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于知道徐峥为什么不留头发了

章朵拉 读者人物 2020-09-03



如今的徐峥,做演员,是观众们心中的实力派;做导演,是十亿票房电影的缔造者;做监制,是新锐导演眼里的扶持者。而电影之外,他秃了,胖了,也放飞自我了,但比狡黠的资本家,他更尊重艺术,比孤傲的艺术家,他更懂观众。

文 | 章朵拉
编辑 | Anita


今年的金鸡奖,徐峥没能拿下最佳男主角。但其实,凭借电影《我不是药神》,徐峥早在2018年就斩获了金马奖影帝。


在获金马影帝之前,徐峥万万没想到,他会一夜之间在饭圈C位出道,成为“中年流量之光”,收割一波又一波的迷弟迷妹。


事情起源于一位网友在某论坛的质疑:“徐峥微博超话才22人签到,为啥票房号召力这么强?”



这下日常潜水的影迷们看不下去了,纷纷跑去微博超话,为“山争哥哥”疯狂打call。超话,网络流行词,是超级话题的简称,新浪微博推出的一项功能,拥有共同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形成的圈子, 类似于QQ上的兴趣部落,大多以明星偶像为主



两天下来,徐峥的超话排名闯进前十,打败了一众流量明星。对此,山争哥哥表示:“从来没有想过会变成流量,希望老树开新花吧。


其实,不用粉丝们正名,徐峥也是活脱脱的“流量制造者”,这些年有他参与的电影票房就好像坐上了火箭,票房和口碑都能以惊人的速度冲击电影榜单。


小鲜肉换了一波又一波,山争哥哥却一直长红。


“我从很小就非常想要成为一个演员,我热爱舞台。”


徐峥是一个天生与戏有缘的人,小学三年级 ,因为长得可爱软萌,他被老师挑中在演舞台剧《考学》中演一个小地主。


就这样,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徐峥从小地主演到老地主,几乎演遍了上海少年宫的各个剧场。


他将这种缘分形容为一见钟情式的爱恋:“我第一眼就爱上了表演,因为这足够有腔调。



18岁那年,徐峥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如果从剧团小童星一路走来,徐峥一直都是顺风顺水,可能也就没有今天的“山争哥哥”了。


徐峥的第一次危机在出现在20岁。那时,他读大二,上海戏剧学院的男生各个浓眉大眼高鼻梁,他身材瘦小,好在还有一头乌黑靓丽的头发, 人称“小分头”。



但有一天,他在洗头的时候,发现头发一抓一大把地掉,他就跟着家人踏上了求医问药的囧途。



那时候,徐峥自卑到了极点,他出门永远戴着帽子,演员梦也可能因为秃头而彻底破灭。


“只有当你回头看时,才会发现这些过去的点其实已经画出了那条线。所以,要相信每一个点迟早都会连接到一起。”对于徐峥来说,这个“关键点”就是他决心剃光头。


在理发店,徐峥看着地上一撮撮头发,花5毛钱30分钟和过去彻底作了告别,他接受了这个镜子里的光头——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回过头看,当时以为天塌下来的事,现在他却觉得,不过是一段不起风浪的小波折。在星空演讲的舞台上,他诙谐地讲述这段煎熬的经历,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


徐峥摔了一跤,拍了拍身上的尘土,顶着一颗锃亮的脑袋,他又重新出发了。



如今的徐峥,做演员,是观众们心中的实力派;做导演,是十亿票房电影的缔造者;做监制,是新锐导演眼里的扶持者。


而电影之外,他秃了,也胖了,放飞自我,时不时在综艺里露个脸,还和沙溢、陈赫演唱了一首“中年人之歌”——《中年阵线联盟》,坦然自嘲“中年油腻男”。



同时,徐峥也在一部部电影中饰演着爆发中年危机的小人物。从《爱情呼叫转移》里要与妻子离婚的徐朗开始,中年危机就成了他绕不过的“坎”。


“大家说到中年危机都会谈虎色变,好像中年才有危机一样, 其实大家不必焦虑,因为人生充满了危机,每个阶段都有。”徐峥在脱口秀大会上调侃着说出了他的感悟。


中年危机只是一个外壳,它包裹着家庭、婚姻、事业、金钱、情感等核心问题。



有时候,徐峥宁可少一些笑料,也要和观众探讨这些关于人生的困惑,喜剧只是点心,人生思考才是他电影里的正餐。


《港囧》里,画展广场上,徐来穿过人群,想要去拍一下初恋杨伊的肩膀,他想要见到的或许不是杨伊,而是20年前满怀艺术理想的文艺青年徐来。



徐峥其实也是一个文艺青年。


上大学时,他就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文艺分子。见识过世界级别的实验戏剧,他发现戏剧学院的教育并不适合他,他开始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讨论萨特和加缪,一起听摇滚乐,排练喜欢的作品。


艺术青年一开始走上社会总是会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1998年,刚进话剧团工作的徐峥自导自演了两部先锋话剧:《拥挤》和《母语》。



实验性的话剧当时引来很大的争议,有些心气儿的徐峥总是放不下姿态来迎合。


如今徐峥在采访中剖析当年的自己,他说:“文艺腔特别害文艺青年,它让你接不上地气,你只能传递一种小众的东西,甚至可以说,你传递不出实质性的东西,只有一种气息和腔调,你无法去影响别人的价值观。“


听上去,徐峥变得务实了,不如说这是他的聪明和通透。比狡黠的资本家,他更尊重艺术,比孤傲的艺术家,他更懂观众。


2000年,徐峥因在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里饰演了猪八戒而火遍大江南北。


但爆红没有给徐峥带来太大的喜悦,他反而有些怅然若失。


他走在公共场合,总是被认出。徐峥还曾自曝去银行取钱的时候,工作人员当面尊敬地说“徐先生您好,徐先生您稍等”,转过身却大声地对同事喊“给猪八戒拿一万块钱”。



 “我非常希望成为一个严肃的专业的演员,但在观众眼里你就是一个猪八戒。


那时候,徐峥是不甘心的,他不甘心被定义在大众的刻板印象里,更不甘心被动地框在别人做的“局”里。


于是,徐峥和自己暗暗较劲,“一定要演好,演到别人可以注意到你”。


《疯狂的石头》是徐峥立足电影界的开端,已经小有名气的徐峥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场戏,但他还是跟导演宁浩说可以免费出演。



后来,较劲的次数多了, 他就索性自己攒一个“局”。拍摄《人在囧途》时,徐峥在现场总爱“管闲事”,他修改剧本和拍摄方案,贡献远远超出演员职责范围的想法。


“一直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好演员,造化弄人,开小差当导演也是为了有戏可演。”


到了《人在囧途之泰囧》,徐峥原本想找一个导演来张罗,自己做好一个演员的本分就行。但是几经周折,电影几次立项又几次更换投资方,徐峥这才下定决心自己导戏。


拍摄处女作之前,徐峥看了大量的电影制作花絮,他认为必须要像大卫·芬奇拍《社交网络》那样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剧本创作。他死磕剧本,和演员讨论每一句台词,直到达到他心目中的完美标准。



“3到4亿”是徐峥对《泰囧》的自信预估,后来《泰囧》以黑马姿态傲视群雄,成为了史上第一部票房突破十亿的国产电影。


“我只是以正常的逻辑拍了一部正常的电影“,对于《泰囧》的爆红,徐峥的回应显得尤为理性。


黄渤打趣:“你一下把自己放到了人生顶端,以后每段都是下坡路。”《泰囧》之后,惶恐和压力伴随着名利而来。


顶着《泰囧》光环,徐峥导演的第二部电影《港囧》上映,首映当日票房破两亿,但质疑声也不断涌现,“徐峥江郎才尽了“、”徐峥变商业了“、“港囧赢了票房囧了徐峥”......


令人惊讶的是,徐峥在知乎上关注了问题“如何评价《港囧》”,从导演的角度自省了电影效果不如预期的原因。这份真诚在娱乐的名利场里实在少见。



《港囧》之后,徐峥沉寂了三年。在作品空窗期的几年里,徐峥给青年导演担任监制,口碑和票房双赢的电影《超时空同居》就是出自徐峥之手。


“在我心中,话剧就是表演的核心,拿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是一种‘初心’。“这份纯粹的表演初心在电影《我不是药神》里回归了。


《我不是药神》让徐峥找回了做演员的幸福感,他形容自己像一个小孩子重新回到片场,为了尽快找到人物程勇的状态,他每天读一遍剧本,提前踩点、排练。


在片场,徐峥从不把自己当个腕儿,他穿着破睡衣,趿拉个脱鞋叼根烟,身体佝偻着,眼睛无神。在130场悲喜交加的戏剧中,他用微动作、微表情把小人物的窘迫和辛酸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不是药神》的好评如潮让徐峥作为一个严肃专业的演员重回大众视野。影迷们期待他凭着这部作品拿更多有分量的表演奖项。


徐峥却说:

“我心里面只认可一种奖项,就是终身成就奖。如果你一辈子都在做这个事,总有退休的一天。有一天你站在台上,底下是你的亲朋好友,您再鞠一躬说,从此以后不干这个了。我觉得这个事还挺有意义的,对其他事要有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


一路走来,徐峥努力地探索着自己的边界,并竭尽所能突破这个边界。眼前的得失,对他来说不过是过眼云烟,越过山丘,等着他的将会是一个更具想象力的世界。


“开心一刻,也是地久天长,痛痛快快,向前走决不回头望,这花开花落,一千年一切形状,我还是自己模样。”


人到中年,徐峥大好春光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1.腾讯娱乐《徐峥,刺破文艺青年的幻梦》

2.GQ《徐峥 一个文艺青年的突围》

3.星空演讲《徐峥,一个喜剧电影人的自嘲与励志》

4.南方周末《专访徐峥:大众对中国故事是饥渴的》

5.新浪娱乐《“药神”徐峥:把失败埋在前面》

作者:章朵拉,读者人物原创作者。新媒体编辑,自由撰稿人,不是矫情的人,却有文艺的心。

 / 彩 蛋 时 刻 /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彩蛋”,送你一个彩蛋
 / 往 期 推 荐 /  / 长 期 征 稿 / 

我们长期招募新媒体作者&投稿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相关信息


别让别人左右你的态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