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达西微评二:地下水修复瓶颈

Crazy GW 达西环境DE 2023-08-25



达西微评

DE陆续推出地下水修复行业市场研究的相关文章,


上一期推出的了地下水修复政策分析的文章,这期我们将带来该系列的第二篇:地下水修复市场的行业瓶颈!并不是想泼地下水修复的冷水,只是需要意识到问题,才能有效解决,持久发展。


做环境相关的你,可随时后台留言探讨哦~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2013年,

土壤修复产业(包括前期咨询评估等)总规模约67亿元,

实施修复项目数约16个,年产值仅约20亿元,

占环保产业的比重不足1%。


2013年,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发布,结果显示,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

面对严峻的土壤环境形势,国家正在或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


当前,我国土壤修复正处于产业成长的起步阶段,

面临土壤修复技术不成熟,

市场盈利模式尚未完善,

相关标准仍然缺失等问题。


土壤修复这一被戏称“土方工程”的新兴环保产业曾因动辄千万、过亿元的投资饱受“暴利”质疑。(专家领导表态摆脱土方工程!摆脱土石方,助力地下水修复转型!

可如今,敢宣称自己挣着钱的企业太少,而真正能挣到钱的更少。

一些企业毫不讳言:撑得很辛苦,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IT企业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企业的使命就是活着

对土壤修复行业的企业而言,也许尤能体会其中的寒意。


地下水修复行业或许需要重新被正视,

To be or not to be , It`s a question.



1000余家企业抢万亿市场蛋糕?

1


所谓千亿万亿元的市场现在根本没有,只是在画饼,好引进投资人。


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未来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土壤修复存在万亿市场空间的推论,其中一条依据是,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反映的情况,若要修复全部已查出的受污染土壤,

万亿资金略显保守。


另外一条依据是,

2012年,我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已实现年营业收入约3万亿元,

根据环境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

土壤修复产业所占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30%~50%,

按此推断也是存在万亿市场的空间。


于是,在“万亿”光环笼罩下,

短短一年间,

光是以“土壤修复”或“环境修复”等为名称注册的企业就从300家左右一下蹿升至现在的1000余家。


然而,与数量爆发式增长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反映可用“惨淡”来形容。从2013年的修复规模看出。


因此,现阶段一些实力企业不将土壤修复视为利润来源,

而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做好相关技术、经验的储备,

他们尚能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平衡可能的亏空。


但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

随着未来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开发驱动为主导的修复模式将难以为继

2


开发商、建设者往往青睐短平快、救急式的修复方式,

造成项目的成本增加、风险加大、成熟技术水土不服等问题,

未来将向法律驱动或政府引导为主的阶段过渡。


土壤修复产业因城市开发而兴,两者之间关系紧密。

从土壤修复的行业现状来看,

城市污染场地之所以能得到优先治理,

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增值和收益,

一旦这一预期降低,

现有的以开发驱动为主导的模式将难以为继。


产业成熟还欠几把火?

3


这是个政策市,也离不开政策导向。


缺乏国家层面系统性的建设规划,

没有对具体需求、存在问题、整个建设投资规模的指标加以量化;

标准规范不完整


“比起美国1980年颁布《超级基金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要晚上40年,

单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仍处于非常稚嫩的阶段。”

一位外资背景从业者深有感触,

目前行业内存在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

国外领先几十年的成熟技术甚至敌不过低档的土方工程。


不少顶尖的国外修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几年也铩羽而归。

他指出:“只有当营造出内外企业公平竞技的环境,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才真正走向成熟。”


反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领域,

自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

中央加大环保投资力度,

使得这两个行业做得相对较好。


(soil)


政府不敢投钱

4


中央资金不敢轻易投钱,但修复企业恰恰最缺钱。


以2014年为例,财政部2014年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出预算金额为19.9亿元。相比2010年~2013年期间共计116亿元的资金支持,着实少了不少。


不敢投钱的原因很多:

部分地区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上报中央预算资金时,

虚增建设规模以获取更多投资。


修复领域可选的商业模式很少,几乎都是以工程承包的形式。

同时,土壤修复企业体量小,

并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的能力,

所以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也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


融资方式的突破

5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与绿色金融高级顾问沈一扬坦言,

“商业模式缺乏已成为土壤修复领域现在最大的瓶颈。

目前市场是失灵的,

受益主体是抽象的,

价值以及污染对资产的影响也无法评估,

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解答。

现在污染治理企业对PPP有非常大的期待,

但政府资金尚且遇到各种问题,

私人的钱能放心进来吗?”


他认为,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前提是要监管透明、公平招标。


根据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

由国家支持的修复资金所占比例为75.3%,

其余资金来自污染企业和地产企业。


而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

杭州利环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的商业模式则显示出浙江人天生的精明。


公司运营总监陆惠康在污染场地未修复完成前就急着将土地的核心价值“变现”。“打比方,我们在一处商业区内有10亩地面积的污染地块,由于商业区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土地的价值是存在的,如果我们建立十个广告牌,毫无疑问肯定会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同时它对于修复场地占用资源也是很小的。”


在利环环境位于杭州的一处试点运营项目内,

已修复完成的部分场地上面被划出一块区域,

专门租赁给杭州淘宝用于商品的拍摄。


“淘宝卖的都是价廉物美的东西,

因此得有成本控制,我们提供给他们相对优惠的价格,

但是对于我来说这笔收入又是额外的。”

陆惠康表示,利环公司目前已经建立了很多针对医院、学校、商业区、住宅区附近等不同地区的商业模式。


科研技术和需求不匹配

6


我国土壤地下水修复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与起步阶段对应的技术需求与管理支撑尚缺乏针对性研究。


未来污染场地的修复必须土水一体化统筹考虑;象征性的科技条款规定实际很难推动技术进步。


在行业发展早期出现技术问题并不为奇。

美国初期也是简单的挖掘填埋,比例超过40%。

后来一段时间,又严重依靠焚烧。

1986年,美国《超级基金修正案与再授权法案》明确,

处理技术优先于处置实践,

强调了永久性修复与修复技术革新的重要性,

即显著地削减污染物数量、毒性、迁移性。此后,更快、成本低、

并且更具永久性特点的处理技术的需求成为美国主流。


英国传统的廉价垃圾填埋场曾更青睐于深挖和转储,

结果牺牲了其他众多处理技术的发展。

2004年英国的《填埋法案》提高了填埋处置的成本,

促进了原位处理技术和采样测试的发展。


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土壤修复,

除了关系土壤和地下水一体化修复技术发展外,

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到饮用水安全,

而目前我国水资源是严重短缺的。


那么,在土壤修复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想想地下水的问题呢。


(Groundwater)


● 中国地下水修复发展简史

 故宫新晋院长:一场地质与文物的邂逅

 宋家庄,如何撬动土壤修复万亿蓝海?

 如何正确走进地质云2.0里的地下水世界?

● 地下水解析解计算软件大全!珍藏版!

● 《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案例集》


长按解锁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达西环境

邮箱:darcyenv@yeah.net

办公微信:Darcy_Env

做地下水环境的医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