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熊镇》:灰暗冰原还是会散发樱桃树的气息

小冒my 芸淡风倾 2023-01-23

小冒坚持原创的第259天  任性决定为这本2018年我最喜欢的小说,多写几天。


最近刚读完《北欧——冰与火的寻真之旅》,对北欧五国生活方式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知其优缺点后,如果有可能,我依然还是想生活在那个世界里。疏离又安定。

所以也不知道是因为对北欧产生向往,所以想看看那里生活的人所思所想;还是因为这个我最喜欢的当代小说家,而对瑞典格外有好感——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他是


这种环境下,寻求正义,甚至生活下去,都是地狱。


我从没想过,巴克曼会选择写这样一个故事。

一直以来,即使他的主人公会受挫,但并不是这种致命毁灭的方式。平淡的生活里,平凡的人经历的不平凡的独特故事,是他的特征。一直以来都是淡淡的,自然的,温馨的。

然而《熊镇》里,故事的暴风开展,凛冽残酷现实,让人不禁心疼玛雅,以及玛雅的父母彼特和蜜拉。

明明是犯罪者的错,为什么是受害人站在了风口浪尖,承担起所有的责难?

明明是在追求正义和真相,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横加阻拦,指责,胁迫受害者和家属,为什么要扭曲事实,保护犯罪者?

如果只是以上一个单纯的寻求正义的故事,那这个虚构的故事,可能远不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来的触目惊心。作者极端的将这个事件放置在群体利益的对立面上:

你,有勇气,挑战群体,为自己伸张正义吗?

你,有勇气,对周围视而不见,愿意为受害者发声作证吗?

你,能坚定地去反抗大众心目中的“英雄”或者“神”吗?

每个人都明白,明断是非的重要性。但是一旦触及群体利益,尤其是也会侵害自己的利益时,自私会让人们只想相信对他们有利的事实。

一旦正义的天平,一端的砝码不断加重,当你为了真相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时,还需要其他人也要为此牺牲后,人性的卑劣和脆弱,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以上问题,我曾扪心自问,我没法给出肯定而勇敢的正义答案。

如果房思琪和玛雅就在我身边,不算熟悉不算陌生,因为利益冲突,深陷群体舆论的攻击阻碍,孤立无援;我不知道我能做到什么程度。

但是,我反而很平静的认清了一个事实,就是我的能力不足以支撑我的正义感,可能我会因为帮不到忙,或者无法站出来而内疚痛苦,更多的是对自己渺小的影响力的无奈。想要帮助谁,保护谁,自己得先强大起来才行。

《熊镇》仿佛是《芳华》的另一种极端:前者,企图赦免英雄的罪;后者,见不得封神的好人,有一丝一毫粗鄙浅薄的人性弱点。



我没什么资格站在道德的审判席位,控诉不管是书里还是现实发生的悲剧。因为我也是社会群体的一员。

作为弱势群体,有人可能会遭受侵害,而且在伸张正义时会遭受困难,还有可能招致舆论的二次伤害,是不能否认的无力现实。

受害者可能要完美无瑕,毫无指摘之处,才能经得起伸张正义的成本。长得漂亮,穿着暴露,随意外出走动,自己没有提高警惕,仿佛侵害都是受害者的引发的。
当社会地位不对等,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所作所为,更有可能被视为默认的“潜规则”。不反抗就是默许。

Everything is about sex. Sex , is about power.

(所有事都关乎性,而性,关乎于权力。)


巴克曼的书一直都很治愈。

这部像是在一片黑暗森林中,孤军奋战的星星之火的故事,励志温暖就在于,不管怎么艰难绝望,一家人相互扶持,相互守护,良心未泯的善良旁人鼎力帮助,伸张了正义,寻回了自己应有的生活。


就像作者说的,冰球小镇的樱桃树,会散发出樱桃树的气息

希望,也还是要有的。就像《流浪地球》里写的: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面对诸多问题,也还是想相信这个世界没那么坏,



最后借美国《柯克斯评论》评价,作为结尾:

“巴克曼是一位炉火纯青的作家,他笔下的角色既亲切又独特,虽然各有缺点却又极具故事性。本书中有令人热泪盈眶的场景,也有肝肠寸断的绝望,以及幽默的吉光片羽。这本书透彻地检视脆弱的人性,引起的共鸣将会持续长长久久持续几个世代。”


未完待续~~~~~


关于讲述此类社会题材推荐:


《有点敏感,也没关系》

《One more step, and we can make a bigdifferenc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