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逆袭的福建:战略弃子如何称霸中国商界

五环事务所 五环外 2022-04-27


作者 |  陈凌之
编辑 |  张假假

逆袭典范:胡建人


上世纪50年代,从台湾眺望对岸的福建,从福州闽江码头到泉州港,到处遍布着渔船和破旧的木排,光着上身的渔民挑着扁担,顶着烈日往岸上走去。在福州东街口行驶的公交车,背后驮着个烧木炭的大锅炉,嘟嘟往外冒浓烟。


那个时候,福建人平均每天只能挣3毛钱,处于绝对贫困的状态。


70年后再看福建,1642亩的福州闽江北CBD高楼林立,堆满红蓝集装箱的泉州港边上,各式大型货轮在海上进出繁忙。


如今每个福建人平均每天能挣300元,是50年代收入的一千倍。


在曾被认为是边缘地区的土地上,信奉爱拼才会赢的福建人不仅拼出了属于自己的千倍奇迹,更拼出了中国商界的无数传奇。



01 开局不利,闽商下海的缘起



众所周知,福建人爱做生意、擅做生意,其闽商自古被称为华商第一族,但你肯定不知道当初他们下海经商竟然是被逼的。

 

福建的耕地极少。据测算,福建全境只有5%的土地是耕地,而就是那一点都很缺乏肥力,无地可耕导致的农业落后问题,使得福建人自古就面临着粮食不足的问题。

 

既然在农业上没有前途,福建人在买卖生意上动起了脑子。

 

耕地不多,但是福建有全中国最多、最好的深水港口,很适合搞出海贸易和水产养殖,这就给福建人经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巧的是他们在做生意上真就自带天赋,在贸易上尝到了甜头之后,福建人干脆把大部分土地用来种植茶叶、甘蔗、烟草这样的高价值经济作物,毕竟粮食种不出来还能买不到吗?

 

这种破釜沉舟式的经商路子,在福建尤其是沿海地区带出了很强的经商风气。

 

到了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式微,海上丝绸之路成功上位。地利人和天时具备,至明朝时,闽商达到全盛时期。从泉州港、厦门港出发的闽商拿着丝绸、瓷器到世界各地交换异域珍宝。


以福建闽商为首的中华商帮从泉州、广州、宁波发起的海上丝绸之路,途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泉州更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 。


马可波罗在泉州港,图源:百度图库


至此,在这条跨越大半个地球的伟大航路上,第一代闽商诞生了。



 

02 台湾,福建发展的拦路虎


然而属于第一代闽商的时代到了明清就戛然而止了,朝廷突然实行海禁政策,“片板不得下海”,不能出海的闽商骤然衰败,而说到这个政策的由来,就不得不提对岸的台湾。


明末清初时,满人铁蹄踏遍中原大地时,东南沿海的制海权却仍旧被明朝旧臣郑氏牢牢掌握,于是清廷下令彻底禁止出海.

 

封锁了出海的航道,就等于断了闽商的活路,在海禁之下,一定程度上迫使闽商只能冒着杀头的风险偷偷出海,而更大程度则是促使闽人萌生出洋谋生的想法,邻近的东南亚则成为了闽商的避难首选,这也是福建移民文化的起源。

 

即使到了清中后期台湾收复之后,沿海外贸限制解除,福建本土闽商也早已日薄西山,再不如宋元时期意气风发的模样。

 

至清末时则更甚,福建的政局混乱至极,地方官一年一换,土匪、会匪、海匪拉帮结派,人生存尚不能得何谈经商,这就导致了更多的福建人选择移民。

 

仅在1890年至1930年间,就有136万福建人移居海外,大约占到了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对比之下,隔壁广东的人口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资料来源:<福建省志·华侨志>,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政局混乱、人口的大量流失,加速了福建经济的凋敝,以至于在解放前,福建农工商业已然全面落后于周边省份。


然而,在本土闽商消亡之时,转至东南亚等地发展生意的闽商,正逐步扎稳脚根,保住了福建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



03 沦为战略弃子,福建徒步发展的三十年


时间加速到新中国开国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福建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但这时阴魂不散的“台湾问题”又回来了。

 

建国前,福建作为对台防御的前线,是非常敏感的战略防备区,所以当时福建的重工业和交通发展优先度都非常低。

 

而新中国刚成立时,福建的经济非常落后,GDP排名全国第23位,而隔壁的广东、浙江、江西分别是第6、17、14位。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福建只建设了古田溪水电站和南平造纸厂等小项目,之后的规划中也是糖厂、罐头厂等小型企业,而这些企业落成之后还要面对缺乏农业资源的问题。


显然,在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中,福建当时正处在一种被战略放弃的状态下。

 

缺乏中央投资,建设只能靠民间投资来凑,而建国初期全国人民都是一穷二白的状态,谁的口袋里能掏出来给家门口铺路的钱呢?

 

就在福建为钱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批“天使投资人”从海上回来了。

 

就在第一代本土闽商衰败的同时,移居海外的闽商们凭着出众的经商头脑,在东南亚等地扎稳脚跟,他们以“三把刀”(剪刀、菜刀、剃头刀)的小本生意起家,累计资本扩大运营,渐渐形成了寄居海外的第二代闽商。

 

 而除却经商天赋,福建人还有另外一大特点——深厚的宗族观念,闽商大多心系桑梓、帮扶同乡,福建早期社会事业建设的大部分投资就来自于这些海外归来的闽商。

 

 如建成于1961年的福州华侨大厦,时称“福州宾馆第一楼”,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三星级饭店,也是第一批旅游涉外的星级饭店,一度成为老福州人心中的地标建筑。

 

 此外如福清闽江调水工程、南安体育馆、福州市第一医院元洪门诊大楼、莆田市第一医院、金光隧道、元载大桥等也都是靠侨胞捐赠建造的。


华侨大厦,图源:福建画报


然而民间投资的力量在建国初期是非常微小的,工业化的时代背景和市场制度的双重限制下,国有企业和炼钢厂才是经济发展的主角。

 

在1950年至1969年,全国GDP排名前三的一直是辽宁、上海和江苏,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地方有重工业的底子,国家投资和政策扶持也是其中的主导因素之一,而像福建这样一没投资二没底子的地方只能排在吊车尾的位置。


1973年各省GDP梯度排名,图源:知乎



直到1954年,福建才修建了第一条通往省外的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这条由厦门开往江西鹰潭的铁路,在此后的四十年内都还是福建省内唯一一条通往省外的铁路。


根据聚汇数据的统计,1969年福建的GDP只有31.12亿元,而同年广西的GDP是35.22亿元。而建国初期福建的工业底子又十分薄弱,1949年,福建全省只有49家轻工业企业,年产值156万元。


不能出海经商、不能造厂炼钢,福建只能在自己最不擅长的领域农业上发力,这就造成了福建经济长期保持在落后停滞的状态下。



04 崛起:福建的1979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改革开放是福建崛起的根本原因。

 

现代的经济发展格局下,区位决定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潜力,而具备沿海港口是天然形成的区位优势,以美国为例,美国沿海的十四座城市中有七座排名GDP前十。

 

  而作为一个沿海省份,论投资,福建有一大帮富甲一方的海外闽商等待着荣归故里;论交通,福建有泉州、厦门等天赐的优质港口;论人口,两千五百万为经商而生的福建人正跃跃欲试。

 

 换句话来说,福建本就应该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

 

 政策的限制一放开,福建的区位优势立马开始发力,由侨胞主导的外资和台资大量流入,推动了福建的纺织业、服装业、电子设备组装业是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此间,侨资创造了福建许多个“第一”,如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印华地砖厂;第一个由侨胞创建的国家级开发区——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

 

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内,福建的GDP总量便从74.11亿元跨越到458.40亿元,足足翻了6倍多,排名也来到了全国第14名,而这仅仅只是福建崛起的开始。

 

之后的十年里,福建产业的发展速度只能用恐怖来形容。1990年,福建的外资企业还只有3427家,95年就增长到了16527家,到98年的时候福建的GDP已经增长到3330亿元,位列全国第11。

 

 

在海外第二代闽商营造的优质经济环境中,本土的福建人也纷纷下海,开始创业。沿海岸线和闽江流域两条脉络逐步向内地拓展,沿海发展轻工、内陆发展重工。

 

这之后,形成了以安踏、鸿星尔克为代表晋江的鞋帽产业集群,以劲霸男装、利郎男装为代表的石狮的服装产业集群,此外还有福安的机电产业集群、南安的石材产业集群。


晋江鞋服男团,图源:百度图库


我们熟知的企业家、玻璃大王曹德旺先生,也是那个年代无数个下海经商的福建人之一,他们浩浩荡荡重新闯入商界,构成了第三代闽商。




05 重回战略中心,福建经济的第二春

     

 为什么改革开发是福建崛起的根本原因?


 环顾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格局,区位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投资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而政策则是地区发展从0到1的开关。

 

伴随着港澳回归的钟声,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综合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早已不复开国之时,蜗居一角的台湾对大陆再构不成威胁,加上福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飞快,福建重新进入了国家战略规划的视野中。

 

 2004年,国家终于提出了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海西战略,紧接着发改委就在08年批复《海峡西岸城市发展规划》,将福州、泉州、厦门一并列为核心建设城市,这宣誓着长久以来缺位的政策扶持和国家投资终于要归位了。

 

 改变首先体现在陆上交通方面,2005年的时候,福建的铁路总长才只有1055km,到了2011年,福建铁路里程就达到了2110km,而2019年这个数字来到了3500km。

 

 曾经铁路建设最落后的福建,在短短的十数年间,逆袭成为中国第一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不仅如此福建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市市有机场。


十三五民用机场重点建设示意图,图源:知乎


 交通条件的改善加快了福建产业朝完整体系发展的脚步,前期福建以民间资本主导的轻工业为主,而国家投资进入后,福建的电子、机械、石化三大新主导产业迅速发展,扶持出了如福清京东方、东南菱帅、泉州石化这样的标杆企业。

 

 2018年,福建电子、机械、石化三大新主导产业完成总产值19896.52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690倍。

     

但实际上,如今福建的经济仍是由民间资本主导的,其市场呈现出高度活跃的状态,遍地开花的中小企业产业群多而全。


根据天眼查数据,目前福建存续的企业有5664467家,全国第六,考虑到福建3900万人的总人口,福建人均企业数量实际上比浙江还高。

 

除此之外,从地市的GDP排名上也能看出福建由民间资本主导的特点。

 

 2020年福建各地市GDP排名中,泉州、福州、厦门相继位列前三,其中泉州和省会福州的GDP几乎完全相同,拿着这些数据去和河南、四川、安徽比,省会城市郑州、成都、合肥的GDP全都远远碾压省内第二名,后者才是政策和政府投资主导的类型。


高度活跃的民间资本,赋予了福建经济发展极强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在福建经济的第二个春天里,走出了两个龙岩人——美团王兴和字节跳动张一鸣,也走出了新能源第一股宁德时代,不知不觉中新一代闽商在中国商界已然掷地有声。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福建龙岩人


2019年,福建经济增量超过了6500亿元,一举超越了河北和湖南,排名全国第8,而下一年福建就再度超越湖北,再升一位排名第七,更加有趣的是,2019年福建GDP已经超过了台湾。




06 隔海呐喊,祖国统一的靓丽广告牌

     

  

文末,关于福建人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


国内其他省份的人富裕之后一般都会在大城市里买豪宅、买别墅,但对故乡有独特情节的福建人不同,他们发家之后尤爱回到老家盖房子。


实际上,福建人的确很富裕,2020年福建省人均GDP达到了10.6万元,排名全国第四,比浙江还高。


现在世界上宫殿和城堡最多的地方,不是伦敦和圣彼得堡,而是福建乡村,那里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福建乡村别墅


 作为离台湾最近的省份,福建飞速的经济发展渐渐成为了一幅亮丽的广告牌,给统一的进程带来显著的催化作用,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你家邻居在你家老房子旁边盖别墅更招人眼红了。

 

-END-



环外互动

 CHAT WITH ME 


你还想了解哪些省份?未来五环外事务所会出品一系列城市地区产业文章,欢迎为你的家乡报名,也欢迎联系我们投稿。



推荐阅读

RECOMMENDATION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