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春了,来看看藏在潮宗街的长沙记忆吧!

最近,受疫情影响,热闹的城市仿佛按下了暂停键。今日是立春,历经冬日的蛰伏,万物渐次复苏,相信一切都将回暖。今天,就带大家来看一看古老建筑和城市往事吧。

潮宗街,这条511米长的麻石小路是旧长沙最“宽敞”(9米)热闹的主街之一。有着金九活动旧址、真耶稣教会堂、梓园民国旅社及戏台、刘权之公馆等等古老建筑,他们历经了过往的风霜,讲述着新时代的故事。


金九活动旧址位于楠木厅6号,为一复合公馆建筑,共472平方米,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公馆不仅仅因韩国的开国元勋金昌洙(金九)而出名,作为长沙为数不多保存最完好的民国建筑,其本身就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错落有致,从二楼窗门、护栏、屋檐样式,可以看到中国南方建筑的灵巧细腻。

说到民国建筑,九如里也值得去看。九如里是位于连升街的一条小巷,东可达三贵街,西可达福庆街,穿过旁边的梓园巷可达潮宗古街。九如里门楼为长沙城仅存的一处街巷门坊。门坊建于民国时期,顶部嵌汉白玉石碑,刻有“九如里”三字,为著名书法家黎泽泰所书。

红墙青瓦,窄巷深宅,这是九如里4号公馆的大门,据传有百年历史。门上的装饰用数百枚铁钉固定,观其已经锈蚀掉的门栓铁环,可以想象这栋公馆经历了沧桑岁月。

梓园巷6号这扇小小的门看起来毫不起眼,但作为长沙保存最好的民国四合院之一,里面却是别有天地。

梓园巷6号在民国时期被改为旅社,一楼听戏,二楼则住客;新中国成立以来,梓园巷6号先是被陆军医院和二轻干校使用,后又被政府用作廉租房小区进行出租。2005年,长沙市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对“文夕大火”中留存的23处旧宅进行修缮,梓园巷6号因为其规模最大、结构独特而被称为“长沙第一旧宅”。


修缮过后的戏楼依旧可见当年的韵致。南侧的戏台,4根圆木大柱撑起歇山式屋顶,清一色的小青瓦覆盖,阳光下反射着清亮的光,飞檐高高翘起。戏楼的东西北3面,有走廊相互连接,西侧有3层主楼,北面两层侧楼,东面从北向南为逐步下降的封火墙,墙内为走廊,连接北面的住房和南面的戏楼。庭中则是足足有100平方米的听戏场地。


潮宗街143号为真耶稣教会教堂,真耶稣教会长沙分会成立于1919年,创立人为原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传道人李晓峰等,1924年购潮宗街今址建教堂,主张“国人自立、自养,绝不借助外力。”文革后为长沙市商标线带厂使用。上世纪90年代恢复礼拜活动。
教堂为长沙市第二批近现代保护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目前对外开放。

教堂为青砖清水外墙,正面两侧嵌界碑,主体为两坡屋顶,方形花冈石柱支撑高大的厅堂,半拱式门窗做工精美,室内细部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天倪庐即时务学堂旧址,位于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三贵街29号,为湖南省文史馆前名誉馆长陈云章(1911—2004)公馆。公馆可査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并且它的文脉传承清晰完整,经历了“刘权之府第——周桂午府第——时务学堂——泰豫旅馆——陈云章公馆”的演变过程。

连升街33号实际上也是刘权之(乾隆举人,嘉庆皇帝擢升其为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公馆一部分,门口石狮,依然守护着“前有如意,后有连升,左有三贵,右有福星”的五进双层“豪宅”。

在阳光普照的立春时节,我们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到时候,待疫情散去,我们一起再去这些老街、老巷、老建筑中,寻觅属于我们的长沙记忆。


来源|综合新湖南整理


【推荐阅读】

长沙冬天的暖意,在这家粉店里

2020,送你一份潮宗街指南

恢复“长沙米街”场景,丰富潮宗街历史文化内涵


【火热招商】

技术支持:湖南城市记忆文化有限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