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时间与空间的对话 | 方旺生的工作笔记:我与雕塑瓷厂同龄

讲故事的 乐天陶社ThePotteryWorkshop 2023-12-02


方旺生老师同这座历经风霜的雕塑瓷厂同生同长,或许命运在布网时就把“二人”的缘分给牢牢地网在了一起。


年轻的我们并不太知道这座瓷厂的每寸土地都埋藏着怎样的秘密。但和它一起走过六十六载的方旺生老师,每一寸记忆都少不了自己对雕塑瓷厂的情愫。



方旺生老师现在即使退休了,也还是常常在雕塑瓷厂里打卡。也不知是雕塑瓷厂锁住了方旺生老师的心,还是方旺生老师的心牵着雕塑瓷厂。我想二者早就不分彼此了吧!



在2022年已过去的如诗般的十月,我们决定在教育中心举行四期系列讲座,带大家回到雕塑瓷厂的旧时光,将雕塑瓷厂的今天也一并分享给大家。


我们希望更多人了解乐天陶社所生长的这片土地,与曾经和现在都生长在这里的人,并且一起写下这座瓷厂未来的故事——风雨同舟、共同成长的新故事。



我们的讲座回顾已经发布在Bilibili,您可以搜索「乐天陶社-景德镇」查看相关视频,听方旺生老师讲述更为完整的「工作笔记」版本。



当然您也可以查阅图文版本的讲座回顾,文章依旧有点长,4547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方旺生老师出生于1956年,正值雕塑瓷厂三个合作社合并建厂时期。他的父亲曾是雕塑瓷厂第一任柴窑的把桩师傅,因此与雕塑瓷厂结缘。儿时生活、玩耍都在雕塑瓷厂,成年后也进入雕塑瓷厂工作。


接下来就请听听方旺生老师给我们讲述一个与他同生同长的雕塑瓷厂吧!



大家好,能再次来到乐天陶社与大家分享交流深感荣幸,感谢大家的光临!这次主要把「我与雕塑瓷厂同龄的工作笔记」介绍给大家。


雕塑瓷厂是1956年由三个合作社组建而成,前身叫「景德镇工艺美术瓷厂」。正是这一年我出生在了三个合作社之一的「雕塑合作社」所在地,这是缘分,也是巧合。我父亲是1956年从景德镇第九陶瓷合作社调任到雕塑瓷厂,从事第一任柴窑的把桩师傅。


「2020年装饰设计瓷雕 单刀赴会」


20年后的1977年,我机缘巧合地来到了雕塑瓷厂。到现在的四十多年里,我在雕塑瓷厂收获了很多,包括工作、爱情和一些小成绩,是雕塑瓷厂里的老师和领导让我从这里成长起来。我现在退休有六七年了,还是每天到这里来打卡,我离不开雕塑,因为雕塑给了我太多。


「60年代厂美研室所在地/

80年代厂美研室全体人员合影」


今天要讲三个部分内容,这三个部分看上去比较跳跃,但它都是有关雕塑瓷厂的人和事。


第一个内容是我的工作经历,不仅是对工作的回顾,也是我四十多年来对工作态度的一种总结;第二个内容是从雕塑瓷厂的厂房建筑变化来解读企业文化;第三个部分是关于景德镇陶瓷雕塑模具的传承与创新。


「原彩绘车间外景」


下面我先讲讲我的成长阶段。我认为人在成长的各个时期,最主要的是鼓励和自律。从工作方面来讲,每个人成长的阶段不同,鼓励和表扬也会不一样。


鼓励是一种外表的助力,自律是自身内因的作用,在每个阶段都不同。举个例子,小的时候到邻居家去玩,邻居阿姨说‘你看他衣服多干净多爱整洁’。这一鼓励和表扬,第二天你也会保持得更加干净。


「1985年在彩绘大楼工作时」


鼓励是一件最人文、最廉价、最有效的助力剂之一。在别人鼓励你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律。比如我刚到彩绘车间当学徒,每天勤学苦练,白天画、晚上画、加班画,想早一点上岗赚钱。


然后老师表扬我说‘这个小年轻一定能学得好’。这一句话对我的鼓励是受益终身的,我们之间从此便存在了一种契约精神。



有一年厂研究所扩招,要招两名年轻人加入到研究所,要考试。当时很多年轻人都去报名,我没报名的原因是我认为自己还不够条件。结果有一天我在上班的时候,唐师傅问我为什么不去报名,我说我肯定不行,条件不够好,他说我看你行。


第二天我就鼓起勇气去报了名,结果考了第二名的成绩。但是最终没有被录取,因为在中途我擅离考场。我当时很委屈,我请了半小时假去我同学家喝酒,我同学结婚了。


举这个例子是包含了自律的因素在里面,前面是鼓励你去考试。那么后面受到委屈,我们就必须要有自律的精神。不能因为受到挫折就放弃自己的追求,反而应该更加努力,做到最好。



其次,成效需要有培养的机会。年轻人自己有想法、有行为,但是要有很多外部条件。比如说要碰到好的老师和师傅,也就是伯乐。在这方面我有很多亲身体会,在美研所期间就碰到了很多好老师。


第一个是陈培火老师。他在专业、生活各方面都很关照我,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是他激发了所有潜能的发挥。第二个是刘远长老师。刘大师当时给了我很多方面的锻炼机会,有了这些锻炼和培养,成长就会很快出成效。今天我在雕塑瓷厂能有这些成绩,与这些老师是分不开的。所以良师益友是你一生的受益。



成果也需要坚持和环境。如果你没有坚持就不能把成效有效地转化为成果。我们做一件事要做一行爱一行,要真正地把这个事做到极致。


再一个就是我们要有志同道合的人,能理解包容、与时俱进,做到心胸要开阔、视野要开阔。多学优秀的东西,去消化和促进自己的成果。要走出去,请进来。



第二个部分我要通过分享雕塑瓷厂的厂房建筑模式变化来解读企业文化特征。你们来到雕塑瓷厂,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是其他企业里面没有的?


我们从厂前门进来,是徽派建筑的门楼,园林式企业;然后到大学生创业基地,它是60年代的工业厂房;乐天陶社办公室大楼,是80年代现代化的工业厂房;走到中间为「景德镇雕塑博物馆」,它可以说是当代建筑。


在一个企业的里面,建筑有这么多不同的模式,这是我觉得可以去研究的课题。



再比如现在建的陶瓷博物馆,博物馆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产生呢?现在是我们传统雕塑逐渐边缘化,逐渐被遗忘的时候。传统雕塑是景德镇镇独一无二的门类,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雕塑博物馆也有利于保存、整理、展示这些传统非遗的东西,给后人留下记忆,参考等作用。所以它每个时期的建造是由每个时期不同的需求、文化变化和市场经济各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


「景德镇雕塑瓷厂博物馆奠基仪式」


明清园的建成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文化需求和工业体系的需求。明清园里有名人工作室,当时还有一个技术交流中心。明清园举办过国际陶艺交流会,当时有很多国外的陶艺家都来参加。



还有从日用瓷到礼品瓷,就是「壶具」。还有名人作坊,我们在整个陶瓷行业里面,具备这种条件的也就是我们厂了。我们厂以前叫「美术瓷厂」,所以我们有这个血脉,有这种好基因。


  60年代初彩绘车间生产场景

70年代末彩绘车间生产场景  

70年代美研室制作场景

80年代彩绘车间生产场景


还有要讲这个老厂房的文化融合,为什么要讲这个模式呢?我们雕塑瓷厂的老厂房在还有剩余的时候,乐天陶社的入驻带给了老企业新的血脉。


乐天陶社刚刚入驻的时候,在创意市集方面,是没有几个人来摆摊的。乐天陶社为了鼓励他们摆摊,就去每个摊位买一点。他们以这种精神促成今天的面貌不是一下两下。


「原雕塑瓷厂烧炼场所」


它形成这种模式,现在的延伸和扩展,也给景德镇带来了很大的助力,为年轻人创业提供了一个方向。所以我周六走到那里看到那些年轻人创作的那些作品就感到很激动。这是激发人的想象力的一个结果。



还有正在改造的景德镇陶瓷雕塑博物馆,我们雕塑瓷厂是有底蕴、有文化、有基础的。只要有场所把它整理出来,我们还是可以绽放青春的,焕发出它的生命力。它的生命是可以延续的,但是可惜到目前也没有启动,是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


「雕塑博物馆」


第三个部分是景德镇雕塑老造型、新装饰的特有现象,也就是我们雕塑所需的模具。我把它列为是一种「时空对话」。


首先,模具的特质,是其生命的延续价值。雕塑它如果要发展生产力,它就必须形成翻模,它有模具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否则不利于生产保留。如果没有模具它的生产力度、大小、造型就会受到限制。


「70年代末彩绘车间生产场景」


我们对好造型、好作品,我们需要用敬畏之心把它延续下去,这是很重要的事情。你不能把它弄得乱七八糟,不合要求也不行。这是它一个延续性的价值。


其次,模具是时间与空间变化产生的效果。比如说五十年前创作出来的造型通过现代的装饰,它根据时间有了历史性。因为每个时间段它的材料、工艺、文化需求和审美取向等都在发生变化。那么我们把它称之为一种时空对话,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方面。


「穿梭在雕塑瓷厂的板车师傅」


我们的前辈曾龙升五十年代创作的‘文天祥’,它的模具被保留在了雕塑瓷厂。2020年我复制并且装饰了这件作品。那如果它在50年前不是用这种材料、这种工艺和纹饰来表现,便跟之前有差别。有历史性、材料性、文化性,包括现在的审美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其他行业里面这是比较少见的现象,比如说我们雕塑瓷厂有很多小作坊都保留了这种模具。我觉得这些模具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我们要传承和创新。但是该如何把它利用好,是我们目前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50年代曾龙升创作文天祥场景」


这些年我也在努力做这些事情。我举个例子——「108将」是1982年集体创作的。当时听客户的要求,把「108将」用粉彩填画的方式来完成。


在90年代刘远长大师任厂长期间,又给了我一个锻炼的机会。就是重新把「108将」用模型重新复制出来,通过用颜色釉的方式重新制作了两套。在80年代到90年代经历了十年时间的它,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下最终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不同期间装饰的瓷雕作品」


「108将」人数有那么多,表现形式也是非常地丰富。但是我从材料方面去考究,从写实的手法,我觉得用新彩表现会丰富一点;如果从纯艺术上去说,我觉得用颜色釉来表现会好一点;如果从景德镇传统装饰效果来说用粉彩填画也可以。这就是它的不同点。


「不同期间装饰的瓷雕作品」


这是70年代曾山东老师创作的粉彩瓷雕,「牡丹仙子」。这里面我找了资料,不止有五种形式,也不止这些年代,造型都是70年代创作的,但是装饰的纹样是在不同年代产生的。


「不同期间装饰的牡丹仙子系列作品」


我们的延续性又在哪里呢?模具是作者他当时留下的温度,是有温度存在的。模仿或者临摹是没有作者的温度和灵魂的。模具之所以留下来就是保有着原作者的温度,哪怕他已经仙去了很多年。


在对待这些老艺术家作品的时候,我们是有敬畏之心的。我们要尽量去还原,与作者的心愿去对话,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问题。所以我们雕塑在这个方面讲这个课题就是它的特殊性,而且是我们现在必须去挖掘和保护的资源。



现在的年轻人创作的作品很好,很时尚,很流行,也很有市场。模具这一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我们不把它延续保护好,它将终结。


我们传统的人想着去创新,当然这也没错。但是乐天陶社的进入是一个现代的理念,用新的理念往回走,在寻找传统的元素,包括厂房的格局。所以说这很重要,就看我们谁需要什么。


乐天陶社的管理模式在我们景德镇这个传统地区还是很先进的。它为什么要回归到雕塑瓷厂?正是因为雕塑瓷厂每一处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演变留住了它。这里有底蕴,它不光是一个企业,它还有企业文化和深度的一个地方。也是我们每一次房屋改造、技术改造、文化生产在不变化的时候留下的产物。


「乐天陶社教育中心现景」


你看很多企业它不就已经长草了吗?已经空掉了吗?为什么当年郑祎女士来我们雕塑瓷厂,是有原因、有因素、有联系、有文化底蕴可寻的。比如说明清园、60年代的工业化厂房有一部分都保留得很好。所以她是在寻找保留在雕塑瓷厂的传统元素,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因为她不缺现代、不缺理念,她就是在寻找这个。


「原70年代美研室外景」


乐天陶社的模式能到今天,延续、扩张,正因为是他们指出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给年轻人创业就业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你们为雕塑瓷厂,雕塑瓷厂为你们,这是相辅相成的。



我就想着雕塑瓷厂不能老以这种模式延伸和发展,就像舞台一样,要有各种剧组。景德镇这么大,不能以一种模式出现,要有更多的舞台。当然你的剧种可以不同,你可以有京剧、赣剧、越剧,这样才可以丰富我们的舞台,促进我们的陶瓷发展。能引更多的人来观看我们的剧种,这是我们今天必须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每次在周六走到乐天陶社创意市集的地方,看见那些年轻人做的那些作品我好激动,虽然不是我的小孩,但我真为他们骄傲,也把他们当成小孩看待。


今天我有很多话没说,本来准备得比较充分的,可能讲的时候比较凌乱,雕塑瓷厂有很多故事,还得需要我们慢慢去发现、去倾听。也谢谢刘远长老师花宝贵的时间来这里听我说这一通,感谢大家的到来!




>>>写在最后<<<

感谢看到这里的您,与我们一同了解雕塑瓷厂的新旧容颜。喜欢这个系列就分享出去吧!如果还没听过瘾就再听听方旺生老师讲「传统瓷雕人物彩绘装饰」呀,爱您,晚安。



扫描二维码观看

「景德镇传统瓷雕人物彩绘装饰分享」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98-8440582 

150 7980 8595

邮箱

education@potteryworkshop.com.cn

工作时间 

09:00 - 17:00 周一至周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