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米老鼠的恶搞狂潮背后,有多少人是真在发泄对迪士尼的怨恨?
怪物马戏团 | 文
2024年1月1日,新年钟声响起,世界迎来了成人娱乐巨星米奇。
就在今年,最初的米老鼠形象失去版权保护,正式进入公共领域。这意味着,迪士尼这家世上版权偏执症最严重的公司,不再能因为你在厕所画了个米奇,就把你告到买不起厕所了。
先介绍下公共领域:在正常社会里,作品的创作者,能享受几十年的版权保护期,所有对该作品的使用,都要和创作者商讨。而一旦版权保护期结束,作品就会进入公共领域,让大众随意再创作,不需再经过作者认可。
而迪士尼全力保护了95年的标志形象,在迈入新年后的2小时里,出格同人作就已漫天飞舞。
每年都有经典卡通角色进入公共领域,每次,都有一群人等着把它们成人化。然而米奇这次欢迎会的仗势非同凡响,几百万人显然是有备而来,就等着它跨过新年的一瞬间,帮它登dua郎。
当我说米奇变成“成人娱乐巨星”时,我不仅指它有了很多色图,而是它入侵了所有成人向的娱乐业。比如新年还没开始半小时,就出现了一部以初版米奇为反派的恐怖片,以及一部同类恐怖游戏。
很明显,所有的筹备早做好了,就等着新年敲钟呢。
不过版权保护是很复杂,且细节有点奇怪的东西。米老鼠本身没有失去保护,它有无数种形象,每一种,在版权保护上都是单独处理的。所以今年版权过期的米奇,只是1928年那个开创了经典形象的米奇,源自短篇动画《蒸汽船威利号(Steamboat Willie)》,它其实不是米奇第一次露面,但是第一次正式登场。
这是史上最著名的动画之一,配音还是华特·迪士尼本人。你得注意,这个米奇是没有白手套的。
所以上面两个恶搞作品里,使用的都是初代米奇的形象,在恐怖片预告中,还特意给了放映机上的《汽船威利号》海报一个特写,然后很烂地玩了“老鼠已出笼”的双关梗。
别因为好奇,就真去尝试它们,这粗制滥造味比今年迪士尼的电影还浓郁。游戏看着像是用素材拼出来的,可能唯有米奇本尊是手捏而成;而电影的质感,则仿佛找了一群内衣模特去演牙膏广告。
同时,它们也只是这波恶搞大潮中的代表而已。如今,你几乎能在任何角落里找到初版米奇。
首先把Steamboat Willie和rule 34一同搜索,就会涌来一堆不堪入目的色图。我知道大家都有逆反心理,但真的不建议去搜索这玩意儿;我这辈子就没见过屁股如此肥硕的米老鼠,而且已经无法直视蒸汽船方向盘上的木棍了。这些图的惊悚度,应该要强过那两个粗制滥造的恐怖作品。
此外,这形象被做成了VTB皮套,任何人都可以下载使用。于是你可以看到,米奇正在和永雏塔菲共舞,而且我写下这段话时才意识到,他们从设定上说好像是特么同时代的:初版米奇处于蒸汽时代,开的是蒸汽船;而永雏塔菲,人设是个蒸汽时代的大发明家。
穿越时空的命运邂逅
之前我们写过一篇“模拟恐怖”的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地标秘闻》系列,在其世界观中,全世界的地标建筑里都藏着阴暗秘密。
而就在初代米奇失去版权后,这作者立刻上线了一个新视频,正是对《汽船威利号》的改编,米奇在怪诞的配乐中变成了扭曲的怪物。视频最后,还引用了华特·迪士尼的名言:“我们最好的自然资源,就在孩子们的大脑中”;在这世界观下,这话简直不能再诡异。
例子真的太多,现在这个不戴白手套的米奇,有无数成人化的恶搞短片,还有各种不知名的三流游戏,宣布初代米奇将作为可使用角色登场……
其实这些举动的商业性存疑,因为恶搞的东西太多,真想靠此赚钱,恐怕比面试迪士尼管理层还卷。而且版权过期不等于商标过期,商标是不会过期的,所以你依旧不能用这形象,让人产生你在代表迪士尼贩卖商品的印象。
“突破迪士尼版权”的噱头也没那么新鲜,荒木在JOJO 6里用替身“波西米亚狂想曲”试过。2013年时,还有人偷偷在迪士尼乐园拍了部恐怖片《逃离明日》,卖点就是巧妙绕开迪士尼的版权监控。然而实际上迪士尼压根没采取任何措施,影片虽然在海外引发很多讨论,但无人真买票,亏得比唐老鸭理财还惨。
可很多人也不是为了赚钱才这么干的,甚至不止是为了恶搞,这场运动被中外网友调侃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报复行动”。因为它确实有种报复迪士尼的意味,很多人已经不叫这形象“蒸汽船威利”或米奇·老鼠了,而是迈克尔·啮齿。
“迈克尔·啮齿”
为了报复什么?首先自然是迪士尼的版权偏执。
很多人都听过迪士尼的版权笑话:在孤岛搁浅,最好的求救方法就是在沙滩上画个米老鼠,迪士尼的法务部会坐飞机找上门;不过假如你搁浅在了东方,画马里奥会更有用。
但是,你可能真不了解迪士尼有时为了保护版权,会做到何种地步。
实际上,迪士尼对待角色版权并非总是强势,所以你才能在3D区找到Elsa和Anna。华特·迪士尼本不是个很重视版权的人,米老鼠其实是1927年“Oswald幸运兔”的翻版,这兔子是迪士尼和环球共同创作的,却被环球抢走版权,迪士尼只好重新创作一个类似的米奇——这可能会被弗洛伊德定义为创伤源头。
然而有时,他们的保护又近乎反人性。举两个例子:一个发生在1989年,当时迪士尼威胁了三家托儿所,因为它们把高飞和米老鼠画到了墙上;要知道迪士尼是以“为了让孩子们开心”才创造出这些角色的,而当托儿所为了同个理由,在不盈利的前提下这么做时,收了律师函。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2019年:一个父亲想把蜘蛛侠放在自己4岁孩子的墓地上,因为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超级英雄。然而因为这诞生80年的角色,在10多年前被迪士尼买了版权,于是迪士尼否决了父亲的提议,而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我们只是想保护角色的纯真”。
丁真要是和迪士尼签约,可能已经被塑造成耶稣了。
这只是迪士尼漫长战绩中的两个例子,仅仅为了说明其版权战略在这几十年里并没本质变动。
另外,版权法过去的保护期一直是56年,但当初版米奇要在1984年过期前,迪士尼协助推进了版权法的改革(比如花大钱资助相关人员的竞选团队),让1976年时,保护期被修改成了75年,替米奇续命到了2003。
后来保护期再度过时,这时再乱修改法案就不礼貌了,于是迪士尼来了另一招:协助推进对版权法的二次改革,不修改它,而是加入补充条款。那之后,个人作品的保护期依旧是75年,但公司作品的保护期变成了95年,这就是为何米奇直到2024年,才开始拥有巨硕臀部。
讽刺的是,迪士尼本身尤其喜欢利用公共领域来赚钱。他们的公主系列,几乎全是从无版权的民俗童话改编的,就连《狮子王》改的也是《哈姆雷特》;改了后,版权就是迪士尼的了,就像其他版本的米老鼠。
此外,迪士尼对形象的保护,不止在商标上。还记得几年前,上海迪士尼乐园“不许外带食物、自拍杆、穿角色服装和COS服”规定引发的争议吗?这些规定全是迪士尼以“保护自身纯洁性”的理由而生的。
迪士尼乐园有大量诡异的都市传说,其中一些其实是迪士尼为了鬼屋类项目搞的营销,但还有不少,暗中都有种讽刺迪士尼“强制快乐与童话”作风的味道。
比如有传说称:假如玩偶中的人在演出中途死掉,两个工作人员会搀扶尸体保持坐姿,营造微小动作,并告诉前来观看的小孩说这是因为角色累了,不能中止花车;此外,迪士尼乐园还禁止死亡,所有在园区死亡的人,都要全力抢救,哪怕已经嗝屁,直到离开园区,才能宣布死亡。
都是些阴谋论,但可以从中窥见人们对迪士尼童话之地的形象营造,并没那么买账。
因为在迪士尼口中,这片为了儿童的快乐诞生的魔法之地,对魔法风格的解释权,必须严格属于他们。这里不能有《女巫》《哈利波特》《指环王》和《龙与地下城》的魔法,二次元那更要靠边站:魔法只能有一种面貌,儿童只能有一种天真烂漫。
在这纯洁与鲜艳之下,有太多利益驱动的齿轮了,让整件事显得非常虚伪:哪怕盈利向来是公司的正常目的。
然后,人们报复的是迪士尼的贪婪和愚蠢。
就在最近,著名《Variety》杂志给影视7巨头(多了个苹果)2023年的表现评了分,其中迪士尼垫底,是唯一荣获C+的。因为过去一年里,他们的作品不论从口碑、票房,还是品牌伤害力上,都是灾难级的拉胯,让漫威和夺宝奇兵两大IP拉穿地壳,皮克斯和自家动画连续哑炮。
今年的票房冠军为环球,这是2015年后,迪士尼首次没夺冠
去油管逛一圈,嘲讽迪士尼罪有应得的视频比比皆是,全世界似乎都已经受够了他们魔怔化的政治正确理念。
如今政治正确在欧美早已严重反噬,著名啤酒百威昕蓝半年前因为找了个不受欢迎的跨性别网红做广告,市值在一个月内跌了270亿美金。
而迪士尼正是这波翻车浪潮里,首当其冲的公司,人们受够了他们为了宣传政治站位,肆意糟蹋电影的行为:我相信没多少人买电影票是为了听三流政治演讲。
如今有种说法:迪士尼之所以没再度试图延长版权保护期,一方面是这样过头了(哪怕对他们而言),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其实已经不在乎了。
这20年,迪士尼不再使用“以米老鼠对抗各种竞争”的战略,而是转向大规模收购对手,从皮克斯、21世纪福克斯,到漫威、星球大战……所以,虽然如今米老鼠的商标估值为150亿美金,但米老鼠外的已收购公司总市值,估值为1140亿美金——相比之下,这只老鼠对迪士尼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著名的收购图示
所有这些昔日的娱乐巨头,都成了迪士尼版权保护伞下的棋子。然后棋子成了之前我们举的例子:想在小孩墓碑上刻蜘蛛侠?不好意思,迪士尼的蜘蛛侠不在乎小屁孩的榜样,他更关心维护角色的纯洁性,以及扮演钢铁侠的养子。
更糟的是,手握这些版权的迪士尼,为了迎合黑石这种巨型投资集团,大走政治正确路线,把它们集体搞砸。注意:皮克斯、21世纪福克斯、漫威、星球大战,都是在同一时期开始迅速拉胯的。
这还只是广为人知的例子,实际上迪士尼的壮举不止于此。比如2017年估值57亿美金的媒体Vice,原本致力于对战乱地区和毒枭领地进行人文主义报道,被称为有朋克精神的年轻人之声;然而被迪士尼收购后,他们开始火力全开转向报道支持政治正确的欧美中产年轻人;如今,Vice已经破产重组了。
也许迪士尼收购拉瑞安,影心就会变成地精。
而迪士尼的股价,也从21年的200美金一股,变成如今的80美金。
也许,所有这些其实都不是迪士尼的错,只是巧合而已,或都另有原因;也许吧。
迪士尼的收购引发众怒,表面上是他们把后续创作搞砸了,但在更深处,是他们把至少还算是“创作”的生意,变成了近乎纯粹的商业运作。而后者的问题是:其判官不是创作者的热情,而是领导人的政策方向;以迪士尼的体量来说,这方向又很容易变得笨重,一旦头部偏移,全身都会随之冲向歧途。
实际上,卢卡斯在把星球大战交给迪士尼时,是定了后续框架的。但迪士尼在合同里夺走了后续创作权,并抛弃了卢卡斯的框架,献上了最烂的星战三部曲,以及最拉胯的三个主角,连个新的恶搞梗都产不出。
火的星战梗也都是老版里的
所有这些毫无尊重的动作,都会被粉丝记住。我其实是迪士尼的老粉,去过6次迪士尼乐园,能自愿被迪士尼酒店痛宰,童年时,我订了10年《米老鼠》杂志;但我完全无法抑制住想在这篇文章里咏春的冲动,因为我同时也是星战、皮克斯、漫威、Vice的粉丝,而当他们集体被毁时,我这样的人就会去寻找罪魁祸首。
所以为何有人会说,这场恶搞的乐子,实际上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复仇。
被报复的对象,也反正不会倒下:它还有1677亿美金的市值呢,还有无数顶级IP,被藏在它那无比尽职的版权保护伞下,时刻准备以“维护作品纯洁性”的理由展开。现在我们最后再提一件关于迪士尼的“小事”:
你听过旅鼠会集体自杀的知识吗?它一度在国内非常流行。然而这是假的,传言来源,就是迪士尼1958年的纪录片《白色荒野》。这纪录片中,迪士尼的拍摄者为了增加噱头,把一群群旅鼠丢下悬崖摔死,并配上卡通人物坠地的音效,谎称其是自杀的。
这纪录片被迪士尼大肆宣传,夺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票房大丰收,甚至催生了一个词叫“旅鼠效应”,直到30年后才被揭穿。
看来这只致力于维护儿童梦幻和虚拟角色纯洁性的老鼠,对维护现实旅鼠的生命也没那么感兴趣。
所以初版米奇在2小时内沦为成人娱乐巨星,形象全无,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毕竟这只啮齿动物,早就是这场声势浩大成人游戏中的一员了。
为什么会有公共领域这个说法?它来自古罗马,那时人们认为,世间总有一些事物不能独属某个人,不论富豪或皇帝;比如阳光、海水、空气……任何人都有权拥有这世界的一部分,于是,世上必须要有Res Publicae:后来这词发展成了“共和国”,以及“公共领域”。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