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赠书 | 周迅:44岁之后,我依旧想做这件事

读者人物 2020-09-03



周迅是个有灵性的女孩,“她不需要演,她站在那里,很多戏就会有”。她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了很多功课。二十五年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一直在快速地变化。周迅是随着它一路走过来的,但她已经有了自己恒定的坐标:她希望自己始终是一位演员,超越年龄,受人尊重。



1990年,我去浙江省艺术学校,周迅来试镜时,我就呆掉了。她那时十六岁,上艺校第二年。化上妆,她可以很纯净,也可以很妖艳,她的脸可以由着化妆师塑造。


那两年,我的不少挂历封面就是周迅。当时挂历市场有个说法:南周迅,北杨丽萍。


有周迅的挂历卖得最好的,一个是她和两位同学模仿小虎队,还有一个是模仿邓丽君。


拍挂历,就是她上学的后两年,还有毕业后那段时间。那个时代最流行的是白净、大眼睛的美女,还有中国人习惯了的樱桃小嘴。周迅都不是,她是另外一种美。

周迅早期挂历

她个性特别强,有时也惹事。


有一次,我找了浙江话剧团的一个化妆师,是中戏毕业专门做人物造型的,个子有1米8,这么大一个男人的手在脸上比划……周迅当场就掉眼泪了。


等化妆师出去,我说:“周迅你帮帮我,这个老师是我请来的,你给我点面子。”她就说,“嗯。”但还噘着嘴。化完后,我推说今天有事先不拍了。等化妆师走后,周迅马上就去把脸洗掉,自己重新化。


当时化妆,分工还没今天这么细,都是凭借一种感觉琢磨,或是看好莱坞的旧画报,打光、造型,有时也是从那上研究。拍摄时,周迅有想法会说出来,别人都很听话的,没人跟我商量,周迅反而能给我很多启发。

Photo by © WenjeiCheng

她在学校里,也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因为她有个性,顽皮。一般都是晚上拍照片,到10点钟了,怕她学校锁门,但她说没问题,叫一下传达室大妈就会给开门了。我不放心,叫助手送她回去,结果发现她是自己爬墙进去的。第二天全校开大会,她就被点名批评。


老师看重乖乖女,对她不厚道。毕业时,班里有被推荐到浙江或杭州歌舞团的,有留校的,周迅只能被分配到杭州的邮电艺术团,一个半业余的舞蹈团。


伴舞是在晚上,好像是一晚上50块钱,很累的。她来找我借拍摄的服装去演出,我说这些衣服都是很差的布料,你要是需要就拿走好了。她就挑了好几件。

Photo by © 姜成皓

那时候信息很闭塞,挂历能在全国有影响力,很多人找演员就是通过挂历。1991年,谢铁骊拍《古墓荒斋》,通过挂历选中了周迅。

有时候我们几个老同事聊天,就说周迅真是一个天才,也差一点就被淹没了。她有她的运气。


周迅在小伙伴里就属于那种特别活泼爱玩的,最闹的一个,但又不是那种假小子。


她是每天从王府演完以后再跑去一个叫莱特曼的迪厅,她打两份工,有时候三份。所以说,在我印象里,她不是个演员,她是个歌手。


我们当时算是高收入的人群,她会存钱,我是会把收入全花光。


那时候还没开始大规模的“北漂”,那时候的热点不在北京,在深圳,各地的文艺团体都想去深圳。


周迅可以说是被窦鹏给带过来的,她这一辈子就是跟着感情、爱情这两个词在漂流。除了视爱如命,其他方面,她都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女人:很强,给点土壤、给点水、给点阳光,她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大树。

Photo by © 高原


现实生活中,她把她的事业、金钱这些东西,规划得挺好的。


比如她从学校出来以后,就一直是财务独立的。大家更关注她感情方面的东西,什么“为爱而生的精灵”,她其实同时也具备了一个浙江人的精打细算,不会让自己财政和生活失控,她的底线就是不管怎么样,她都能够自己一个人过得挺好。


《苏州河》拿奖还不觉得,拍完《大明宫词》之后,周迅就突然间火了。

Photo by © WenjeiCheng

当时,我还是不能把她划归为演员,我没看过她演戏。生活方面,所有干演员这行的都很笨,有时候觉得没必要学习处理生活上的这些事。


但周迅会把自己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生活在那种氛围当中。熟了以后,她就是个小老太,什么事都要照顾得特好。


她喜欢香水、香薰这些东西,她活在一个自己营造的氛围里,视觉嗅觉要被包裹。


她的魅力,宽泛地来说就是比一般人的真实还要真实吧。


我觉得她嗜爱如命,爱对她来说是一种药,是一种毒品。除此之外,她没有什么搞不定的事。

Photo by © WenjeiCheng


她有一段低谷,主要是因为感情:那种激情,她需要它一直在,如果它不在了该怎么办?一种不安全感。桂纶镁、刘若英、范晓萱,她台湾的几个朋友也都差不多,都是为爱比较执着的人,感性,她喜欢感性的人。


她的感情一直是那样,出名后又被放大。她选择了一种对自己对所有人都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一段感情。她也有隐瞒的事情,那些事情是真的对所有人都有伤害的事情,所以她非常善良。


她也会去平衡、去看,但做决定之前的这些犹豫和不确定性可能别人看不到,只要她做决定了,就“啪”,好了。大家只看到了她决定的一瞬间,但是纠结的东西……我相信她做这种快速决定是经过了大量的纠结的。


“我努力试图让自己成为一个纪录片演员,纪录片是最能打动我的,因为里面发生的东西没有预知性,而且里面人的情感都是真实的。


她喜欢的也是那种表演方式。《苏州河》里那种长镜头的演出很过瘾,但后来很少再碰到。


周迅没有学过表演,“我基本上都是现场(学习)。”1996年,周迅和沈畅一起出演过电视剧《红处方》,周迅演吸毒女,沈畅演小保姆。两个人个子都不高,周迅还结巴,“不是能够变成一线的感觉”。那个时候这种“标准”很重要。

Photo by © 姜成皓


周迅说那时也缺乏自信,“都说我眼睛好看,我就觉得我眼睛特别丑。”结巴也让她非常害羞,“那个时候不敢说自己结巴……结巴就肯定不能拍戏了。”


“她在台上和台下完全两个人,你在台下看她,不会特别留意到她,又瘦又小,但是她上镜完全是另外一种状态,特别有光芒——她的心力很强,她的那种定力、内心的气场,这都是天生的。她在台下就完全不是那种状态。”沈畅说。

这种天赋很快得到了认可,看到周迅的都说:这个小女孩挺有灵性。

Photo by © 姜成皓


1995年,周迅被陈凯歌相中去演《风月》里的一个角色。她那时还不知道陈凯歌是谁。陈凯歌把周迅留下来演了小舞女,还让她在剧组里泡着,观摩张国荣、巩俐这些人演戏。后来又让她在《荆轲刺秦王》里演一位盲女。


周迅说自己最重要的表演方法是找到角色存在的理由,然后去相信。


《恋爱中的宝贝》是她入戏最深,也受到了伤害的剧,因为“宝贝”这个角色太狠、太极端了:一个精神病,最后剖腹自杀。


她为这部戏去了北京的安定医院(一家精神病院)实习过,去的是轻度神经科。


那个戏拍完后,周迅说自己也成了“神经病”,她花了一年的时间,“什么都不能干,就每天发呆,在家里放音乐,做家务,洗碗。就这样。”


“她演这个戏太苦了,为了体验那个角色,有时她虐自己,她后来就不睡床上,睡在地上,体会那种心情。”

Photo by © WenjeiCheng


沈畅说,“所有的一线演员都要付出很多。勤奋、能吃苦,让你在冰上躺着你就在冰上躺着,很多女演员都落下病根了。但是迅儿有一种骨子里的韧性,她不是靠能说会道解决问题的,她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哪儿都能生存。”


周迅把干干净净视为做演员的责任:每部戏开始,她就是一个空杯子,让导演去盛放角色的人生处境。


《香港有个好莱坞》里,她演一个在香港做妓女的内地女孩。开拍前,导演陈果让她在香港待了一阵子,去马上要拆掉的贫民窟熟悉环境。那里狭小逼仄的铁皮屋,让周迅很震惊。

Photo by © 高原


很多人会强调周迅的表演天赋,她有一种对节奏、形体和语言表达天生的认知,让人觉得很舒服、很自然。《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的导演戴思杰就说:“她不需要演,她站在那里,很多戏就会有。


但沈畅说,周迅在背后其实下了很多功夫:“不是上来就能演好的。但是她使劲的时候别人看不见。我相信她使劲了,她做了功课,但是你没太觉得她做过了。她不会让你看到她拿本书在研究,或者告诉你这个角色是怎样怎样的,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东西,她就是很自觉地、默默地在做这些。”

Photo by © WenjeiCheng


“她长得文文弱弱,会让人想照顾她,但是她本人倒不一定需要别人照顾,她个性很强,要真文文弱弱她能走到现在吗?她做的事情都是战士才能完成的,要有很强的意志力,不停地跟自己作斗争。她一定是经历了很多别人没经历过的东西,而那些东西,她自己会觉得不值得一提。”沈畅说。


二十五年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一直在快速地变化。


周迅是随着它一路走过来的,但她已经有了自己恒定的坐标:她希望自己始终是一位演员,超越年龄,受人尊重……


本文节选自《周迅·自在人间》,内容有删改,首部周迅影像回忆,历时五年采访制作,近300张私藏照片首次曝光,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事业,关于表演,周迅有话说。

 / 上 期 获 奖 粉 丝 / 

请7天内于后台联系小编领书



 / 往 期 推 荐 / 




 / 长 期 征 稿 / 

我们长期招募新媒体作者&投稿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相关信息


想要更多福利

点个在看告诉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