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从“爱故乡”开始
2018年11月23-24日,第二届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论坛暨第六届全国爱故乡大会于西南大学顺利举办。来自北京、重庆、福建、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家学者、一线实践者近400人参与会。从经济、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乡村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案例。
本次论坛由西南大学、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主办,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西南大学档案馆(博物馆、校史馆)、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委员会、重庆爱故乡文化传播中心共同承办,二十余家机构联合协办,并得到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西南大学统筹城乡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渝漂”文化平台的大力支持。
跨地域、多机构共襄盛举,正体现了本次大会的主题“多彩乡村·全域振兴”,以多元的领域和全面的视野共同研讨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重任!
大会合影
开幕式
2018年11月23日,大会在西南大学博物馆四楼报告厅正式拉开帷幕。
西南大学原副校长丁忠民
在论坛开幕式上,丁忠民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他介绍说,为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西南大学于2012年成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乡村建设学院;2013年12月,获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017年12月,成立了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下设乡村振兴战略联合智库,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究。2017年12月,由西南大学、重庆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联盟和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首届“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论坛”,以深入探讨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案例。通过搭建论坛的高水平研讨平台,并与“爱故乡计划”的基层实践平台合作,第二届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论坛,希望进一步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服务于落实乡村振兴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联合智库首席专家温铁军
温铁军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辞,代表从事乡村建设的志愿者、各位前辈们对所有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爱故乡于2012年启动时,也正好是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成立。续写百年乡建,承继先贤遗志,是爱故乡的精髓。爱故乡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学文艺的活动形式,更是要有具体的措施,不是简单粗暴的把农业文明毁了。爱故乡作为一场公众广泛参与的活动,这是因为人心所在。他指出,乡村振兴是21世纪发展内涵最丰富的战略思想,乡村振兴是看上下百年的,我们要学习前辈乡村建设的经验。今天讲“生态文明战略转型”,需要以“全域”的视角,系统性地重新认识乡村资源,通过多元转化,推动本地资源的重组升值,建设多彩乡村,助推全面振兴。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多彩乡村,全域振兴”。多彩是强调社会、自然、经济和文化的多样性;全域是因为生态的系统性和不可分割性。
2018爱故乡人物颁奖典礼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进行《新时代乡贤》新书发布
“爱故乡计划”发端于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等机构联合发起,旨在接续千余年的乡土文脉与城市历史记忆,以“故乡情怀”唤起人们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与行动,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在观看了《情归故里 共建家乡——爱故乡的足迹(2012-2018)》这部短片之后,总结五年爱故乡优秀案例的新书《新时代乡贤》也在大会上正式发布。该书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编委会从2014-2017年四年间评选出的63个全国爱故乡年度人物中,精选了28个优秀代表,从乡土文化、民艺传承、大众教育、生态家园、乡村经济五个方面,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的爱农民、爱农村、爱家乡的乡贤人物丰富多彩的经验智慧与感人精神。
本次大会为2018年在全国涌现出来的13位优秀“爱故乡”人物、以及重庆本地的四位“爱故乡杰出贡献”人物颁发了证书。他们扎根乡村,几十年如一日进行爱乡、护乡、建乡的生动实践故事,来自基层一线的经验和奋斗历程,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
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副主任周鸣鸣,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原副院长郝大鹏为2018爱故乡年度人物陈宇(林莉莉代)、周小瑛、郑志宏、徐永恩、彭育晚颁奖(从左至右)
梁漱溟先生之孙梁钦宁、晏阳初先生侄孙晏鸿国为2018爱故乡特殊贡献人物郑冰及蒲韩团队、张长(王昱娟代)、李亚忠颁奖(从左至右)
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副主任周鸣鸣(左一),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何慧丽(右一)为2018重庆爱故乡杰出贡献人物何苦先生代表、陈玉英、田维华、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颁奖(从左至右)
2018爱故乡人物合影
主题演讲
西南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段书凯教授
大会主题演讲由西南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段书凯教授主持。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重庆市城乡建设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何智亚
何智亚会长发言题目是《乡村振兴浅议——重庆新乡土实验与思考》。何教授首先介绍了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农村人口大量流出、城市设定人口增长指标的情况下,农村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包括环境、教育问题等等。怎么改变现状?近年来,重庆在乡村建设方面作了许多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与经验。接下来介绍了具体案例,以武隆土地乡犀牛寨维系传统村落形态的新乡土实验、武隆仙女山镇荆竹村打造民宿群落的“归原小镇”、綦江县横山镇清风场建乡建公园、綦江县打造古剑山艺术村、永川区仙龙镇太平桥村祝家坝社设立“乡贤评理堂”5个实例,探讨了近年来重庆在乡村振兴方面作出的尝试。最后给出建议和策略,允许土地转让;打开城门,打破户籍;倡导城市居民和农村农民的平等权利。
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原副院长郝大鹏
郝大鹏教授发言题目是《理想与现实——我的乡村建设实践》。近些年,艺术家、设计师为乡村建设做了很多贡献,何教授介绍了自己和团队的工作,包括设计扶贫,响应习总书记的扶贫要求;建设乡村行动联盟;成立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申请乡村建设相关课题,深耕学术,执守乡建;乡村艺术设计和创作等。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准备推出《大木•匠造》,用艺术作品表达爱故乡理念。郝教授表示,爱故乡需要有理想情怀,更要有现实行动,重要的是把理想变为现实。
2018全国爱故乡人物故事分享会
11月23日下午举行了精彩的2018爱故乡人物故事分享会。第一组发言主题为:汇聚人心。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教研部刘忱教授主持。山西武乡家乡之音民间志愿团队创始人杨斌青认为,不同于其他爱故乡人物的产业化推广,“家乡之音”更注重思维认识上的统一,在诠释美好生活方面做些探索和推广。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找到共通点,让大家有更多机会交流并达成共识。广东茂德公集团副董事长林莉莉女士讲到,陈宇先生回乡创办企业,把辣酱生产基地放在村子,让家乡村民能够在当地就业。他发起“美村行动”,创办乡村教育德基金,每月有团队进小学做艺术支教,还发起了足荣村方言电影节,保护方言文化。期待未来有更多文化和商业上的嫁接与合作。湖北通山县江源村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发起人王定钊谈到,自己对村庄的感情很深,过去村民没有古民居保护意识,毁坏或者坍塌,但在自己努力倡导下,从村民保护到政府支持,2015年成立江源古民居保护理事会,并筹资编撰《江源村志》。村民积极参与,进行村庄自治管理。未来更要汇集村庄、高校、政府、媒体等社会各界力量,为江源古民居保护助力!
第二组发言主题为:传承文化。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赵月枝主持。北京烹饪协会副秘书长王云原来是中学老师,后来和餐饮结缘,并把餐饮研发和推广带到农村,组建团队,著书立说,请同行餐饮高手指导农村工作。王老师讲到,农民养育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回报农村,用餐饮科技,助力乡村帮扶;搭建平台,组织活动,为村民牧民增收。长城考古专家、农民李亚忠二十六载矢志不渝自费考古长城,为考证史料中的“魏武碣石”等,作为一个普通农民,踏遍故乡河山,一直认真守护,这些考古新发现为国家史学、长城考古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亚忠表示自己无怨无悔,将把这项事业一直做下去。安徽怀宁县泰和祥戏剧盔帽社社长产和宝表示,戏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己为这个梨园行当做盔帽,为弘扬和传承戏曲文化不遗余力,为家乡特色小镇建设助力。我们今天来的各位新乡贤都是千里马,自己这匹老马也将继续努力回报社会。浙江天台县平桥二中退休教师徐永恩多处实地走访,挖掘天台山文化;深入学校、机关讲解和合文化;组建团队,深入乡村发掘传统文化,培育文学新苗,让他们知道广大农村大有作为。
第三组发言主题为:共建家乡。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何慧丽教授主持。河南新密市郑冲村支部书记郑志宏不种房子多种树,打造郑州后花园。他表示,家乡建设不好,就是对不起父老乡亲。乡村建设,光靠情怀是不行的。把语言放下来,要努力去行动。湖南新化县油溪桥村支部书记彭玉晚说站在这个舞台上,又让自己想起11年前,在南宁经商,所见故乡村庄贫困,便一心回乡建设。爱村爱家,乡村振兴,不仅是口号,还应注重管理模式。油溪桥村实行公司化管理,实现老百姓利益最大化。感恩故土生养了我,要为老百姓幸福起来而不断努力。兰考县谷雨联社代表张砚斌谈到,用文化先行开拓各项合作社事业的发展,因为文化能够深入人心。农民由被动转为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去生产和创造。下一步将用谷雨联社去开拓更多空间,让兰考的脱贫致富步伐走的更快。山西永济蒲韩乡村团队的代表苗盼讲到,自己2012年走进蒲韩合作社,回到了故乡。蒲韩社区坚持生活品质第一,经济第二。开展老人服务,儿童服务,不忘初心。自己负责乡村儿童启蒙教育项目,把孩子培养成能够回来的未来希望。
每组爱故乡人物发言完毕,还有精彩的对谈环节,三位主持老师幽默风趣,同时又不失尖锐。最后她们做了总结发言。赵月枝老师说,知识在田野,高手在民间。乡贤们凭着自身的情怀与行动,让能动的社会动起来了。刘忱老师表示,自己作为中央党校的老师,为了让干部听见民间的声音,自己责任很重大,感谢爱故乡组委会,把家乡当成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情来做。乡村振兴不是靠政府和社会,该问问每一个老百姓该干什么,怎么干。何慧丽老师阐释了大会主题“多彩乡村,全域振兴”的丰富内涵。每位乡贤从事的事情不一样,这就是乡村的多彩。多彩的才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多彩的乡村就是和合的乡村。全域振兴就是全体参与,人人有份,是全内容全方位的振兴。
八个分论坛
11月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学者和基层一线工作者,围绕八个议题进行了精彩的研讨发言。八个论坛主题分别为:“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脱贫创新”、“乡土景观与乡村规划设计”、“基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与三产融合”、“新时代·新文艺”、“社会企业的本土化探索”、“生态乡村与全域旅游”、“人才振兴与教育转型”。涵盖了乡村振兴各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关注到了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最新趋势与问题。
闭幕式
重庆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潘家恩
11月24日下午的大会闭幕式,由重庆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潘家恩老师主持。他谈到,本届爱故乡大会体现了多元、丰富、厚重、鲜活的色彩。乡村建设,需要更多的朋友一起创造历史。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
黄志友做了《历届爱故乡大会回顾(2013-2018)》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爱故乡”发起的时代背景。“爱故乡”的定位包括推动生态保育、文化传承、百业兴旺、组织创新、幸福家园。主要工作有:开展发现故乡之美、爱故乡年度人物等主题活动、举办爱故乡大地民谣音乐会等文艺活动、组织爱故乡高校行、举办爱故乡专题工作坊、搭建地方爱乡平台等。截至今年,在北京、福建、重庆等地共举办了六届爱故乡大会,共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长期致力于乡土文化保护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和研究者300多人发言、近2000人参会,实际影响人群数10万人,并得到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新华网、《新华月报》、《小康》杂志、《乡镇论坛》、农民日报等近百家媒体的关注报道。黄老师列举了每届爱故乡大会的突出特点和重要成效。他认为,爱故乡大会的特征有:官民互动、雅俗共赏、传统与现代共融、理论与实践结合;农民与知识分子对话;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互动交融。同时,爱故乡大会强调全球视野、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本土经验。黄老师最后发出邀请,希望今后每个省市都可以举办自己的地方爱故乡大会,并面向政府、企业、高校及社会组织,征集2019年全国爱故乡大会的承办方,共襄盛举,共话桑麻,推动乡土文化复兴和乡村全面振兴!
“渝漂”文化平台董事长蒋维胜
闭幕影片《一种可能》记录了在重庆的十二位从事乡村建设的工作者们的故事。他们当中有留在学校做乡建宣传培养工作的,有扎根农村手把手带着农民进行日常点滴改进的,还有投身于教育、文化、艺术、设计等不同领域配合乡村建设进行补充和改良工作的。出品方“渝漂”文化平台董事长蒋维胜先生讲到:二十多年来,一天天看着重庆长大,越来越漂亮,看到很多外地人为这座城市建设出力,他们有梦,他们有爱。我在文化领域创业20多年来,一直关注这个群体,为了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为了让我们记住乡愁,关爱乡村,同时寻找一种可持续生活的可能,做了这部表现他们来重庆生活、工作和创业故事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花了大半年,走了一万多公里,他们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城乡本是一家,他乡就是故乡。建设乡村,就是建设我们更好的生存空间。愿更多人加入到乡建队伍中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张孝德
张孝德教授做大会总结。他谈到:这个时代正在发生变化。支撑新时代的天,不是城市,而是乡村。这样的爱故乡论坛,每年一次,检阅和清点着这支队伍是不是在壮大和成长。
我们是什么样的一群人?爱故乡的人。为什么现在涌现出来,必须从时代角度理解。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一个有真实内涵的名词。我们这个团队相信,21世纪是乡村引领的世纪。逆城市化就是反城市化,这种现象在很多国家已经出现。然而像美国城市化程度过高的国家,只能回到郊区,这是可悲的。现在是城市化的第三波浪潮,我们今天在做的再造故乡运动,是全球化潮流,因此大家都是觉悟者。
2018年是乡村振兴元年,爱故乡也已经做了六年,因此大家都是先觉者。今年的故事比往年多,丰富多彩,“生活”“幸福”“美”这些词使用频率很高,说明我们开始从感性的情怀,升华到理性的、深层次的生活体悟和生命价值追求。乡村是天地和人类联系的脐带,回到故乡,是重新回到生命本真的过程。乡村生活是一种低碳生活,一种艺术生活,一种信仰生活。生命在,故乡就在。感谢脚下的土地,感谢西南大学提供的这个环境,感谢在座的各位,感谢为此次大会默默付出的所有志愿者!
延伸活动
主题演讲和论坛研讨的同时,大会还举办了众多延伸活动,系列活动与大会相呼应,既有理性深入的反思研讨,又有鲜活生动的经验分享,还有热情活泼的文艺表演,为参会者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体验。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11月22日,“乡村振兴的历史先声——中国乡村建设百年探索展”在西南大学博物馆开展,包含“乡村建设百年图片展”“乡村建设历史文献展”“乡村建设新书展”和“巴渝农耕文化陈列展”四个部分。此次展览共展出900余张珍贵的照片,系统地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形式的乡村建设模式和面貌,以探寻乡村振兴的历史与经验。部分照片和实物是首次在全国公开展示,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卫国出席开展仪式并致辞。
11月22日晚,影像中的故乡——第三届足荣村方言电影节“爱故乡影像奖”获奖影片《矮婆》展映及讨论会;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11月23日,爱故乡艺术团及巴渝本地文化节目组成的“爱故乡·大地民谣”晚会
爱故乡艺术团首批十家成员单位授旗仪式
“爱故乡·我的故乡我的家”图文展
11月25日,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与新媒体学院院长黄灯、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鱼鳞滩往事”公众号发起人付海鸿、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武军、北京皮村文学小组李若带来的“看见·书写的可能”沙龙
11月25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河阳乡村研究院院长赵月枝,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何慧丽,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与新媒体学院院长、爱故乡文学小组组长黄灯三位乡村女儿带来的“故乡的‘学问’——知识返乡的探索与可能”沙龙
11月25日,卢作孚纪念馆、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主题参观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恰逢其时,既是在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对乡村全面振兴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梳理,也从文化层面探讨如何发扬乡村的美好,不仅对于重庆地区,对于其他各省市的乡村振兴工作也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价值。通过“爱”故乡,寻找到“爱农民”、“爱农业”、“爱农村”的内在情感动力,才可以走出将乡土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生活结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国仁乡建
国仁乡建社企联盟(国仁乡建)是由“三农”专家温铁军领衔发起,培育并整合中国当代乡村建设领域的多个社会企业,合力打造的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由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具体运营,前身是为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改良而于2003年成立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国仁乡建支持乡村领域创业/服务机构向社会企业转型,并聚合优秀社企,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地的具体实施计划。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
电话:010-62460686,
18811061056(陈晶晶)
邮箱:greenground2018@qq.com
公众微信号:guorenxiangjian(国仁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