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郭杰:交通部门碳达峰路径研究
目前,机动车等移动源排放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移动源排放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开展并强化绿色交通发展相关研究有助于推动移动源污染防治和交通部门碳达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一、中国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成效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我国在交通运输领域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以政策为导向大力推动新能源应用、运输结构调整、交通运输污染防治、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及行业绿色治理。
1、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应用比例逐步提升,“多管齐下”效果明显。
通过试点示范引领、专项资金奖励、多部门协同推进等方式,电气化效果显著。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381万辆;新能源公交车已达41万辆,占比超过59%;充电桩约7629个,覆盖26个省区市的1128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天然气运营车辆超过18万辆;全国铁路电气化比例达到71.9%。
2、运输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成效显著。
我国交通部门积极落实《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通过加快集疏港铁路和铁路专用线建设,持续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批共70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19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和水路货运量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3、交通运输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深化,“两个任务”稳步推进。
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全面启动,京津冀及周边和汾渭平原地区逐步淘汰国Ⅲ及以下柴油货车100万辆;船舶排放治理成效显著,重点工作包括推动沿海、沿江排放控制区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建设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设备和岸电设施设备等。
4、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绿色建设”贯穿始终。
全面推进绿色公路、铁路、港口、航道、机场建设;在铁路、公路、航道沿江沿线开展绿化行动,提升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加速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
5、行业绿色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三项成绩”值得肯定。
一是绿色交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17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绿色交通标准体系(2016年)》,助力绿色交通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二是绿色交通科研创新成果丰硕。发布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推选了72项重点节能低碳技术。三是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与欧美、东北亚、东南亚等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就绿色物流、绿色航运、交通节能减排等议题展开交流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国际海事组织(IMO)框架下的航运温室气体减排谈判。
二、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战略路径
现阶段,我国绿色交通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面对新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气候目标,交通运输行业仍面临较大压力,需在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引领交通消费理念、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智慧交通模式、提高低碳交通治理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发力,持续探索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战略路径。
推动运输结构方式变革,建设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调整货物运输结构,充分发挥结构性减排效应,尤其是加强铁路、水路中长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
继续发挥铁路客运优势,稳步增加航空客运量。
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合理引导交通运输需求。
推动交通消费理念变革,打造绿色出行服务体系
构建多层次城市交通出行系统,保障绿色出行(包括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发展慢行交通和共享交通,鼓励汽车租赁、分时租赁等)。
推动消费理念变革,改变未来交通需求结构。
推动低碳技术能源变革,提升交通运输综合能效和减排效率
加快交通能源系统清洁化和低碳化,以能源结构多元化加快交通减排:
o 以新能源车应用为主线,推动交通能源清洁化;
o 推广新能源船舶,支持交通能源清洁化转型;
o 推动生物质能源发展,支持飞机能源清洁化。
推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挥技术减排的支撑作用。
推动智慧交通模式变革,构建高效运输模式
强化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新模式应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发展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提升出行效率。
提高治理水平,推动低碳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
私家车保有量增速过快是交通部门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实施差别化的交通管理、差异化收费等市场机制,控制私家车保有量增长。
【CCAPP秘书处根据会议纪要及演讲者讲义整理】
专家介绍
郭杰 研究员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活动新闻 | “绿色交通助力空气质量改善与气候变化应对”沙龙顺利举办
专家观点 | 刘欢:移动源排放与二次污染生成
政策列表 | 10月29日更新“四大结构转型”政策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