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仰与觉悟——佛法一种可能的真相

2017-08-10 互联杂谈2


互联杂谈按:

这篇文章也许能消除很多人一直对佛法的误解,当然这种看法未必真正正确。这就是佛教中种种神奇的描述仅仅是一种说服你的方法,类似比喻,并非真正要有实物对应,佛法最终的目的是向自己内心求证,纯粹是一种精神思想游戏,也许并不直接影响任何外在实物,但是对于人,对于人的感觉,对于人的意识,则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圆满自在),能达到这种境界,死后是否有天堂根本就不需要考虑了啊。


要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必须先思考一下,人为什么活着?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自在,这个词能否描述这种状态。


文:戈国龙

世界上的宗教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的类型:一类是基于信仰,以“神”为中心的宗教;一类是基于觉悟,以“神性”(佛性)为中心的宗教。对应于上述两种宗教类型,也就分别有两种不同的宗教维度:一种是信仰神,一种是觉悟神性(佛性)。

至于“无神论”,其实也是一种“信仰”,一种“有神论”反向的信仰。因为不管是对于“有神”还是“无神”,“神”都不过是一种假设,一个人设定的概念,它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对于以觉悟神性为中心的宗教来说,它超越信仰与非信仰,超越有神论与无神论,它只是回归生命的本源与存在的核心,在那个境界中一切都是神性的海洋。它根本就不需要以信仰神或不信仰神为出发点,那是不相干的;它整个的重心是觉察万事万物的真相与“如是”,超越头脑的虚幻想象与执着,回归生命的实相。生命的实相也就是宇宙的实相,认识真正的自己也就是认识无所不在的神性本身。

对第一种宗教来说,需要一个作为他者的“神”,需要作为与神相联系的“中介”,于是宗教的组织与仪式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第二种宗教来说,人可以无需任何中介就直接去体察存在的实相,先觉者可以成为导师,成为后来者的桥梁,但这只是一个实际上的帮助而不是一种理论上的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种宗教仅仅是一种“宗教性”,而不再是一种有形有相的宗教形式。

生命的事实摆在这里,不需要任何先入为主的假设,你可以直接去观察:你是否有意识地生活?你能否持续地记得你自己是谁?你是否有执迷?是否有因执迷而带来的痛苦?你的身心状态是否健康、是否和谐?有没有一种觉醒和解脱的意识状态?有没有一种身与心、人与人、人与宇宙整体和谐的境界?这些都是你可以去实证的,也是第二种宗教的主题。


我并不是说第一种宗教就与这些无关或一定不可以达到同样的境界,但相比而言第二种宗教要更直接地与这些问题相关,而第一种宗教往往会把人们的目光集中在一个超越性的对象上面,从而忽略了这些基本的问题。我们不去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而是去讨论遥远的天国、去争论上帝是否存在、去赢得更多的信徒,为了那些头脑假设的概念,我们争得死去活来,宗教的负面效应由此而生。


当然,任何区分都是相对的,这两种宗教类型其实也是相对的,在信仰的宗教中也有觉悟的成分,在觉悟的宗教中也有信仰的成分,只是就其主要的、突显的一面来加以区分的。但是,在这两种宗教中,其信仰与觉悟的意义是不同的。禅宗、丹道及藏传佛教其实都强调“上师”的重要性,但这只是说明通过上师的显现来帮助你明悟你自身的佛性,上师不是“神”,上师只是先觉者,对上师的成就是一种“信任”,而不是一种“信仰”。上师不是彼岸的超越者,上师代表了你的可能性。对信仰的宗教来说,觉悟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而神之恩典乃是得救之根本;对觉悟的宗教来说,解脱的根本在于觉悟自身的神性,而上师只是一种辅助的方便。

我提倡一种作为内在生命科学的宗教,它如实地正观生命自身,去发现生命的奥秘、生命的潜能,去实现作为人的最高可能性的那个觉悟状态。这种宗教的重点是在“内”而不是在“外”;是精神境界而不是组织形态;是征服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去征服他人、征服世界;是解脱的体验而不是对某种“超越性存在”的信仰。

问题的关键不是信仰神,而是活出神性;不是企求往生神的天国,而是让这个世界成为神性的殿堂!

对我而言,禅法体现了这种彻底的宗教精神,它将是指引人类精神道路的明灯!


 

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觉时,叹曰:

“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可见人人本来是佛、都有德相,而我们现在还是众生者,只是有妄想执着罢了,所以《金刚经》叫我们要如是降伏其心。


佛所说法,只要人识得此心。《楞严经》说:“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达摩西来,只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当下了然无事。既然十法界不离一心,则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参禅、念佛、诵经、礼拜,早晚殿堂,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虚云老和尚




 

《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法华经》也说了法无高下,只在观机逗教,应病予药。我们一定要善于接纳不同的宗教、学术及其思想的存在,以及善于汲取不同文明及人性的光彩。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根本目标,是要促进自性智慧的发展,进而实现更广阔的自在,而不是仅成为任何世俗表征的狭义崇拜者。海纳百川而不失其澈,空容而万有而不失其真。不忘回归智慧的本性,是根本重要。

--赵一澄



相关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长按下方二维码加

小编互莲个人微信

防止失联,朋友圈更精彩!

注意因为每个个人微信好友数有限制,

所以无名,互莲,互莲2等只要加其一即可,留出位置给新朋友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