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极分化的数字时代:独特稀有,才能对抗规模化

小冒my 芸淡风倾 2023-01-23

小冒坚持原创的674篇  人生一轮又一轮的“Hard模式”,大家还是都抗得很好。


2021年,大家都有种一鼓作气,扫荡魔幻2020的雄心壮志,面对方方面面一地鸡毛的现状。

我发现了一个好玩的现象。

当春节遇上西方情人节,别说是最正统的情人节,以前包括其他节日和纪念日,都一定会在各大社交媒体公开晒幸福的朋友圈,一片镇定;

反而是大年初五,整个朋友圈沸腾了,大家都在争先恐后转发迎财神。


我和小伙伴笑言,大家,不要浪漫要赚钱。

大概是经历很多之后,经济基础的稳定性,已经所有人逐渐清晰的诉求之一。

但对普通人而言,我们也未必有能力,有野心,抓住时代发展的每一个风口,起飞。

能力,机遇之外,其实认知的局限性,洞察力(insight)和魄力,更重要。

即使我是经济相关专业出身,小到择业、买房、投资,大到经济发展、财富动向,全是迷茫。

我学习过的经济理论,还是纸上谈兵。再加上中年危机也好,人生四分之一迷茫也罢,我对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外界,以及自己停滞不前的个人发展,充满担忧,想要努力,却害怕只是战术上的勤奋,弥补不了战略上的疏忽。

所以我会刻意增加自己在社科经济领域的阅读,尽可能拓展思维和认知。

每天早上醒来,没有两三只肥肥的黑天鹅,那都不叫2020。


确实形象又扎心。

说这句话的,是香帅。

本名唐涯,知名金融学者,香帅数字金融工作室创始人。原北京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产定价、宏观金融、行为金融学和数字金融。

有多篇学术专著在国际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第一财经日报》广受欢迎的财经专栏作家,著有《金钱永不眠》《钱从哪里来》《香帅金融学讲义》等畅销书。

他每年写一份财富报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复盘上一年度的重要金融现象,见证、记录中国财富的变化趋势。

这本《香帅财富报告》,是他准备持续20年的大型观察写作工程里的第二本书。




01 

转变为分化时代的我们


增长和分化,是社会发展阶段中,循环往复的特征。

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沃尔特・沙伊德尔( Walter Scheidel)的《不平等社会》书提到:

人类增长的漫长历史告诉我们,长和分化就像“人”字的一撇一捺,是人类的两翼,快速的增长总是伴随着剧烈的分化。

从古至今,只有大规模战争、社会变革、国家衰败和致命传染病“四骑士”暂时对抗或者短期逆转了不平等。

这四骑士减低不平等的机制不尽相同,但都是以贫困、死亡、毁灭这样巨大的破坏性为代价的。


2020年的魔幻加总,赤裸裸暴露出“分化”,这个21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伤口。

我们生活在数字化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中,一开始享受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繁荣。当分化逐渐压倒增长,也开始了被时代一声不响地抛下的现状。

书里以社会形态发展走在我们之前的美国为例。


曾经在增长阶段,美国呈现纺锤形劳动力市场,高收入和低收入者较少,中等收者占大多数,这被视为资本主义黄金时代象征。

进入分化阶段,纺锤形劳动力市场被杠铃式劳动力市场取代,劳动力市场呈现出K型模式,收入分化:

中等技能和中等收入的岗位大幅缩减,数字化将中产职业推向谷底,文本、数据处理类有固定步骤的“可编码型工作”也逐渐被自动化程序替代。行政文员、秘书、会计、保险理赔师这些曾经令人艳羡的传统白领所面对的职业前景开始变得越来越黯淡。

不具备上升到更高阶岗位的“沉默的大多数”,只能下沉到数量庞大但是收入极低的低端岗位,极少数能艰难挤到上坡路,上升到收入快速上涨的高技能工作岗位。

虽然目前流水线操作工等传统蓝领职业,看似影响不大,但长此以往的劳动力过剩,供需失衡。

牵一发动全身,财富、阶层、职业、城市,人群分布,地理社区,都在急速的分化中。

美国 “缓冲层”消失,两极之间渐行渐远,阶级分化。


我们也会面对同样的问题。



02 

选择和努力,缺一不可


绝大多数的个体,都是无法改变时代的洪流和发展进程。

我们面对的当下,就是人们的生活开始全方位线上化,海量高频数据逐渐成为必要生产要素,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积累,开启数据智能时代。

我和小伙伴讨论过,我们这样目前还从事传统行业的中年,大家开始认真学做“深圳女孩”,开始搞钱,不是为了奢靡的生活,而是为了参与到大环境的进程,国家发展的红利,能保持经济独立的刚需,至少不被时代抛下。


国家的命题在于是否继续保持增长,是否能将增长的果实更多地向弱势群体倾斜,实现效率和公平、增长和分配之间的平衡;这一切在2020年,都让人感觉到了踏实和欣慰。

对我们个人而言,拥抱变化,才是真理。

我们需要尽可能,能在城市、专业、行业、资产的选择上不犯或者少犯错误,同时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


书中描述了很多例子,一命二运三风水,因为选择的分叉口,命运从此天壤之别。

选择新兴行业,选择大城市,选择名校,当然更有保障;

但如果做不到,或者已无法回到过去,重新选择的人,难道就要放弃了吗?




03 

增加不可替代性,是刚需



不管时代行业如何改变,不可替代性,永远是刚需能力。提升自己是终身课题。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未来就业报告》估计,到2025年,自动化和人类之间全新的劳动分工将颠覆全球8500万个工作岗位。

传统体力劳动和重复操作岗位,将更多地由算法和自动化机器完成,如数据录入、会计记账和行政支持;但也创作了新行业新岗位,数字化革命也将创造9700万个新岗位。

创造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灵活性将成为最为需要的顶级技能。


我以前曾经写过,现代人的不可替代性,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先做合格的“I”型人,又专又精。

做“斜杠青年”,发展各项技能和爱好之前,请先保证住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深入发展自己在本职工作里不可或缺的专业能力,靠个人能力脱颖而出,获得更多机会的人,都能努力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能够快速学习成长,适应新环境新要求,树立靠谱形象,在平台上积累自己的能力和资源。


第二步,开始尝试做“T”型人。专业+博学跨界。

未来的行业瞬息万变,没有一尘不变高枕无忧的。也许就业一直不好,但对企业来说,对真正靠谱能干,综合能力强的跨领域的人才,一直是极度缺乏的。这都是事实和现状。


最后一步,才是努力去做一个“π”型人。这就是跨领域连接的创造力。

其实就是两个小“T”关联拼接而成。一个人如果完全转向一个陌生领域,还要达到专业的可能性太低了,还是应该多借鉴参考自己以往有效的积累。也就是要从我们无心插柳丰富爱好中,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

做个“π”型人丨作为平凡“社畜”谈谈职场里如何增加“不可替代性”

一命二运三风水,选择比努力重要的多吗?

一命二运三风水之外,还有第四条,平凡之路


大多数人一开始都不见得会从事自己很喜欢的工作,不用受限于大学专业,很多人要经历很多才有机会找到自己真正适合又喜欢的工作,甚至迫于现实还是得继续做着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

多体验,多经历,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擅长的事,即使当前看起来对事业毫无用处,相隔甚远也无所谓。

需要改变现状的时候,勇敢一点。




这本《香帅财富报告》更多带给读者的,不一定是焦虑和心塞。其实是一种清醒。

人生一轮又一轮的“Hard模式”,大家还是都抗得很好。


借用书中一段很让我感动的话,作为打气的结尾:

在一切的“中国溢价”中,中国百姓才是真正的“中国溢价”。

他们世俗理性,勤劳坚忍。即使遭遇再大的冲击和风浪,他们不会放弃,也不抱怨。他们沉默而坚定地活着。但凡可以用吃苦和劳动来解决的,就自己扛住。即使夜色深笼,只要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他们,她们,就会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往前走。

在《活着》中,余华说:“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这个国家的百姓,真的值得被温柔以待。



作者:小冒,主账号“芸淡风倾”,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头条百家号)。

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