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爱这个厂,也喜欢做雕塑 | 丰保根讲雕塑瓷厂建厂的故事

讲故事的 乐天陶社ThePotteryWorkshop 2023-12-02


我们问丰保根老师:“您80岁了怎么还遵守着年轻人上下班的时间,干着印坯的累活儿?”他说:“我就是喜欢!”


从小在这生长的他,14岁进入了雕塑瓷厂工作,对这片厂的记忆让他成为了行走在景德镇的“厂史”。给他拿来《雕塑瓷厂大事记》,他却摆摆手说:“不用看了,这些事我比书上写的都更清楚呢。”



他也不像记录在《瓷雕精选图册》里的大师们,有着自己的作品和风格。他喜欢管理产品和做坯,一做就是一辈子。究其原因,只为一句话“我就是喜欢!”


六十六年来,雕塑瓷厂今非昔比,不变的是丰老师对雕塑纯粹的热爱和他工作室里的风景。


「拍摄于2018年丰老师工作室」


在2022年这个如诗般的十月,我们决定在教育中心举行四期系列讲座,带大家回到雕塑瓷厂的旧时光,将雕塑瓷厂的今天也一并分享给大家。


我们希望更多人了解乐天陶社所生长的这片土地,与曾经和现在都生长在这里的人,并且一起写下这座瓷厂未来的故事——风雨同舟、共同成长的新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系列讲座的第二篇,我们邀请到了丰保根老师来分享「雕塑瓷厂:建厂的故事」。我们的讲座回顾已经发布在Bilibili,您可以搜索「乐天陶社-景德镇」查看相关视频,听听可可爱爱的丰老师讲可可爱爱的“景普”。



当然您也可以查阅图文版本的讲座回顾,文章有点长,4318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景德镇雕塑瓷厂曾经是景德镇最重要的出口创汇企业。其单件瓷创汇成绩年年居全市前列,素有“一元人民币换一块美元”之誉。数十年来,为社会发展、国力增强提供了数以千万美元的外汇收入。


在这期间出口的主要产品是各类观音、福禄寿三星、财神、关公、罗汉等,素有“六个人当家”之谓。这在改革开放之前是十分可贵的。


接下来就请听听丰保根老师给我们讲述一个“从无到有”的雕塑瓷厂吧。



今天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是1956年进厂的。进厂以后,在60年代做了生产组长,车间的团支部工作,到了70年代当了车间主任和车间书记。80年代我进了劳动人事当科长、生产总调度室科长和设备科长等。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被提名当副厂长,这些是我在这个厂的基本经历。



我们厂是由三个合作社合并组成的,分别是陶瓷美术生产合作社、陶瓷雕塑合作社和实验瓷厂,这三个合作社都是做雕塑的。


后来中央拨了40万建造这个雕塑瓷厂,把三个单位组合进来。当时这个厂的人数不到600人,建厂的时候这里都是山和坟,后面才慢慢填平的,路也慢慢建成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验瓷厂是1954年成立的,国家要搞陶瓷实验就建到了这里,当时叫工艺合作社。


陶瓷美术生产合作社是怎么来的呢?是1955年成立的,是自己做生意的老板组成一个社。把自己家里面的生意都带进来,包括模具、原料,就组成了一个美术合作社。


雕塑社的技术能力和人数在开始并不够,因为是来学做雕塑的工人家属组成的,那时候一百多人来学做雕塑,要组成一个厂就组织进来了这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产力最强的是美术社。因为美术社有很多小老板,他们懂得怎么烧窑、怎么捏泥、怎么施釉和怎么做坯,做陶瓷的一系列工艺流程他们都懂。美术社的小老板们要做生意啊,他样样请人来做不划算,所以自己就什么都会做,美术社在这个厂的生产能力也就最强。


创作力最强的是实验社。它是由一些技术骨干组成,所有技术能力都很强。比如我们厂的曾山东。还有他父亲带的那些徒弟何水根、刘祖然、蔡敬标三老都是创作能力很强的骨干人员。



雕塑社的那些人是学徒进来的,进厂就边做边学。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方面就不太行,做东西还是可以。


后来把这三个部门组合在一个雕塑瓷厂。雕塑瓷厂原来也不叫雕塑瓷厂,叫国营工艺美术瓷厂,到了1963年才改名为「雕塑瓷厂」。



雕塑瓷厂建厂的时候是很辛苦的。建厂时规模不大,什么都不太健全。60年代它都不叫「研究所」,它只是一个创作小组,到70年代才逐渐形成了研究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是‘三缺’,缺电、缺水、缺路。我们来的时候没有水池,都是山坡,到哪里去搞水?我们在这里挖了五口井,没有一口井有水。那怎么办呢?只能发动群众搬脸盆去端水。


到了河边去端水,排成长长的队,一个一个接龙传过来。最后在我们厂门口的警卫室那块地挖到了一口井。当时的食堂也是很简陋地在挑水用



还没有电,大家都是用煤油灯。一直到1958年才搞了一个简易的电灯。那时候的坟地也还没有全挖掉,回宿舍又得经过坟地里。走的时候都要几个人一起组队走,害怕啊。



其次是没有路。我们现在走的这些路都是后来建起来的,很多地方都是填平的。原来我们这个岭,也没有这么宽的路,去市里和回家都是靠走路,也没有交通汽车,什么都没有。


当时的曹家岭是山坡,挖了很高,挖了三次才把这里给挖平了,汽车都开不上去。我们现在这些房子都是后建和改造的,现在就只保留了三个老地方。一是俱乐部,是我们原来开会的地方;二是大学生创意商城,还有前面的房子;三是我们的档案室。


当时我们建厂是非常困难的。但困难是困难,大家都非常地有干劲儿,也很团结。没有什么情绪,过去的情绪就是一条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来是社,是企业,后来建立的这个厂是国家的。国家给投了40万,但我们搞雕塑,一年之内就把这40万上交给了国家,还是很厉害的。当时工人的干劲也大,工资薪水不高,做多少算多少,福利什么的都少,不比现在。



我们进厂的时候,雕塑瓷厂的产品也不多,就几十个。有观音系列,坐的、站的和各种形象的观音。再就是各种造型的大大小小的罗汉。还有福禄寿三星。关公、狮子、工业手指(手套)。建厂时主要是这些产品,像「天女散花」这类产品都是后来才开发出来的。



但我们做这些产品为什么经久不衰退呢。因为都卖得出去,都有人要。比如说三星,人家为什么要?以前是有钱人要,现在是农民也要,家里摆得下的都要。


「三星」代表着一种福气,我们叫「福禄寿三星」。如果你家里有人当了官,你就把这个天官摆到家里去。如果你家里做寿,你就把寿星摆到家里去。要是有福气,家里生了小孩,那就把禄星摆到中间。它都有摆放的规矩。有寓意是让一件产品经久不衰的原因。



西方是信耶稣教、天主教。我们是信佛教、道教的国家,这是我们最喜欢的两个教,中西信仰的不同,信奉的神仙也会不同。福禄寿三星在当时东南亚国家要,港澳也要,我们自己也要。


你说你的神仙好,我说我的神仙好。到底是谁家的神仙好、神仙灵?我说我的灵,你说你的灵。后来还做了很多的三星。比如恭喜三星,作揖三星。卖三星的时候人家都要配套的,三个一套。



还有观音系列的作品我们为什么也能经久不衰?这个观音起到一个保护我们的作用,我们亚洲人信观音菩萨,大家都要买回去保佑自己。



随着市场慢慢地打开,也陆续开发了很多产品。比如飞天、天女散花这些是比较有名的。但我们主要以三类产品为主。一是圆雕,二是捏雕,三是浮雕。三雕统一起来就称之为「雕塑瓷厂」。开始时是以圆雕为主。那时做捏雕的不多,只有张正海一家人做。



雕塑瓷厂的特色是什么呢?用瓷器做雕塑还能烧到1300度的,全世界只有雕塑瓷厂这一家。其他地方的窑口,比如佛山,他们的温度是烧不了这么高的,最高温度只有1125度。它要是烧到1300度的话就会倒塌掉,但我们的特色就在这里,可以烧到1300度!


做雕塑不仅要懂烧窑,对泥料的挑选也很重要。有些人不懂,他就觉得泥料越贵越好,拼命买贵泥料,但你得看做的是什么产品。比如你做大件,买的原料是高白泥,它在烧成的时候就会倒掉和开裂,那就是白费功夫了。



买泥料之前需要问一下卖家这泥可不可以做大件,如果不可以做,那就不能买。你不问,什么原料都去买,做坏了你就自己倒霉。


我有一个教授的儿子他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当老师,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有一天他来问我自己买了和别人同样价钱的泥料怎么没烧成功。我说你的泥做大件是不行的,做小的、中等的还行。



要懂得原料适合做什么,不能稀里糊涂地买和实验。我们做什么东西都要去体会一下,不要盲目地开始。你要看自己的产品是什么,你的产品和人家的不同,你的泥料也会和别人不同。



现在会轻松一些,原来我们进厂的时候还没有练泥机,也没有什么现代机器,我们是用陶泥,你们到古窑看过不?以前的土都是拿来敲烂后泡在水里等人工制成,不像现在有练泥机,以前的废料都不倒掉,都要利用起来,不浪费。


现在的人把废泥都给扔掉,浪费了很多泥,现在的泥巴都快要被挖光了。以前练泥、揉泥的技术要多高呢?师傅的力气需要很大,没有力气揉不好泥,每天都在揉,很辛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建厂时,东西还很原始,不像现在变化很大。我们过去的窑是经过四个阶段才搞成的。到了旧社会国民时期就改为了柴窑,烧柴火。60年代以后,烧柴太破坏环境,没有那么多柴可以烧了就进行改革,就改成了煤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煤窑到后来也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烧煤窑的劳动力很辛苦,烧柴窑和煤窑的人均寿命不到60岁,得肺病的人有99%,加上劳累,烧窑真的很费力。


所以后来就改为了梭式窑。梭式窑是我们前厂长刘远长看到泰国已经在烧梭式窑了,因此就把梭式窑引了进来。



当时梭式窑的引进,我们雕塑瓷厂在景德镇是第一家,其他瓷厂都没有。梭式窑引进以后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泥灰、劳动力和时间问题。


过去我们烧一个柴窑要七天,煤窑也需要五天,速度上是非常慢的。窑开早了瓷器就会裂掉,改进后人力也不用那么多了,时间上也节约了很多。今天烧窑明天就能开,这就是「先进」。



所以改革开放‘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还是好的,不然我们关门自守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这么大的电视。我们要先进,不然老百姓哪有那么多汽车。


以前我们没有那么多概念,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才有那么多门面,搞了那么多承包。当然原来也没有那么多门面卖瓷器,开始时我们就一个小卖部。在乐天陶社办公室下面,上面是陈列室和接待外宾的地方。



雕塑陶瓷是很难做的。搞我们雕塑这一行的印坯它不叫印坯,叫「做坯」。有很多造型得用手工做上去。比如飘带、花朵、胡须、观音的手部造型也是用手工捏上去的,印坯是印不出来的。像「天女散花」这么大的东西接个泥巴都很困难。


能做雕塑产品的人再来做陶艺,你已经积累了各种问题和经验,会容易一些。要是做了陶艺再来做雕塑,你就会难一些。


除了雕塑的工艺难以外,还有技巧和经验,一个大东西拿到你的手里,你做不起来就会没有钱。



你要研究、要了解,我们有些学生做大东西会倒塌是没有体会到做大东西的原理。


像这个「天女散花」你要把它烧成这个形象,有曲线、有动作,还要烧到1300度就很不容易。把捏雕、浮雕、圆雕等技法结合于一身,搭架子很关键,要搭好。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大家会做雕塑,以后搞些作品或是产品,你的基础就会牢一点,你做的产品就会好一点。你老是做些盘子在那里打转转,做来做去都是那个东西,你想进一步都很难。


做什么东西都要有一个过程,不是那么容易你一做,就什么都能做得好的,哪有容易的事?创新的东西除了有创新的思想以外,还需要有创新的手艺和一个了解的过程。



我现在虽然退了休,但我还是很热爱这些事。有几次市里要调我去其他单位我都不去,我舍不得这个厂,因为我对这个厂很有感情。


我从小就是在这个厂长大的,又是搞做坯出身的,我也愿意做这个东西,我就愿意留在这里。


调我走,我也不走,即使是升官、发财我也不走。我就是要在这里。我就是喜欢这里,对这里有感情。在这里从小长到老,再加上我对雕塑也感兴趣,退休后想做点也比较舒服。坐在家里很难过,在这里也轻松一点,自己一个人自由自在。


特别是疫情期间,就更能体现这种自在。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朋友来了可以讲讲话、喝喝茶,很不错,人也舒服。我不喜欢乱跑,我就喜欢在这里。


希望大家在雕塑瓷厂也可以尝试着做一些雕塑,搞些自己的作品。认真体会这个厂的特色和了解这个厂,在这个平台上多做些有意思的雕塑作品出来。谢谢大家!




>>>写在最后<<<

感谢看到这里的你,那也不废话了。赶快默念听老师的话:“别老是做些盘子杯子在那里打转转,做来做去都是那个东西,你想进一步都很难。”快去尝试些新的东西吧!


喜欢这个系列就分享出去,就继续关注「雕塑瓷厂系列讲座」。爱您,晚安。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98-8440582 

150 7980 8595

邮箱

education@potteryworkshop.com.cn

工作时间 

09:00 - 17:00 周一至周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