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分,张桂梅,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不完美坚守 | 二湘空间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我本是高山》剧照 图源网络
我本是高山,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不完美坚守
文/绿风
2024年高考已经结束,这几天各省已陆续发布成绩。每年高考期间,张桂梅校长和她的华坪女中都会引起关注。我注意到,今年高考前夕,张桂梅寄语2024高考生:“多想你们能够冲出这叠叠的山嶂走到山外去。”这句话是她从始至终坚守的办学目标,也正契合了去年上映的根据她的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的主题。我本是高山,既是她寄予她的学生们的厚望,也恰恰是她本人不断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一种诠释。
1、华坪女子高中的创办背景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创建于2008年,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主要招收丽江市内边远乡镇高寒山区及个别云南省内其他市、县贫困边远乡镇山区和周边省、市贫困山区的学生,学校对所有学生免收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并免费提供棉被等生活用品。
华坪女子高中的创办和张桂梅密不可分,她是2002年就有了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但是没有筹备到经费,直到2007年她当选17大代表,在北京参加两会期间,被新华社记者采访,她的事迹报道后,才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图源网络
随后几年,张桂梅带领她的教师团队,将一批批学生送出大山。她也获得了大大小小诸多荣誉。感动中国2020年给她的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了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2、电影再现了华坪女高初创时的艰难岁月
《我本是高山》根据张桂梅的事迹改编的电影。剧情选取的是2008年到2011年,华坪女高初创,张桂梅和她的教师团队如何非常艰难地培养第一届学生的故事。
学校刚开始办学,很多硬件条件非常差。没有围墙,校门也只有一个框架不成样子,操场路面都是土,一下雨就非常泥泞。学生宿舍一大间住了10多个人。张桂梅也住在学校,同吃同住。
《我本是高山》剧照 图源网络
电影重点刻画了几位学生在女高的学习和成长历程。电影上映后,很多人质疑,说明明是父亲酗酒怎么改成母亲酗酒了,是不是故意丑化女性?为什么张桂梅那么不近人情,对学生和老师那么严苛,会不会造成心理伤害等……有时候,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一个人物,是基于现实中很多人的故事集中在这一个人身上去演绎的,我们要允许电影做这样的艺术加工和改编。
3 创办华坪女高的目的是什么?严格管理是不懂教育吗?
看了很多张桂梅的访谈,她创办女中最集中和突出的想法就是:
第一,解决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的问题。
第二,为了让女孩子们走出大山,命搭上都是值的。
第三,我们付出的是生命,这里的一切都是老师们用命换来的。
第四,这辈子最有价值、最感安慰的事情就是,救了一代人。
我看完电影并追看了很多张桂梅的事迹报道,除了被感动以外,我最深的感受是:不同地区,教育的困境是不同的,是分层次的,即使在同一个中国,教育的形式的确不应是一个尺度执行下来,虽然教育的内涵一样,但是不解决基本的需求,谈高层次需求是空谈。尤其是对落后地区的大山里的孩子们。说得直白点,她们最迫切的问题还是改善生存环境,走出大山。
图源网络
网上很多诟病甚至指责张桂梅管理过于严格,不通人情。关于这一点我是理解她的做法的。我们看到她对老师和学生的管理达到了一个很极端的程度。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一个目标:一定要把这些孩子培养出去。何为培养出去?就是要走出大山。这是终极目标,不是说把她们从家里带到学校是终极目标。
怎么走出大山?绝不是用温情的教育带出去,而是用高考带出去。上个专科,二本,一本大学。严苛的管理模式也并不是张桂梅自己在用这种方式,我们现在很多高考大省的学校也都在用这种方式,因为高考录取的院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以后的人生的平台。
对于张桂梅来说,她能采取的措施只能是严上加严,让孩子们来上学,不是要把学生成天搂在怀里,说你们都是好孩子,好宝宝。而是要求高效率的学习,争分夺秒的学习,那就必须步调一致,实行军事化管理。这是效率问题,所以对老师和学生的严格管理都是服务于高考的目标。
她手上总拿一个喇叭,那是她的一个管理手段。她必须是强势的,而且必须强硬,如果她做不到这一点,也绝对不会有现在的成绩。
记得张桂梅接受中央台董倩面对面栏目的采访,董倩说那些贫困的女生什么的。张桂梅说,不要这样叫她们,因为这样可能会伤害她们的自尊心。我一般都叫她们是大山里的女儿。大山里的女孩,我觉得她这句话充满温情,也可以说明,她是非常尊重学生们的。
图源网络
很多人说她不懂教育,可是如果她不懂教育,她带不出来这样的队伍,也带不出来这样的成绩。到2022年,她的高考成绩是丽江市14所高中的第一,高考录取率第一。这样的成绩,绝对不是温情脉脉能取得的。而且多年以来就维持了这样的一个成绩。她有自己的管理方法,是一整套管理方法,不要轻易否定这套方法的有效性。十多年,2000多名学生走出大山,我觉得真是功德无量。也正如她自己说的,我就是救出一个人,也值得了。张桂梅曾说:“我的学生可以考到厦大、川大、武汉大学!我们是用命换来的。我们的成绩是用命换来的。”
4 张桂梅的价值是什么?
在被问到觉得“这辈子的价值在哪?”时,张桂梅这样回答:“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图源网络
张桂梅手里常有两样东西,小喇叭和手电筒。对应着管理和关爱。电影中当高考成绩揭晓,张桂梅和卢老师去给山英报信,他们跋山涉水到了山英家对面的山上,他们之间隔着一道山涧,天黑了,张桂梅他们打着手电筒照着山涧对面山英的家,高喊着山英,告诉她考上大学了。
那一刻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手电筒的亮光虽然不大,但是也足够照亮漆黑的山路,张桂梅就是一道光!她没有太阳那样的光芒万丈,但她就算是一个手电筒,也发出了照亮女孩们走出大山,改变她们命运的微光。海清评价她:无我。
5 张桂梅的感情经历
在2002年,我们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她的时候,中央电视台二套的生活栏目,对她有一个专题介绍,标题是《我想有个家》。纪录片介绍张桂梅的成长经历。她十多岁的时候丧母,20来岁父亲去世。之后,她就只能流转在哥哥姐姐家里。在她的感受当中,她就没有家了,失落感非常强烈。她真正再一次有了家的感觉,是她和丈夫的结合后,她爱人确实给了她非常多的宠爱,日常基本上她自己什么都不用管。她的衣服裙子鞋子都是她丈夫帮她管理和打理的,甚至她每天穿什么都给她安排好。她曾经是那样的一个生活状态,非常的开心、非常幸福。所以,谁还不是被宠爱的小公主呢。可是现在,她成了华坪女高所有孩子们的守护神。她有时候一副严厉冰冷的样子,可是她内心深藏的是最真实最深沉的爱。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她无儿无女,没有房子、没有财产。12年里,张桂梅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她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共计100多万元一同捐献给了教育事业。
6 张桂梅是一个不完美的理想主义者
我的朋友老稻对张桂梅的理解,我觉得非常中肯。他说:
她肯定是有点偏执的,偏执的人非常严厉,有时候就是不近人情,管理学校可能采取了很多很严苛的一些办法。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是指南针。路走错了,走偏了没关系,这根指南针还在,方向是对的就可以。张桂梅的理想主义是什么?是知识改变这些大山里边这些极度贫困的女孩的命运,这是她的那根指南针。她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看起来不近人情的做法,不科学的做法,甚至可能对孩子心灵有一些伤害的做法不完美,没错。但这根指南针是没错的,知识是能够改变这些女孩子的命运!相比其他方式来讲,这种方式是非常温和的,最温和的,非常的坚定。
《我本是高山》剧照 图源网络
所以把张桂梅的事迹重新给我们呈现一遍,它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就在于我们看到一个温和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在用她的方式,她所能认为的最好的方式在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的做事。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我们不一定非要按张桂梅的方式,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有一种温和而坚定的理想主义的方式去做我们认为是对的事情。我觉得也是对我们个人而言是很好的启示。
不管华坪女高的高考成绩如何,张桂梅已经坚守了16年,她一身病痛,全心付出,她这种无私大爱的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稀缺的,我和我的朋友们在此祝福她。
更多好文
二湘:39名阿里数学赛入围者发公开信质疑姜萍,向勇敢的他们致敬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