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安这个“杀手”,终于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

高晓松 读者人物 2020-09-03



“我觉得电影行业就是应该有不同类型的导演,像李安这种既有个性又细致的导演,男导演中十分罕见,是当之无愧的电影之父。他虽然不是我最喜欢的导演类型,但却是我最敬佩的导演之一。”——高晓松


文 | 高晓松


 1 


聊一位大文青,李安导演。


李安导演是中国之光、华人之光、亚洲之光、黄种人之光。因为他创下的纪录不光代表了华人导演、中国导演,也代表了亚裔导演、黄种人导演。


他到现在来美国几十年了,始终没有加入美国国籍,还是拿美国绿卡。


他是第一位得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亚裔导演,或者叫黄种人导演,代表整个亚洲获得了好莱坞的最高荣誉。这个奖项,连日本导演黑泽明也没有得过,黑泽明得过最佳外语片奖。



当然李安也得过最佳外语片奖,而且他那个外语片奖拿得特别神奇,他的《卧虎藏龙》曾同时提名最佳外语片奖和最佳影片奖,以及十多项别的奖项,是外语片创下的最高纪录。


当时的票房也创下非英语片的最高纪录,北美1亿多美元,全球2亿多美元。就凭这么多的纪录,李安也称得上是华人之光。


李安取得的成绩太耀眼了,无法一一叙述。他得过的主要奖项有:两次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唯一一位得过两次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导演,两次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以及两次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2 


我对李安的情感比较复杂。我因为从小比较浮躁,所以喜欢那种能量密度很大的电影,不爱看那种表述细腻、沉稳的电影。


可能我自己比较晚熟吧,特别迷恋那种想象力丰富的电影,那种炫酷的镜头,总觉得看那种朴实无华的电影无法让我得到满足。



尤其不喜欢那种特别细致的家庭伦理电影。当然,莎士比亚也是写家庭,但是莎士比亚戏剧化比较强烈,这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很长时间以来,我不喜欢朴实细致地讲家庭关系的电影,这也导致我很长时间感到非常难过,因为我觉得自己应该很喜欢李安的电影才对呀。


“我应该”,这就是文青的痛苦。因为文青会先给自己制定一套标准,以证明自己是一个文青。既然是文青,那就应该喜欢李安的电影。可我大部分时候看他的电影,总觉得心里没有那么冲动。


我最喜欢的李安的电影是《喜宴》和《理智与情感》,都看过好几遍。我觉得这两部电影是特别有能量的电影,尤其是《喜宴》,让我感到很有冲击力。



因为那个时候很少看到一部中国电影如此大胆,尝试同性恋题材,要知道那个时代同性恋还不被接受。


《喜宴》的故事非常有力,当然演员演得也很好。赵文瑄本是一名空少,被李安发掘后,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演员。还有金素梅,在里面演得也很好。郎雄是从《推手》开始一直跟李安合作。《推手》也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


《推手》和《喜宴》是李安最早的两部电影,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一部电影才几十万美元的预算,也不用遵守美国的什么工会保险制度,全家人都上阵,连家里的家具都搬出来当道具,纽约的朋友们都一起来演。


李安那时候带着一种强烈的、憋了很久的冲动,这种冲动为电影注入的力量感,让我非常喜欢。



 3 


李安小时候学习不太好,尽管出身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也是一名中学校长,但他自己就是不喜欢读书,而是喜欢电影和戏剧。这也导致他高考考不好,最后上了大专。


大专毕业后,李安突然走上了学霸道路,进入UIUC(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这是美国非常好的公立大学,诞生过很多大师,理工科尤其好。他太太就是UIUC理工科学生物的,他俩也是在那时候认识的。


李安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事业低谷期,靠太太做研究的微薄收入养着家。



差不多六七年的时间,李安一边给人家看仓库,一边写剧本,期间写了好多剧本,给台湾的一个剧本大赛活动投稿,分别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


那年的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开出“双黄蛋”,谢飞导演的《香魂女》和李安导演的《喜宴》,两部中国电影并列金熊奖,一部来自大陆,一部来自台湾,值得庆幸。


 4 


在拍《理智与情感》的时候,由于自己出色的才华,奥斯卡影后艾玛·汤普森主动找到他说:“我要演。”每一个英国演员,谁不想演《理智与情感》呢?伟大的英国小说,包括《傲慢与偏见》等,都是反复地拍。



《理智与情感》就拍过好几版,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李安这一版。


李安的版本特别清新,可能是因为对于英国,他毕竟是一个外国人吧,拍出来有距离感,没有那么一头扎进那个时代的英国乡村去,而是保持了一种特别清新独特的视角,再加上几位演员当时正如日中天,有影后艾玛·汤姆森,还有凯特·温斯莱特、休·格兰特等几位大戏骨,所以大获成功。



李安到后来越来越细致沉稳,开始展露出自己的大师风范,我反而不喜欢他后来的风格了,包括《断背山》。《断背山》曾轰动整个美国电影圈,我也认真地看了,看的时候有一个特别大的感受,包括看他别的作品也有同感。


就是李安电影中相爱的男女,从来没有欢笑过,从来没有快乐过、幸福过。仿佛在他心里,男女间的情感是一种特别让人痛苦的负面的东西。他电影里的男女在一起,不是特痛苦,就是特冷漠。


《喜宴》也好,《色戒》也罢,简直痛苦已极⋯⋯但是拍同性恋题材时,居然能拍出琼瑶戏的桥段—慢动作呈现戏水、欢笑的场景,以及种种温情细致的情节安排。



看李安的电影,男女之间真的就不快乐。而我自己又特别喜欢男女之间激情、沉沦等荡气回肠的爱情表达,所以李安在这方面的处理我一直觉得有点别扭。


他后来拍的电影,包括《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我看了觉得其实他很了解美国。


他拍了很多美国戏,包括《冰风暴》,还有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与魔鬼共骑》,当然都赔得很惨。他拍的美国戏几乎都赔得挺惨的,反而《卧虎藏龙》大赚,接着《绿巨人》又大赔。



 5 


李安特别喜欢搜寻生僻小说,当然,这也是大导演的底气。不是非得跟大家去抢大IP,谁抢到大IP谁就火了。比如他找《卧虎藏龙》,一部晚清的小说,这么多年也没红,被他不知道从哪儿给淘了出来,火了。


还有《色戒》,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也不算多么有名。他经常能找出这种很生僻的小说,然后颠覆一下自己。因为拍《与魔鬼共骑》给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赔了钱,公司要求他拍一个商业片还债,结果就拍了《绿巨人》。


李安拍《绿巨人》拍得特别努力,因为他是个很好的演员和导演,《绿巨人》里的主人公不是真人,其实就是李安自己演的,李安自己在那蹦跶,使用动作捕捉技术,直接去演绿巨人。


这部电影完全颠覆了李安以往那种情感细腻的风格,所以最终也赔了很多钱。作为李安第一部投资上亿美元的大电影,还是难逃失败的厄运。



李安喜欢拍细致的题材,很多地方如果他有想法,他会很创新。我觉得《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不是他特别喜欢的,这部电影实际上只在技术上有了创新,采用了120帧超高规格技术,导致全世界没几个影院能放这种格式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发行商曾给我讲过:“给他发行这电影痛苦死了,要分四种制式,有的电影院能放这样的,有的电影院放不了,就得放正常24帧格式的,分好几种制式去发行,简直累死了。好在内容上有非常好的想法,电影非常新颖。”



我自己不是特喜欢这部电影。我依旧能感觉到他特有的那种新颖、细致、细腻、清新的风格。这是他那种沉稳的性格使然。他有次接受采访讲过:“我觉得一部电影有三五个奇特的镜头就可以了,其他就朴实地去拍。”


然而,我觉得电影行业就是应该有不同类型的导演,像李安这种既有个性又细致的导演,男导演中十分罕见,是当之无愧的电影之父。他虽然不是我最喜欢的导演类型,但却是我最敬佩的导演之一。

本文内容节选自《矮大紧指北:文青手册》,高晓松 著,《矮大紧指北》是著名跨界青年高晓松的另一人格矮大紧的集大成作品。高晓松指南时经常跑题歪楼,矮大紧指北终于可以指哪打哪,《文青手册》《闲情偶寄》《指北排行榜》挖坑两年,终于填满奉上。注: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 期 书 籍 获 奖 粉 丝 / 

请7天内于后台联系小编领书



 / 往 期 推 荐 / 




 / 长 期 征 稿 / 

我们长期招募新媒体作者&投稿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相关信息


想要更多福利

点个在看告诉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