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荠菜炒年糕中的母爱

本文转发自“学习强国”平台,作者系新吴区残联文艺协会文学分会主任徐晨达。欢迎更多文学爱好者踊跃投稿!

联系方式:新吴区残联办公室68758617,维文科68759805。


连着下了好几日的雨,到了周末雨势减缓,气温回升之下,方才有了早春的感觉。周六一早小雨刚停歇,母亲就迫不及待地拿起小铲子,挎上小篮子,笑眯眯地冲我说道:“别玩手机了,走,一起挑荠菜去!”“这才二月上旬,又刚下了一星期的雨,春寒料峭,挖得到荠菜吗?”我表示怀疑。“荠菜也叫‘报春菜’,是野菜中的‘笃老倌’(无锡方言:‘大哥’的意思),春天别的野菜还没见踪影,荠菜就已经悄悄地破土而出,开遍田间地头了。”母亲笃定地说道。

我将信将疑地跟着母亲向小区院墙边的荒地走去,果然看到雨后的泥地上、邻居的菜圃旁,目光所及之处已是一片嫩绿,刚刚破土而出的野荠菜已经跟杂草一起遍布荒地。二月中上旬的野荠菜根茎尚且细嫩,沾满雨水露珠的叶片在春风中轻柔地摇曳。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我不禁回想起辛弃疾的这句诗来。正当我努力分辨哪些是野荠菜哪些是杂草时,母亲已经蹲下身来,拿着手中的小铲子开始专心致志地挑荠菜。挑荠菜,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大片眼花缭乱且大多与野荠菜长得差不离的杂草之中,精准地找寻出那一株株野荠菜并用小铲子挖出来。

不到半小时,母亲已经挖了满满一篮子,她拎起篮子冲我晃了晃,乐得合不拢嘴。刚挖出来的野荠菜根部还留有湿润的泥土,散发出一种淡淡的独有的清香味儿。

回到家我便催着母亲做荠菜炒年糕吃,对我来说,挑荠菜固然是一种亲近大自然的乐趣,但食用野荠菜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则是更大的享受。母亲不慌不忙地打开了一包宁波年糕,切成薄片后放在热水里浸泡。这种年糕的口感比常见的糯米年糕更为软糯弹牙,不易粘连。随后,母亲将一篮子的野荠菜倾倒在不锈钢盆里,细心地摘去其中的黄叶、须根,用清水反复冲洗,直到野荠菜的叶子被淘洗得嫩绿发亮,根茎白得耀眼,放入滚水中焯水。荠菜焯水后变软,颜色变为深绿,其中的泥土气和苦味也被一并沥掉了。母亲立刻将其捞出改用凉水冲凉,控干水分,切成细末待用。铁锅中倒入少许色拉油,待到油温七八成热时倒入荠菜末,在“滋啦滋啦”的油锅中用大火翻炒20秒,接着倒入少许肉末炒20秒,再加入年糕片翻炒大约1分钟,至年糕变软,最后加入盐、鸡精,淋上芝麻香油调味,翻炒均匀后,我梦寐以求的美味——荠菜炒年糕就出锅完成了。

荠菜炒年糕端上桌来,香气四溢,白玉板似的宁波年糕搭配着翡翠碧玉一般的野荠菜,再加上玛瑙石般点缀其间的肉末,三者交相辉映,一盘荠菜炒年糕美得好似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令人食指大动。我急不可耐地举起手中的筷子,不顾年糕烫嘴,夹起一块就往嘴里送,一咬之下,顿觉年糕软糯,荠菜清香,入口清爽,细细咀嚼之下口齿生香,令人回味无穷。“好吃吗?慢点吃,小心烫!你呀,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是跟小时候一样。”母亲看着大快朵颐的我,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年糕在江南地区寓意着“节节高”,而荠菜则象征着“整整齐齐”“阖家团圆”之意,看似简简单单、平平无奇的一道菜,却蕴含着母亲对我的无限期许以及最美好的祝愿。我爱吃荠菜炒年糕,不仅因为它的美味,更因为这道菜满含着母亲对我的舐犊之情。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徐晨达 

审核:陈锡财

发布:韩宝玉


2023年2月新吴区残疾评定结果公示

“让爱听到”听力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活动

雷锋精神放光芒 为民服务扬传统——新吴区残联各协会开展“学雷锋” 主题实践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