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高晓松的不远万里辗转飞跃大半个地球来华支教之江大学的马尔济先生
580名会员在像你招手
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我们
每年88元 收听几十部完整付费音频
【彩蛋时刻】
彩蛋(一)之江大学的校园
(之江大学校园旧景)
之江大学的前身是1845年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麦卡第开办了一所男生寄宿学校,取名为“崇信义塾”。当时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本土神职人员,因此圣经在学习中一度占有较大比重,同时开设的课程有中国经学、作文、书法、算术、地理、天文及音乐。1867年崇信义塾从宁波迁到杭州大塔儿巷,改名为杭州育英义塾,1880年裘德生任校长时还增设了不少课程;由于学校纪律严格,教学水准有较大的提高,并开始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在社会上也获得良好的口碑。由于学生人生增加,从1907年起,在杭州六和塔边秦望山麓二龙头修建新校舍,1911年“育英书院”正式迁入新校舍,因地处钱塘江弯曲处,钱江成“之”字形,故更名为“之江学堂”;1914年又更名为“之江大学”。之江大学的英文名字是Hangchow University,不用多说,一看就明白,这不就是杭州大学么。
(建设中的之江大学)
(六和塔左侧为之江大学)
之江大学校园内建筑40余幢,有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室、慎思堂、同怀堂、都克堂、天文台、宿舍。学校建筑依山势而建,以三层为主,红砖清水外墙,红瓦顶为基调。南对钱塘江,北依月轮山,东邻六和塔,西接九溪。这是一座隐匿在山坡上森林里的立体校园。山水相望,得天独厚。在之江大学可以欣赏到“之江八景”———秦望书声、横山精舍、五云树色、六和铃语、徐岭茶声、越山烟霭、天台观象、涧桥听泉。之江大学校园幽静,美丽,当时有“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赞誉。
(1940年之江大学全景)
“之江,那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环境。山上的红叶歌鸟,流泉风涛;江边的晨暾晚照,渔家荧火,哪一件不使诗人悠然神往……”这是曾在之江大学就读的才女宋清如笔下的之江大学。
(慎思堂旧照)
(慎思堂今景)
(慎思堂内景)
慎思堂作为整个之江大学校园建筑的主楼,也是行政办公楼,共三层,坡顶较为简单,下面则有圆拱形窗户,底层是多立克石柱的门厅。慎思堂与钟楼对面呼应,台阶下还有一对石狮蹲坐草地上。1912年孙中山由陈其美等陪同视察之江大学,就是在这座楼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进入慎思堂内部,可以看到纯白色的柯林斯石柱,传达着这座校园的西方血统。
(同怀堂)
同怀堂又名钟楼是1936年由申报史量才先生独资捐建。钟楼北立面,面对中心广场。竖条如波浪,连绵起伏。
(都克堂)
都克堂,又名育英堂,建于1917年,当年是作为教堂做祷告用的,后来作为学生的报告厅和俱乐部;这幢建筑与其他所有建筑都不一样,它不以红砖为外墙材料,而是用石料,其风格也比较现代。
(上红房建筑细节)
(下红房)
当年校领导和外籍教师的宿舍,都安排在隐蔽的山坡上,分别叫上红房、下红房、灰房、白房。上红房虽用普通的红砖砌成,圆拱形的外廊顶上采用略加雕琢的古希腊式柱头。下红房,建于1902—1903年,圆拱门廊,雕花柱子,留有古罗马建筑的痕迹,非常考究;1948年前后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住过。
(情人桥)
之江大学校园里有一涧一桥,称为“情人谷”和“情人桥”。1916年,之江大学的第三任校长、司徒雷登的弟弟司徒华林(Warren H.Stuart)下令在校内头龙头与二龙头两山之间的山涧上架设一座木桥以便利师生通行。周围林木葱蔚,桥下山泉幽咽,潺潺注入一汪碧水深潭之中。日间飞鸟云影,入夜星月泻辉,十分幽雅宜人。当年这座桥就成为之江学子们“人约黄昏后”的胜地,年纪较轻的教师们亦偶尔前往,所以才有了“情人桥”这个名字。曾在三十年代执教于之江大学的词学大师夏承焘,在日记中写道:“夜与雍如何情人桥听水,繁星在天,万绿如梦,畅谈甚久。”
坐落在钱塘江畔的之江大学校园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建筑群,更是融入了天堂般杭州风景之中。之大校友郁达夫在《半日的旅程》中写到:
“去年有一天秋晴的午后,我因为天气实在好不过,所以就搁下了当时正在赶着写的一篇短篇的笔,从湖上坐汽车驰上了江干。在儿时习熟的海月桥、花牌楼等处闲走了一阵,看看青天,看看江岸,觉得一个人有点寂寞起来了,索性就朝西的直上,一口气便走到了二十几年前曾在那里度过半年学生生活的之江大学的山中。二十年的时间的印迹,居然处处都显示了面形:从前的一片荒山,几条泥路,与夫乱石幽溪,草房藩溷,现在都看不见了。尤其要使人感觉到我老何堪的,是在山道两旁的那一排青青的不凋冬树;当时只同豆苗似的几根小小的树秧,观在竟长成了可以遮蔽风雨,可以掩障烈日的长林。不消说,山腰的平处,这里那里,—所所的轻巧而经济的住宅,也添造了许多;象在画里似的附近山川的大致,虽仍依阳,但校址的周围,变化却竟簇生了不少。第一,从前在大礼堂前的那一丝空地,本来是下临绝谷的半边山道,班在却已将面前的深谷填平,变成了一大球场。大礼堂西北的略高之处,本来足有几枝被朔风摧折得弯腰屈背的老树孤立在那里的,现在却建筑起了三层的图书文库了。二十年的岁月!三千六百日的两倍的七千二百的日子!以这一短短的时节,来比起天地的悠长来,原不过是象白驹的过隙,但是时间的威力,究竟是绝对的暴君,曾日月之几何,我这一个本在这些荒山野径里驰骋过的毛头小子,现在也竟垂垂老了。
一路上走着看着,又微微地叹着,自山的脚下,走上中腰,我竟费去了三十来分钟的时刻。半山里是一排教员的住宅,我的此来,原因为在湖上在江干孤独得怕了,想来找一位既是同乡,又是同学,而自美国回来之后就在这母校里服务的胡君,和他来谈谈过去,赏赏清秋,并且也可以由他这里来探到一点故乡的消息的。”
如今,之江大学旧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然停驻在半山腰间,守望着这座城市。
彩蛋(二)之江大学的科学精神
正如节目所说,之江大学的学生参与的钱塘江大桥的建设工程。这都与历任校长对学生的科学和实践精神的重视密不可分。之江大学建有科学馆,并采购有大量的科学实验所需的仪器。物理课、化学课都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当时的学生常常穿着长衫马褂,头戴瓜皮帽在先进的实验室做实验。
在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档案中,可以看到之江大学大量的器械设备采购单。比如土木工程系采购的经纬仪就包括好几种类别,有美制、英制、德制、国制的,还有袖珍型的。平板测准仪和水准仪也是分好几种类别。这些仪器价格都不菲,馆藏民国档案中的一份《购运教育用品请领护照表》显示,为供学校机械工程实验用,需进口十八箱美国进口仪器及其零件,总计4145.6美元。这还仅仅是为一个系采购的一批物资的价格。
(之江大学天文台)
根据浙江文史资料记载,1912年,为了让学生了解天文气象,之江大学还建了浙江省第一座天文气象台。天文望远镜及其他设备均从美国进口,是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象仪器,可惜在抗战中被日寇损毁。
不仅学校通过官方渠道采购,学校中的外籍人士也通过自己的渠道为学校采购科学仪器。据记载,1905年秋,校长裘德生自美国度假回杭,带来不少实验仪器和设备,如爱克司光机、无线电报机、发电机引擎、气压表、显微镜等等。由于学校大力宣传科学知识,搞科学实验,举办通俗科学知识讲座,因而教学质量很高。
在课程设置上,之江大学也跟国际接轨,相关课程一律向国际看齐。在民国档案中,有一份之江大学生物学系的课程设置,包括普通生物学、无脊椎动物学、有脊椎动物学、生物学技术、普通植物学、普通昆虫学、实用昆虫学、普通胚胎学、动物组织学、生理学、微菌学、生物学史与学说、遗传学、寄生动物学、比较解剖学、哺乳动物胚胎学、生物学书报报告和生物学专题研究共十八门课,跟国外大学的相关专业设置完全合拍,放到今天的生物系也不过这些课程。
彩蛋(三)之江大学的体育传统
(之江大学运动场)
不仅建有体育馆,还有健身馆,后来还建了游泳馆。为了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还设有体育必修的学分。学校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和利用靠钱塘江的有利因素,在钱塘江边建立船坞,学生在课余休息时间可以向体育部借取船桨参加划船运动。有时学生在江上比赛,你追我赶非常激烈,岸上哨子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很像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牛津和剑桥的大学生划船比赛运动。
(1940年《之江校刊》书影)
另外,学生们在杭州市内的各种比赛中都有非常好的成绩,之大的足球队和篮球队也经常出征,除参加省市的一些比赛外还应邀参加华东各大学之间的校际比赛。不仅学生体育热情高涨,老师也积极参与。《之江校刊》上,经常登载学生的球队消息。其中有介绍一场校内的排球锦标赛:“除三院(文学院、工学院和商学院)参加外,另增教职员与女生两队,首场为教职员队对商学院,当由李(培恩)校长亲临行开球礼,并参加比赛一局,李校长击球极为有力,至女生队中之沈慧敏小姐更雄健不让须眉,各同学均赞叹不已……”可见,校长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健身热情,连女生也巾帼不让须眉。
学校的游泳池也建得标准很高。1930年全国运动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场地,最后选择之江大学游泳池举行游泳和跳水项目。一所大学的游泳池能够举行全国运动会,可见设施之高端。
彩蛋(四)之江大学的骄傲——林汉达
(《之江校刊》上的林汉达)
林汉达(1900年-1972年),宁波慈溪人,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历史学家。1921年考入之江大学。1924年,毕业,任宁波四明中学教师。1928年,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后出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编辑部主任、出版部主任。1937年,赴美国留学,考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民众教育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过多所大学的教职,其中也包括母校之江大学。1945年底,与马叙伦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常务理事。
20世纪30年代时,各地中学普遍采用3种英语课本有林汉达编的世界书局出版的版本,林语堂编的开明书店出版的版本,周越然编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版本。因为林汉达编的版本质量高、内容新,销路越来越广,竟然使老资格的林语堂到法院提出了控告,打起“抄袭”官司。经过半年的据理力争,法院做出判决:林汉达抄袭之说纯是诬告。这场官司反而令林汉达名声大噪,世界书局再版的英语课本扉页都会印上这场官司的判决书。
(《上下五千年》)
相信有很多听众都对这部《上下五千年》有深刻印象,在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这部书曾经是家家必备的青少年读物。这部书的作者之一就是林汉达。
1950年年底以后,林汉达调教育部历任社会教育司司长、全国扫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副部长。他认为历史知识是爱国教育的必要基础。早在1946年,他就完成了《东周列国故事新编》,1948 年由生活书店出版。解放后,三联书店和中华书局都有再版。而从20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林汉达更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编写通俗的历史故事上。
毋庸讳言,由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采用传统的文言文撰写的“二十四史”距离大众生活越来越远,即使是蔡东藩撰写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类历史演义,虽然发行多达几十万册,也并不适合青少年阅读。如此下去,中国青少年对中国历史了解势必越来越贫乏,为此,林汉达最初计划是写十来本,每个中国的历史时期写一本白话文的通俗历史故事,一直写到中华民国时期。“文革”前,林先生已经完成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和《东汉故事》四种(统称《中国历史故事集》),出版了三种《东汉故事》因为“文革”开始未能出版。
(新版《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书影)
1958 年,林汉达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受到不公正对待,被错划为右派。但他不愿白白地消磨时间,继续写了大量的书,他设想了一个大纲,要自己撰写五千年中国历史,可惜他于1972年去世,未能完成计划,只留下一个大纲,列了一百二十则题目,并写就了上古到东汉的一些重大事件、著名战役和著名人物,计五十多篇,共五万多字,离原先准备写到鸦片战争前的计划还有很大距离。“文革”结束后,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相关人员慧眼识珠,将林先生的遗稿带回上海,邀请曹余章(1924-1996年)进行续写。历时两年的艰巨努力,曹余章除了改写和补写了林汉达写的前两册(上古至东汉)外,还续写了三、四、五册,共二百三十八则故事。
《上下五千年》上市之后,取得惊人的销售业绩,短短几年内竟发行596万册,远不是如今的“畅销书”可以望其项背的。据说,在当时各地的新华书店,《上下五千年》竟有“洛阳纸贵”之势。譬如“该书在咸阳地区店的订货数从150套调整为500套”,“江阴县城(澄江镇)举办四天书市,《上下五千年》240本只卖一天。从上海又调到500套,也只半天就全部销完。”在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和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举办的1980 -1981年全国少儿读物评奖中,《上下五千年》获优秀读物奖,1984年教育部、团中央等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学生评书活动中,又被评为中学生“最喜爱读的书”之一,1986年上海市评选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时,又被评为著作奖。甚至境外的媒体也闻风而动,香港的《明报》、《大公报》、《晶报》也都发表了推崇该书的介绍文章。1984年6月举行的香港书展上出现了香港读者争相购买这本书的动人情景。香港汉阳图书公司更是在1985年8月在香港出版发行了《上下五千年》的繁体竖排版。
(《上下五千年》插图)
《上下五千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是在讲读者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而不是罗列时间地点人物的历史教科书。而历史故事又不同于历史小说,不能采用诸如大幅度地虚构情节等文艺创作的基本手法来组织内容,而必须在严格地忠实于历史、依据确凿的史料的前提下写作故事。当然,这部书也有一些受时代局限的“硬伤”,比如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缺乏文化经济背景的表现,部分故事缺乏史实根据等。但是瑕不掩瑜,这部书依然是最佳的青少年历史普及读物。
彩蛋(五)之江大学的诗人:朱生豪
(朱生豪)
朱生豪(1912年-1944),1929年秀州中学毕业,并被秀中校长推荐保送之江大学深造并享受奖学金待遇。大学二年级时参加“之江诗社”,他的才华深得教师及同学的称赞。“之江诗社”的社长夏承焘老师评价他说“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一,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朱生豪、宋清如夫妇)
与世人周知的经典莎翁译作并存的是朱生豪的情书。他翻译了180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集》,也给爱人、学妹宋清如写了540多封情书,是一个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子。
(朱生豪情书手稿)
选摘《朱生豪情书全集》: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两天我很快活,而且骄傲。 你这人,有点太不可怕。尤其是,一点也不莫名其妙。”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
“希望你快快地爱上一个人,让那个人欺负你,如同你欺负我一样。”
“但愿来生我们终日在一起,每天每天从早晨口角到夜深,恨不得大家走开。”
“我实在是个坏人,但作为你的朋友的我,却确实是在努力着学做好人。”
“我渴望和你打架,也渴望抱抱你。”
“为什么不来信呢?不是因为气我吧?我所说过的话都是假的,你一定不要相信我。”
“ 聪明人是永不会达到情感的最高度的。”
“心里不痛快的时候,也真想把你抓起来打一顿才好。”
“风和日暖,令人愿意永远活下去。
……
回答我几个问题:
1、我与小猫哪个好?
2、我与宋清如哪个好?
3、我与一切哪个好?
如果你回答我比小猫比宋清如比一切好,那么我以后将不写信给你。"
朱生豪短暂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给所爱的人写情书。写情书,给同一个人写了十年。或许后一件事是比前一件事更伟大的成就。
彩蛋(六)之江大学校歌
(之江大学校歌)
词 马叙伦 曲H.H.Godfre(美)
门对江潮,沧海日,六和月,万山环立仰秦望。
学以济时,诚为体,仁为用,服膺校训为民光。
唯之江是我母校,雄秀甲天下,学府辉煌!
齐努力,东西文化阐扬,济济沧沧,英才共一堂。
猗欤休哉祝之江,千秋万岁无疆!猗欤休哉祝之江,千秋万岁无疆!
【大紧语录】
1. 传教士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办学校,因为基督教传教,他们后来摸索出一整套传教的方法就是说,原来上来就说这上帝拯救你,人说我活挺好,谢谢。所以上来得好,我教你点科学,我教你点这些,让你觉得这些东西好好。然后再告诉你说这东西是谁创造的呢,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上的规律,这些科学等等,人类只是去发现了而已,谁创造的呢,然后这个时候再传教。
2.一位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国陷入战乱后他竟然被遣返美国之后,用一年半时间穿越大半个地球,最后在福建的山区里又回到大学继续教书。
3.所有教会大学一样,去民国政府注册,然后校长改成中国人,校董会中国人占多数,当然跟所有教会大学一样,这都是暂时的,因为其实还是谁出钱谁管事。
关注微信公众号:一听千年
回复“高晓松”收听全年的矮大紧指北
点击上方音频播放,再次点击停止
加入我们成为会员吧!
回复本公众号“会员”加入我们您可听到以下内容
会员销售全年88元
介绍一名新会员老会员返现金红包30元!
郭论
矮大紧指北
局座讲风云人物
王玥波启功传
老梁四大名著情商课
蒋勋细说红楼梦
张大春细说三国
如蔡康永201堂情商课
好好说话等
会员现在都可以收听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听千年
收听更多好节目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看看会议都能听哪些好节目吧!
点击最下方的广告,我们可以获得微薄的广告费!
您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帮到我们,希望您多多帮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