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50多位老人众筹买房却“曲终人散”:醒醒吧,没钱谈什么优雅变老?

人文之窗 2020-08-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桌子的生活观 Author 桌子先生

人文之窗视频号上线了
每日更新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


 转自:桌子的生活观(zzdshg)


我猜,你一定有过这样的幻想:

 

如果可以再选择一次,那我就不结婚,老了和几个朋友住在一起,每天钓钓鱼、蹦蹦养身迪,一起追剧看老帅哥,岂不是美滋滋。

 

抱团养老,这个幻想听上去很美好,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在20几年前,上海就有老人想到了这一点。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1997年,上海22位老人众筹5万,买下了村里一栋房子,将房屋重新装修,住了进去。

 

他们幻想着自己美好的老年生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住在一起很热闹,生病住院了彼此也有个照料,互帮互助,抱团养老。

 

最开始的时候,确实很惬意。

 

他们可以在房子外晒太阳,唠嗑,去村里串门,或者结伴去周边的景点游玩。

 

他们种了蔬菜瓜果,还种上了花花草草。想吃什么菜,都能自给自足,最近的菜市场,离他们也就10分钟的路程。

 


从城市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从对儿女的牵挂和小心翼翼中放飞出来,老人们好像重新找到了生活的趣味。

 

后来,陆陆续续又有人进来,这支老年人队伍,一度壮大到50多人。


(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然而随着人数的增多,许多问题显现了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核心问题就是“钱”的问题。

 

有的老人家里经济比较好,对于家用电器、空调的使用,比较随便,觉得舒适就行,没有必要为了省电而让自己委屈。

 

而有的老人家里经济情况一般,电灯必须是最低瓦数,空调不太热就不开,处处非常节省。

 

有的老人家里有不错的条件,生病什么的,家人可以直接送到康复中心,接受最好最专业的治疗和照顾,而有的老人家里情况不行,小病小痛的,只能忍受......

 


生活方式的分歧,疾病的困扰,他们在这些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出现了最大价值的偏差,于是积累了很多问题,最后纷纷搬出这里。

 

朝夕相处15年后,这个老年人的乌托邦,终于曲终人散。



其实像这样一群老人抱团养老,对未来有很好的幻想,可是最后因为金钱观不一致,导致解散的还有很多。

 

比如天津的薛阿姨的老年小团体,呆在一起有七八年时间,可最后,还是败在了一个“钱”字。

 

薛阿姨说了一句很现实的话:钱上不平衡,心里就不平衡。

 

老人们都是二三十年的老友,关系很好。她们约定在一个老姐姐家做午饭,一起吃,每月交400伙食费。

 

慢慢地,问题就出现了。

 

有的老人退休金高,想吃点好的,退休金低的老人就不乐意,觉得将就就行了,做多了菜便宜了别人。

 

厨房里的东西坏了,大家摊钱换,有人不在意这几十块钱,有的人不仅抱怨,时间久了,还会挑唆,弄得大家不愉快。

 

有的老人有钱,花钱也大方,就算年纪大了,也会开车拉着大伙儿一起短途旅游。大伙儿提议平摊油钱,一部分老人就觉得“她们又不差这个钱”。

 

经济条件不好的老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的东西分享给别人,竟然悄悄退团了。

 

到最后,因为诸多跟钱相关的问题,这些几十年的老朋友,竟然好几个从此都不联系了。这个团体,再也没能组建起来。

 

同样的问题,在很多的地方都有上演。

 

为什么抱着美好幻想的养老团体,最后很多都瓦解了?

 

究其原因,是每个人的金钱观,以及经济水平不在同一个层面。

 

同一个东西,你觉得十块钱很便宜,她觉得消费很高。一同出去玩,你觉得开心最好,钱不重要,可她做任何事,先要算多少钱。

 

这些问题,一开始只是小分歧,最后,都会积累成大问题。

 

即便是多年的老朋友,也抵抗不了因为价值观而产生的嫌隙,这才是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

 

一个人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以及成型的价值观,不会因为和好朋友住在一起而改变,即使是夫妻,甚至是儿女,生活在一起,都难免产生摩擦,更别说从未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朋友。

 

在钱的面前,这些美好的幻想,碎落一地。



那么抱团养老的美好幻想是不是无解呢?

 

其实也不是。

 

大家还记得,那部日本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吗?

 

7位平均年龄近80岁的老人,买下了一栋公寓的7个单间,组成养老姐妹团。

 

很多人看完之后,觉得孤独终老也没那么可怕。

 

可是,大家却忽视了,这7位独身女人,每一位的经济条件或者社会地位,都很不错。

 

78岁的幸子奶奶,年轻时是NHK电视台的播音员。



83岁的田矢奶奶,在一家私企当了40年宣传部负责人。



年轻时的良江奶奶,是广告撰稿人。



其他的老人,有记者、作家、女性生活顾问、老人康复专家等,无一不是年轻时就拥有了体面的工作,丰厚的薪酬。

 

年轻时打下的坚实经济基础,在她们晚年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而且即使生病了也不怕,比如说这个清田奶奶,82岁的时候查出癌症,但因为经济条件好,清田奶奶住进了顶尖医院,很好的医疗条件和专业的陪护,让她的健康状态恢复得不错,也很快能够回到她们的姐妹团队,一起共度余生。



他们和前面的养老方式不同,丰厚的财力,让她们各自买下一间公寓,生活上彼此照顾,但各自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她们坦然而清醒地活着,理性地探讨安乐死,理想的葬礼应该怎么举行。

 

是她们的阅历和一生积攒下的经济条件,给予老人们这样的气度,让她们在面对衰老和死亡时,更加坦荡。

 

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着,又在病弱的时候,得到了尊严和体面,这群老人确实过着我们羡慕的人生。

 

所以,说白了,抱团养老的美好幻想,是建立在你们有着相同的经济基础,趋于一致的金钱观,不会为了小钱而斤斤计较,大家不会因为钱的事情而烦恼或争吵之上的。

 

没钱人的抱团养老,最后还是会分崩离析,留下许多遗憾。

 

而有钱人的抱团养老,不太在乎小钱,更在乎开心与否,以及彼此之间的感受,他们更容易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样的对比,不可谓不扎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管是年轻还是变老,钱就是一个人底气的来源,它在很大程度上给了你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有人说,晚年养老生活过得好不好,取决于自己的子女,其实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自己的命运何必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我觉得晚年生活过得好不好,取决于年轻的时候是否为自己攒下不错的经济基础。

 

其实,不管是抱团养老还是和子女一起生活,亦或是独自生活,他们幸福的水平,都和自己的经济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和子女一起生活,自己有钱和没钱,区别真的很大 而如果你选择独居,没钱可能要面临更危险的境况。

 

“福州新闻网”发布,福建一位67岁的独居老人,体弱多病,家庭条件很差,最后去世的时候都没人知道,还是家中传出恶臭,邻居报警才知道。

 

辛苦一生,到老了,还要以这样的方式离去,实在让人痛心不已。

 

而如果他们有钱,这一切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所以说白了,人的一生,不管是参加工作,还是年暮老矣,和自身幸福息息相关的,就是你的经济水平。

 

我见过70岁还穿着玩偶服,在烈日当空逗孩子开心,只为赚取每天几十块钱工资的老人,因为他们没有钱养老。

 

我也见过60岁退休后,就在家喝茶,出门下棋遛鸟的悠闲大爷,因为他年轻时就攒够了养老的资本,余生就是享受生活。



足够的经济实力,真的能给人带来更多的选择。

 

有空时,和好友相约看看世界,也可以找一个世外桃源,过一段闲云野鹤的生活。

 

不想和儿女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产生矛盾,就可以在同一个小区,既互相照应,又有各自的生活。

 

而没有这个经济条件,很多情况下,就只能憋憋屈屈和孩子们生活,彼此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反而会导致家庭生出更多矛盾。


说到底,老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阶段。

 

所谓优雅地老去,真的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权,他们历经了一生的奋斗,在生命的尽头,品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果实。

 

而对另一部分老人来说,养老充满了太多的不定数。

 

在年轻该奋斗的时候,努力赚钱,在老年享受的时候,才有十足的底气享受。

 

所以,我建议大家年轻的时候多去拼搏和奋斗,因为这不仅是给你现在的人生,也是为以后的人生在增加砝码。


你的砝码越多,你就站的更高,你的人生也就拥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

 

老,不是一件很惨的事,没有尊严、失去体面地变老,才是令人难过的事。


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著有畅销书《你只是假装很努力》。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