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年那事丨那间老牛屋

李红旗 京都闻道阁 2021-02-11

阔别多年,我有意去寻找当年生产队养牛的那排老房子,因为,它伴随我度过了在农村的少年时光,在那间破旧的房子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闹鬼”的故事,听到过稀奇的农村趣事,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一种情结,是一种回望。

但,眼前的一切迷失了我的记忆,座座新式楼房替换了当年的土坯老屋,唯一能印证我记忆的是那几棵健在的老枣树。我抚摸着那苍老的枝干,努力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当年,每个生产队都有一排养牛的房屋,耕牛,是农业生产中主要劳动工具,因此,老队长视牛如命。牛的饲料是庄稼秸秆,铡刀扎成块状大小他都要细心挑拣,光滑的石头饮水槽是他每天用手必摸的地方,饲养员必须按照他的要求把草料堆料理的井井有条,地面虽土但要整洁。尤其是遇到小牛犊的降生,他都会守上三天三夜。村民们也把牛当成“衣食父母”,当作了有血有肉的生命来对待。

当时的农村没有电视,收音机都很少,报纸、刊物都十分少见,新闻消息渠道十分闭塞,夜生活是十分单调贫乏的,看电影便成了农村唯一的夜间娱乐活动了。当时的人民公社只有一个电影放映队,轮流在各村放映,而且,同样一个内容的影片要多次播放。凡是听到邻村放电影,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路程多远,伙伴们都要集合在一起徒步前去观看。

除此之外,冬天的养牛房便是男人们夜晚的集聚地,也是各种奇葩信息的发源地。因为,喂牛的房屋里是最暖和的地方,牲口怕冷,每到晚上饲养员都会点燃麦糠来取暖,慢慢燃烧,烟味很重,十分呛人。即便如此,晚饭后的男人们依然汇聚在这里,一直到深夜才回家睡觉。

人们在这里谈论的话题大多是张家长李家短,奇闻轶事无非是嫁了闺女、离了婚,吵架打闹,邻里矛盾,扒墙头听房事,再者就是闹鬼的故事。故事的编造者和故事的讲述者可谓是乡村的奇才,他能把路边听到的一件怪事演绎成趣味很浓的新闻,常常是用至二、三个晚上才能讲完。零乱的联想、怪异的琢磨能使一位逝去多年的老人或寡妇从墓地走出来,去讲述阴间的经历。大凡都是从孝德出发,去嘲笑和讽刺现实,不能不说是正能量,但,孩提时代的我只是体验到了渗人的一面,并不能觉悟其它,即便如此,依然执拗着蹲在墙角静心细听,常常都是外祖父半夜从家里出来把我领回去,第二天晚上依旧在惊恐中又去听讲。

随着年龄的增长,鬼故事的内容都已渐渐淡忘,但我依旧怀念那间牛屋,怀念夕阳西下,炊烟袅袅,老黄牛静卧在枣树下蓄精待发的情景,怀念人和牛在田间地里相濡以沫的景像。


☆ 作者简介:李红旗,河南滑县人,退役海军中校,毕业于海军政治学院,历任秘书、副处长、副主任,转业后在河南濮阳市教育局工作。自幼爱文学,偶尔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豆腐块”,离岗后闲来无事,回忆历程,珍惜生活,撷取点点往事,以慰平俗人生。


长|按|二|维|码|关|注

本平台公众号:JSWDG8


【征稿】可根据本平台认知前沿、奇闻实录、实地辟谣、探秘手记、大胆猜想、古籍淘金、学生幻文、坊间异闻等栏目投稿;投稿邮箱:2259548970@qq.com,或从公众订阅号➟京都闻道阁➟投稿方法,直接发送至本公众平台;本阁会在收到投稿后24小时内给您回复是否采用。来稿一般在4000字以内,可自配插图,投稿作品最好是原创,文责自负。投送稿件请注明作者姓名、简介及联系方式,有需要刊登作者照片、简介并公布联系方式便于读者联系者,请在投稿时注明。


轻松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