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小蜘蛛导读
等级医院评审是各大医院目前工作的重点,关于感控科在评审中需要参照的依据与需要准备的各类资料有哪些,您都清楚吗?之前我们已经发布了等级评审①| 评审理论依据--感控法规、政策汇总清单,有许多老师在问有没有详细的法律法规,我们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如有整理不足之处,欢迎您在文末留言。
2004 年 11 月 1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24 号公布
2016 年 2 月 6 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2018 年 04 月 04 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98 号
删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
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中的“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的实验室,” 修改为“三级、四级实验室”。
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中的“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实验室”修改为“具备相应条件的实验 室”。
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汇总并互相通报 实验室数量和实验室设立、分布情况,以及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实验活动的情况。”
第五十六条修改为:“三级、四级实验室未经批准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 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 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责令停止有关活动,监督其将用于实验活动的病原微生物销 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并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 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中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实验室不颁发从 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或者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为了检验检 疫工作的紧急需要”修改为“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为了检验检疫工作的紧急需要”。
第六十一条中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该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的资格证书”修改为“责令停止该项实验活动,该实验室 2 年内不得申请从事高致病 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2018 修订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 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 条例。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 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 全监督工作。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 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 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 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第六条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 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
第七条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 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 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 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 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 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八条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 定、调整并予以公布;动物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 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
第九条 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二)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
(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四)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 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第十条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通过陆路运输;没有陆 路通道,必须经水路运输的,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紧急情况下或者需要将高致病性病 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往国外的,可以通过民用航空运输。
第十一条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运输目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用途和接收单位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 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 材料还应当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的要求;
(三)容器或者包装材料上应当印有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规定 的生物危险标识、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 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运输的,由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需要跨省、自治区、直 辖市运输或者运往国外的,由出发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 者兽医主管部门进行初审后,分别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检验检疫过程中需要运输病原微生物样本的,由国务院出 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批准,并同时向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通报。通过民用航空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除依照本条第二 款、第三款规定取得批准外,还应当经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关于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 样本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即时批准。
第十二条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 2 人的专人 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 种或者样本。
第十三条 需要通过铁路、公路、民用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菌(毒)种或者样本的,承运单位应当凭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批准文件予以运输。承运单位应当与护送人共同采取措施,确保所运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 种或者样本的安全,严防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事件。
第十四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指定的菌(毒)种保藏中心或者专 业实验室(以下称保藏机构),承担集中储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任务。保藏机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储存实验室送 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并向实验室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藏机构应当制定严格的安全保管制度,作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 和储存的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和样本应当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保藏机构储存、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其经费 由同级财政在单位预算中予以保障。保藏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 保藏机构应当凭实验室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的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相关实验活动的批准文件,向实验室提供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并予以登记。
第十六条 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 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保藏机构接受实验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当予以登记,并开 具接收证明。
第十七条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 失、泄漏的,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 2 小时内 分别向承运单位的主管部门、护送人所在单位和保藏机构的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所 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发生被盗、被抢、丢失的, 还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 2 小时内 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和国务 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 2 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 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 2 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 1 小时内,向国务院卫 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或者包装材 料,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 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并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 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
第十八条 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 验室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并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
(二)经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三)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五)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与其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前款规定所称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 有关部门制定。制定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资 源共享的原则,并应当召开听证会或者论证会,听取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投资管理 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专家的意见。
第二十条 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应当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 准以及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三级、四级实验室进行认可;实验室通过认可的,颁发 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证书有效期为 5 年。
第二十一条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 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 的规定;
(二)具有与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
(三)工程质量经建筑主管部门依法检测验收合格。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三级、四级实验室是否符 合上述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发给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 证书。
第二十二条 三级、四级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 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报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实验活动结果以及工作情况 应当向原批准部门报告。实验室申报或者接受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有关的科研项目,应当符合科研需要 和生物安全要求,具有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与动物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有关的科研项目,应当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同意;与人体健康有关的高致病性病 原微生物科研项目,实验室应当将立项结果告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动物防疫机构在实验室开展检测、 诊断工作时,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需要进一步从事这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经批准同意,并 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实验室中进行。专门从事检测、诊断的实验室应当严格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 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二十四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需要从 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申请之日起 15 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为了检验检疫工作的紧急需要,申请在实验室对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开展进一步实验活动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时起 2 小时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 定;2 小时内未作出决定的,实验室可以从事相应的实验活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为申请人通过电报、电 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提供方便。
第二十五条 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 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 部门应当每年将备案情况汇总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 医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汇总并互相通报实验室 数量和实验室设立、分布情况,以及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 活动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 已经建成并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的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向所在地的县 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 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其他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对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 批准不得从事相关实验活动。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需要从事前款所指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经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批准部门指定的专业实验室中进 行。
第二十九条 实验室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 应当符合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保证生物安全和操作者人身安全的要求,并 经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论证;经论证可行的,方可使用。
第三十条 需要在动物体上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在符合动 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三级以上实验室进行。
第三十一条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定期对 有关生物安全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对实验室设施、设备、材料等进行检查、 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
第三十二条 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实验室负责人应当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第三十三条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建立 健全安全保卫制度,采取安全保卫措施,严防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 泄漏,保障实验室及其病原微生物的安全。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被盗、被 抢、丢失、泄漏的,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进行报告。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备案,并接 受公安机关有关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三十四条 实验室或者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 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每半年将培训、考核其工 作人员的情况和实验室运行情况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 医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五条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 2 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 进行。进入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有关 人员,应当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实验室应当为其提供符合防护要求的防护用品并采 取其他职业防护措施。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还应当对实 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每年组织对其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应 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接种。
第三十六条 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
第三十七条 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实验 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 20 年。
第三十八条 实验室应当依照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 定,对废水、废气以及其他废物进行处置,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 染。
第三十九条 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在明显位置标示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 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标志。
第四十条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制定实验室感染应 急处置预案,并向该实验室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 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一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病原学、 免疫学、检验医学、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环境保护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组成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 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设立与运行的生物安全评估和技术咨询、论证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 关部门组织病原学、免疫学、检验医学、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环境保护和实验室 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本地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承 担本地区实验室设立和运行的技术咨询工作。
第四章 实验室感染控制
第四十二条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指定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承担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 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应当具有与该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 有关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并定期调查、了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第四十三条 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 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时,实验室负责人应当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报告,同时派专人陪同及时就诊;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将近期所接触 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危险程度如实告知诊治医疗机构。接诊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救 治;不具备相应救治条件的,应当依照规定将感染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转诊至具备相应 传染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具备相应传染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接诊治疗,不 得拒绝救治。
第四十四条 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 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并同时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 或者人员报告。
第四十五条 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接到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四 十四条规定的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人员对该实验 室生物安全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发生实验室感染或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 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进行报告,并同时采取控制措施,对有关人员进 行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封闭实验室,防止扩散。
第四十六条 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接到关于实验室发生工作人员感染事 故或者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的报告,或者发现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造 成实验室感染事故的,应当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医疗机 构以及其他有关机构依法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一)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
(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三)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四)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五)进行现场消毒;
(六)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
(七)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四十七条 医疗机构或者兽医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由于实验室 感染而引起的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或者患有疫 病、疑似患有疫病的动物,诊治的医疗机构或者兽医医疗机构应当在 2 小时内报告所 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 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 2 小时内通报实验室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 医主管部门。接到通报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四十六条 的规定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第四十八条 发生病原微生物扩散,有可能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实验室 感染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处理。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分工,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的采集、运输、储存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是否符合本条例规定的 条件进行监督检查;
(三)对实验室或者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培训、考核其工作人员以及上岗人员的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实验室是否按照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从事病原微生物相 关实验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主要通过检查反映实 验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标准和要求的记录、档案、报告,切实履 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履 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病原微生物泄漏或者扩散现场调查取证、 采集样品,查阅复制有关资料。需要进入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 验室调查取证、采集样品的,应当指定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实施。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 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五十一条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 规定对实验室认可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二条 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法定的职权 和程序履行职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文明、高效。
第五十三条 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执行职务 时,应当有 2 名以上执法人员参加,出示执法证件,并依照规定填写执法文书。现场检查笔录、采样记录等文书经核对无误后,应当由执法人员和被检查人、被 采样人签名。被检查人、被采样人拒绝签名的,执法人员应当在自己签名后注明情况。
第五十四条 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执行职 务,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 其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 部门不依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兽 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五十五条 上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属 于下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职责范围内需要处 理的事项的,应当及时告知该部门处理;下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及时处理或者不积极履行本部门职责的,上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 部门、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上级 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权直接予以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三级、四级实验室未经批准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 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 依照各自职责,责令停止有关活动,监督其将用于实验活动的病原微生物销毁或者送 交保藏机构,并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实验室的 设立单位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 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准予不符合本条例 规定条件的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由作出批准决定的卫生 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撤销原批准决定,责令有关实验室立即停止有关活动,并 监督其将用于实验活动的病原微生物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违法作出批准决定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作出批准决定的卫生主管 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八条 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为了检验检疫 工作的紧急需要,申请在实验室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开展进一步检测活动,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批准决定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 监察机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 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不符合相应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 相关实验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 责,责令停止有关活动,监督其将用于实验活动的病原微生物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 并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对主 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实验室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 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由实验室的设立 单位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 的处分;有许可证件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有关许可证件:
(一)未依照规定在明显位置标示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生 物危险标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标志的;
(二)未向原批准部门报告实验活动结果以及工作情况的;
(三)未依照规定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或者对所采集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 方法等未作详细记录的;
(四)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未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 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备案的;
(五)未依照规定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或者工作人员考核不合格允许其上 岗,或者批准未采取防护措施的人员进入实验室的;
(六)实验室工作人员未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
(七)未依照规定建立或者保存实验档案的;
(八)未依照规定制定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并备案的。
第六十一条 经依法批准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设立单 位未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或者未采取安全保卫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导致高致 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被盗、被抢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责令停止该 项实验活动,该实验室 2 年内不得申请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造成传染 病传播、流行的,该实验室设立单位的主管部门还应当对该实验室的设立单位的直接 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未经批准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或者承运单位 经批准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未履行保护义务,导致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责令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托运单位和承运单位的主管部门对主 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实验室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 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责令有关单位立即停止违法活动,监督其将病原微生物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有许可证件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有关许可 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未依照规定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的;
(二)实验室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未经国 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论证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从事在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 验活动的;
(四)在未经指定的专业实验室从事在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 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
(五)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同时从事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高致 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的。
第六十四条 认可机构对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以及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实 验室予以认可,或者对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以及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实验室不 予认可的,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 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其认可资格,有 上级主管部门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五条 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该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 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以及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负责人、 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的专门机构或者人员未依照规定报告,或者未 依照规定采取控制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依 照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由其设立单位对实验室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 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
有许可证件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有关许可证件;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六条 拒绝接受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依法开展有关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扩散的调查取证、采集样品等活动或者依照本条例规定采取有关预防、控制措施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 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以及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对实验室主要 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 分;有许可证件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有关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第六十七条 发生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 构和实验室的设立单位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报告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 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或者承运单位、保藏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八条 保藏机构未依照规定储存实验室送交的菌(毒)种和样本,或者未依照 规定提供菌(毒)种和样本的,由其指定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收回违法提供的菌(毒) 种和样本,并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 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 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实验室及其 实验活动监督检查职责的,由有关人民政府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 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七十条 军队实验室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参照本条例负责监督管理。
第七十一条 本条例施行前设立的实验室,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 6 个月内,依照 本条例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第七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现在我们在公众号里面已经添加了等级评审模块啦!
各位老师们有需要的话可以直接点击指南流程,之后再点击等级评审就可以看到我们往期发的所有跟等级评审相关的资料啦~
各位老师们也可以在小蜘蛛里面搜索到等级评审相关的文件哦~
滑动查看更多
注意注意!
各位老师请注意,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想如常看感控小蜘蛛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需要您每一次阅读后,在文章最右下方点一下“在看”
添加老师微信即可免费获取最新感控资料,海量资料应有尽有、更可加入各省专属感控社群、老师为您在线答疑解惑。
长按或者扫码二维码下载咨询电话:400-969-7756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交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