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话到嘴边却忘了,是怎么回事?

变化的头脑 上教语言学 2022-12-22

     这一过程的迹象十分明显:他看起来受着轻微折磨,就像是要打喷嚏却打不出来一样,在最终想起这个词后,他会松一大口气。

—— 心理学家罗杰·布朗(Roger Brown)与大卫·麦克尼尔(David McNeill),1966


你是否曾经想不起别人的名字?甚至对方的脸都已经浮现在脑海中了,但就是想不起名字来。此时如果朋友稍微提醒一下,你会立马想起来。

虽然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

称呼别人名字的时候,

但实际上和想不起其他词语的情况是一样的。这并不是指你想不起这个东西的概念,而是想不起代表它的语言标签。



找词(word-finding)困难是困扰中老年人的典型认知问题。即便我们面对最熟悉的单词和人名,也可能突然想不起来,更别提那些专有名词和物体名称了。这种大脑“断片”的情况持续时间可能是几秒钟或者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就像本章开篇所说的那样,这种情况让人如坐针毡。事实上在被问及与衰老相关的烦恼时,老人们常常提到找词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中,一个人是知道自己要说哪个词的。比如,她想说的词是“擅离职守”(absence without leave,简称 AWOL),这个词都已经蹦到舌尖了,却因为某种原因怎么也说不出来。心理学家称这类状态为舌尖(tip-of-the-tongue,简称 TOT)现象,问题是,它们真的像看上去那样是令人迷惑的预兆吗?

心理学家想要了解舌尖现象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有点像天文学家研究超新星这类“昙花一现”般的天文现象,心理学家们知道舌尖现象会不时发生,但无法预知确切的发生时间。心理学家在研究舌尖现象时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一派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诱导一些找词的失败经历,然后进行研究。


研究找词和“TOT”的科学家们想要在两个方面深入研究,取得量化结果:一个是舌尖现象的发生频率,另一个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性。所谓解决这个问题,是指说话人在不借助任何外部力量(比如查找单词或者他人提醒)的情况下,能够自发地回忆起想要表达的词。


在此类研究中,受试者每次经历舌尖现象的时候,就在日记本上将情况记录下来,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这些记录,可以获悉受试者遇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频率。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每周大约会经历一到两次舌尖现象,对于60岁到70岁出头的老年人来说,这个频率略高一些,而80多岁的受试者遇到舌尖现象的频率几乎是大学生的两倍。这种日记研究表明,舌尖现象是可以得到缓解的,成功率可以超过 90%。


在解读这些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数据时,我们要谨慎一些。因为情况很有可能是,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关心自己的记忆力是否衰退,因此记录发生舌尖现象的频率就更高,或者是老年人的生活没有年轻人那么忙碌。另外还有可能是,参与者只记录下了已经得到解决的舌尖现象,而没有记录其他情况。


另一种研究找词的方法是通过实验诱导受试者产生舌尖现象。罗杰·布朗和大卫·麦克尼尔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他们发现,给受试者提供一些不常用的英文单词的词典定义时,受试者通常就会产生舌尖现象。其中一个例子是,研究者告诉受试者:“这是一种用来测量角距的导航仪器,尤其是用来测量太阳、月亮、星星与海面的夹角。


如果这个定义让你产生舌尖现象了,那很抱歉,它是“sextant”(六分仪)。在这个实验中,受试者在很多情况下还是能够说出目标单词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他们无法想起词典释义描述的是什么词。当受试者发现自己出现舌尖现象时,布朗和麦克尼尔就会多问他们几个问题。他们发现,即便在舌尖状态下无法想起单词本身,受试者也可以说出目标单词的部分信息。


比方说,在要求受试者猜测这个单词的音节数量或者首字母时,他们往往猜得准确且绝非偶然。即使受试者猜错了单词,他们也会使用含义相近的词作为替代。比如,当给出“sextant”的定义时,有时受试者会给出“astrolabe”(星盘)或“compass”(指南针)等答案。有时,他们也会用听起来发音相似的词回答,比如与“sextant”的英文发音相似的“sextet”(六重奏)或是“sexton”(教堂司事)。


如果我们假设操作六分仪的水手既不是六人乐团的成员,也不是教堂工作人员,也就是说在相应语境中,这些词没有任何内容相关性,那么这些错误的替代词就说明了有关单词的知识在大脑记忆中是如何排列的,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对老年人而言,相关研究表明,这些单词的部分信息(比如单词首字母)在找词上对他们的帮助却比较微弱。

和认知老化中的其他问题一样,我们也可以将舌尖现象的增多看成一个半空或者半满状态的玻璃杯。一方面,找词困难说明在我们的长期记忆中,一些概念的含义以及代表它们的单词之间的联系确实在减弱。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找词困难也可能反映了其他问题。


唐娜·达尔格伦(Donna Dahlgren)认为关键问题不在年龄,而在知识。通常如果老年人在长期记忆中储存了更多的信息,可能就会出现更多的舌尖现象。舌尖现象也不一定毫无作用:可以将它当作一种信号,我们是知道所搜寻的词的,只是一时想不起来。这样的元认知信息是有益的,只要多花些时间去搜寻,最后很有可能就想起来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舌尖现象代表的不是找词的失败,而是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来源。如果你年纪大了,开始担心遇到舌尖现象,那就坚持有氧运动,有研究表明这对减少舌尖现象有所裨益。

——以上均引自《变化的头脑 语言如何延缓衰老》“第三章 关于言语的那些事”





变化的头脑

语言如何延缓衰老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舌尖现象更常出现在老年受试者身上。不过仔细研究这个实验结果,我们会发现一幅更为复杂的图景:伴随着年轻受试者词汇量的增加,“舌尖现象”次数也会增加;但对老年受试者而言,随着词汇量增加,“舌尖现象”的次数减少了。可见,更大的词汇量对于老年人来说,似乎可以看作是找词困难的一种补偿机制。

——引自《变化的头脑 语言如何延缓衰老》“第四章 词汇决定一切”


点击图片,可购书↑


主书名:变化的头脑

副书名:语言如何延缓衰老

作者:[美] 罗杰·克鲁兹  [美] 理查德·罗伯茨 著

译者:黄立鹤  译

页码:296

开本:32开(A5)

装帧:平装双封面

内文:80克双胶纸

定价:65元

日期:2021年12月

书号:9787-5-5720-0763-7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内文字号说明:

本书正文字号稍有放大,希望对部分视力受限的中老年读者有所帮助。


人之生也,其归途是衰亡。依赖于感知和记忆力的语言能力,是否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衰退呢?


为了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杰·克鲁兹和理查德·罗伯茨博士在《变化的头脑:语言如何延缓衰老》一书中,通过描述语言能力的四个维度(即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的种种变化,和目前可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向我们报告了在面对认知衰老时,语言是如何起到优化和补偿的作用的。


作者强调,从年轻时就要形成对衰老的积极认知,打破对老龄的刻板印象,锻炼我们的语言能力,保持阅读、写作和交谈,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提早做好认知储备。


上当当、淘宝、京东、上海教育出版社微店搜索“变化的头脑”,新书上市期间,均有较大的优惠!




关注语言与健康 | 黄立鹤译《变化的头脑 语言如何延缓衰老》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