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料延伸 | 关于二十世纪中叶的香港电影业

正在听播客的 忽左忽右Leftright 2022-10-01
点击蓝字  关注忽左忽右」


🎧 点击上方图片

跳转到「JustPod」小程序收听本期节目

  本期简介 

电影人的南渡北归,电影公司的分化重组,各派影片的百舸争流,拼凑出了一部精彩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作为南下影人的重要代表,李翰祥导演见证了中国电影在时代洪流之下的变迁。本期《忽左忽右》邀请了《天方乐谈》的伯樵,以李翰祥的《三十年细说从头》为线索,重新回顾二十世纪那些鲜为人知的中国电影史传奇。


本期话题成员: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伯樵,作家、译者、影迷(微博@伯樵)



资料延伸旨在对节目中出现的重要人物、组织、事件、书籍以及影剧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总结,供听众和读者延伸阅读和拓展。


0 1 人物


李翰祥

(1926-1996)


外号“李黑”,香港电影导演,曾在香港、台湾、中国大陆执导电影。以宫闱片、历史片闻名,曾多次获得亚洲影展、金马奖等。出生于辽宁锦西,年轻时曾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及在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学戏剧电影。1948年赴香港,曾做美工、小演员等。1954年首次执导,并进入邵氏,拍摄多套古装片,包括《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票房、口碑双丰收。1963年在电懋老板陆运涛支持下到台湾成立国联电影,1965年凭借《西施》获得金马奖最佳故事片导演。李翰祥至1983年回中国大陆,拍摄其清宫三部曲:《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火龙》等一系列清宫片。



张彻

(1923-2002)


原名张易扬,祖籍浙江青田,于上海长大。武侠电影巨匠,为现代武侠电影鼻祖。张彻父亲是浙系军阀。1940年代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抗战后为张道藩提拔,管理文化活动,接触电影界人。


1948年到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是台湾在二战后的第一部电影。之后为蒋经国延揽成其幕僚,为国防部总政治部简任专员,军衔至上校。1957年弃政再入影坛,到香港拍摄电影。


作为新派武侠片的掌门人,在开创新武侠浪潮的过程中,张彻发掘了众多武打巨星、武术指导和著名导演,著名导演吴宇森,武指刘家良,演员狄龙、午马、李修贤、姜大卫、王羽、陈观泰、罗烈、陈惠敏、傅声、戚冠军、狄威、杜玉明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他带出的弟子巨星,以及由他创下的香港阳刚武侠浪潮,足足影响了几代人。张彻执导的主要作品有:《独臂刀》《独臂刀王》《新独臂刀》《十三太保》《报仇》《马永贞》《刺马》。他亦曾经为电影主题曲或插曲填词,计有:《高山青》(主唱:张茜西)、《钻石》(主唱:罗文)。2002年5月30日便因肺积水入将军澳医院。6月22日清晨7时30分,因肺炎病逝,享年79岁,没有子女,遗孀为梁丽嫦。



胡金铨

(1932-1997)


港台武侠电影导演,1932年出生于北平,籍贯河北永年,是新派武侠电影的先驱人物。他将中国传统的戏曲元素纳入电影之中,开创了独特的电影风格,是华人群体中最早享誉世界的导演之一。《大醉侠》是胡金铨早期电影的代表作,也是华语电影中最早使用武术指导的电影,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香港新派武侠电影的先驱之作,与张彻、楚原等人一道改写了当时的武侠片风格。1971年,胡金铨拍摄出了《侠女》,这部电影在戛纳电影节获得了最高技术委员会奖,使其本人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杨志卿

(1919-1984)


河北隆平(今河北省隆尧县)人,出生于1919日2月11日,逝世于1984年4月30日。资深电影演员,从影时间长,加盟邵氏电影公司服务长达30年之久,参与拍摄了100多部影视作品。早年曾演话剧,1941年开始从影。杨志卿从影以来,曾与多位红星合作,如白光、林黛等,其太太陈云华亦是著名电影明星。



蒋光超

(1924-2000)


名德,字光超,以字行,浙江奉化人;台湾男艺人、谐星、喜剧演员。蒋光超生长于北京,拜师习京剧于名伶马连良与胡琴名师杨宝忠;1950年,移居香港。1951年,演出第一部电影《花姑娘》;并加入邵氏电影公司,演出《十三太保》(1951年)、《不了情》(1961年)、《蓝与黑》(1966年,分为上下两集)等多部著名电影。1950年代后期,改加入国际电影懋业(电懋),开始演喜剧;1969年,转至台湾发展。1969年10月17日至1971年7月2日,与孔兰薰主持台湾电视公司(台视)益智节目《合家欢》。1970年,参演中国电视公司(中视)著名的每天30分钟连续剧《你我他》,特征是挤眉弄眼、大小眼、鲜红厚嘴唇;也主持中视综艺节目《今宵今宵》。1976年,与洪涛自制自导自演中华电视公司(华视)每天30分钟连续剧《好舅舅》。后移民美国。2000年12月15日,因心脏病病逝美国洛杉矶。



牛犇

(1935-)


原名张学景,出生于天津,现居上海,中国电影演员,有“影坛长青树”的美誉。六岁失去父母,跟随在北平中电三厂当司机的大哥生活。1946年,11岁的牛犇就在影片《圣城记》中饰演村童小牛子;后在影片《清宫秘史》中扮演儿童角色,同年至香港,参加《火葬》等影片的拍摄;之后,他又在《山间铃响马帮来》《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泉水叮咚》《棋王》《假大侠》《活着》等几十部著名影片中扮演各类角色。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六十多年来,在数百部影视作品中担任角色,是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



林黛

(1934-1964)


本名程月如,乳名和尚。广西宾阳人,1953-1964年活跃于香港影坛的国语电影女演员,赢得四届亚洲影展女主角奖殊荣,代表作包括《貂蝉》(1958)、《江山美人》(1959)、《千娇百媚》(1961)、《不了情》(1961)、《蓝与黑》(1966)、《蓝与黑续集》(1966)等。1964年自杀,终年29岁。



卜万苍

(1903-1974)


中国电影导演,安徽天长人。卜万苍1921年入中国影戏制造公司,从美国籍摄影师哥尔金学习摄影,并拍摄短片《饭桶》。1924年后任大中华、明星影片公司摄影师,拍摄默片《人心》 《新人的家庭》等。1926年任民新影片公司剧务主任兼导演。执导的第一部影片为《玉洁冰清》。1931年任联华影业公司导演,因执导《恋爱与义务》而知名。后相继导演《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在艺华影业公司导演《黄金时代》《凯歌》等影片,均获好评。上海沦为“孤岛 ”后在新华、华成等影片公司导演古装影片《木兰从军》《西施》等。1942年入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执导《万世流芳》《博爱》等影片。1948年任香港永华影业公司导演,执导影片《国魂》。1950年创办泰山影片公司。他在香港各影片公司导演的较有影响力的影片有《长巷》《一夜风流》《苦儿流浪记》等。60年代为台湾制片厂导演的《吴凤》,为台湾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梁红玉》为台湾第一部彩色京剧戏曲片。1964年在台湾导演《赵五娘》后退出影坛。



朱石麟

(1899-1967)


中国电影导演艺术家、编剧。原籍江苏太仓。肄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预科,先后做过银行练习生、铁路局职员,并在北京真光电影院任兼职编译。1923年朱石麟加入华北电影公司任编译部主任,抱病写了《自杀合同》《故都春梦》《恋爱与义务》等剧本。《故都春梦》公映时轰动一时,朱石麟由此在电影界名声鹊起,为他加入电影界打开门路。1932年朱石麟到上海加入联华影业公司,正式投身电影界。


抗日战争期间,朱石麟拍摄了许多抗日救国题材的影片,对抗战胜利发挥了自己积极的作用。1946年朱石麟去香港,当时的香港电影界荒凉一片,朱石麟成为首批拓荒者之一。1948年朱石麟拍了大型历史宫闺片《清宫秘史(1948)》,引起轰动。次年又导演了《生于死》。这部影片在构思上超现实,在细节描述上却细腻真实,是别创一格的影片。


朱石麟从影40多年,以病残之躯编导影片100多部,其中很多影片已成经典。大部分电影都有影响力,并继续影响着许多热爱电影的年轻一代。他的影片在海外有较高的声誉,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高阳

(1922-1992)


一说生于1926年。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表字雁冰。笔名高阳、郡望、史鱼、孺洪等。浙江杭州人。为中华民国当代作家,以历史小说著称,精通清代历史掌故。善于以细腻的描叙烘托氛围,使人如亲临其境,近古历史小说创作者未有第二人。河北高阳原为许姓郡望。家族聚居于钱塘横河桥,至清末有四世尚书。性嗜酒,有一说其笔名“高阳”是出自“高阳酒徒”的历史典故。



狄娜

(1945-2010)


原名梁帼馨,香港影星,生于广东兴宁,籍贯广东新会,有“奇女子”之称。狄娜艺名依据当时文化习惯,由其洋名Tina音译而来。狄娜与白韵琹、俞琤和林燕妮等皆获得“香江才女”的美誉。狄娜于1962年加入影坛,以性感造型拍摄过多部电影,包括《七擒七纵七色狼》及《大军阀》等。息影后转到中国大陆发展航天及人造卫星事业。1970年代,狄娜弃影从商欠下巨额债务。1974年,为躲避债务返回中国大陆,研读马克思理论,同时宣布自己破产,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一位宣布破产的人士,以无产阶级姿态参与文化大革命,于4年内还清所有债务,此举当年轰动香港。2008年,狄娜在接受香港有线电视《神州穿梭》采访时初次透露她于1960年代为中国共产党搜集情报,后期与不少中国大陆高官商人的关系异常密切,经常进出中南海和北京航天城,也使其蒙上了神秘传奇的色彩。



邵逸夫

(1907-2014)


邵雍第三十三世孙,章字辈。字仁楞,号逸夫,香港电影及电视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他在1958年于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另外他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惯称无线电视)亦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多年来占据本地收视领先地位。1977年,邵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下级勋位爵士。


他生前曾致力于慈善事业,历年捐助社会公益,尤其在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方面。邵逸夫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中国大陆,中国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而邵逸夫晚年拨出资金,成立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表彰在教育和科研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物。2014年1月7日上午6时55分,邵逸夫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嵩寿106岁。



徐克

(1950-)


本名徐文光,香港著名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生于法属印度支那西贡市,1966年移居香港,后到美国攻读电影。1977年回港后,先在无线电视担任编导,后转投佳艺电视;佳视倒闭后转入电影圈发展,凭借《蝶变》一片展露头角,是当年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重要人物之一。1984年与前妻施南生组建电影工作室,凭《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黄飞鸿》《刀》等片蜚声海内外,终结了旧港式武打片,为香港电影开创了新的时代。徐克也是早期返回中国大陆拍摄电影的香港电影人,早于1989年,徐克就联同香港著名媒体人甘国亮、动作导演程小东等电影制作人一起到北京拍摄电影《秦俑》,徐克担任出品人,张艺谋和巩俐主演。此片开创香港和大陆合作拍摄电影的先河,台前幕后汇聚众多香港和大陆的电影精英。



严俊

(1917-1980)


原名严宗琦,中国早期演员兼导演,有“千面小生”之称。出生在中国北京。严俊的堂叔是严华,经堂婶周璇推荐给上海国华影片公司。1948年移居香港。1957年与李丽华结婚。1970年代,严俊因心脏病息影,与妻子李丽华移民美国。1980年8月18日,在美国纽约家中心脏病发病逝,享年63岁。



马徐维邦

(1905-1961)


中国早期电影导演。原名徐维邦,字继垣,因入赘马家,故改姓马徐。是中国恐怖类型电影的开拓者。以《夜半歌声》成名。后随张善琨来到香港。曾拍《琼楼恨》《一代魔师》《新渔光曲》等。1961年2月13日晚上8时,马徐维邦在北角被巴士撞倒,送往玛丽医院后最终不治。



0 2 组织



长城电影制片(Great Wall Movie Enterprise),原名长城影业,是香港一间电影公司,由中共左翼阵营经营。1949年,永华影业公司的李祖永、张善琨不再合作。张善琨另行组织长城影业公司,总经理袁仰安、经理胡晋康、厂长沈天荫,出品了《荡妇心》(1949)、《血染海棠红》(1949)、《琼楼恨》(1949)、《王氏四侠》(1950)、《一代妖姬》(1950)等影片。1950年张善琨退出长城,公司改名为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袁仰安任总经理,香港《大公报》经理费彝民、航运业吕建康支持,司马文森为挑选剧本顾问。主要拍社会写实国语片。1982年,和另外三间公司合并做银都机构,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永华影业公司是一家已结业的香港影片制作公司,1947年由南下香港的上海商人李祖永在其同乡张善琨协助下成立,从国外引进当时先进的摄影设备,自设片厂主力制作国语影片,创业作《国魂》于1948年上映,制作了一系列有水准的电影作品,如《清宫秘史》(1948年)、《山河泪》(1949年)、《翠翠》和《巫山盟》(1953年)、《春天不是读书天》(1954年)等。1954年永华片厂仓库失火,多部影片拷贝及设备付诸一炬,损失达港币3百万元,国外放映而留下拷贝的《国魂》和《清宫秘史》得以幸存。公司业务随即渐走下坡而面临结业,据1955年3月的公告,公司委托联合清盘人公开出售物业及其他财产,及后片厂资产由新加坡制片人陆运涛旗下的国泰机构在1955年收购,并在翌年改组为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成为进军香港影片制作市场的“踏脚石”。




凤凰影业(Feng Huang (Phoenix) Motion Picture),是香港一间电影公司,由中共左翼阵营经营,主要拍喜剧国语片和戏曲片。1952年成立,基本班底多来自龙马影业和五十年代影业公司。龙马影业由企业家吴性栽投资、费穆主持,1950年创建。费穆1951年因心脏病去世。吴性栽1952年退出,由朱石麟带领龙马影业员工维持运营,筹组凤凰影业公司,于1953拍成了创业作《中秋月》。五十年代影业公司是永华影业公司因劳资纠纷导致不少员工另谋出路而组建的一家合作社式公司,以员工们的劳动力作为资本,拍了两部影片《火凤凰》(司马文森编剧,王为一导演,1951)和《神鬼人》(顾而已、白沉、舒适合导,1952)。1982年,和另外三间公司合并作银都机构,隶属中共政府。




新联影业(Sun Luen Film),是香港一间电影公司,由中国共产党左翼阵营经营,1952年成立,主要拍粤语片。1982年,和另外三间公司合并作银都机构,隶属中共政府。




国泰机构(香港)有限公司 (Cathay Organisation (Hong Kong) (1965) Limited),前称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简称电懋,是一家成立于香港的电影制作和发行企业,由马来西亚著名华商陆佑之子陆运涛所拥有,以新加坡为总部,于1956年所创立。电懋主要拍摄和发行以国语为主的电影,除在香港上映外,也发行至国泰机构所经营的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市场。电懋全盛时期囊括不少当时得令的香港明星演员,如林黛、林翠、方紫、尤敏、葛兰、乐蒂、叶枫、李湄、丁皓、王莱、苏凤等。在港产片盛行的年代,电懋与主要竞争对手邵氏兄弟陷入白热化的竞争,双方不仅千方百计挖角对方的演员及导演,更争相抢拍同一故事的电影如《啼笑姻缘》和《宝莲灯》等,务求比对手优先推出抢占市场。但随着陆运涛夫妇于1964年6月于台北市参加亚洲影展期间坠机丧生,香港电影业务后继无人,1965年电懋改组为国泰机构(香港)有限公司,于1970年初关闭电影制作部门,把旗下制片厂转让给嘉禾电影负责人邹文怀手中,逐渐退出香港电影制作市场,只参与电影发行及戏院业务的工作。国泰机构(香港)有限公司的运作一直维持到1990年代,至1998年初解散为止。而国泰机构现时的娱乐业务已全面集中到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市场。




邵氏兄弟国际影业有限公司(Shaw Brothers Pictures International Limited)是一家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的电影制作公司,同年在新界清水湾筹建邵氏片场。2011年名为邵氏制作有限公司及邵氏影城有限公司,2015年名为邵氏兄弟电影有限公司,2016年名为邵氏兄弟国际影业有限公司。


1925年,邵仁枚在新加坡成立邵氏机构,后来邵逸夫加入参与经营多间戏院及电影发行。同年,邵氏三兄弟长子邵醉翁、次子邵邨人、三子邵仁枚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建立了电影发行基地。1930年,邵逸夫与邵仁枚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经营多间戏院及电影发行。1932年,上海局势不稳,天一影片公司于1934年在香港设立分厂(1937年改名为南洋影片公司)。1958年,邵逸夫于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1980年,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首任董事局主席利孝和与首任总经理余经纬先后逝世。邵逸夫接手无线后,他一方面减产电影,另一方面将清水湾影城土地租给无线作录影厂。


2011年1月26日,无线宣布股权变动,商人陈国强、商人王雪红及普罗维登斯私募企业组成的Young Lion财团购入邵逸夫家族所持之股权(1.14亿股每股面值0.05港元的“股份”,约占集团已发行股本中的26%权益),交易于2011年3月完成。陈国强直接及间接持有不多于三成股权,现任管理层维持不变。同日,邵氏兄弟重组为Clear Water Bay Land Company Limited,2014年复星国际以15亿港元收购其土地。邵氏家族至今仍维持在新加坡的事业,但已跟香港业务无关。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TVB)成立于1967年11月19日(有限公司注册:1965年7月26日),是香港目前最大的商营电视台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免费电视广播、数字媒体、节目制作、发行及分销。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个投得地面电视牌照的电视台,1967年至1973年间是香港唯一一间地面电视台。由于香港电视广播市场受政府发牌控制,长期缺乏实际竞争,无线得以一台独大,故坊间亦有“大台”之称。




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于1953年成立,通常简称“自由总会”,是香港电影业的右派工会组织;由亲台湾电影业人士发起组成。自由总会由中华民国政府提供支持,有审查香港电影往台湾上影的权力。张善琨、王元龙最先于1953年在港发动成立“港九电影从业人员自由工会”,1957年改名为“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80年代中起改名为“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有限公司”。


成立后在香港成为亲中华民国“右派”电影势力的中心;与长城、凤凰等亲中国大陆“左派”电影公司展开政治抗争。自由总会受台湾政府委任,审查港产片往台上影资格。按当时规定,香港电影若有左派资金,制作人员、演员中有非自由总会会员,将不获准在台上映。左派出身、曾与左派电影公司合作,甚或曾往大陆拍摄的电影人,加入自由总会前必须公开明确表明悔意及以后反共立场。1990年代中以前,香港电影为进入台湾市场,不少从业员都加入自由总会成为会员。



0 3 事件



沈崇案是1946年12月24日发生于中华民国北平的一起刑事事件。北京大学先修班女学生沈崇看电影回家途中遭两名美军士兵掳走,被犹太裔士兵威廉·皮尔逊强暴。事件被曝光后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反美运动的导火线,并造成中国国民政府与美国关系紧张。




六七暴动,亦称1967年香港左派暴动(Hong Kong 1967 leftist riots),是一场由香港左派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对抗香港政府的暴动。六七暴动从1967年5月6日开始,至同年12月基本结束,其由最初的工人运动、演变成后来的赤色恐怖主义及炸弹袭击平民等行动。其时正值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的高潮,英国驻华代办处亦被红卫兵捣毁,英国驻沪处理侨务专员办事处一同受到冲击并被关闭。香港商业电台节目主持林彬在节目中批评左派的暴力行径,数日后,其本人与堂弟被人投掷汽油弹烧死,被认为是该次暴动的标志性事件。



0 4 书籍


《三十年细说从头》

李翰祥 著



《电影南渡》

苏涛 著



《故宫退食录》

朱家溍 著



《回首一笑七十年》

郑佩佩 著



《江湖奇侠传》

平江不肖生 著




0 5 影剧



《信条》



《董夫人》



《翠翠》



《清宫秘史》



《国魂》



《投奔怒海》



《梁山伯与祝英台》



《如来神掌》



《精装难兄难弟》



《夜半歌声》



《风月奇谭》



《北地胭脂》



《雨果》



《笑傲江湖II东方不败》



《盘丝洞》


排版 :刘阳 | 文字整理:车旭晨




苹果播客 | Spotify | 小宇宙App | 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 | 蜻蜓 FM | 荔枝 FM
央广云听 | 芒果动听 | 阿基米德
搜索『忽左忽右』订阅收听

帮我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