经事不足以成长。你一旦经历了那一丁点小小的磨砺,你回头去看,就发现自己真的成长了。


你去看那种普通码农,一年60万,他没有办法理解商业的。但是他的组长,一年100万,看着好像只多了一点,其实从这里开始已经发生了质变。


因为站在小组长的位置上,他开始能够理解经理了,能够窥测高管了,他开启了一个新方向,他不再是那种单一的线性思维了。


如果有一天,他还能再往前挤一挤,他又能看到更多的东西。这和一个人终身做基层码农,拿着那大几十万的薪水,过着不高不低的一生,感悟是不同的。


在大号里我同样写过这个话题,一连写了三篇。


除了“加油,西安”,其实有必要聊点别的


西安3岁的萌娃确诊被隔离,独自转院,懵懂回头


有些别有居心的人,连唐代长安的坊市制度也拿来说事儿了


内容各不相同,出发点从来没有变化,我认为既然决定了,咱们就要做。就像我已经开仓做多了,我做都做进去了,只要做多的因素没有调整,那就要坚持。


什么时候获利了结或者割肉止损?除非决策因素改变了。


这就叫军令如山。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最老的读者们都看过我书房挂的那幅字。


其疾如风:决策一定要果断,止损也要果断,万不可有丝毫犹豫。

其徐如林:做任何事都要有计划,要分步建仓。

侵掠如火:一旦时机来临要像八神庵暴走,让利润去飞。

不动如山:时机不到要像老僧入定,宁可踏空也心如止水。


这里面有哪一句是教你听从网民YY的?


网民的水平不过一群韭菜而已,你去看看他们的账户,亏的连妈妈都不认得。


我曾经和太太讲过,理论上讲,你和我拥有同样的股权,实际上,你没有决策权,超过10万块,就得找我批。


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她既没有管过人,也没有管过钱。


人这一辈子 ,想要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无非管人管钱。你说你念书很好,博士念完也许就是校官了,真让你带兵,别说一个连,给你一个排你都带不了。


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这都是事实。


我曾经给我太太做过试验,大部分投资决策之前,我都会让她先判断,最后按我说的执行。


时间到了之后,把她的结果拿给她看。结果就是如果每次都听她的,那么我们家目前应该是破产状态。


一次次的模拟,每一次的结果让她清醒地认识到了普通人真实的决策能力与判断能力。


所以她最后保留了话语权,放弃了决策权。


她可以随意的评论我的决策,但无权参与,你现在放权给她,甚至鼓动她,她都没兴趣参与。


因为通过十几年的模拟,她完全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真实的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


又跑题了,我们回来看上海。


那天聊张文宏,我已经说过了。我觉得这么搞有风险,但是我也理解为啥想动态清零。


动不动就封,说穿了,就像一发烧就挂盐水。


随着外部输入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也希望找到新路,有没有办法保生产的同时动态清零。


我那天的提议其实很多城市已经在执行了,长三角一群环沪的城市紧张的盯着上海流出的人员。


一方面大家都希望上海能够抗住压力,动态清零,另一方面,周围也在做二道,三道防线。


你看到了,其实不约而同的,都想到一起去了。


上海现在升级了,浦东浦西,分别封,为什么?


很简单,此前的试验,没成。


互联网上从来只有两种人,两种全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一种人此前西安封城,他们笑西安封城。


另一种人后来上海不得不封,他们笑上海不得不封。


这不是闲汉是什么?难怪失业没人要。


西安的流调队伍才上海的1/10,动态清零,怎么做?根本就没有资源做。


上海的血槽厚一些,他想扛一会儿,真要是扛过去了,也是一条路,扛不过去,那就是你看到的,变换策略了呀,打仗不根据数据调整,难道根据网民调整吗?


我始终都是那句话,你觉得你能,你就上。在做事的过程中,你慢慢地就会进入自我纠偏的良性循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