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举办2023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简称“国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参与主办的赛事,2019年开始被列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名单。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简称“省赛”)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省教育厅学科竞赛统筹的赛事。

为推出更优秀的作品参赛,同时激励我校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及团队协作精神,我校决定继续举办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简称“校赛”)。校赛优秀作品由校方推荐参加省赛,省赛优秀作品由省里推荐参加国赛。


2023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校赛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01参赛学生资格要求

我校所有全日制本科学生均可参加


02比赛内容

选拔赛作品内容共分11类(组)

具体包括:

1.软件应用与开发2.微课与教学辅助3.物联网应用4.大数据应用5.人工智能应用6.信息可视化设计7.数媒静态设计8.数媒动漫与短片9.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10.计算机音乐创作11.国际生“学汉语,写汉字”赛项各类别的详细说明见附件


03比赛日程安排

报名截止:4月9日

校赛评审:4月11日


04报名方式

在线报名:

https://www.wjx.cn/vm/rXwS8qx.aspx


05参赛人员及作品名额

每队成员及指导老师必须来自本校,不能跨校组队。第 1 至7 类及第10、11类赛项中每队参赛人数为1-3 人,第8 和9 类赛项中每队参赛人数为1-5人。每位作者在每大类(组)中只能参与一件作品, 无论作者排名如何。各类作品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06选拔及奖励

数据科学学院成立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竞赛工作委员会,由委员会按照相关评审标准对校赛作品进行评审。评审出的优秀作品推荐参加省赛,并给予一定奖励。


07沟通交流

1.开通QQ群:710200886,请各参赛队伍进群交流咨询,后续校赛评审、评审结果等信息都会在群里发布。

2.校赛联系人:数据科学学院 王宏杰老师 15356545962(同微信)


广州华商学院数据科学学院

2023年2月19日



附件:

大赛作品内容分类及说明各类下面分设若干小类

详细说明如下:



软件应用与开发

(1)包括以下小类:① Web应用与开发。② 管理信息系统。③ 移动应用开发(非游戏类)。④ 算法设计与应用。⑤ 信创软件应用与开发。⑥ 区块链应用与开发。

(2)说明:① 软件应用与开发的作品是指运行在计算机(含智能手机)、网络、数据库系统之上的软件,提供信息管理、信息服务、 移动应用、算法设计等功能或服务。② Web应用与开发类作品,一般是B/S 模式(即浏览器端/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客户端通过浏览器与Web 服务器进 行数据交互,例如各类购物网站、博客、在线学习平台等。参赛者应提供能够在互联网上访问的网站地址(域名或IP地址均可) ③ 管理信息系统类作品,一般为满足用户信息管理需求的 信息系统,具有信息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等优点。该类系统通常具有信息的规划与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等功能。例如财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 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④ 移动应用开发(非游戏类)类作品,通常专指手机上的应用软件,或手机客户端。例如,微信、微博、QQ等各大 社交 APP,淘宝、京东等购物APP。⑤  算法设计与应用类作品,主要以算法为核心主题,以编程 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得以应用。既可以使用经典的传统算法,也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新兴算法与技术,支持 C、C++、Python、MATLAB等多种语言实现。涉及算法设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编程实现等综合能力。⑥ 信创软件应用与开发类作品,是指在国产操作系统及开发框架下的软件应用与开发。本小类可包括企业赛题,一般为1—3个,各参赛队可任选一个企业赛题参加。2023年的企业赛题包括:A.面向统信UOS 等国产操作系统 的应用适配,统信 DTK通用开发框架下的常用工具软件 开发和应用开发。B.基于长河算法可视化开发平台的人 工智能应用设计与开发。⑦ 区块链应用与开发类作品,是指在现有的区块链底层或技术框架下的软件应用与开发,包括:智能合约、钱包转账等。本小类可包括企业赛题,一般为1—3个,各参赛队可任选一个企业赛题参加。2023年的企业赛题有:基于微众FISCO、BCOS等平台设计开发区块链系统,以解决某个行业/场景的痛点或问题,包括但不限定于将区块链技 术应用于如下领域:供应链、版权保护、跨境、乡村振兴、司法存证、金融、碳中和、食品安全、慈善公益、医疗健 康、社会治安、智慧城市等。



微课与教学辅助

(1) 包括以下小类:①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类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② 中、小学数学或自然科学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③ 汉语言文学(限于唐诗宋词)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④虚拟实验平台。

(2) 说明:①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其内容以教学短视频为核心,并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② 教学辅助课件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 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 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课程软件。③ 微课与教学辅助课件类作品,应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信息化 教学资源,能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更好地服务受众。本类作品选题限定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汉语言文学(唐诗宋词)和中小学自然科学相关教学内容三个方面。作品应遵循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符合认知规律 等原则,作品内容应立足于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展开,其立 场、观点需与教材保持一致。④ 虚拟实验平台是指借助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 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传统教学和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



物联网应用(1) 包括以下小类:① 城市管理。② 医药卫生。③ 运动健身。④ 数字生活。⑤ 行业应用。⑥ 物联网专项 。(2) 说明:① 城市管理小类作品是基于全面感知、互联、融合、智能计 算等技术,以服务城市管理为目的,以提升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为宗旨,形成某一具体应用的完整方案。例如:智慧交通、城市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控、城市应急管理、城市安全防护、智能建筑、文物保护、数字博物馆等。② 医药卫生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实现智能化医疗保健和医疗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建议但不限于如下方面:医院应用,如移动查房、婴儿防盗、自动取药、智能药瓶等;家庭应用,如远程监控家庭护理,包括婴儿监控、多动症儿童监控、老年人生命体征家庭监控、老年人家庭保健、病人家庭康复监控、 医疗健康监测、远程健康保健、智能穿戴监测设备等。③ 运动健康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大众健身质量为目的。建议但不限于如下方面:运动数据分析、运动过程跟踪、运动效果监测、运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养成以及职业运动和体育赛事的专用管理 训练系统和设备。④ 数字生活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稳定的通 信方式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便利程度为目的,包括: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以及智能家居等。鼓励选手设计和创作利用各种传感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满足生活需求的作品。⑤ 行业应用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解决某行业领域某一问题或实现某一功能,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价值为目的,包括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零售、物流、农林、环保以及教育等行业的应用。⑥ 物联网专项赛需要应用组委会发布的企业的相关技术和 板卡,一般为1-3个企业,各参赛队任选一个参加。提供技术和板卡支持的企业信息,将适时在大赛决赛区的官网公布。⑦ 作品必须有可展示的实物系统,需提交实物系统功能演示 视频(不超过 10分钟)与相关设计说明书,现场答辩过程 应对作品实物系统进行功能演示。



大数据应用

(1) 包括小类:①大数据实践赛。②大数据主题赛。

(2) 说明:①大数据实践赛作品指利用大数据思维发现社会生活和学科领域的应用需求,利用大数据和相关新技术设计解决方案,实现数据分析、业务智能、辅助决策等应用。要求参赛作品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成果,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来源、应用场景、问题描述、系统设计与开发、数据分析与实验、主要结论等。参赛作品应提交的资料包括:研究报告、可运行的程序、必要的实验分析,以及数据集和相关工具软件。作品涉及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与人类发展大数据(气象、环境、资源、农业、人口等)。城市与交通大数据(城市、道路交通、物流等)。社交与WEB大数据(舆情、推荐、自然语言处理等)。金融与商业大数据(金融、电商等)。法律大数据(司法审判、普法宣传等)。生物与医疗大数据。文化与教育大数据(教育、艺术、文化、体育等)。② 大数据主题赛采用组委会命题方式,一般为1-3个赛题,各参赛队任选一个赛题参加,赛题将适时在大赛相关网站公布。



人工智能应用(1) 包括小类:① 人工智能实践赛。② 人工智能挑战赛。(2) 说明:① 人工智能实践赛是针对某一领域的特定问题,提出基于人 工智能的方法与思想的解决方案。这类作品,需要有完整的方案设计与代码实现,撰写相关文档,主要内容包括:作品应用场景、设计理念、技术方案、作品源代码、用户手册、作品功能演示视频等。本类作品必须有具体的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现场答辩时,必须对系统功能进行演示。作品涉及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城市与交通(包括汽车无人驾驶)、智能家居与生活、智能医疗与健康、智能农林与环境、智能教育与文化、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三维建模与虚拟现实、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方法研究、机器学习方法研究。② 人工智能挑战赛采用组委会命题方式,一般为3—5题, 各参赛队任选一赛题参加,赛题将适时在大赛相关网站公布。挑战类项目将进行现场测试,并以测试效果与答辩成 绩综合评定最终排名。



信息可视化设计(1)包括以下小类:① 信息图形设计。② 动态信息影像(MG动画)。③ 交互信息设计。④ 数据可视化。(2) 说明:① 信息可视化设计侧重用视觉化的方式,归纳和表现信息与 数据的内在联系、模式和结构,具体分为信息图形设计、 动态信息影像、交互信息设计和数据可视化。② 信息图形指信息海报、信息图表、信息插图、地图、信息 导视或科普图形。③ 动态信息影像指以可视化信息呈现为主的动画或影像合 成作品。④ 交互信息设计指基于电子触控媒介、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可 交互的可视化作品,如交互图表以及仪表板作品。⑤ 数据可视化是指基于编程工具或数据分析工具 (含开源 软件)等实现的具有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特点的作品。⑥ 该类别要求作品具备艺术性、科学性、完整性、流畅性和 实用性,而且作者需要对参赛作品信息数据来源的真实性、科学性与可靠性进行说明,并提供源文件。该类别作品需要提供完整的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的说明,特别是设计思想与现实意义。数据可视化和交互信息设计作品还需说明作品应用场景、设计理念,提交作品源代码、作品功能演示录屏等。



数媒静态设计(1)包括以下小类:① 平面设计普通组。② 环境设计普通组。③ 产品设计普通组。④ 平面设计专业组。⑤ 环境设计专业组。⑥ 产品设计专业组。(2)说明:① 本大类的参赛作品应以“中医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 列之三”为主题进行创作。② 平面设计,内容包括服饰、手工艺、手工艺品、海报招贴 设计、书籍装帧、包装设计等利用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展 示作品。③ 环境设计,内容包括空间形象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 展示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公共设施小品(景观雕塑、街道设施等)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作品。④ 产品设计,内容包括传统工业和现代科技产品设计,即有 关生活、生产、运输、交通、办公、家电、医疗、体育、服饰等工具或生产设备等领域产品设计作品。该小类作品必须提供表达清晰的设计方案,包括产品名称、效果图、细节图、必要的结构图、基本外观尺寸图、产品创新点描述、制作工艺、材质等,如有实物模型更佳。要求体现创新性、可行性、美观性、环保性、完整性、经济性、功能 性、人体工学及系统整合。⑤ 本大类作品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名与评比。⑥ 每校本大类普通组和专业组作品上推限额各3件。



数媒动漫与短片

(1)包括以下小类:① 微电影普通组。② 数字短片普通组。③ 纪录片普通组。④ 动画普通组。⑤ 新媒体漫画普通组。⑥ 微电影专业组。⑦ 数字短片专业组。⑧ 纪录片专业组。⑨ 动画专业组。⑩ 新媒体漫画专业组。

(2)说明:① 本大类的参赛作品应以“中医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之三”为主题进行创作。② 微电影作品,应是借助电影拍摄手法创作的视频短片,反映一定故事情节和剧本创作。③ 数字短片作品,是利用数字化设备拍摄的各类短片。④ 纪录片作品,是利用数字化设备和纪实的手法,拍摄的反映人文、历史、景观和文化的短片。⑤ 动画作品,是利用计算机创作的二维、三维动画,包含动 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动作设计、动画声音和 动画特效等内容。⑥ 新媒体漫画作品,是利用数字化设备、传统手绘漫画创作 和表现手法,创作的静态、动态和可交互的数字漫画作品。⑦ 本大类作品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名与评比。普通组与专业组的划分,参见“3.4.1专业分组”所述。⑧ 每校本大类普通组和专业组作品上推限额各3件。



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

(1) 包括以下小类:① 游戏设计普通组。② 交互媒体设计普通组。③ 虚拟现实 VR与增强现实AR 普通组。④ 游戏设计专业组。⑤ 交互媒体设计专业组。⑥ 虚拟现实 VR 与增强现实AR 专业组。

(2) 说明:① 本大类的参赛作品应以“中医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 列之三”为主题进行创作。② 游戏设计作品的内容包括游戏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作 设计、关卡设计、交互设计,是能体现反映主题,具有一 定完整度的游戏作品。③ 交互媒体设计,是利用各种数字交互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借助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语音、图像、体感等各种手段,与作品实现动态交互。作品需体现一定的交互性与互动性,不能仅为静态版式设计。④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作品,是利用VR、AR、MR、XR、AI等各种虚拟交互技术创作的围绕主题的作品。作品具有较强的视效沉浸感、用户体验感和作品交互性。⑤ 本大类作品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名与评比。⑥ 每校本大类普通组和专业组作品上推限额各3件。



计算机音乐创作

(1)包括以下小类:① 原创音乐类普通组。② 原创歌曲类普通组。③ 视频音乐类普通组。④ 交互音乐与声音装置类普通组。⑤ 音乐混音类普通组。⑥ 原创音乐类专业组。⑦ 原创歌曲类专业组。⑧ 视频音乐类专业组。⑨ 交互音乐与声音装置类专业组。⑩ 音乐混音类专业组。

(2)说明:① 本大类的参赛作品应以“中医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 列之三”为主题进行创作。② 原创音乐类:纯音乐类,包含MIDI 类作品、音频结合MIDI 类作品。③ 原创歌曲类:曲、编曲需原创,歌词至少拥有使用权。编曲部分至少有计算机 MIDI制作或音频制作方式,不允许全录音作品。④ 视频音乐类:音视频融合多媒体作品或视频配乐作品,视频部分鼓励原创。如非原创,需获得授权使用。音乐部分需原创。⑤ 交互音乐与声音装置类:作品必须是以计算机编程为主要技术手段的交互音乐,或交互声音装置。提交文件包括能够反应作品整体艺术形态的、完整的音乐会现场演出或展 演视频、工程文件、效果图、设计说明等相关文件。⑥ 音乐混音类:根据提供的分轨文件,使用计算机平台及软件混音。⑦ 本大类作品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名与评比。⑧每校本大类普通组和专业组作品上推限额各3件。

其余未尽内容参照QQ群里的《2023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实施方案》。



编辑 / 胡子聪

初审 / 马依晨 胡子聪 陈慧霖 刘静怡 李琯珽

  复审 / 林晓煖 谢宗兰  

终审 / 谢嘉希


往期精彩回顾




广州华商学院数据科学学院 出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