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是春风也是夏雨
变革,是春风也是夏雨
Changes In The Air
文:杨志刚
上海博物馆馆长、《博物馆评论》主编
变革的声音及思索
卢浮宫朗斯分馆前馆长泽维尔•德克特(Xavier Dectot)对于当时选择离开朗斯分馆,有一段动情的表白:“当时我们几个人来这里开启了事业,为之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完成初步的建设任务之后,我想,也许是时候离开了,我相信只有那些有新想法的人才能领衔这个博物馆进一步发展。”(见《博物馆评论》第一本中《卢浮•朗斯五年》,下略“《博物馆评论》”)
泽维尔•德克特后来就任苏格兰国立博物馆文物保管部主任。他对“新想法”的推崇,闪现出西方博物馆行业内一种求“变”的激情。大英博物馆学习及国内事务部主任苏珊•莱克斯(Susan Raikes)则以理性的口吻说:“博物馆是发展中的机体。观念、理论和实际工作一直都在随时代而变。”(见《大英博物馆的“LNP”》)这让我们理解,前不久辞职的大都会博物馆原馆长托马斯•坎贝尔(Thomas Campbell),反复直陈不仅大都会博物馆要“变”,而且所有博物馆都要“变”, 可谓其“道”不孤也!
英国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系名誉教授苏珊•皮尔斯(Susan Pearce)自豪于博物馆积极回应并参与了过去二十年人类社会的重大改变,继而从发展的观点发问:“十年、二十年后,博物馆会是什么样?”(见《时代与变革》)
在国际最佳遗产利用组织主席托米斯拉弗•斯拉德约维奇•索拉(Tomislav Sladojevic Šola)看来,面对私有化、商品化、商业化还有人工智能的进逼,未来博物馆必须牢记以人文主义价值观为基础;作为公共机构,她要被大众喜爱,而首先她要爱大众。(见《未来博物馆断想》)
上海博物馆馆员、2017/2018利荣森纪念访问学人邱慧蕾在大英博物馆驻馆访学期间,悉心观察了诸多变革的细节和趋向,如:内部管理的高透明度,正越过争执和壁垒轻巧简洁地实现在每一台台式机上;有上进心的博物馆都不断在调整框架,塑造品牌,磨合运作方式,经历着实验、探索、优胜劣汰的过程,而且发展速度惊人;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多元化。(见《英式切片》)
梦想着“让每个人在线上都能接触博物馆保存的文化”,谷歌艺术与文化实验室项目主管皮埃尔•卡萨(Pierre Caessa)首先介绍了该项目的非营利性质,所追求的“信息共享”的目标,以及内容和技术推进,接着以“边缘人”身份提醒大家,“真正带来变革的,是技术与策展人的专业性的联通”,“没有策展人所做的复杂工作,技术就是毫无意义的”。(见《谷歌艺术与文化》)
参加本次有关“变革”话题讨论的,包括四位大家熟知的中国博物馆管理层专家,他们的意见与上述国外的动向遥相应对,显示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安来顺,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副主席,他从中国博物馆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切入,提出反思:目前各方面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主要涉及人力资源、藏品资源、财政资源,是不是足以保障这样一个发展速度?(见《远道》)
上海大学副校长段勇同样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其长期担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的经验与眼光,梳理当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措辞坦诚,直面矛盾,可资镜鉴。(见《当代中国博物馆》)
赵丰、陈瑞近,一是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一是苏州博物馆馆长,均为一线主事者,其领导的博物馆在变革的路上都走得非常之精彩。聆听他俩的陈述,会增添变革的现场感。(分别见《变革中的苏州博物馆》和《中国,丝绸,梦》)
人力资源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更是推动变革的要素之一。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的马思甜(Janet Marstine),讲述了该校博物馆学系的办学理念、教学特点及课程设置,作者特意凸显两点:一、这个全球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学系五十年来对行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博物馆教育也需要经由变革获得活力与发展,由此才能培养出适合的学生去塑造未来博物馆。(见《为博物馆而生的学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从中国博物馆面临挑战的角度,论述了博物馆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介绍了该院教学改革的相关实践与尝试。(见《博物馆人才的培养》)
▲2017年7月至10月间,《博物馆评论》陆续访谈了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先生、上海大学副校长段勇先生、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先生、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先生、卢浮宫朗斯分馆前馆长泽维尔·德克特先生、大英博物馆学习与国内事务部主任苏珊·莱克斯女士、英国莱斯特大学艺术博物馆系学术主任马思甜等,他们就“变革”这一主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全文刊登于《博物馆评论》(2018年2月出版)。
以上提及的十二篇文章,组成了定名为《变革》的特别策划专题。这本即将诞生的《博物馆评论》,在常规栏目之外,每一期都会给读者精心准备一个专辑,邀约相关人士就某个议题集中发声。
为什么在《博物馆评论》第一本率先推出《变革》这一组文章?原因并不难索解:过往五十年的国际博物馆界,思潮涌动,新意迭出,造就了今日博物馆的形态、姿势与立场。当下,面对社会环境(包括博物馆的自身境遇)的空前变化,无论在国内抑或国外,博物馆变革的脚步非但不能停顿,其遭遇的挑战、肩负的使命、有待破解的困局,更为严峻、繁重、艰难!
在诸多的议题中,“变革”无疑具有压倒性的紧迫感,对展望未来、走向未来也最具引领的意义。
上海博物馆在两年半前启动了WINDOW计划,以此发动和组织上海博物馆东馆建设,同时彰显上海博物馆对于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取向。这个计划突出六个关键词,以“WINDOW”的六个英文字母各自对应一个概念:第一个W,代表Wisdom,即智慧;第二个I,是Interaction,互动;第三个N是New,拓新;第四个D是Diversity,多样;第五个O是Open,开放;第六个W是World,即面向世界。
WINDOW的本义是窗口,现在我们根据这个计划的思路,新开设一个具体的“窗口”——《博物馆评论》。
这是博物馆学方向的一个特定窗口,以博物馆学的视野、理论和注重实践的禀赋,观察瞭望,把握动向,聚焦问题,回应关切,引领思考,汇聚智识。
她立足于思想和学术,担当着骑兵(这是恩格斯非常喜爱的兵种)的角色,其一大特点是紧贴大地又轻盈灵动、快捷迅猛。她致力于穿越全球博物馆的山川沃野,穿插行进在思想与学术的大道小径,发表的观点力求有穿透、醒脑之力。
当然,她一定是凝聚、展现变革与发展之智慧和共识的窗口。
变革是春风也是夏雨
推动变革的要素涉及:对环境的评估,选择方向和目标,制定战略及策略,激发组织的机能,配置和调整人力资源……变革是一场实践和行动,也构成一门学问。当下中国博物馆的变革之道,在于需要开启以创新为驱动的事业发展新模式。
这样的变革决定了那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所以我说,变革是春风也是夏雨;要经得起时令的转换和几番消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春之舞曲奏响时,你必须敏锐、及时地应声起舞,并让变革的讯息如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当变革取得相应的共识,浩荡的春风就被呼唤而出。
经历了春天,还得坚守住漫漫长夏。只有度过难熬的暑溽,经受了滂沱大雨的洗礼,方能迎来天朗气清、万象更新。陆游的《夏雨》同样描写的真切、形象:
连朝暑溽不可过,动地忽有东北风。
嵯峨云压世界碎,夭矫龙卷江湖空。
尘沙洗濯草木醒,沟浍澰滟舟舸通。
更烦造物出壮观,跨海千丈垂天虹。
老话说,“行得春风,有夏雨。”夏雨之后,收获的季节一定会如期而至。
《博物馆评论》主编札记
2017年12月24日
《博物馆评论》第一本目录
PREMIERE:CHANGE
变革,是春风也是夏雨
Changes In The Air
杨志刚
远道
Endless Is The Road Ahead,
We Shall Pursue The Truth By All Means
安来顺
当代中国博物馆
Museums In Contemporary China
段勇
变革中的苏州博物馆
Changes In Suzhou Museum
陈瑞近
中国,丝绸,梦
A Silk Dream In China
赵丰
卢浮 - 朗斯五年
Five Years Of Louvre-Lens
泽维尔 • 德克特(Xavier Dectot)
博物馆与青年
Museum And Youth
杭侃
为博物馆而生的学院
A University Department Created For Museums
马思甜(Janet Marstine)
大英博物馆的“ LNP ”
“LNP” Of The British Museum
苏珊 • 莱克斯(Susan Raikes)
英式切片
British Slice
邱慧蕾
谷歌艺术与文化
Google Arts & Culture
皮埃尔 • 卡萨(Pierre Caessa)
未来博物馆断想
The Future
托米斯拉弗 . 斯拉德约维奇 . 索拉(Tomislav Sladojević Šola)
时代与变革
Times And Changes
苏珊 • 皮尔斯(Susan Pearce)
EXHIBITION REVIEW
马塞尔 • 杜尚与《泉》的丑闻
Marcel Duchamp & The Fountain Scandal
汪辰羽
一道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前菜
A Prelude To The Venice Biennale
冯喆
展览路上
On The Road, To The Exhibition
杨早早
如何观看音乐
I See The Music
邱慧蕾
奥赛博物馆特展:《塞尚肖像画》
Cézanne Portraits At Musée d’Orsay
陈颍宇(Chen Yingyu Treiber)
大卫 • 霍克尼: Love Life
David Hockney: Love Life
高洁
1947-2017 :迪奥精神 70 年
1947-2017, 70 Years Of Dior Spirit
汤溪(Sissi Tang)
最美好的视觉盛宴:故宫 “赵孟頫书画特展”
A Visual Feast: A Visit To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ic Works Of Zhao Mengfu
姜鸣
揭开“蜘蛛女王”的面纱
Unmasking The Spider Queen
郑灵云
世界剧场
Theater Of The World
笪梦娜
不是每个人都会被带到未来
Not Everyone Will Be Taken Into The Future
傅晓波
EXHIBITION 100
COLLECTION
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里的中国艺术
Chinese Art In The Ashmolean Museum, Oxford
马熙乐(Shelagh Vainker)
SPACE
从古堡到展陈空间:以林肯城堡为例
From Castle To Exhibition Space:A Case Study Of Lincoln Castles
朱联璧
荒野中的雕塑花园
A Sculpture Garden In The Wild
潘雯怡
改变空间:中国与阿拉伯半岛的新兴博物馆
—— 对“ 奇观建筑”的再思考
Changing Spaces: New Museums In China And The Arabian Peninsula– A Rethinking Of Spectacle Architecture
凯伦 • 伊克塞尔(Karen Exell)
博物馆建筑之反思
Rethinking Of Museum Architecture
苏珊娜 • 麦克劳德(Suzanne Macleod)
东华金阙万重开
The Way Of Building:The Art Of Architecture In Forbidden City
王可达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博物馆场景中的教学特点:“ 由一幅画展开”的启示
Pedagogical Features In Museum Settings:Inspirations From “Take One Picture”
袁雁悦
博物馆、科技节与地方“ STEM 生态系统”
Museums, Science Festivals, And Local STEM-ecosystems
杰瑞米 • 巴本迪尔,里查德 • 图尼(Jeremy Babendure, Richard Toon)
MANAGEMENT
筹建十余载的中国民族博物馆为何应当竣工开放
Why Should China’s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 Be Completed And Open
麦夏兰(Sharon Macdonald)
MUSEUM GEEK
浅析我国博物馆在线虚拟展览两种实现方式
Two Methods Of Virtual Exhibition In China
姚一青
MUSEUM + ARCHAEOLOGY
公众的考古,为公众进行
Archaeology Discoveries,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迈克尔 • 路易斯(Michael Lewis)
PUBLICATION
统筹:吴在君 童亚琦 姜泽瑞
“博物馆评论MuseumReview”微信平台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博物馆评论MuseumReview”版权信息。敬谢!
Contact us
联系方式
wpl@musereview.cn
博物馆评论
Museum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