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2018年5月全部数学英语理综文综试题 4.数英理综文综2018年6月全部试题


2020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来表达诉求、宣泄情绪。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與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與论环境。

       (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

    B.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

    C.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纸媒则不然。

    D.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B.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

C.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的盛行。 

D.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

    B.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C.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

    D.“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走过铁匠铺        葛水平

①去往铁匠铺的路上,我还是一个撅着厚嘴唇的女孩。

②时光虽然让我的生命中走失了很多东西,很多东西也让我懂得有过的好被我撞见了。

③我的手心再都没有因为遇见一些事物而热过,除了铁匠铺。有些时候,我甚至怀疑其中某些细节的真实,比如黄泥小路上的晨光,弥漫在空气里冷霜的味道,还有那磕磕绊绊相继走过的脚印。

④秋罢,农家院墙上有一排铁钩,上面挂着闲置下来的犁耙锄锹,一年的生计做完了,该挂锄了。庄稼人脸上像牲口卸下挽具似的浮着一层浅浅的轻松,农具挂起来时,地便收割干净了。阔亮的地面上有鸟起落,一阵风刮过来,干黄的叶片刷刷往下掉。入冬了,落叶、草屑连同所有轻飘的东西都被风刮得原地打转。早晨和傍晚,落叶铺满了院子,还有街道。远处重峦叠嶂的山体恰似劈面而立的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屏,霜打过的红叶还挂在一些干枝梢上,怕冷的人已经裹上了冬装,袖住了手。跑往山野的风停在农具上歇息,风把农具上的泥尘抖落下来,迷了过路人的眼,想起那金粉飘洒的阳春三月,农人看着挂起来的农具说:该进铁匠铺了。

⑤村庄里的铁匠铺开始热闹了,用了一年的农具需要“轧”钢蘸火。用麻绳串起来的农具挂在铁匠铺的墙角,大锤小锤的击打声此起彼伏。取农具的人不走了,送农具的人也不走了,或蹲或坐,劣质香烟弥漫着铁匠铺。轧好钢的锄头扔进水盆里,一咕嘟热气浪起来。龇着牙的农人开始说秋天的事,秋天的丰收总是按年成来计算,雨多了涝,雨少了旱,不管啥年成,入冬就要歇息了。

⑥冬天是一个说闲话的日子,冬天的闲话把历史都要揪出来晒两轮儿。

⑦从小生活在村镇的那一代人,回忆起从前的日子来那是有很多说道的。每一个节气到来都要先敬神,最主要的就是天、地神。没有辽阔的土地,人们便会失去生存的根基。拜祭地神与拜祭天神是对应的,天地合称为“皇天后土”。敬神是护佑来年风调雨顺,铁匠铺则是生活背后的力量。

③有人讲土地庙的土地神,最小的神直接管着人的口粮。说是山前山后各有土地庙,山前热闹山后冷清。山后土地神来山前土地庙里抱怨,正好山前土地神要出门会友,便委托山后土地神代理几天,以便得些香火供品。山前土地神前脚刚走便来一人祭祀,请土地神刮一阵顺风,明天他要行船。接着又来一人,请土地神明日千万不要刮风,他的梨树正在花季。没等土地神决定又来一老头祭神求雨,他要种田。后又来一老太她要晒姜。山后土地神实在是没有工作经验,急请山前土地神回来定夺。山前土地告诉他:刮风顺河走,躲过梨树沟;黑夜把雨降,白天晒干姜。他们说现在的官员都是一方土地神,可惜少有山前土地神的工作经验,大多感情判断.跟着政策来强行定夺。是不是更应该了解当下,不做无用之事,不放过有用之人呢?四散坐着的人就毫无意思地哈哈笑。

⑨在他们的谈话中,村庄里的事物都不是固定的,具有弹性,有拖泥带水式的长句。村庄已经不能叫村庄了,门外越来越看不见年轻人的脸了,连走过无意中吹了一声口哨都觉得是一种生气。围绕着铁匠铺的地上丢满了烟蒂,因为抢秋,黄土刺进了他们的脸皮,搓着脸上和脖子下的黄泥,弹出一个个泥蛋蛋。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许就是现在这样的,一脸淡漠的自由。

⑩旧时的颜色就是由手艺人描绘的。我一直不相信有天堂,天堂在我的意念中该是叮当作响的铁匠铺。现在农业器具都是机械制造了,铁匠铺除了为一些工地打打铁钎子、铁镐头,别的活儿基本都没了。我在一家农家乐吃饭,上菜用的瓷盘子换成了“铁锹”,我一直在想,镰刀、铁叉、锄头,如果都上了饭桌子呢?哈呀,显然就没有了吃饭的乐趣。机器逐渐代替了手工,脱粒时再也不是老牛拉着石轱辘在转,而是用上了脱粒机。前不久在新闻上看到,为了禁止燃烧农作物秸秆还用上了打包机。看来用不了多少年,一些农具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生活。伸展到生活细微处的那些铁匠铺,有一天就会成为多余的风景落幕。没有了铁匠铺生活还会继续。铁匠铺没有了铁匠,所以就只能画在了纸上。

(11)我怀念铁匠铺里男人们的气质、表情、谈吐和铁锤的敲击声,还有,是农具赋予了他们做人的尊严、自由和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2月24日第12版,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地神的故事作为冬日闲话的代表,既丰富文章内容也讽刺了信奉教条的地方官员。

B.第④段划线句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庄稼人在—年辛勤劳作之后的轻松。

C.文章④-⑨段写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农家院墙上的犁耙锄锹及铁匠铺的人们与闲话……

D.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对铁匠铺的怀念以及铁匠铺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

 5.你怎么理解文中“上菜用的瓷盘子换成了‘铁锹’”这一样现象?请简要回答。(6分)

 6.根据全文概括“铁匠铺”在文中的含义。(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1980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一孩政策被严格执行,违者将受到惩处。

生育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尽管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未根本改变,但生育率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也正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生育率已有20多年低于实现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多年处于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说。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减少,年轻劳动力出现急剧萎缩,同时养老负担加大。在此背景之下,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该政策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计生政策进入全面二孩时代。

材料二: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与单独二孩相比,全面二孩是一个进步,但还远远不够。根据中国的性别比和女婴存活率,每对夫妇需要生育至少2.2个孩子才能达到更替水平。全面放开二孩之后,即使全国所有夫妇都生育2个孩子,生育率也只有2.0,低于更替水平。何况,近年来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只有大约1.8个孩子。再加上有些夫妇虽然想生孩子,但患了不孕不育症(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占育龄人口的12.5%)而不能生,因此,即使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中国的实际生育率仍然会远远低于更替水平。

媒体调查显示,全面放开二孩后,大家还是有很多担忧的。超过五成的被调查者最担心二孩的教育问题,21%的被调查者表示担心生育二孩后,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不能提供充分的保障,还有不少被调查者对现行的养老金体制和就业难问题表示了担心……

但更值得注意的一个数据是,绝大部分被调查者(67%)认为一个完美的家庭中,“两个孩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说明,公众为不生二孩所选择的理由经过了“斤斤计较”的计算,但从人性和情感角度,他们大多数仍然认可二孩的价值;只是在现实面前,人性被迫让位于计算。因此,如何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让“想生”变成“敢生”,全面二孩政策才有可能真正落地。

另外,从欧洲各国及韩国、新加坡及台湾地区的生育政策来看,政府补贴鼓励生育也扭转不了人口数量减少的大趋势。因此,简单把人口当作一种国家资源来进行管理,效率确实不高。要使人口政策改革更有效率,需要转变思路,即不以计划经济的思维看待人口,不将人口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和干预,而是使生孩子成为“家庭”的自主权利。

材料三:

长期以来,社会上一些企业招收女员工,就有‘已婚已育优先考虑’的潜规则。放开二孩政策后,更多女性要生育、抚养两个孩子,这将可能进一步加剧女性在职场中的相对弱势和待遇不公,造成女性就业中断和收入下降。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延长生育假,同时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生育保险可运行,并给予企业税费减免以补偿其因女员工产假而增加的成本,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防止个别企业可能出现的对生育二孩女职工的歧视和差别待遇。针对全面放开二孩后可生育二孩家庭生育意愿并没有得到明显扭转的状况,除加大对生育二孩的宣传力度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适时出台对新出生孩子家庭,特别是生育二孩家庭的奖励政策。生育政策调整后,无人看孩儿、入托入学难等也是二孩家庭很快面临的问题;因此,政府应提前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规划和配套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3-6岁)纳入义务教育,同时大力兴办日托(0-2岁),让普通家庭能够享受便利、平价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以缓解二孩家庭的压力。另外,抚育二孩所增加的家庭支出,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在对生育进行财政补贴、奖励之外,政府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实行税前扣除、按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税等办法,增加生育二孩家庭的收入。总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考虑做好相关配套工作,才能把好事办好。

材料四:

对全面放开二孩,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意见或表示担忧。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就固执地认为,中国应该推行更为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即“城乡一胎,特殊二胎,严禁三胎,奖励无胎”,并认为用放开二孩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不可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曾给出数据:我国现有独生子女家庭1.5亿多户,按照70%将生育两孩计算,未来有近一亿的孩子出生,且多数家庭会选择在四五年之内生二孩。这样的结果是,一年新增约2500万人口,原来还有每年1600万,这就是每年有4000多万人口出生。“这比上世纪60年代出生率最高的时候每年出生2900万还要多。这会导致人口到2030年后突破15亿,而我国的人口战略目标是不超过15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全面放开二孩虽有可能带来人口红利,但也必然意味着国家要面对人口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的环境承受能力、财务支出、公共福利体系都将面临挑战。

而且,人口不足也不一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放眼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基本为负的不在少数,而靠人口去带动国家发展的情况屈指可数。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真正实现“幼有所养,壮有所用,劳有所得,老有所依”,解除劳动力人群的后顾之忧,以激发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益,可能是比增加人口更有效的途径。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计生政策,总体上呈现出的特点是始终坚持计划生育,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B.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

C.上个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全面严格执行一孩政策。

D.进入新世纪,由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2013年国家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一是(3分)

A.从材料一来看,我国的生育政策一直处在动态调整的“进行时”,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比例的调整,国家还会开放三孩政策。

B.材料二第一段列举一系列相关数据,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全面二孩政策并不能解决人口实际出生率低的问题。

C.材料四第一段列举一系列相关数据,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全面放开二孩可能导致人口激增,从而让社会不堪承受。

D.对于现阶段我国全面实施的二孩政策,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认为全面放开二孩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但更多的是肯定的态度。

 9. 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为了保证全面二孩政策真正落地,政府需采取哪些措施。(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人也。

初,充召见犬台宫。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既至前,问以当世政事,上说之。充因自请,愿使匈奴。诏问其状,充对曰:“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上以充为谒者使匈奴,还,拜为直指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奏可。充即移书光禄勋、中黄门,逮名近臣侍中诸当诣北军者,移劾门卫,禁止无令得出入宫殿。于是贵戚子弟惶恐,皆见上叩头求哀,愿得入钱赎罪。上许之,令各以秩次输钱北军,凡数千万。

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充出,逢馆陶长公主行驰道中。充呵问之,公主曰:“有太后诏。”充曰:“独公主得行,车骑皆不得。”尽劾没入宫。后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威震京师。

迁为水衡都尉,宗族、知友多得其力者。久之,坐法免。后上幸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

后武帝知充有诈,夷充三族。

 (选自《汉书·江充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B.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C.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D.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某地或某处为幸。“幸甘泉”指的是皇帝亲自来到甘泉宫。

B.晏驾,是古代帝王死亡的讳称。《战国策》《史记》中都有此称法,如《史记》

中有“宫车一日晏驾”的记载。

C.春秋,指春季与秋季,在本文中指岁月,年岁,与《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中的“春秋”不同。

D.三族指三种有亲缘关系的亲属。一说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也有以父、子、孙为三族的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充熟知政事,主动出访。他当初被汉武帝召见的时候因为对政事的熟悉而受到赏识,并主动请求出使匈奴。

B.江充明确职责,执法有方。他在担任直指绣衣使者时采取举劾、车马充公、移书光禄勋等措施来保证职责的履行。

C.江充奉法不阿,深受信任。他在履职过程中,就连太子、公主犯事,也同样不讲情面,受到汉武帝的高度信任。

D.江充欺瞒武帝,终遭诛杀。他害怕汉武帝死后自己得不到太子的宽恕,借巫蛊之乱打击太子,终遭太子诛灭三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

(2)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②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③,儒冠多误身④。

【注】①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潇湘,潇水和湘江在湖南零陵汇合后称之。③招魂:《楚辞》的篇名。④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头两句,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一个“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这两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盘托出。

B.第三句,在心理描写上,比前两句又深了一层,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令人寒心。作者在黄昏的山村,听见“鹧鸪声”是在表现他对前途的忧虑,反衬他的凄凉心境。

C.下阕用典故,上承“潇湘逢故人”一句,写作者见到友人,不免要倾诉衷肠,回首往事,作者借手持羽扇、头戴纶巾的将领形象,写出他当年抗击金兵时的潇洒风度。

D.“鞍马尘”,谓跃马扬戈,驰骋在烟尘滚滚的沙场上,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国土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概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3《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五月就要结束了,前有五一节期间制造业增值税税率降低1%引骨牌效应,而今又有消息显示国家拟将从政策层面将进口汽车的关税从25%降至10%,汽车品牌大浪淘沙节奏开启。

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许多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在精神、文化、医疗等各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求田问舍式的生态养老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③市民王先生出门打车,不小心将装有两万多元现金的钱包落在出租车上面,丢失一个多小时后,出租车司机李金山将捡到的钱包完璧归赵。

④腾讯究竟会把股市里的钱投入到网络游戏、即时通讯还是传闻中的互联网新业务?尽管腾讯的高层没有透露半点风声,然而来自业界的揣测却已经沸反盈天。

⑤未来三天,江西继续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甚至突破36℃,但高温向来不是江西气温的“主旋律”,有升有降才是生活,气象部门预计,从19日开始,江西人要在风雨飘摇中度过5月了。

⑥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习仲勋与班禅结下了深厚友情。习仲勋比十世班禅年长25岁,堪称刎颈之交。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承载着无数人童年记忆的蓝精灵再度成为热点,影片《失落的村庄》将以全新的动画形式,讲述可爱的蓝精灵与邪恶的格格巫斗智斗勇。

B.《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的兴起,很好地满足了人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

学习文物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需求,因而受到人们追捧。

C.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D.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变色龙属有鳞目,避役科,跟常见的蜥蜴是近亲,是一类适应森林树栖生活的奇特而又有趣的动物。变色龙行动迟缓,是慢生活的倡导者,除了伸出舌头捕食的那一瞬间,其他时候它们干什么都是慢吞吞的,         。它从不追捕猎物,而是耐心地等待猎物进入其攻击圈。

A. 天敌和猎物把在树上有那种蹒跚摇摆步态的它误认为是被风吹动的树叶

B. 被天敌和猎物误认为是被风吹动的树叶的它在树上有那种蹒跚摇摆的步态

C. 它在树上那种蹒跚摇摆的步态使天敌和猎物把它误认为是被风吹动的树叶

D. 它在树上那种蹒跚摇摆的步态被认为是风吹动的树叶是天敌和猎物的误认

20、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21. 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用户登录”的基本环节,不超过7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人们不去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

  也许类似的事情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



 

一下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1.B(A项,“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错误;C项,“纸媒则不然”有误,因为新闻标题对于纸媒也很重要;D项,“不关注新闻细节”错误,应该是“甚少关注”。)

2.C(“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错误,该部分主要使用的是因果论证。)

3.C(“只要……就能消除”错误,因为“标题党”除了媒体,还有网民,而且他们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追求利益。)

4.D(积极变化错)

5.①商家利用现代人们的怀旧心理去赚钱的一种噱头;②表现随着时代变迁,“铁锹”等农具淡出人们

的生活,逐渐失去其本来价值的现状;③表达了作者对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人工农具所蕴含的传统精神也

逐渐消失的一种担忧与无奈。  (共6分,每点2分)

6.①是制造、修补农业用具的店铺,是曾经农业生活背后的力量;②是农民在农闲时聚会聊天时的精神放松处;③是即将消失的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④是给予我美好回忆的“天堂”。(共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7.D(“2013年国家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表述错误。我国从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8.B (A项,“国家还会开放三孩政策”于文无据;C 项,强加因果;D项,“但更多的是肯定的态度”表述错误。)

9.①延长生育假,加大对生育的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②出台对新出生孩子家庭、特别是生育二孩家庭的奖励政策;③加大日托和幼教投入,让普通家庭能享受便利、平价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④采取适当措施增加二孩家庭的收入。(共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10. B 本句意思:太子知道后赶紧派人向江充赔礼说:“太子并非是吝惜这些车马,实在是不想让皇上知道这件事,落得管束左右不严的名声。请江大人宽恕他们!”

11. C(与《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中的“春秋”相同。)  

12. D  (“终遭太子诛灭三族”说法错误,诛灭江充三族的是汉武帝。)

13. (1)武帝一见就觉得他很奇异,对身边的侍臣说:“燕赵之地本来就多有奇士。”(“异”,觉得……很奇异;“左右”身边的侍臣;“固”,本来。每个给分点1分,句意通顺2分)

(2)百姓转而用制造巫蛊之事互相诬告,官吏们就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弹劾他人,因为巫蛊罪名被处死的前后有几万人。(“辄”,就;“坐”,因为;“诬以巫蛊”“劾以大逆亡道”,皆为状语后置,每个给分点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

当初,江充在犬台宫被召见,江充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武帝一见就觉得他很奇异,对身边的侍臣说:“燕赵之地本来就多有奇士。”走上前以后,皇上就拿当今政事问他,江充对答如流,武帝很满意。江充主动请求出使匈奴。武帝问他该怎么应付匈奴,江充答道:“根据事情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敌人当作自己的老师,事情不可预先图谋。”武帝就让他担任谒者,出使匈奴。江充出使回来,被任命为直指绣衣使者。督察三辅盗贼,禁察生活奢侈。贵戚和皇上身边的大臣大多非常奢侈,江充都检举弹劾,向皇上启奏,请求没收他们的车马,让他们自己到北军待命去抗击匈奴。皇上准奏。江充立即将奏章转至光禄勋、中黄门,按名单将这些近臣侍从中应当到北军等待诏令的人告诉门卫,不准他们进入宫殿。于是,贵戚子弟惊慌恐惧,都去求见皇上叩头请求哀怜,表示愿意交钱赎罪。皇上答应了他们,叫他们按各人的不同官阶等级交钱给北军,总计几千万。

皇上认为江充忠诚、正直,不阿谀歪曲,所讲的事皇上很满意。江充出去,碰见馆陶长公主的车骑在皇上专用的驰道上行驶。江充呵斥他们,公主说:“有太后的诏令。”江充就说:“只有公主可以离开,随从车骑都扣下!”全部没收送到宫中。后来江充随从皇帝到甘泉宫,碰到太子刘据家使的车马在皇上专用的驰道上行驶,江充立即派人扣下车马。太子知道后赶紧派人向江充赔礼说:“太子并非是吝惜这些车马,实在是不想让皇上知道这件事,落得管束左右不严的名声。请江大人宽恕他们!”江充没有答应,口头向武帝报告了此事。武帝说:“做臣子的就应该如此!”江充由此很受皇帝信任,声威震动京城。

升为水衡都尉,宗族和朋友大多得到他的帮助。很久以后,因犯法免官。后来皇帝在甘泉宫,得病很严重。江充见皇帝年事已高,担心皇帝死后自己被太子诛杀,因此用奸巧的计策,向皇帝启奏,说皇上的病是因为巫蛊作祟。于是皇上以江充为使者查办巫蛊之事。江充就领着胡巫挖地寻找木偶,逮捕巫蛊和夜里祭祀、视察鬼迹的人。江充让胡巫污染地面,制造祭祀假象,(诬陷好人)就把他们逮捕处置,用烧红的铁器烫伤他们,强迫他们服罪。百姓互相诬告制造巫蛊的事情,官吏们动辄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弹劾他人,因为巫蛊罪名被处死的前后有几万人。当时,皇上年纪大了,怀疑身边的人都在制造巫蛊祷告上天叫皇上死亡,不管是有巫蛊还是无巫蛊(凡是以巫蛊之名被处死者)没有谁敢申诉冤情的。江充了解皇上的心意,就说宫中也有巫蛊之气,于是到太子宫中挖蛊,找到一个用桐木做成的木人。太子畏惧,不能自己讲明,就收捕了江充,亲自监督将江充斩首。

太子因此事而被废除。后来,汉武帝知道江充有欺诈,就诛灭了江充的三族。

14. B  (“反衬”错误,应为正衬;)

15.(6分) ①漂泊不定的凄苦,②前途茫茫的忧虑,③遇见故人的欣喜,④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郁愤。(共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16. (1).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7.D “大浪淘沙” 比喻在激烈的斗争或竞争中经受考验、筛选。符合语境。“求田问含”本意是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房价,比喻没有远大志向。语境不合。“完璧归赵”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使用正确。“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使用正确。“风雨飘摇”指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不合语境。“刎领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这里应该为“忘年之交。

18.C(A项,成分残缺,“讲述”之后缺乏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故事”。B项,搭配不当。“受到人们的追捧”的主语应该是“《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不是“兴起”。D项,句式杂糅。错在“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应改为“缺乏的是睡眠”或“是睡眠的严重不足”。)

19.C.(A.陈述主体是“天敌和猎物”,与横线前后的陈述主体不一致,故排除A项,同

理,可排除B项.C、D两项的陈述主体都是“变色龙”,C项表述的内容主要是变色龙的

“慢”带来的“效果”,即“使天敌和猎物把它误认为是被风吹动的树叶”,而D项强调

的是“天敌和猎物的误认”.)

20. ①“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②“打探者”改为“知情者”;

③“关爱者”改为“美注者”                ④“征询”改为“征集”;

⑤“等着”改为“期待”或“等待”

21.【答案】用户登录在选择用户级别后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和普通用户则分别进入各自界面。若验证未通过则重新进行用户登录。

22.作文

【审题】首先是找到关键词,弄清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这材料中有两个关键词:“阴暗的角落”与“灿烂的光芒”。角落是指两堵墙或类似墙的东西相接之处的凹角。角落比较偏僻,比较隐蔽,不容易发现,由此可以引申为比较偏僻的地方,不受重视的人或物等。明媚是指景物鲜明可爱、明亮动人,可以引申为内心充满阳光,心灵美好,品质高尚等。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但题目是一个偏正型短语,应突出修饰限制部分。行文要有主有次,重点突出“灿烂的光芒”,可以表述为:虽然是角落,但有光芒。  

具体立意参考如下:

(1)写一个地方。可写某一地方地处偏僻,经济不发达,但有着淳朴的民风、古典的气息、美丽的传说。或是某位名人的故乡,可以称为明媚的角落;也可写某个荒凉偏远的地方,因某人的出现,或某件事的发生,或某项政策的实施,从而变得美丽富饶。  

(2)写一个人或一类人。可虚实结合,写某人处在角落,不受人重视,但他有着纯洁的心灵、美好的品质,或写他经过个人努力取得了骄人成绩,都可以称为明媚的角落。也可写一类人,如下岗工人、清洁工等不受人重视的边缘人群,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可以称作明媚的角落。 

(3)写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某人内心世界孤寂消极,因某一个人的出现或一件事的发生而变得充满阳光,活泼开朗起来,他的内心变成了明媚的角落。 

(4)编写历史故事。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官场失意,被贬到偏远的地区,但他们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开朗乐观,有所作为,造福一方,给偏远的地方带来明媚的阳光。   

可写的角度很多,如同学们可写城中的一角——书店,家中的一角——书桌,它们都可看作是明媚的角落。  写记叙文或叙事性散文,通过写人记事,突出角落的“灿烂的光芒”。

我们也可以。让我们咬紧牙关,勇往直前,顽强拼搏,扛过这一段,不到达终点不停息!


本文由公众号美源缘(ID:meiyuanyyy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