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都是普通人,但这一次,我们都不普通。

读者人物 读者人物 2020-09-03


战疫情特别专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在此特殊时期,读者人物推出战疫情特别专题,为你讲述疫情期间那些令人动容的人物故事。




这段时间,读者人物陆续收到了粉丝们关于此次疫情的真实故事。他们当中,有的在武汉隔离至今,有的是志愿者,有的是医生、护士。或许,很多人并没有机会奋战在一线,我们不过是一个个的普通人,但我们都知道,在这场战役面前,我们都不普通。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着最大的努力。



以下内容由读者人物编辑组整理
所有人物均为化名

 刘肖 27岁 
 公司职员 湖北黄冈人 

我现在一直在武汉叔叔家留宿,已经19天了。

我是1月20号到武汉的,只要来武汉,都会在我叔叔家住几天。12月的时候,因为很多高中初中同学都在武汉工作,我很早就知道了这个事。

20号那天中午,我在武昌站下车,地铁上只有少数人戴口罩,我自己没有戴。但是当天我回到小区时,就去小区药店备足了口罩,那个时候口罩还没有涨价。

当天下午去家乐福时,只有几个人还有卖蔬菜的工作人员戴口罩,当我想着再去补充一些口罩时,到处的口罩要么涨价,要么已经缺货。

23号晚上,我、叔叔、堂弟决定去黄冈探望爷爷奶奶。当时武汉已经封城了,但是黄冈离得近,在头上测个体温还是可以通行。

似乎全国都意识到武汉的情况很严重,只有武汉的人,不觉得这个事情很严重。

2月7日,刘肖家门口的立交桥路况

通过在武汉工作的朋友了解到,早在疫情爆发前期,武汉的医疗物资就已经很紧缺。很多医生护士都在求助物资资源,还有护士在过道里面哭泣。当时感觉整个事情很严重。

留在武汉的人基本上都收到过一条微信:晚上八点给武汉加油打气。

具体是谁发起的?我不太清楚,但是我敢肯定的是武汉的每个小区居民基本上都收到了这样的信息,上面写着当天晚上八点开始唱国歌、喊武汉加油。

物价也涨了,菜基本上都是10块钱一斤,有的菜是15块钱一斤。叔叔隔两三天就要去买一次菜,大量的蔬菜囤积在我们在阳台上。

刘肖家中的蔬菜

出于对武汉的热爱,同时我也知道很多地方缺少人手,而自己又年轻力壮的,在这个特殊困难时期,我一直想为疫情这个事,为这个城市贡献点什么,所以从没想过逃离武汉,我一直想着去当志愿者。

1月30号的时候有新闻说政府这边需要志愿者,我跟老板商量能不能停薪留职,因为如果做志愿者的话就没办法线上办公,但因为公司人手紧缺,职责交接很困难,最后也没能去做志愿者。

在困难面前,很想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和兄弟们聊着天,说毕竟自己年轻力壮的,真的很想成为一个志愿者。

刘肖与朋友的聊天截图

过年那几天,每天入睡后都能清晰地听见救护车的声音。其实,我知道政府也是在努力做这些事情,但是人手不够,专业的人也不够,导致了有很多地方照顾不到。看了很多的深度报道,感动过、愤怒过,但是真的是没办法。

经历了这一切,深深地感受到什么叫患难见人心

现在我只想祷告这一切早点结束,别无他求,我也不再愤青,也不再指责吐槽,只希望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度过这个难关。

 卢艳 27岁 
 旅游从业者 湖北黄冈人 

我是“500万人离开武汉”中的一个。

我从没想过,这次的团圆之路会如此坎坷。

刚回老家时,小镇上戴口罩的人真的很少,自己戴上口罩反倒觉得很另类。好友听说我回来了,让我先在家自我隔离,其实我当时心里已经怕了。

接下来几天各地数字不断攀升,我心里更慌了,感觉看什么都像是病毒,我很焦虑地对家人吼叫:莫挨我,离我远点好吗!”

无奈的是,只有自己重视,家人却没有太当一回事,特别是我爸,不听劝,外出串门,聚众打牌。

我马上打了市民热线反馈说我们所在的小镇需要加强宣传和防控,打完电话后不到一个小时,爸爸回来了,戴着口罩。

村里的干部开始给村民们发送口罩,一家只有2个口罩,50岁以上的先领,我记得那是第一次发口罩。

年初二,村干部带着村医穿着隔离防护服上门测量体温,当时我还问:“为什么不给每家都发一个体温计在家自己量,这样也方便你们。”

村干部说:“没有了,现在物资紧张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一个口罩我们都戴好几天。

前几天,又有人来送口罩,每家按人头一人发一个,这是第二次发口罩,但物资依旧紧张。

接着,初八开始来专人打84消毒液,小院子里面角落都大致喷洒一遍,还发了体温计。

我在家已经隔离了10天以上,这些天格外安静,白天我就看看天空白云,阅读喜欢的书籍,晚上看看星星,虽然心里慌,但我坚信一定会好的。

卢艳家的天空

 林枫 70后 
 基层工作者 广州南沙区 

我的丈夫是铁路职工,工作期间不免要接触司乘人员。为此,先生每次回家,主动将自己与家人隔离。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每次都把做好的饭菜分成三份。我们一家三口就这样各自在自己的房间进餐,日常交流也改为隔门喊话或在微信群进行沟通。我从未想过,今年这个年我们是这样过的。

新年第三天,我听说三楼一家住户出现了疑似病例。消息一传开,小区就炸开了锅,各种传言沸沸扬扬。

儿子有咽炎,时常有点咳嗽,我不担心;先生在年前有出现过短暂的发烧,经过社区医生的指导,也没有其他症状,基本可以排除被感染的可能。

在南沙中心医院的发热门诊,先生拒绝我陪同入内,他担心一个普通的医用口罩确保不了我的健康。看着屋内惨淡的日光灯下那些忙碌的身影,看着先生勇士般独自走进屋子的壮举,我唯有目送他转身,消失在我无比担忧的目光里。

我开始了焦急的等候。这时,我们楼里14层的一户邻居的孩子也因发烧留院隔离了,我的心愈发忐忑。

结果终于出来了。先生被隔离了,我独自开着车行驶在空旷的马路上。此时已是深夜,偌大的城市,似乎只有我一人在行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无助,直抵我的我心底,眼前开始恍惚。

我与14楼的邻居几乎同时在本栋的业主群里公布家人接受隔离的实情。

消息发出去后,让我们感到意外与感动的是,一直惶恐不安的邻居们得知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害怕,而是不约而同地安慰我们:“不要紧的,现在只是疑似,还没有确诊,不会有事的。

先生隔离后的第二天,就接到电话无数。有询问的,有关心的,有安抚的,期间还安排一位网格员密切跟进防控工作,对自觉居家隔离的住户,还提供免费送餐服务。

傍晚,市疾控派出工作人员到小区为在医院隔离的家属采样送检;区疾控的工作人员也及时入户进行消杀。

我将一瓶泡腾片放在14楼电梯口的消防柜上,我相信那位邻居同样迫切需要这些稀缺的东西。

当听说我缺少一次性手套,12楼的邻居把她仅有的一盒手套送给了我,自己仅取出几双留用。她说,此时,我比她更需要。

回老家过年的邻居小小,在后方大力支持我们的抗疫工作,在韶关充当我们的采购员。一次性手套、酒精、84消毒液,是她冒着寒冷到一家家的超市、药店帮忙寻找,购买后直接邮寄过来的。

最难熬的日子,莫非就是等待检验结果的过程。焦急的等待之后,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最先出院回家的是14楼家的孩子;几经排查之后,先生也终于在隔离后的第五天排除被感染;紧接着,另一户邻居的结果也出来了,一家三口全部都是阴性......

听到这个好消息,群里一片欢呼,然后相互道贺,我压在心头的那块大石,终于可以落地了。

 张一然 70后 
 护士 广州 

我是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名平凡护士,17年前有过抗击“非典”的经历。

往年的春节,我都会去市场买花,可是,今年这个年,我的心情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弄得七零八碎。

1月24日这一天,是我们接到“武汉疫情”通告后的第三天。

广州的大街小巷、社区中心看上去依然是一片祥和的景象,一排长长的队伍中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带上口罩,大多是老年人。有20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我,被广州年前的平静气氛惊醒了。

于是,我宣传有关预防感染新型肺炎知识的范围,从朋友圈扩大到力所能及的家庭、社区。

大年三十,医院接到援助湖北的紧急召集通知后,就立即组织医疗、护理、检验等医务人员报名,同时也紧急调配物资,准备带往前线。

我们医院遴选出了22人,广东省第一批135人的援助医疗队就这样在1小时内迅速集齐,队员中相当一部分是90后。是的,“90后医生、护士”已横空出世了。疫情当前,人们在他们的背后写上“英雄”、“白衣天使”。

医疗队在机场的合照

他们整装待命,在除夕连夜出征,21:00医疗队奔赴机场,23:00医疗队起飞奔赴湖北。

“祝大家过个祥和的春节,我要去武汉了!”很多人说下了这样一句听着轻松却带有使命感的话。

范林 51岁 摄影师 山西太原市

我是主动要求当一名志愿者的。

大年初二一大早,我就和小区业委会的工作人员们一起紧急安排防控疫情的工作。当天上午,我就在小区门口义务执勤,那天,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买上口罩,只有普通的口罩。


范林家小区门口

当时,小区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面对我们的规劝,有的人不理解,有的人不配合,还有人和我们发生了冲撞,但是为了大家的健康我们委屈一点也所谓。有一位女士,看到我们辛苦执勤,自费买了十袋板蓝根,悄悄放在了执勤点的桌子上。

在这个不大的县城里,我们小区是最先进行加强小区人员出入管理的。第二天,社区就为我们配发了口罩、手套、袖章,又配发了防护服、消毒液以及各种防疫宣传资料等。

虽然我很普通,但我觉得,我们小区守门人,也是很美的逆行者。



 / 战 疫 情 特 别 专 题 / 

 / 讲 述 我 的 战 疫 故 事 / 


期待你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