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是搞歧视,但黑人真的当不了魔法少女”

夜間瀨玻璃 BB姬 2022-07-24


夜間瀨玻璃丨文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托马斯·杰佛逊将一句「不朽名言」写入了美国的《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


独立战争之后《独立宣言》就成了美国的立国文书之一,「人人生而平等」也成了美国的精神信条,被各个时代的政界人士拿来引用。


五十年代美国爆发了一场黑人平权运动,「人人生而平等」也被当作行动纲领指引了不少黑人去争取平等权利。这场运动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可以在美国各行各业看到黑人的身影,除了——


「魔法少女」。



黑人当不了「魔法少女」,真的,这不是歧视。


我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要追溯到上个月月末,拳头把《英雄联盟》压箱底的「星之守护者」给搬了出来。


这个系列俊男美女出了不少,从亲生儿女拉克丝EZ,再到后面画霞洛情侣,都是那种原画好看,特效优秀,「出了玩家就会掏钱」的皮肤。



但要命的是,就这两年英雄联盟里面不仅黑人英雄越来越多,他们的皮肤也开始批发。直到今年,上了6个星守皮肤,抛开一个不是人的,5个皮肤,3个黑人



这并不是最关键的,还记得我刚刚说的吗,「星之守护者是一套原画好看,特效优秀,出了玩家就会掏钱的皮肤」。


那黑人星守都长啥样呢?


有爽朗的笑容,遒劲的肌肉;



有自信的眼神,厚实的嘴唇;



但最重要的,还得有墨绿色、橙黄色以及白粉色衬托出来的黝黑皮肤。


岩雀不是黑人,但粉白色战斗服实在太配这个褐色皮肤了


「人人生而平等」并不是一个新奇的概念,但这几张原画却让包括我在内的众多玩家认为「黑人星守」是一种太过超前的艺术形态。



先看这充满动态的人体,再看这完美搭配的色彩。



「黑人星守」好像既没有通天堂或者地狱,也没有接地气或者地府,它只是像一辆拦不住的泥头车,创向了二次元中神秘而又陌生的未知区域。


我思考其中的缘由,挠破了头,终于想到一种可能:「黑人,当不了魔法少女。」


这听起来有些生拉硬拽,但事实上无论是2015年推出的第一版「星之守护者拉克丝」还是去年推出的第6版,星守这个系列其实一直都是官方钦定的英雄联盟魔法少女。



可在黑人角色的皮肤加入之后,还有玩家愿意称呼她们为「魔法少女」吗?


还是先从「魔法少女」开始聊起吧。


国内关于「魔法少女」的历史并没有欧美、日本那样悠长,仅仅存在了20来年,其中绝大多数关于魔法少女的认知其实都来源于隔海相望的日本。


拿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作品举例。


在十来年的闭路电视上,无论是点播台还是少儿频道,CLAMP原作的《魔卡少女樱》都是当时呼声最高的一部动画。



这部动画的优点不需要太多赘述,虽然引进之后删删减减,但都并不影响童年时的美好回忆。


现在回看《魔卡》这部经典的魔法少女动画,可以发现当时的霓虹已经有了相当完备的日式魔法少女设定。


在这些设定中,最花哨,最明显的是女主角「木之本樱」在每次收服卡牌时的换装。日本的魔法少女有一套关于「战斗服」的设定。



「战斗服」并不是专属于魔法少女的装备,在诸多机战动画中其实也多有出场,但在魔法少女的作品中,它们的意义完全不同,魔法少女战斗服意味着一种身份的转变,在强调魔法少女青春美好的同时,切割日常生活与非日常战斗的一种存在。


从霓虹魔法少女文化发展到中期时诞生的作品《美少女战士》就会通过魔法演绎加上超健全空间来变身,利用战斗服实现日常与非日常的切割。



在小樱中,这种设定虽然略微模糊,但也通过「好友知世爱做衣服」的设定,在省略掉不必要的演出同时实现了战斗服的多样化。


而这些层出不穷的战斗服其实目的非常单一,就是为了强调日式魔法少女「美好」的特质,突出青春、可爱与青涩。但这份东亚审美其实并不能很好地和非裔文化中的主流审美相融合。


再然后便是属于日式魔法少女的第二个特征「使魔」。


说使魔总感觉太生分了,还是用「丘比」来称呼吧。依然是经典的小樱,她的丘比是来自于库洛书中的「小可」,平常四舍五入是一个会飞行的人偶,发力的时候会变化形态协助小樱。



大多数作品中的丘比其实都与小可作用相同。在魔法少女的职业生涯初期担任向导,后续逐渐边缘化,日常生活中用可爱的外表出任一下萌物担当。


因为一般丘比都和魔法少女长时间绑定,又是同吃同住,在潜移默化之后形成了需要不太妙的称呼。



当然,这个设定拥有着各式各样的开发潜质,在早期魔法少女题材常出常新所以没多人注意,但在划时代的《魔法少女小圆》播出之后,「丘比」一夜之间算是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


当然被开发的不止有「丘比」,魔法少女的战斗方式,日常生活,作品基调都在被各种开发。抽烟拿狼羊棒的街头太妹可以是魔法少女,拳拳到肉的筋肉战士可以是魔法少女,就连一般路过的男性路人都可以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魔法少女。



但就算「魔法少女」这个题材再怎么变,大多数都还是会围绕着轻飘飘的战斗服,和可爱的萌物「丘比」。


黑人?想都不要想。


当然也有作品想在魔法少女的形象上做出突破,比如型月现在搞的《魔法少女伊莉雅》。


在这部脱胎于《Fate/stay night》的作品中的「克洛伊」可以勉为其难算作「黑皮魔法少女」。可这种尝试可以算作浅尝辄止,因为其本身的身份是伊莉雅的克隆,所以并没有人把她当作「黑人」。


 

但对于日本来说,「魔法少女」其实也算是一种舶来文化。



最早的魔法少女作品「魔法使萨利」要追溯到1966年,封面上的角色金发、骑着扫帚、从这些特点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魔法少女最早期的作品都受到了欧洲「魔女」文化的影响。



在欧洲称呼这类形象可能用「巫女」更好,这类形象在欧洲定格于16世纪甚嚣而上的猎巫运动。一些欧洲人为了解释瘟疫与灾厄,构建了一套可以自洽的理论,将这些问题归结于巫女,而群众狂信则是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刻板印象。


在这场猎巫运动结束之后,欧洲大部分创作者都选择了相同的一种形象表现巫女——黑色,鹰钩鼻,佝偻的身躯。很多童话作品在制作动画时也会沿用这种形象,所以你总能看到一个佝偻身躯的老妪在铁锅里煮着黑暗料理,时不时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个毒苹果。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点远?为什么不继续讲黑人当不了魔法少女?


非洲文化虽然依然有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影子,但在他们的神话体系中却没有巫女这样的角色。虽然自己也拥有一套「巫毒」文化,可他们却没有抓住荧幕时代蓝海继续创作,形成一套固有的巫女形象。


无论是早期欧洲特有的巫女形象,还是成熟之后演变而生的日本魔法少女,都没能在进入非洲后生根发芽,而非裔也没有在自己的「巫毒」文化中发掘出属于自己的「魔法少女」。


这里可以拿出包王女中的「涅墨西斯」当一下代餐


非裔拥有自己独特的动漫文化,他们与全球很多普通的动画爱好者一样会看当季的新番,会喜欢火影忍者的友情,会喜欢一些魔法少女。可其中的一些非裔又会过于在意肤色,让不少人觉得他们偏执又魔怔


从几年前推特就开始流行「动漫黑人化」,指的将一些当下热门的动画作品都会经过他们的修改装点上黑人的标签,偏厚的嘴唇,自然卷的头发,是一种完全扭曲原作而进行二次创作;


祢豆子,阿妮亚,波奇都曾经过颇为抽象的魔改。


前几天《原神》又出现了大规模的泄密。数个月后登场的一些角色被曝光,这些角色再一次刺激到了非裔种族的内心,他们认为这些角色出身于「埃及」「印度」为背景的须弥,角色的肤色不该保持动漫特有的白皙。


随后他们制作了新的深色版本。



欧美人可能真的很难接受日本ACG文化特有的动画白皙,他们总能因为一些肤色的问题而频繁出警一些二创作者,让不少人不堪其扰。


更夸张一点,他们还曾经因为迷唇姐而声讨过宝可梦,「迷唇姐」因为初始的黑色肤色而被指控侮辱黑人,最后任天堂选择将其修改成了紫色。


有时候黑也不行


除开游戏作品之外,越来越多的影视会选择有色人种来担任主角,不少童话公主的选角开始逐渐偏离本身的设定,为了黑人而选择非裔演员。



这些非裔演员的选择引发了国内不少观众的不满,在我们的印象中白雪公主的肤色应该是雪白,而不应该像如今这般,变成名副其实的黑皮。


还是回到星守上来吧。


在这一届星守推出之后,论坛贴吧少见地统一了战线,不过他们并不认为这是「黑人」的问题,而是将魔法少女风格化的星守强行嵌套在黑人身上的设计问题。



3年前,英雄联盟推出了主打说唱的乐团皮肤「真实伤害」,在系列的5个人中,有三位黑人英雄,不过这款皮肤却在当时好评如潮,而C位出道的艾克收获到了不少人的欢迎。



回过头来再看看这场对星守的指责,每个心有怨气的玩家对皮肤指指点点的时候,却心照不宣,默契地避开了它曾经的出发点——「英雄联盟的魔法少女」。


「魔法少女」曾经是英雄联盟向广大二次元宣传的金字招牌。


为了给这张招牌镀金,拳头设计了相同风格的战斗服,给每个英雄搭配了一只符合相性的「丘比」。但在2年前「厄加特」加入星守这个系列之后,整活的氛围让这个系列开始逐渐吊诡,最后和「魔法少女」彻底脱钩。



如今,已经没有玩家会想着将「星之守护者」与「魔法少女」并列,而黑人,终于还是失去了成为魔法少女的机会。



-END-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