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月3日,我们一起用知识爱护耳朵

重庆市聋人协会 巴渝聋人 2021-07-22


重庆市聋人协会  

3月3日 爱耳日专题 

Ear Care Day 


WHO在2020年爱耳日到来之际强调,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确保听力损失者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并提请人们要对各种可以采用的方法引起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在其官网宣布

2020年3月3日爱耳日

主题为 

保护听力,终生受益——

不让听力损失影响您的生活

 Hearing for life:

don’t let hearing loss limit you 

WHO官网关于2020年爱耳日的陈述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听力健康使我们得以与彼此、与社会、与世界建立连接;

At all life stages, communication and good hearing health connect us to each other, our communities, and the world;


对于听障者,准确、及时的干预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获得教育、就业和社交机会;

For those who have hearing loss, appropriate and timely interventions can facilitate access to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communication;


听障者很难获得用助听器等干预技术解决听力问题的机会——这种现象在全球普遍存在;

Globally, there is lack of access to interventions to address hearing loss, such as hearing aids;


我们应通过卫生系统让每个有需要的人都能获得早期干预。

Early intervention should be made available through the health systems.

提问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Part A 听力常识

一、听力障碍分为几个等级?听力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根据2011年的残疾人分类分级国家标准,听力残疾可以分为四级:

轻度(41~60分贝):听耳语声有困难;

中度(61~80分贝):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重度(81~90分贝):对着耳朵大声喊只能听到几个词;

极重度(90分贝以上):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残疾评定标准以较好一侧耳朵的听力为准。如果一只耳朵有听力损失而一只耳朵听力健全,是不能评定为听力残疾的。

二、听力障碍对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听力障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耳聋者常听不清楚别人说话,很容易造成误会,错过一些重要讯息,进而影响决策力、判断力和人际关系。有些耳聋者为了避免与人沟通时的尴尬,会慢慢地将自己孤立起来,造成脾气暴躁、性格孤僻或抑郁的后果。在大街上听不到汽车鸣笛,还容易造成交通事故隐患。对于儿童,听力障碍会严重影响其口语能力的发展。

所以一定要早诊断、早发现、早干预!

三、耳聋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耳聋的成因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情况。
先天性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母亲妊娠分娩过程中的感染因素等,多导致患儿出生时、出生后不久就出现听力的损失。后天性因素引起的耳聋可以发生在任何的年龄,比如:药物致聋;随着衰老,听力损失风险渐增;环境或者噪声过大,超过正常忍耐阈值等等。



Part B 优生优育


一、孕前或孕中如何预防宝宝出现听力损失?

影响出生宝宝听力的因素有很多,遗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首先要注意加强孕前检查,特别是有耳聋或耳聋家族史的夫妇、曾生育过耳聋患儿的夫妇。应尽可能在孕前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减少耳聋患儿的出生。其次,孕中很多因素也会影响胎儿的听力,主要包括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如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孕期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危孕妇(如糖尿病、甲低等)。因此,孕妇应避免病毒感染和使用耳毒性药物,高危孕妇需加强监测。

二、如何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问题?

2009年6月1日起,《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64号)正式开始施行,其中新生儿听力障碍的筛查是卫生部规定的必行项目之一,这标志着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筛查技术从学术研究层面上升到政府组织的推广应用层面。初筛:新生儿生后3-5天,住院期间进行听力筛查。复筛:出生42天内的婴儿初筛没“通过”,或初筛可疑,甚至初筛已经通过,但属于听力损失高危儿和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需要进行听力复筛。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平时观察,例如:如果婴儿1至3个月时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毫无反应,3至6个月时不会寻找声源,9至12个月不能执行简单指令,1岁左右没有开口说话等,就需要提高警惕,注意复查听力状况。三、聋人夫妻结婚生的孩子一定还是聋人吗?聋人的孩子不一定耳聋,聋人是否生聋儿取决于其本身的致病原因。如果孕妇在怀孕早期接受X线照射、病毒感染、服用致畸药物等环境因素造成孩子耳聋,或者后天由于噪声、外伤等失聪,这样的耳聋通常是不遗传的。遗传性耳聋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像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耳毒性药物过敏等都和遗传相关。通俗地说,对于某种耳聋基因,有这样几种遗传情况:1.如果父母是听人,且双方都携带致聋基因,那么所生的孩子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性是聋儿,四分之一的可能正常,二分之一的可能是携带者;2.如果父母一方正常,另一方携带致聋基因,那么所生的孩子有一半的可能是携带者,另一半正常;3.如果父母有一方是遗传性耳聋患者,另一方正常,那么孩子肯定是携带者但不会发病;4.如果父母一方是遗传性耳聋患者,另一方是携带者,那么所生的孩子有一半会发病,另一半是携带者;5.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遗传性耳聋患者,那么孩子一定会发病。要注意的是,可导致遗传性耳聋的基因很多,实际情况远比以上列举的几种可能性复杂。为了对下一代负责,一定要高度重视孕前基因检测,听取医生的专业意见。


Part C 听力保健


一、常听说不当用药会导致听力损失,我该警惕哪些药物?提到耳毒性药物,最典型的就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这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价格低廉而倍受亲睐,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除此之外,常用的耳毒性药物还包括:万古霉素、妥布霉素,利尿剂如呋噻米,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部分抗肿瘤药物等等。很多耳毒性药物引起的听力损害是不可逆的。医务人员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利弊,谨慎用药,同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有药物中毒性耳聋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有许多听障者的药物性耳聋是“一针致聋”,这说明他们对药物的毒性比一般人更敏感,这是因为他们可能携带了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这种基因可以通过母系遗传方式传给下一代。对这类人来说,基因检测可以有效地预防后代的耳聋发生。

二、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是一种什么病?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即俗称的“一巴掌致聋”,是由SLC26A4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近年来高分辨CT的应用使诊断率不断提高。

其主要表现为前庭导水管先天性畸形,出生时听力正常,但在幼儿时期或青少年时期出现波动性听力下降。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和治疗尚缺乏特异有效的方法。

该病确诊后,患者要注意

1.定期检查听力,做好听力随访;

2.避免头部碰撞,不参加剧烈运动;

3.避免感冒;

4.避免接触强噪声;

5.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一般来说,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比较理想。如果听力持续下降,导致助听器无效,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手术。

三、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听力?

第一,要戒除掏耳朵的习惯。

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夏季游泳前需作体格检查,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不宜下水。第二,要远离噪音和现场(包括放爆竹)。因为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聋,而声会造成爆震性聋。使用随身听听音乐时,音量不要太大,每隔半个小时应休息一下。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

因为它们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第四,避免打击头部,更不可掌击耳部。前者可并发听力损害,后者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Part D 走进聋人


一、为什么有些聋人会说话?

常言道“十聋九哑”,但其实这并不是事实。听障人士的发音器官是完好无损的,只是由于幼年时失去听力,正常的言语链被打断,影响了口语的习得。

如果得到及时的早期干预和专业的听力言语训练,很多重度听力损失的聋童也可以获得不错的口语能力。

大龄聋人进行语言康复,由于声带系统、呼吸系统锻炼的时间少、时间晚等原因,说出的话就不会象孩子那样自然,说话比较生硬。

和会说话的聋人交流,也要注意放慢语速,音量适当提高一点,口型适当夸张一些。因为他们很可能只是表达没有障碍,但在听别人说话时依然是有障碍的。

目前,国家有很多针对听障儿童的康复救助政策,具体可以登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的网站查询。

二、聋人生活中什么特点?

聋人由于听觉通道受到阻碍,习惯用视觉来认知世界,由此带来一些有趣的特点,比如:1.聋人聊天时喜欢面对面坐着或者围坐,不习惯并排而坐。2.聋人聚集在一起吃饭,更喜欢选择火锅、自助餐等;3.吃饭时间很长,吃完也不着急离去,会继续聊很长时间。三、听人想了解要聋人时要注意哪些事项?1.聋人打招呼的方式是挥手、拍肩、跺脚以引起对方注意。2.聋人买房子习惯买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注重室内的采光和视觉无障碍。3.很多聋人在家里装了闪光门灯,还有火警闪光报警器、震动闹钟等。4.聋人视力敏锐。很多视觉注意力分配得好的聋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打手语,或一边做饭一边看电视。5.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聋人是可以开车的,而且很少发生交通事故。6.聋人也喜欢“打电话”,只不过他们的打电话是通过视频来进行手语交谈。7.使用手语的聋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小圈子”,内部凝聚力特别强。8.两个聋人初次见面时,一般会互相介绍自己的手语名字,询问对方有没有共同的熟人。这些熟人可以使他们之间迅速建立连接。9.手语翻译对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了手语翻译或者字幕速录支持,聋人就能很好地参与某些社会事务。


在以前手语翻译没有职业化的年代,聋人一般是让自己家中的健听成员来帮忙翻译。现在,在中国已经有了专门的手语翻译公司和远程翻译软件。

四、听人和聋人交谈要注意哪些事项?

1.听人和戴助听器或植入电子耳蜗的聋人交谈时,应适当注意提高音量,放慢速度,口型稍稍夸张,但态度上仍需要保持自然。

2.说话时不要把自己的口鼻遮住,也不要戴口罩,因为聋人需要看口型来配合听。

3.聋人和听人谈话时,眼睛会一直盯着听人的面部,这是因为他们习惯通过表情和口型来帮助自己聆听。但是,对听人来说,交谈时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对方是很粗鲁的。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有时会造成误解。

5.如果听人会手语,那么就直接用手语和聋人交流,不需要一边打一边说。

6.如果在手语交谈过程中,有其他不会手语的听人加入谈话,那么会手语的听人有义务告诉聋人,自己在和对方说什么,以免聋人陷入尴尬。

7.在有聋人出席的公开场合,必须安排手语翻译、字幕速录或使用语音识别软件,做好信息无障碍工作。

最重要的是,听人要以平常心和聋人交流,因为“除了听,聋人什么都能做”。


WHO爱耳日近10年主题

2020年

保持听力,终生受益——

不让听力损失影响您的生活

(Hearing for life: don’t let hearing loss limit you)

2019年

查查你的听力

(Check your hearing)

2018年

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

(Hear the future, begin from the prevention)

2017年

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precise service for hearing impairment and deafness)

2016年

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Children's Hearing is our concern)

2015年

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Utilizing our ears safely, Protecting our hearing)

2014年

爱耳护耳,健康听力——

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Ear Care & Protection for Healthy Hearing-Prevention via Basic Ear Care)

2013年

健康听力,幸福人生——

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Healthy Hearing, Happy Life for the Elderlies)

2012年

减少噪声,保护听力

(Containing Noises to Protect Hearing)

2011年

康复从发现开始——

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Rehabilitation from Early Diagnosis-The Call for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s)

2010年

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Cochlear Implants-The Hope to Re-empower Hearing)




文案:郑璇,刁驰

排版:彭霖倩

 

模特:吴周洋

摄影:张琴

图片后期:周梦婷


本文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部分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