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最火的智能硬件产品原来是......

2017-05-17 全球物联网观察


5 月 10 日,微软 2017 年 Build 开发者大会上,微软首款内置 Cortana 系统的智能音箱亮相,微软成为继亚马逊、Google 之后第三个发布智能音箱的巨头。



这款音箱名叫 Invoke ,由三星子公司、全球一线音箱制造商 Harman Kardon 联合打造,使用微软的Cortana数字助手来处理指令。



种种迹象表明,微软要布局智能音箱绝不是心血来潮,或许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完善生态链,挑战亚马逊。



 1  亚马逊 Echo


近年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放缓,但科技公司却闲不下来,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成了他们下一个目标。如何将家庭接入网络?路由器,电视甚至手机都曾被看好过,然而最终都没有弄出什么动静来。



直到智能音箱鼻祖 Amazon Echo 的出现,情况了改变。


2014年11月6日,亚马逊在官网低调地宣布了一款搭载了语音助手 Alexa ,名为 Amazon Echo 的家庭智能音箱。没有发布会,更没有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的站台,Echo 的问世远远不如 Fire Phone 发布之时那么风光。


贝索斯为Fire Phone站台


Echo 的研发起自于2011年,当时它是亚马逊硬件研发中心 Lab126 没人会看好的D项目。不过在 Echo 发布之前,亚马逊最重要的产品却是 B项目 Fire Phone。


Lab126研发出的产品


2014年7月,当 Echo 还正处于开发冲刺阶段时,Fire Phone 在万众瞩目中出现在亚马逊的发布会上,一时间风头无两。颇具戏剧性的是,不久之后 Fire Phone 就宣告失败了。


在此之后,亚马逊才将重心转移到 Echo 上来。


是金子就会发光, Echo 火了。


曾经我们要控制所谓的智能家居,要拿出手机—打开 APP —进行操作。有的时候你还会找不到手机。


Echo 作为一款音箱,真是太不像音箱了。通过 SmartHome ,大多数智能家居都能连接  Echo 。连接以后,关个灯拉个窗帘什么的都是一句话的事。无法直接连接的设备,也可以通过 Yonomi 或 IFTTT 联动。


这一切,都脱离了手机,抛弃了那些琐碎的 APP 。


令人眼花缭乱的 APP


大多数人幡然醒悟,原来不是手机,语音才是进入家庭的最佳入口。


据统计,截止到 2016 年 Echo 已经卖出超过 1000 万台。1000万台相对于电视、平板、手机等成熟数码产品的销量来说,是一个不足以夸耀的数据,但基于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智能音响类产品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据。


1000万的家庭覆盖的人群在3000万到4000美国家庭,已经达到美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也意味着 Echo 正迅速从小众圈子进入大众市场。



 2  智能音箱大战


在销量初步证明这个市场的潜力之后,亚马逊的 Echo 智能音箱终于迎来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追随者。


在 2016 年 5 月举行的 Google I/O 大会上,Google 发布了一款名为 Google Home 的设备。从产品的功能和用途来看,Google Home 可以说是 Echo 的直接竞争对手。


Google Home


功能上,Google Home 可以通过语音控制音响,连接到灯光、恒温器等等,可以成为家庭的控制中心。


分析师们测试后发现,Google Home采用的技术与竞争对手使用的技术相当或者更优秀。谷歌的技术,无论是搜索还是自然语言处理,都不在亚马逊之下。


马哈尼调查发现,尽管Google Home上市不久,但是它在美国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已经相当于Alexa品牌知名度的80%。


有意思的是,就在微软发布 Invoke 的前几天,苹果全球市场副总裁 Phi Schiller 还在采访中鄙视了谷歌 Home 与亚马逊 Echo 两款产品,并说道:我妈妈告诉我,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没什么好话要说,就不要说。所以我对这它们没什么可说的。


Phil Schiller


苹果也在努力打造智能音箱。多次成功预测苹果新产品的凯基证券分析师郭明錤称,苹果预计在6月份举行的2017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首款智能音箱。5月3日,台湾媒体报道称代工商英业达已经接到苹果订单。



尽管不断有后来者杀出,不过亚马逊的绝不是好惹的。根据 eMarketer 最新出炉的预测报告,亚马逊会称霸智能音箱市场。Echo 的制造者今年将占据美国智能音箱 70.6% 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第二名谷歌 Home 的 23.8% ,而其它玩家一共占有5.6%的市场。


eMarketer 预测 



苹果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席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语音助手用处很大,但这不意味着你不需要屏幕,我认为如果(智能音箱)没有屏幕,恐怕无法满足某些场景的需求。


这或许是  Echo 最大的软肋。然而 5 月 10 日,亚马逊又推出了最新的智能音箱 Amazon Echo Show ,延续了上一代功能以外,还添加了一块 7 英寸的触摸屏,并且屏幕上方还有一个500万像素的摄像头。这一举措再次领先了竞争对手一步。


Amazon Echo Show


它能做的事就更多了——

两台Echo Show之间可以互相语音或视频聊天。



连接家中的摄像头,看看小屁孩有没有乖乖睡觉。



不睡觉还在玩,那给你来首摇篮曲吧。



睡觉前,顺便安排一下明天的行程。



显然,智能音箱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但占领了市场,并不等于能得到好的回报。



 3  营收策略


作为美国智能音箱市场份额老二的谷歌 Home ,至今没有任何清晰的营收策略。


谷歌通过将虚拟助理置入安卓的方式来扩大其影响范围,但是,这一做法并没有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一技术如何能转化为足够的收入,来维持谷歌不断扩大的创新成果?


谷歌的广告依赖于屏幕,而语音交互完全颠覆了屏幕。谷歌曾简单地尝试过使用谷歌 Home 播放音频广告,但消费者远远不能接受。投资者在 2017 年开始表达出自己的担忧,但是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告诉他们不用担心,也许谷歌会使用他们长久以来的策略,分析用户的语音搜索,以便用户可以在带屏幕的设备上接受到更匹配的广告。



相较之下,率先通过智能音箱打开市场的亚马逊,将获得持续丰厚的回报。预计到 2020 年之前将会有 6000 万台 Alexa 设备卖出,总安装量将达到 1 亿 2 千八百万,并将为亚马逊带来 100 亿美元的收入。


Echo 背后的虚拟助手 Alexa,也被迅速地融入到了几款服务和产品中,其盈利模式也非常清晰、可行。并且,最重要的是,从长远看来也是可行的。Echo 使得通过亚马逊订购产品变得容易,并且,每当有人使用Echo来购买东西时,亚马逊就赚到了钱。


比如当你发现家里的牛奶喝完了,就可以对它说一句:Alexa ,帮我买一箱牛奶。它就会和你进行对话然后下单,填写地址、付款和查询快递,所有的交互只需要动动嘴皮子。


尿布快用完了,直接一键下单:上次买的那种尿布给我再来一箱~



Amazon Echo Show演示



 4  国内标杆


有外国巨头做示范,国内智能音箱玩家也不少,目前国内智能音箱领域的第一品牌是叮咚智能音箱,由京东跟科大讯飞于2015年联手推出。


由于谷歌无法在中国提供包括语音在内各种服务,而亚马逊的 Alexa 语音助手现在也还不支持中国市场,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国内无法使用 Echo 和 Google Home ,这给国内智能音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月份,叮咚智能音箱公布了最新的国内语音用户大数据分析报告。从用户使用体验数据不难看出,语音技术成熟度中美相差没有太大差别,语音交互市场在中国正在成熟,叮咚在中国市场,做到了当之无愧的懂用户,而 Echo 似乎更适合美国用户的习惯,中美在语音交互领域正在形成形成两种不同的阵营。



京东作为一家以技术驱动的公司,也正在积极布局物联网领域,叮咚智能音箱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京东布局物联网的战略性产品。当然,不可或缺的功能是,京东叮咚智能音箱已全面支持购物服务,这将成为万物互联时代京东购物的新入口。

 

随着京东智能云服务的发展,未来叮咚音箱将搭载京东智能云实现打车、外卖、快递、上门服务、健康管理、娱乐、资讯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真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庭助手。

 

更何况,京东可不只有一个智能音箱那么简单,其背后的强大支撑京东智能云语音服务开放平台,是首个基于家庭全景数据的服务分发平台,彻底将服务与智能家居入口相连。充分发挥叮咚在家庭入口战略上的深度和广度。


个人开发者或企业开发者均可轻松接入,开发者只需要按照开发者网站的指引,填写相关信息,并按照接口文档完成相关操作,即可完成接入,用户也能够通过叮咚来呼叫第三方服务。而叮咚的家庭入口布局也真正完成了从交互、内容到服务的全面布局,提升用户体验。


从智能音箱,到家庭内全景生态的开放平台,叮咚将物联网这一概念,从“室外”带到了“室内”,打开了物联网的另一扇大门,使得“屋内”与“屋外”的大数据可以真正的连接在一起,开启全新的智慧生活。

 


叮咚智能音箱,是国内最早一批支持全语音交互的智能云音箱产品。通过不断迭代和产品线丰富,共推出了旗舰版A1、青春版Q1、悦动版Q3、儿童教育版A15等多个版本。在设计和功能方面进行了持续升级创新,不断提高语音识别和响应的准确度,并给用户更多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数据显示,叮咚智能音箱已经成为京东商城智能音箱品类的销量冠军,销量大于第2名到第10名之和。

 

说到底,叮咚智能音箱,只是京东战略的一步,未来12年,京东将用技术开启商业智能的大门,通过创新科技,真正实现物流智能化、无人化,将行业和社会的运营成本降低至极限,将用户体验提升至极限,最终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真正实现智能化的商业体。

 

刘强东给我们设想了这样一种场景:对每一个消费者、产品、品牌有了深度的洞察,甚至可以做到对我们冰箱里的食物做基础数据分析,今后消费者甚至不需要支付、不需要下订单也没有APP,大部分购物就能自动完成。


9号,刘强东宣布历时三年研发的智能冰箱即将上市。


 

上次,我们留了个问题。京东为什么要研发冰箱?为什么不去研发空调?或者其他呢?我想,现在你已经有了答案。


如果还有物联网方面问题,回复“进群”可加入组织一起交流哦~



来源:极客视界、21世纪经济报道、

王长胜、深圳湾、两个质子

全球物联网观察独家整理


全球
物联网观察


全球视野,您的物联网中央情报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