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边缘群体成为单身妈妈,都是我的内在冲动
采访 | Coby
编辑 | Alan
初中的时候父亲送了自己一台小相机,胶卷的那种。
当时我生活在县城,县城青年的青春,因为环境的闭塞、观念的守旧和精神给养的贫瘠,那一台相机在我内心种下了一颗小火苗。那时候还不明确自己要成为摄影师,但希望自己能做可以和内心有关的职业。我那时经常拿着那台相机去无人的野外拍摄一些荒凉的景色,也和青春期的孤独很有关系。
相机就好像成了自我的表达,像一本带锁的日记本,很秘密的小空间。
对边缘群体的关注,拍摄性别议题(同性恋、跨性别、性侵害)相关的题材,是出于我与他们有很多难以道明的共通情感。人性大抵都是相通的,性别本身就是社会性议题,每一个社会人都身处其中,无论你是哪一种性取向。只是大部分人对自己外部的生命经验都浑然不觉的,我常常觉得自己对人物内心有先天敏感。
受访者摄 首发于ᄂ中国人的一天ᄀ
▌成为一个“单身”妈妈
服用避孕药的情况下意外怀孕,虽然当时并没有过结婚和生育的打算,恋情不长,在怀孕之后男友态度也有分歧,但是孩子来的时候觉得他就是注定要来的,割舍不掉了。其实我身边很多妈妈都会感觉到,每个孩子来到自己的肚子里就是他有这个命缘,那就留下他了。这种力量很强大,比我过去做的所有决定都要坚定。
父母生活在县城,迫于情面上的压力不是很接受吧,但是也很无奈。从小对我疏于照顾和关心,所以我习惯自己做主了,他们也没有办法左右我的决定。虽然表面上不说,但我能从很多生活细节上感受到他们的态度。
刚出月子的时候,我儿子有新生儿常见的肠绞痛,第一次他就哭得撕心裂肺,全家人都束手无策。婴儿的啼哭让人心急如焚。我就一直抱着他哄,我父亲看着情况没有改善,过来抱孩子,然后一边责怪我。我理解他是心疼这么小的孩子,但是他说“你这辈子干成什么事”的时候,我很明白:他本认为我读研毕业工作,还不到30岁,前途都还在努力中,却未婚生育让他在人前“抬不起头”。那句话当时因为产后身心还未恢复确实有刺痛到我,虽然我也很能理解。
年少一起长大的老朋友都疏于联系了,对我这个决定也是很弱势化悲剧化的看待,甚至大部分人会形成一个伦理上的责难,比如他们会说“你没有资格做妈妈”“孩子是不该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两句话当时听到的最多,也最具有伤害性。所以在我生育之后,其实也没有被他们祝福,有很多朋友都从此断掉了联系。
受访者摄 首发于ᄂ中国人的一天ᄀ
后来我了解到这种情况不只是我遇到,我们都基本脱离了原有的圈子。我相信她们和我都不是害怕流言蜚语,不然不会做出生育的决定,而是我们的生活都得卯足劲往前走,我们飞速地成长,以及生命带来的新生和喜悦中,那些过去的人是人非都没有较真的意义。
在中国单身妈妈、未婚妈妈往往会被弱势化、悲剧化。他们会认为这样的家庭结构注定会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不幸中。对未婚妈妈会标上“自私”“犯傻”“冲动”之类的标签。
我更多的是觉得女性生育可以是她个人意愿的决定,不是一定要和家庭和丈夫捆绑在一起。我们生育,是因为这个孩子有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意志,我们和那个小生命有了情感的联系,我们开始共生共存,我们在怀孕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这种共生的意志力和爱让我们义无反顾,没有经历过这种感受的人可能很难体会到,因此难以被人理解。
单身生育之所以被人诟病,还是文化观念上对于女性自我的一个束缚。
但是我们面对的质疑有男性,也有来自其他女性的,有些女性是活在那一套男性思维体系的,而且浑然不知,她们会在那个安全区域里活着,嫁人生子,贤妻良母,生活并无大碍,无可厚非。但是另一些女性她无法过那样的生活,她有更多的个人意志和自我的追求,不一定适合婚姻。婚姻是否需要划定为生育的前提,需要社会层面的理性商榷,但可以不把“未婚”作为一个道德判断尺度或不幸的标签来定义一个母亲。
受访者摄 首发于ᄂ中国人的一天ᄀ
▌成为一个拍摄“单身”妈妈的摄影师
当初决定做“单身妈妈”这个题材是职业思维的惯性。我拍摄过形形色色的人,单身妈妈也只是其中一种而已,我想反应一下她们的生活状态和背后的社会观念及家庭反思。
至于为什么没把自己的故事写进去,自己拍自己,我会很不适应,操作上也不好实现,同时避免炒作之嫌。我习惯了在镜头前去观察别人,再来关照自己。
做单身妈妈这个题材原本是计划一两个月的事情,但因为几个拍摄的对象都在不同的城市,时间和地理距离都让这个专题的执行一再拖延。最后的成果其实拍了八个人,还有单身赴美试管和代孕的,但是因为国内政策敏感,没有一起发出来。也有瞒着周围人独自生育抚养的,会有曝光顾虑。最后发出来五个,但她们所表达的都已经把我的心理话说完了,我不具备特殊性。
每一个妈妈都会给我很多启发和思考,从她们身上我看到很多母性的闪光及原生家庭、家庭教育的思考。她们都很真诚,很勇敢,友善积极,让我很受触动。
报道刊登之后,争议是意料之中的。我过去做那么多选题的经验早就告诉我,其实大部分的看法和意见都是成形的,一个专题报道并不能改变太多,很多人都是抱着原有的成见或单薄的思维去理解一个事物,很难被颠覆或动摇。这已经成为我的职业经验。在这个专题发布之后,也是同样的结果。
我不意外,也不失望。我所做过的专题,都不是为了外界评论去做,而是站在我的镜头前去记录而已,这是被记录的内在冲动所驱动。
做这个报道的整个过程和结果,会让我从更多层面去思考如何教育一个孩子,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更重要。也会让我收获到同伴的支持鼓励,这是很宝贵的友谊。
受访者摄 首发于ᄂ中国人的一天ᄀ
▌当前未婚妈妈面临的法律/政策/文化等挑战
法律政策都是缺失的,国内在观念上就不认同单亲家庭结构。传统的双亲观念根深蒂固。单身妈妈就得放弃一些权利,比如产假、产假工资、生育津贴,因此会丢掉工作机会,如果不是原来的经济基础雄厚,生育后再就业又是难上加难。
还有很重的压力来自于舆论责难。很多另眼相看和闲言碎语。这会让孩子生活在不友好的空间里,多多少少加重单身妈妈的心理负担。但她们还是更乐意活出自己,追求心灵的自由,不被外界言论捆绑个人意愿,很清醒独立。
我的拍摄对象她们五个都是具有真正成熟心智的单身女性,内在韧劲和智识水平都很好。这是我在几十个单身妈妈中筛选出来的拍摄对象,不是说所有的单身妈妈都很好,也不是说单身妈妈就一定都不好,换成双亲家庭道理也是一样的。
关键在于一个充满爱的环境,某个家庭成员的缺失不代表这个家庭生活的孩子就一定有问题,双亲也不代表就一定不会有问题。“爱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这也是我在拍摄几位单身妈妈中得到的印证。
在某些西方国家,单身妈妈抚养孩子会获得相关的社会支持。我觉得这会解决一些单身妈妈的经济压力,让孩子享有更好的物质经济条件。当然国内应该还很难实现。但是比起以前还有缴纳社会抚养费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进步,这是早晚的事吧。
受访者摄 首发于ᄂ中国人的一天ᄀ
更多的未婚妈妈站出来会一定程度推进这种进步,“不得不多次求人、找关系,缴纳了社会抚养费,通过司法鉴定亲子关系,由医院提供产检证明、出生资料等,经过一系列关卡,孩子的户口问题才终得解决”这本身对单身妈妈就是很大的挑战,眼下更现实的权利争取应该是落户政策的放开。
我觉得中国这样的社会,如果未婚妈妈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生活艰难,孩子教育堪忧的情况,会依然让未婚妈妈陷入过去那种悲剧标签和色彩,未婚妈妈自强应该才是首要,这个态度不是积极的,不建议用。
我现在一半工作一半陪娃,自由职业者的好处就在这里吧。会有些经济压力,毕竟有一半的时间不能工作,收入会低一些。但我不认为是未婚妈妈就面对这个问题,所有的妈妈好像都这样。
注:
本文主人公是一位单身妈妈也是一位摄影师,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国人的一天:我为什么决定生下你?五位单身妈妈的抉择》
想要分享你与多元家庭的故事,欢迎您与我们联系
请发送邮件至:danshenshengyu@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