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瑜:隐身于日常角色中的平庸之恶

闪闻 2019-09-12

闪闻(GZHA01)一个本着科学、进步、共享,并一直不懈改进,努力让您从视觉到心底,舒适阅读的微信公号!每天推出包括从思想到生活,从视觉到听觉的精编文章,与您共享 ,新朋友如果喜欢这里,点击标题下蓝字“闪闻”即可免费关注,!


闪闻历史 点图阅览








版权声明:凡非原创内容,皆秉分享宗旨。图文整理自网络公开信息,版权属原持有人,亦非本公众号观点。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来源。




阿伦特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她认为以艾希曼为代表的纳粹分子所犯下的罪行,并非极端之恶,而是平庸的恶,是在邪恶体制之下,每个小人物都可能犯下的恶。因为他们彻底放弃了思考的权利,以制度之思想代替了自己的思考。他们完全将自己当成了所服膺制度中的一颗螺丝钉。同时,阿伦特也指出,对于恶的容忍,对于反人性暴行的沉默,实际上也是一种平庸的恶。


在网上找到这个人的照片后,我曾仔细端详他的脸:细长鼻子,略带鹰钩,眼睛不大,但是深,棱角分明的下巴,薄嘴唇。脸上挂着一丝微笑,几乎透着善意。这样的人,欧美大街上到处可见。


但他又不是普通人,他叫阿道夫·艾克曼,曾经作为纳粹高官参与屠杀犹太人。根据对这个人的审判材料,学者汉娜·阿伦特写过一本书《艾克曼在耶路撒冷》,不过此书的副标题更有名:关于恶之平庸的报告。


“恶之平庸”。通过这个词,阿伦特想表达的是:艾克曼——很可能也是绝大多数纳粹分子——并非恶魔或者变态,从他交待的材料及心理医生的诊断来看,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正常人,几乎可以说是“可怕的正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特殊时代,无动于衷地杀害成千上万人。


“是纯粹的不假思索让他成为了当时最大的罪犯之一。”阿伦特写道。“不假思索”的意思是,当上级命令传达下来,下级就去执行。如果有一天有人追究罪责,下级就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而已。”——多么合理的解释,几乎应该表彰其敬业精神了。

最近我常想起“恶之平庸”这个词,原因是近期发生的一些暴力执法事件。我好奇的是,是什么力量在支撑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参与其中?如果仅是为钱,是什么说服他们,那份报酬比那些人的权利更重要?他们有没有其他途径,可以更安心地挣到维持生活的费用?


我相信,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正如山西黑窑案中,那些每天路过黑窑但从未想到举报的人是“普普通通的人”一样。电影《盲山》里,那些联合起来看守被拐卖女孩的村民是“普普通通的人”;福建三网友案中,给三个网民因言定罪的法官们是“普普通通的人”……我能想象,这些人爱打麻将,爱看《还珠格格》,要是路上碰见个问路的,没准还会热情指道。


西谚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长,长到看不到链条全貌时,每个环节的人都有理由觉得自己很无辜。普通人甲,不过是给犹太人做种族登记的小办事员;乙是奉命把犹太人从家里驱赶到隔离区的警官;丙则是把犹太人赶上火车的乘务员;丁只是维持集中营治安的保安;戊是负责收尸的清洁工……凭什么让他们对这些人的死负责呢?他们不过是一个巨大机器上的小螺丝钉而已。但是,让希特勒一个人负责吗?600万人呢,他一天杀一个,也得杀一万多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24名学生随机抽签,一半当“狱卒”,一半当“犯人”。结果在一周的角色扮演过程中,演狱卒的学生越来越残暴,演犯人的则越来越卑怯。短短一星期,哪怕是一个实验的环境,角色感就可以改造人性,这事想想真叫人不寒而栗:现实中,有多少人经年累月地藏身于各种制度化的角色中,而其人性又在角色不断内化的过程中被劫持到了哪一个星球?

用角色开脱恶行,便利在于那个角色中的“我”不再是我,而仅仅是“他”:张警官,刘处长,陈法官,李主任……如果是站在村口的无名小卒则更好,因彻底的匿名,就意味着彻底的责任豁免。“我”不再是我,“我”只是一个巨大的猛兽无数触角中的一个而已,所以“我”可以从恶如崩。而所谓人性觉醒,是从自己隐身的角色中抽身出来,恢复成独立、完整并需要为自己一举一动负责的个人,从制度的深井中一点点爬上来,在更广阔的天空下,看到雨滴如何汇成洪水。


今天仍有无数“不假思索”的梦游者在制度的催眠下游荡。然而,哪有什么抽象的制度?甲乙丙丁戊,你就是制度,舍此,制度只是一张一捅就破的纸而已。在中国农村长期支教的德国人卢安克,说过一句朴素又闪光的话:“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是“停下来,想一想”,还是镶嵌在制度机器里,继续“不假思索”地转下去,对于所有普普通通的人,是一个问题。


  没看够?我在“阅读原文”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