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吉“第一次”合作,从一位老人说起......


【原标题】帮助吉国摆脱困境的中吉首批合作|纳伦州首任州长忆中国新疆之旅


挺拔的身姿,自信的步伐,慈祥的目光,头戴一顶黑帽子,这就是79岁的科梅尔别克·阿什拉耶夫。这位吉尔吉斯斯坦(简称:吉国)老人看起来和普通的退休老人并无区别,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在苏联解体,吉国独立后,阿什拉耶夫是首批与中国建立合作的吉国地方领导人之一。



苦难催人成长1941年的春天,阿什拉耶夫出生在吉国纳伦地区的明布拉克村。“许多人认为我是命运的宠儿,然而他们并了解我。我出生两天后,母亲去世了。随后,父亲去了前线。就这样,我的祖母把我接走抚养。”阿什拉耶夫开始讲述他的故事。


阿什拉耶夫回忆起山区的生活时说,放牧是童年时期最艰难的工作。“冬季,牛可能会跑到50公里之外,然而无论多冷,放牧人都必须找到它们。一旦照看不周,牛群在爬山坡找草吃的时候可能就会遭遇雪崩。”


苦难催人成长,阿什拉耶夫成长为一名坚强又独立的少年。游牧民族的基因赋予他冒险精神,他擅长骑马、摔跤和滑雪等运动,同时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少年时的“文武双全”为阿什拉耶夫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14岁那年,阿什拉耶夫来到吉国首都伏龙芝(现名比什凯克)求学,他考入金融与经济技术学校,进入会计专业学习。阿什拉耶夫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后返回纳伦,并在当地的一个集体农庄担任会计。


老人回忆说,吉国时任领导人伊斯卡克·拉扎科夫号召年轻人投身畜牧业。因此在集体农场工作时,他又一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莫斯科著名的提米利亚耶夫


农业学院,然而在父亲的建议下,阿什拉耶夫最终选择了本国的伏龙芝农业研究所。


1968 年,阿什拉耶夫被任命为纳伦州共青团第一书记,直至1991 年吉尔吉斯斯坦获得独立,他成为纳伦州第一任州长。


首次访问中国寻求合作


90 年代初是吉国独立后最艰难的时期之一。当时人们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商店里根本没有食物。为了找到摆脱困境的出路,阿什拉耶夫前往中国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寻求合作。





吉国纳伦州首任州长科梅尔别克·阿什拉耶夫得到了中国合作伙伴“善良与诚实的人”的评价。


“我记得当时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负责人非常了解我们的生活状况,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低价向纳伦州提供了一批我们需要的糖、米和葵花油等商品,当这些商品被运往吉尔吉斯斯坦之后,甚至生活在伊塞克湖的百姓也来纳伦州购买。”老人回忆说。


据了解,1991年吐尔尕特口岸仍在苏联的管辖之下。为此阿什拉耶夫不得不与莫斯科保持联系。1992年,他作为吉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来到中国。这是中吉建立双边关系后阿什拉耶夫首次访问中国。同年,中吉两国也互设了大使馆。


错失成寡头的机会并不后悔


阿什拉耶夫回忆说,90年代初,刚刚获得独立的吉国对很多人来说是快速积累财富的最好时机,特别是对于那些掌握权力的人。


“仅纳伦州就有300万头绵羊,储备肉有3000吨。如果我当时只卖掉5豫的绵羊,我就可以成为吉尔吉斯斯坦最大的寡头。但是我的成长经历和年轻时接受的共产主义教育不允许我违背自己的良心去做这样事情。”阿什拉耶夫说。


他说:“我们在纳伦开了一家商店出售中国商品,许多人以为我从中牟利。但是如果我真的做了非法或可耻的事情,您认为刚和我们建立合作关系的中国同事会怎么想?”


他介绍,中国企业很快在纳伦开设了商店并不断发展分店,后来也有人逐渐搬到了比什凯克。在与中国的多年合作过程中,阿什拉耶夫获得了善良和诚实的评价,这也是他今天回忆中最看重的东西。“我现在睡得很香,因为我一生都在诚实地工作。”阿什拉耶夫说


来源:刊载于《丝路新观察》报235期第3版
丝路新观察全媒体记者:苏云别克·沙姆舍耶
编译:刘丽媛

往期文章精选

中吉吐尔尕特口岸明日9时开放!

这个口罩很吉尔吉斯斯坦!

拜登没“登基”,影子却“徘徊”吉尔吉斯斯坦!

监制:张兴鼎 | 编辑:潘琦


丝路新观察网站:www.siluxgc.com

如需广告、商业合作请联系微信:z13565801531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